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末期惨烈的桂林保卫战现在为何很少被人提起?

和抗日神剧大行其道一样,网上诸多文章也和神剧一样贻害无穷,只是神文没有神剧有那样的视觉冲击力,依靠文字的特性有着隐秘性,好多人分辨不来,也就给了人们被神文误导的空档。

本来写战史其实就是一个特别枯燥的事情,比如翻电报就是一个苦差事,还要对比多方资料,中日双方资料还要争取到相互印证,这就很头疼,这类总结性质的文章和出版物几乎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纪实文学,而且纪实文学也是良莠不齐,说白了都是大路货,买一本和买两本没有什么区别,内容都差不多,根本就没有深挖。看一本其他的也就不用看了,因为没有区别。

基于对于这些纪实文学的参照,网络神文就出现了,再加上文字性的杜撰,一篇神文也就促成了。

关于网络神文,这些谣言编造者往往都采取如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杜撰。

第一,有意地抹去其他部队的番号,造成特定一支部队抵抗日军的假象,目的在于刻意强调某支军队的战斗力。

第二,有意地把日军在发动某一次大型战役的全部兵力放进单独的一场战斗中,造成日军兵力强大,该部队孤军奋战的假象。

第三,这种就是纯粹又坏又蠢了,直接把某次战役强加进与之不同地点时空发生的战斗当中,并且把日军其他战场的伤亡移植过去,这属于典型的编造历史。

上述三种行为只是神文架空手段的一部分,多了我也就不说了,这种情况和抗日神剧所表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没有什么区别。

例子非常的多,比如滇军禹王山战役,有人移植了台儿庄大捷的战果,再比如常德保卫战,单单记录第57师战况,忽视了常德会战的全面性,再比如桂林保卫战,把日军进入广西的全部兵力都算了进去,造成两万桂军抵抗15万日军的神奇现象。

更有甚者,在日军强渡漓江时写明日军阵亡7000人,这完全没弄明白桂林保卫战的江东阵地到底是什么个形势。

这些例子已经超出了断章取义的范围,属于发明历史了,其实也很好揭穿,只要看过战报和战史,这些谣言都不攻自破,毕竟番号都摆在那里,地图放在那里,时间写在那里,一对比就能发现哪些文章是胡诌的。

只是人们懒得看,有些人没有渠道,所以就处在了太多的垃圾信息里,无法自拔。

抗战文章里有太多的谣言,不过也能理解,毕竟蒋军是一支军阀和壮丁拼凑起来的部队,纵使很多将士英勇,可是却逃不出先天不足的宿命,槽点很多,想找亮点可是又有些困难,面子不太好挣。

关于抗战谣言,应该怎么分辨

今天就拿桂林保卫战来举个例子,通过中日双方的资料来看看真实的桂林保卫战是什么样子,而谣言又是有多阿Q,桂林保卫战惨烈却不见详细说明,有文章却又写的突破实际好几个维度,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先看一个数据:

这是某大V在桂林保卫战一文中写的数据,日军阵亡13900人,伤19100人,失踪300人,阵亡9个大佐和31个大队长。

从番号上看,桂林保卫战总共是日军四支部队,分别是第58师团、第40师团、第37师团和第218联队,这四支部队在1944年的编制情况是这样的:

第58师团1942年编成,是两旅团师团,但是没有联队,两个旅团总共下辖8个大队。

第40师团1939年编成,下辖三个联队,总共9个大队加一个炮兵队。

第37师团1939年编成,下辖三个步兵联队及一个炮兵联队,也就是说有12个大队的兵力。

第218联队隶属于第34师团,在桂林战役期间组成“针支队”,配属第216联队第2大队(该大队长为大尉),山炮1中队,工兵一中队等部队,总共4个大队。

满打满算,是8个联队长加33个大队,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是所有的联队长都死了,其中有一个人还死了两次,大队长剩下两个,中队长也都死的差不多了,没剩几个。

四个部队加起来满打满算58000人,总共伤亡57%。

有人会信吗?

