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督战队:近卫军用重炮轰击逃跑士兵
作者|张大卫,网易历史专栏作者,工业时代陆战史研究者,曾著有《哈尔科夫1942》。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使用的“督战队”一直是世界各国各路网络军迷键盘论战的焦点。而在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著名电影《兵临城下》中,电影片头便出现了苏联红军的“督战队”在斯大林格勒采用重机枪扫射前线溃兵的“经典桥段”。这一场面自然遭到了我国网上众多“军事爱好者”的极力抨击和嘲讽,称法国导演是“意淫的娘娘腔”并匪夷所思地称使用机枪逼迫士兵冲锋是“法军在一战时期经常这么干”。有些看似理性客观中立的“军事爱好者”则指出机枪这一行为逻辑上的不合理性进而论证二战期间苏军从未采用机枪等手段来阻拦溃兵。
诚然,苏联红军的陆军部队作为近现代最强陆军之一,自然不会不堪到需要靠日常机枪扫射溃兵来维持部队的凝聚力,更不会愚蠢到这样徒劳无益的消耗宝贵的人力资源(尽管苏联红军展开毫无章法和组织,代价惨重而收效甚微的正面强攻在苏德战争期间倒是屡见不鲜)。但这并不意味着采用中重武器督战的情况在苏联红军中从未存在过。
实际上,早在1942年夏季,迫于危机的战况斯大林下达那道以提出组织督战队而闻名的“不可后退一步”命令(即国防人民委员第227号命令)前近一年,前线的苏联红军指挥员便迫于战局的压力,竟然干出了使用师属炮兵轰击属下部队“维持秩序”的“壮举”,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一部队竟然是近卫第2步兵师!该师自1953年起在苏联及其后继者俄联邦驻扎在莫斯科近郊直到今天,有着“荣获十月革命勋章,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加里宁塔曼步兵第2师”这一引以为骄傲的冗长荣誉称号, 并几乎参加了每一年的红场阅兵,可以说是苏联-俄罗斯的“首都御林军了”。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采用师属炮兵轰击溃兵来维系战场纪律!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鲜活的英雄事迹”
故事还要从1941年那个对苏联人来说惨痛无比的夏天来讲起。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以极快的速度重创了苏联红军的西方面军,一路横扫白俄罗斯并在在十八天内消灭了苏军接近五千辆坦克,近万门火炮和超过四十万大军。然而西方向上的苏联红军并没有被彻底打垮,而是利用苏联内地赶来的大批部队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同德军展开了两个月的拉锯战,成功地拖延了德军向莫斯科推进的步伐。自然这又是一次“以鲜血换时间的”买卖——苏联红军在两个月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损失了76万人,平均每天损失超过一万两千人!这一损失数字超过了一战期间以“绞肉机”著称的凡尔登会战参战双方损失数字之和!
在这场血腥惨烈至极的会战中,由安德烈·扎哈罗夫维奇·阿基缅科上校所指挥的苏联红军步兵第127师表现突出,并在斯摩棱斯克会战结束后一周获得了近卫步兵第2师的称号,成为了苏联红军的第一批近卫军部队。刚刚获得近卫军称号,在之前战斗中伤亡惨重的近卫步兵第2师此时又马不停蹄地在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下参加了对德军名将古德里安指挥下的第2装甲集群的反击。
尽管近卫步兵第2师竭尽全力发起进攻,但九月份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反击总体来说还是伤亡巨大所得甚微。此时,德军部队也没有闲着。1941年9月24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展开了对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局部进攻,准备为随后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获取一个良好的出发阵地,首当其冲的苏联红军部队正是把守切尔涅沃村,获得近卫称号不到一周的近卫步兵第2步兵师!
当时在近卫步兵第2师下属的步兵第395团任职的巴巴贾尼扬少校生动地描写了这一次战斗:
“数十架敌军俯冲轰炸机在第一缕晨光下出现在了天际线上,在不到一小时的轰炸后切尔涅沃村便只有残垣断壁了。随后敌军的炮火准备使得我们的阵地上烟尘弥漫,然后敌人的坦克和步兵展开了推进。看上去我们根本无法挡得住如此强力的一击。同师部的联系也已经被切断。我们已经无从获得支援,战士们能够顶住吗?他们正在苦苦支撑着”。
随后,巴巴贾尼扬描述了团里战士们艰苦奋战的场景,称“各营只有100-120名战士可以继续战斗,在各个支援单位的战士们也纷纷上火线参战”。这一战斗被著名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写进了代表作《人民是不朽的》(该书在建国初年便由茅盾先生翻译为中文)。按照时任苏联红军官方报纸《红星报》主编D.奥滕贝格将军日后的回忆:
“格罗斯曼前往步兵第395团表现英勇的战区采访,该团以寡敌众,在克列文河畔掩护着我军的撤退。敌人并未能击溃我们的团,渡河的企图也未能得逞·····战士们的英雄事迹事后反映在了格罗斯曼刊登在《红星报上》的小说《人民是不朽的》里。在小说写作过程中格罗斯曼曾询问了步兵第395团最终的命运,并得知该团以极大的牺牲完成了任务,并声称团长巴巴贾尼扬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我(奥滕贝格将军)同作者(指格罗斯曼)展开了一番争论,建议在小说结尾让巴巴贾尼扬活下来,这样的剧情翻转将进一步升华主题。但格罗斯曼却并不赞同我的意见,他称“没有这样的结局,便无法反映出战争的真相”。”
被尘封的战争真相
事实上,正是已经在小说中“英勇牺牲”的巴巴贾尼扬在回忆录中透露出了有关当时战争真相的蛛丝马迹。他记述了和阿基缅科上校在野战电话中的通话:
“阿基缅科:有报告称你希望在夜间带领你团撤到河东岸。
巴巴贾尼扬:是的,我请求师部将我的这一希望传达给您,现在我部有大批伤员,弹药所剩无几,反坦克武器匮乏,我们必须要保存有生力量。
阿基缅科:不允许后撤一步!战至最后一人!
