中国哪里的人最高,山东大汉只排第六名
山东人才不是什么大汉。
中国哪里的人最高?
这或许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话题。在互联网世界中,这个问题事关各省尊严,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
一部分人会率先展开地域攻击,并迅速以“我觉得xx省最高/最矮”作结,想要占领舆论的高地;而另一部分人则常以“我们学校/我们班/我们单位的谁谁谁”为例,试图用几个可怜兮兮的个例为自己的省份做一场势单力薄的辩驳。
仿佛,谁要是在身高问题上服了输,谁就只能在另一个省面前抬不起头。
争论的出现总是因为缺乏定论。事实上,多年来,有关中国人身高的学术考察不仅开展寥寥,相关数据也难寻踪迹。网络上尽管时有“全国各省男女平均身高”、“中国各地人口身高调查”等图表流传,但很可惜这些数据既缺乏基本的统计学常识,也无权威机构为之背书,只能遗憾地将其视作娱乐谈资。
2009至2012年,天津师大联合内蒙古师大、锦州医科大学三所学校联合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的调研,其成果于2017年6月完整发布。
通过较详备的抽样测量方案,研究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汉族群体进行了调研,或许能为“中国哪里的人最高?”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较准确的回答。
哪有什么山东大汉
在争论不休的身高话题中,有一个似乎得到普遍承认的观点是“南方人普遍都比北方人矮”。在民间身高排行中,山东、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多位居前列,其中山东省更是凭借“男人个个180,女人个个170”的传说冠绝江湖。
事实,以潍坊作为城市代表的山东省,其男性平均身高为171.82cm,并未进入前五;女性平均身高则为159.63cm,远没有网传的人均170cm那样夸张。
不过,北方各省份汉族的平均身高的确多数高于南方,但这并非整体,且身高差距远没有此前的民间排行中大。
研究小组对31个样本城市调研后的数据表明,辽宁省锦州市的男性居民平均身高在样本城市中居首,20-44岁男性平均身高为173.45cm,女性为160.52cm。
紧随其后的吉林省榆树市,男性平均身高为172.19cm,女性为159.75cm。事实上,除了位列第三的江苏淮安,男女平均身高排名前五的城市均属北方。
与之相比,南方多个城市的确稍逊一筹,湖南、四川、江西的样本城市均在尾列,江西景德镇以男性165.59cm、女性155.06cm的数值位居最后。
不过总体来看,大部分样本城市的男性平均身高多在167-170cm之间上下。南北之间尽管真的有身高差异,但整体差异不大。
江淮地区才是“高”人辈出
在人口取样方面,《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选择以东北、华北、西北、江淮、西南、吴、赣、闽、粤、湘、客家等11个方言区作为划分。
如果说基于南北城市的考察基本符合人们的传统印象,那么课题组按照方言区的调研结果则令人惊讶。
结果显示,在各方言区20-39岁汉族男性平均身高中,江淮方言区仅次于东北方言区,位居第二,自然也超越了西北、华北等众所周知的产“高大个儿”的区域。
而这仅仅是我们基于城市居民的数据呈现。在各方言区乡村居民平均身高的比较中,江淮地区的男女性身高已经位列第一,这明显改变了大家对其的刻板印象,原来低调的江淮才是真的“高”人辈出。
受方言区调研方式的影响,部分省份的划分并没有那么直观,但也不碍我们从中再知一二。兼集了胶辽方言(属于东北方言)和部分华北方言的山东省尽管从数值来看依然属于高个儿阵营,但和样本城市的调研结果一样,其排名的确暂未达到傲视群雄的水平。
南方方言中,湘语、粤语、赣语、客家人方言区的的男性平均身高与女性平均身高多在168cm和157cm左右,与人们的此前观念基本相符。
什么在影响着身高
北方多出高个儿,江淮地区也在异军突起。那么,是什么在影响着身高?一部分人相信,纬度越高,人的身高普遍也会越高。其理由为,高纬度地区多寒冷气候,人体新陈代谢较慢,当地居民较多地积累了物质和能量,故身材高大。
《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尽管没有对这一理由进行直接论证,但同样肯定了“纬度越高,身高普遍也越高”的说法。在对31个样本城市的男女平均身高与所在城市纬度进行相关分析后,研究发现,汉族男女的身高与纬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纬度越高,身高也逐渐趋于上升。
研究结果还显示,东北地区男女平均身高增长显著,近五十年间分别增高约56.2mm与46.9mm。江淮、西南、赣语地区的数值也颇为亮眼,其男性在近五十年间也增高50mm以上。
由此可见,纬度并非是影响身高的唯一因素。部分观点认为,族群融合与地区生活质量对身高的影响同样显著,而这显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东北地区在历史上历经多次移民活动,不同族群的融合速度与广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从而导致了居民身高的提升。
而以江淮为代表的沿海南方地区,在百余年来勤于通商,贸易发达,从而保证了当地多数居民在较富足的环境中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这些地区改变身高提供了有力的外在条件。
与日、韩及欧美等国相比,中国人在身高上的优势并不明显。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高”人辈出的情况或许会变得越普遍。尤其是对于江淮地区而言,这样发展下去,距离“江淮大汉”这一名词的出现可能已经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