反正我是不信,但是肯定是有人信的,因为这个战果过于的辉煌,完全忘了抗日战争是在怎样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度过的,抗战是民族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是国人心中的痛处,但是这些谣言编造的,有点太阿Q了。

这帮人也是觉得没人去查证这种数据,带节奏引来的狂欢,为了流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就让我想起来一件事:我有个朋友说他的同学考上了公务员,半年时间做了一万套卷,我说他一天做50套卷子也挺努力的。

并且11军第13师团没有参加进攻桂林的行动,他们的参谋长依知川庸治给出的意见是这么写的:

进攻桂林用不着使用很多兵力,因为敌军兵力并不大,然固有坚固阵地难攻是事实,然投下兵力与地形作战实在不划算,何况使用大兵力损害也相对大………

基于这个原因,第13师团没有进攻桂林,而是在各处“转进”。第11军当时的胃口很大,对于桂林,只是途中占领,其实桂柳会战的最大目标是柳州附近的中国军队主力,11军最后的意图是企图同时拿下桂林和柳州,这和之前第11军单独进攻桂林有所不同,桂林虽然关键,但是对于日军来说,已经是囊中之物,而桂林守军却寥寥数人,这个就很诡异了。

桂林保卫战真的是扛下了15万日军的进攻?

当时桂林保卫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按照对岸《抗日战史》记载,桂林保卫战是1944年10月28日开始的,守备兵力不足。

同时面对日军攻势,第四战区兵力严重不足,很多部队都是从第九战区拉回来的,而日军是两个军,分别是北面的第11军和东南方面的第23军。

这两个军摆开的攻势图就是这个样子,以桂林和柳州为主要目标,方向不一样,桂林保卫战守军独自抵抗15万日军的说辞那肯定就不对了。

关于两军的任务,第六方面军在1944年9月29日下达的作战命令中就写得非常清楚:第11军占领桂林后,两军相互策应进发柳州。

方向地点全都不一样,桂林保卫战独自面对15万日军的流言也就不攻自破。

但是现在基本上是自媒体写啥,人们信啥,写得越悲壮越有流量,从来不关心战役的本身是什么样子,说白了,就是对于抗日战争完全的不了解,其实就是看一眼地图的事情,但是这个事也是懒得有人去做。

桂林保卫战守军的番号是什么?

那么前面说了这么多,桂林保卫战到底是什么样子?

答案是非常的惨烈。这个惨烈是因为桂林守军数量不足,但是却在高层畏战的情况下死守不退。

因为纵使日军不像谣言说得那么多,但是守军兵力也不多,所以整个桂林保卫战的防御是捉襟见肘的。

桂林城防总共有多少部队?

我在这里列一下:

桂东前进部队:部队长170师副师长巢威,辖175师第523团第1营,第188师563团第1营,第131师搜索连,31军通讯营两个班。

桂北前进部队:31军搜索营,营长谭镇奎辖搜索营全部。

北地区队:部队长131师师长阙维雍,辖131师(缺391团)。

南地区队:部队长170师师长许高阳,辖170师(缺510团),31军炮兵营第2连。

炮兵队:部队长为第29独立炮兵团团长王作宾,辖第29独立炮兵团山炮连1连,第31军炮兵营(缺1连),独立炮兵第10团15榴1连,第93军野战炮兵1连。

工兵部队为31军工兵营(缺1连)。

高炮部队为独立炮兵47团高射炮八门。

还有就是东江独立守备队,具体番号我下面详细叙述。

桂林城防部署

关于整个桂林保卫战的激烈战斗,人们对于七星岩和猫儿山等地的战斗描述得比较多,其中猫儿山往返血战十余次,该地守军网上都说是一个三营阵地,其实守卫猫儿山的兵力只有一个步兵排和机枪排,五六十人的样子,全部殉国。