巴巴贾尼扬:明白,师长同志,我没有别的请求了”。
而苏联解体后从前苏联国防部解密档案中找到的一份阿基缅科师长写于1953年的回忆记述则揭开了他曾经采用了什么办法让师里“不后撤一步,战至最后一人”:
“步兵第395团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防线,并以火力支援着步兵第875团。但一大群敌军坦克却从火车站方向杀来,直捣步兵第395团和步兵第535团的结合部并冲进了两个团的阵地。尽管战士们英勇抵抗,但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混乱和恶劣事件:当敌坦克攻入我军战斗队形时,大群来自库尔斯克的补充兵,总人数约有900人,背叛了祖国!他们就像接到了什么命令一样集体举起手来,扔掉手头的步枪向敌军坦克投降!我在前沿指挥所亲眼看到了这一情况,显然这对我军其他部队造成了很坏的心理影响,但我缺乏必要的手段来挽救局势,把这些叛徒送上军事法庭。但叛徒就应当立刻得到其应有的惩罚,于是我下令两个炮兵营向这些叛徒和敌军坦克一并进行火力覆盖,大群叛徒非死即伤,敌军坦克也被打散。
我将这一极端事件以密码发报的方式报告给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这些叛徒来自库尔斯克的一个预备旅,前不久近卫步兵第2师刚刚接受了来自该部的5000名补充兵,这些补充兵训练低劣,在思想觉悟上更为糟糕。库尔斯克州党委已经得知了这些叛徒的情况并对思想工作没有做好承担了应有责任”。
自然在这一番战斗中,近卫步兵第2师损失极为惨重,9月20日-24日仅仅四天的时间里,步兵第395团一个团便损失了超过1500人,其中有150人阵亡或淹死在沼泽地里,405人受伤,50人失踪,另有850人“被打散后不知所踪”,多半是变成了德军的俘虏。一份苏军内部报告指出来自步兵第44旅的补充兵“格外不忠”,在围绕切尔涅沃村一天的战斗中,步兵第535团一个团便有100人投敌,而在格罗斯曼小说中表现格外英雄的步兵第395团“夜里有半个连投敌,白天又跑了600多”。就在整个苏联上下都在为第一批苏联红军近卫军部队诞生而振奋时,刚刚诞生不到一周的近卫步兵第2师就这样极不光彩地溃散在了乌克兰/俄罗斯交界处的这个小村庄附近······
自然这次反常的投敌事件并非无源之水,同期布良斯克方面军接收的八九千名无武器的补充兵有大量分配到了之前损失惨重的近卫步兵第2师,而方面军上下却凑不出来哪怕一千名补充兵的武器!很有可能这些补充兵在严重缺乏武器的状态下,刚刚到达部队不久便卷入了切尔涅沃村之战,因此发生集体投降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苏联英雄埋葬了苏联
在上述故事的主要人物中,最为平淡无奇的便是阿基缅科上校,他在1942年晋升为近卫军少将,在担任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职务后,1954年转入了预备役。
巴巴贾尼扬
在格罗斯曼所著小说中已经“光荣牺牲”的巴巴贾尼扬少校则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平步青云直上,在1944年时以上校军衔接过了近卫坦克第11军,并带领该军攻入了柏林市中心!直到战争胜利后才升任坦克兵少将!在战后他继续着辉煌的军旅生涯,并在1975年晋升为坦克兵主帅(苏俄军事史上只有两人晋升到了这一军衔)。
瓦西里·格罗斯曼在战后卷入了一系列牵涉到文艺界的运动中,他毕生的心血之作《生存与命运》在交到《旗》杂志编辑部准备出版时,唯恐受到牵连和指控的主编将小说全部手稿交给了克格勃。克格勃官员搜查了格罗斯曼所有与书稿有关的东西,甚至包括打字纸和打字色带均被收缴,他的书也再次被禁。格罗斯曼一病不起,三年后去世。而《生存与命运》则直到二十多年后的戈尔巴乔夫时代才得以出版。
一度盛产逃兵的近卫第2步兵师最终埋葬了苏联
故事剩下的主角近卫第2步兵师则在故事发生五十年后的1991年8月19日再次扮演了无比关键的角色:该师奉命参加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拯救苏联的最后一搏(八一九事件),却在关键时刻倒向了叶利钦,叶利钦爬上该师的一辆T72坦克,留下了那张充满历史意义的照片。四个月后,苏联正式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