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为何起源于山东?

义和团最初是大刀会,其本质与中国流行民间的各种会匪并无区别。这时的大刀会专以洋人,尤其是传教士为对象,民众对洋人也有多年的积愤。外国传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时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势力欺侮平民。民间许多带宗教性质的庙会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这也引起教徒与非教徒的冲突。可是清朝官员却想利用这股势力对付洋人,结果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谁也控制不了。

逮捕义和团

为何起于山东

清朝末年,山东一直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在19世纪末期统一之后,对当时的清朝自然经济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德国人认为山东的地理环境最适合德国人居住,而且山东地区其它列强的势力也不是很强。

到了1870年,到山东投资的德国人越来越多,等到《马关条约》签订,整个清朝的对外投资环境也大为改善,不但允许外商自由投资,而且还允许外商的资金能够自由汇兑,这样来山东投资的德国人就更多了。

马关条约

1897年,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发生了一起曹州教案,这起教案源于一场误杀事件。山东拳民刘德润,与当时巨野县县官许廷瑞有很深的矛盾,于是他便寻机报仇。于是在一天夜里,刘德润得知许廷瑞将在一座德国教堂里休息,于是夜里潜入教堂,可是许廷瑞却将自己的房间让给了两位教士,结果导致了曹州教案惨剧。

于是德国就利用曹州教案出兵占领了胶州,到了1898年3月份就达成了租界胶州100年的协议。德国于是在胶州就加大投资,同时还要大修铁路,修建从青岛到济南的胶济线。

胶济铁路

按照协议规定,铁路沿线30公里的矿产是要优先给德国人开发的,毕竟人家投入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修铁路过程中需要征地,涉及到征地,问题就非常复杂了,而且山东还是英雄好汉辈出的地方。

山东盛行习武,这是民间的传统,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占领山东半岛,后来又去围攻威海,刘公岛等,战争结束后从山东撤军。这就造成了山东集结了大量的清军,等到战争结束,朝廷一纸命令,就地解散。

可是解散的这些清军,并没有回家,而是留在了山东,他们游走于城乡之间,充当各村之间的雇佣军,谁家受欺负了,他们帮忙出气。而当时山东民间的矛盾在哪儿呢?就是教民与百姓的矛盾。

不像今天有直航,德国到山东比较方便,那个时候能够从欧洲到山东,风险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这些传教士都有不怕死的献身精神,非常执着。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加大了对外开放,各地来山东传教的教士也非常多,德国教会、英国教会、美国教会,他们之间互相竞争发展,看谁发展得快,看谁发展的多。所以只要有人愿意加入,教会都是拍着巴掌欢迎,从来不会搞个资格审查,问问人生观价值观等。

当时加入教会的大都是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甚至还有一些不法之徒,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对他们都是恨之入骨,但是朝廷又碍于外国教会,所以都会对他们有些偏袒。于是这些地痞流氓就把这些教会当作避难的地方,获得宗教豁免权。

浙江路天主教堂

清朝官员的小算盘

以前山东巡抚是李秉衡,他是一位军人,无论是对外国人还是本地百姓都是比较强硬,因此山东度过了一段比较平静的时期。但是继任者张汝梅,却耍起了聪明,他想起了梁山好汉招安,于是他让这些团体制度化,让每个团体都有一个负责人,受到朝廷管制。

李秉衡继任者是毓贤,他也是庚子国变的重要人物,后来慈禧逃亡山西的时候,也是他护驾去的西安,八国联军和谈的时候,第一个要求严惩的就是毓贤。因为他在山西当巡抚的时候,诱骗170多个传教士,其中还有不少孩子,都给杀掉了,在清朝末年被冠以毓屠夫。

毓贤

毓贤在当曹州知府的时候,以捕盗为名,不分良莠,三个月杀了一千五百人,染红了自己的顶戴,随后升迁至山东按察使。在面对义和拳的时候,毓贤还卖力弹压,并且处死了不少拳民,后来发现势头越来越猛,而且他还是一个极端排外的强硬派。

他于是告诉下面的府县官员,从此把教民的控告当成废纸,置之不理。并且把义和拳更改为义和团,并且颁发“毓”字大旗,以示招安,这些拳民于是杀起洋人来更加精神抖擞。

毓贤还向慈禧建议“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让义和团去逼迫洋人。为何此时清廷同洋人闹得这么僵呢?还是因为戊戌政变,慈禧杀死了很多维新派人士,而且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不断宣称慈禧要杀光绪,让外国人对现在的政权非常反感。