从整个城防图来看,漓江东岸是第131师391一个团在部署,一个团才多少人?江东部队的所有番号我来列一下,该部队全称为江东独立守备部队,部队长为第131师391团团长覃泽文,配属第391团,31军炮兵营二连一个排,工兵营一个排,防毒连一个排,手摇无线电发报机一部,无线电报话两用机一部,第31军第三野战医院半个,就这么多部队。

关于江东部队是怎么部署的,就是防止日军渡河,那么江东独立守备部队的任务也就非常的明显了:主力固收漓江东岸月牙山、会仙岩、屏风山、七星岩等要点,一部机动妨害日军渡河攻击,猫儿山、笔架山、矮子山派出小股部队占领。

星星点点的阵地根本不能承担防守需要,所以结果只能靠惨烈来形容,从日军在漓江东岸的进攻部队来看,主要是日军第40师团和58师团一部。对于七星岩等阵地,日军也是花了大力气才占领的。

七星岩阵地在桂林保卫战的笔墨最多,而且也最为的惨烈,最后一个山洞里总共殉国800人,这800人应该算是整个东江独立守备队拼死抵抗的一个缩影,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七星岩山洞里主要是以伤兵为主,打到最后,所有的有生力量都拼光了,只有位于七星岩山洞里的野战医院还有人,时间发生在11月8日晚23时至9日,在七星岩山洞内主要是391团一个连和第三野战医院伤兵共八百余人,七星岩山洞并没有发生大的战斗,因为绝大部分士兵都在之前的战斗中殉国了,只剩下了伤兵,可见战斗有多惨烈。

很难想象这800多人经历了什么,洞口被封锁,洞内弹药爆炸,日军放出了毒气,至此,江东守备队以一团之力从11月31日接敌后陆续作战8天,这是一个团的战绩,相当可以了。

在第8日,日军第40师团已经开始进攻东门,桂林方面守军有如下的记载:170师除班长、上等兵外,其他都是新兵,且急于参加作战,只进行了射击和警戒教育,于是选拔出一批班长作为突击队,用火箭筒等武器开展反攻,与日军进行肉搏,终于夺回桥头阵地。

桂林保卫战是以新兵加残军组成的部队,从这一点上看,桂林保卫战高层是没想过好好防守。

桂林保卫战里外两层皮

从日军的角度看,关于桂林保卫战其实是有如下的看法的,这个看法有些矛盾。

第一,日军一方面认为中国军队没有保卫桂林的意图;第二,桂林保卫战守军意志却很顽强。

这两个看法第一其实就是重庆军方高层对于守卫桂林抱有悲观情绪,所以留守部队均是新兵部队及残部,番号看着很多,但是人数却不多,日军方面认定桂林方面总体兵力绝对没有三个师以上,而在发现参谋长陈济桓的日志后,描述“已无抵抗意志”,甚至发现了中国军队在阵地上安放的假人。

但是从日军作战的艰苦程度上来看,日军第40师团长是这么形容的(日军对华作战纪要:广西会战第507页):在桂江(漓江)架桥渡河,其艰苦程度笔墨难以形容…….这是意料之中的一场苦战,虽然军令如山,但是于心不忍(对部下)。

基于这个矛盾点,其实也恰好说明了在桂林保卫战当中蒋军高层对于桂林保卫战的总体态度:出工不出力。

但是对于将士们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士兵也许只是战争的燃料,并不带有人的色彩。

从整个桂柳会战的情况看,总体上是溃败的,日军第11军最大的损失在衡阳,为什么没有人提衡阳,这个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桂林保卫战对于中国将士来说,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完完全全的噩梦,因为桂林保卫战从战略上来说没有什么大的战绩,在《抗日战史》里,对于参加桂林保卫战的将士们有这样冰冷冷却让人动容的一句话:

第16集团军之第31军防守桂林几乎全部牺牲,然该军战斗要报至11月8日止,其后伤亡人马则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