恭亲王奕訢

而且慈禧此时还换掉了洋务派恭亲王,换上了保守派端亲王,这些外国使节更是不搭理他,结果导致与外国人的关系越来越僵,因此毓贤就想着利用义和团来弹压洋人。

1899年下半年,外国公使就要求把毓贤给换掉,如果山东不换掉毓贤,局势将会恶化,特别是美国公使康格,他认为不仅要换掉毓贤,而且还不能把他派到传教士比较多的地方,因为他的排外情绪太严重了,有时候达到变态的程度。

于是朝廷就让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在朝鲜的时候,与各国使节长时间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袁世凯上任山东前,就对山东义和拳有了相当了解,山东的官员不是视洋如仇就是畏洋如虎,这两种情绪都不利于处理山东纠纷。

袁世凯

袁世凯要求地方官员掌握国际公法,同洋人据理力争,比如在处理肥城县英国传教士被杀一案时展示了什么叫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主犯斩立决,同犯绞监候,肥城知县因纵容包庇被革职。英国提出清政府出资在肥城修建教堂等要求,袁世凯坚持己见,让英国公使也无计可施。

同时袁世凯还在山东贴出一张告示,让所有的义和拳的拳民,放下练武的念头回家,如果回家种地,既往不咎,如果继续在城乡之间,惹事生非,那么就格杀勿论。这就让大批的义和拳的拳民都回去了,山东局面迅速平定下来。

义和团拳民

义和团的外溢

1900年初,山东泰安却发生了一件卜克斯案件,卜克斯在路上遇到十几个义和拳的拳民,这些拳民想拿下卜克斯,敲诈大户要点钱。可是卜克斯却告诉这些拳民,袁大人讲了,你们这些人如果乱来,会遭到杀头的。这几个拳民一听,就一不做二不休,把卜克斯给杀掉灭口了。

当时局势紧张,卜克斯从一个教区到另一个教区,都是有对接人的,后来长时间联系不到卜克斯,就把这件事情报道北京了,后来袁世凯就派人找,发现人被杀了。这一下袁世凯尴尬了,这项政策太残酷,导致这些拳民面对洋人的时候,只能采取极端手段。这种强压的政策就不能继续实施下去了,其他地方本来想效仿山东,现在也都犹豫了。

正在各地巡抚犹豫不决的时候,山东的这些拳民却溢出山东,山东的前车之鉴,各地也不敢对拳民采取强制措施,于是这些拳民就发展壮大,最后涌入北京。而此时毓贤也在北京,就建议端王,可以利用义和团,让他们闹一闹,然后这些洋人就有求于我们,我们也好同他们打交道。

这种集体无意识一旦从潘多拉魔盒中放出,神也控制不住狂欢的走向。义和团除了杀洋人,拆铁路以外,还喜欢到处打砸抢。因为是众人犯案,地方官员也都非常忌讳,不敢采取强制措施。从1900年2月份到4月份,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义和团如燎原之势,从山东蔓延到天津和北京。

到了4月份,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够见到义和团,其实当时的北京管制非常严格,只要把九个城门放下,谁都进不来,谁也跑不掉。为什么让这些义和团都涌入北京呢?还是端王的犹豫,结果让这些义和团的拳民如蝗虫一般涌入北京,在各处设坛,当时北京有一半人加入义和团,不乏王公贵族。

义和团几乎是见到洋人就杀,而且包围使馆,让整个北京处于混乱状态。他们拆毁铁路,电报线等,让整个对外联系中断。5月份法国公使开始向各国通报,整个华北局势严重,在保定已经有60多个天主教徒被杀,而后英国公使也向各国通报,北京的英国教堂也被烧,中国牧师被杀。

最为致命的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神父,他给各国信中写到,北京已经被义和团从四面八方包围,所谓的宗教迫害是一个借口,他们的目的是要杀死所有在中国的外国人。因此英国,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公使,在西班牙公使官邸开会,决定联合出兵,保护使馆,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八国联军进北京的起因。

1792的法国原本是一场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运动,但是却沦为暴民的狂欢和血腥的审判。然后,它又导致了国内不同教派的冲突,各派之间开始互相迫害甚至杀戮。比如,在激进的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执政期间,有7万人被处死,其中既有贵族,还有平民,罪名都是“莫须有”,史称“恐怖统治”。而最终,连罗伯斯庇尔也没能逃脱“恐怖”,被送上了断头台。一旦民众的原力释放出来,最终发展的状态,谁也无法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