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两年灭亡北宋,但南宋为何能抵抗一百年?此地的宋军功不可没

文:董奇来    来源:冷热军事史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公元1127年4月,金(女真)军带着俘虏的徽宗、钦宗父子和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和数百万的金银文物满载北归。北宋王朝在这“靖康之变”中灭亡。侥幸逃生的宋钦宗九弟赵构一个月后于应天府(商丘)登基,开创了南宋王朝。

宋高宗赵构跟父兄如出一辙。他听信谗言罢免了主战派宰相李纲,拒绝东京留守宗泽返回开封的建议远遁扬州,致使宗泽含恨而终。

金朝趁宗泽去世和南宋内部兵变后元气大伤之际,两次出击大举南下。第一次夺取了河南山东大部和长安延安在内的广大陕西地区;第二次南侵四路出击,中路主将完颜宗弼亲率主力渡长江,攻克建康、杭州等地,“搜山检海抓赵构”。

大厦将倾,幸有韩世忠率水军在镇江黄天荡大破宗弼水军,岳飞进击金兵六战六捷收复建康。宗弼被迫撤军,海上逃难的宋高宗这才返回杭州,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度过首次重大危机。

▲ 南宋韩世忠(非写实画作)

宋金东线中线战火渐息,双方的目光都投向了西线川陕战场。

中兴VS席卷:目标川陕

川陕地区,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自古有“秦蜀为首,东南为脊”的称誉。

北宋建立后,凭借消灭后蜀、攻取川陕地区获得的资源优势,支撑了长达十余年的统一战争和与西夏的拉锯战。范仲淹、王韶等名臣和种谔等名将为抵御西夏积极练兵,打造出战力较强的陕西宋军。

这一区域对宋金双方均至关重要。

▲ 北宋名臣范仲淹

对南宋而言,川陕战区是长江中下游荆湖和两淮战区的上游屏障,以川陕为基地可效法秦汉隋唐,“据两川之粟,通荆襄之财,取秦陇之马”,建立抵抗金军、收复失地的中兴战略基地。

对金朝而言,下游渡江灭宋失利,不如扩大西线战果,集中兵力全取陕西,以此为跳板占领汉中和两川,从上游对南宋统治腹地江淮荆襄实施战略包抄,效法西晋灭吴、隋灭南陈和北宋灭南唐的策略,顺流而下消灭南宋政权。

宋金双方在川陕地区开始调兵遣将。

金朝派大将完颜宗辅率军入陕驰援完颜娄室所部,川陕金军增至近十万。宋高宗针锋相对,派平定兵变有功的大臣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全权负责川陕军政,统辖宋军合计十余万。川陕上空战云密布。

▲ 宋高宗赵构

从富平到和尚原:互有胜负

张浚进入川陕之前,完颜娄室为配合东路的渡江之战,率金军在陕西发动新攻势,重新攻陷长安,消灭了多路宋军和抗金义军。

陕州守将李彦仙率孤军在金军后方奋勇抵抗,迫使娄室回师围攻陕州。张浚派部下曲端救援,曲端却嫉妒李彦仙晋升迅速,加之畏惧金军兵锋迁延不进,坐视陕州城破李彦仙殉国。

黄天荡战后,宗弼率部撤往淮北,宋高宗担心金军再度渡江南侵,便指示张浚在陕西地区发动会战以作牵制。然而不久前陕州易手,宗弼又奉调率军西进关中援助完颜娄室,金军得以集中兵力对付陕西宋军,宋军战机转瞬即逝。

张浚忽视形势变化一意孤行。他先罢免了屡次抗命、又不赞同迅速反击的曲端,而后拒绝了川陕将领王彦、吴玠等人慎战的谏言,集结六路兵马增兵至数十万,于金军主力在耀州富平县交锋。

会战初期,宋军依靠规模优势和将士勇猛稍占上风,刘錡率军多次击退宗弼所部。

不过,完颜娄室根据情报迅速调整,填平战场沼泽地后率部猛攻南宋环庆军身后的民夫。环庆军因主将赵哲临阵脱逃,在金军进攻和溃散民夫冲击下大溃。宋军阵脚大乱,最后全线败退撤入汉中川蜀,陕西五路此后大部沦陷。

战后张浚斩杀赵哲并罢免了一系列将官,但因其对曲端的处置不当和战败引发的人心惶惶,导致部分宋将叛变投敌,南宋川陕局势进一步恶化。

所幸完颜娄室战后不久病逝,金军在此战中损失较大,被迫放缓攻势。断后的宋军将领吴玠收拢散兵,并在大散关及其以东和尚原驻扎,及时修缮工事积累军需加固防务。

1131年5月,金军大举进攻和尚原,吴玠与其弟吴璘联手阻击,四战四胜。当年10月,宗弼亲领十万兵马再度来袭。吴氏兄弟统兵不多,但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正面弩阵压制,奇兵侧击,骚扰破坏金军补给线并在金军撤兵时发起伏击,差点射杀宗弼本人,此役金军完败。

▲ 两宋著名的神臂弩

金军扩大战果夺取川陕的希望泡汤,宋军趁机以汉中为基地构筑了西接秦陇东联荆襄的完整川陕防线。

富平之战,金军险胜全据关中;和尚原之战,宋军反击力保汉川。宋金西线战场第一回合就这样落幕了,双方都未实现预定目标,烽火很快重燃。

从饶凤关到仙人关:打虎还看亲兄弟

和尚原之战后,志大才疏损兵失地的张浚被宋廷调离川陕,但他任期内整顿了靖康之变以来川陕宋军混乱的局面,任用了吴玠、刘子羽等军事人才和赵开等理财高手,为此后南宋在川陕地区与金国的长期对峙奠定了基础。

张浚还朝不久,金军就给南宋新一代川陕防务负责人吴玠和刘子羽送上一份“见面礼”。

1133年,为夺取兴元,大将完颜杲率部大举进攻宋将王彦驻守的金州,王彦寡不敌众被迫放弃金州,与刘子羽部将田晟共守饶凤关。

▲ 金朝重骑兵

吴玠率万余兵马驰援。虽然吴玠所部抢占高地与王彦内外夹击敌军,但被完颜杲绕道饶凤关后居高临下反击,加之远道而来血战多日,军力不支被迫退保勉县。

刘子羽得报坚壁清野撤离兴元,完颜杲占领空城缺乏补给被迫撤离,撤军途中被宋军骚扰袭击伤亡过半。宋军相继收复兴元、金州等失地,四川转危为安;金军退还关中,双方又回到了此战前的对峙局面。

战后吴玠鉴于和尚原距离川蜀太远不便补给,便忍痛放弃和尚原,转屯嘉陵江北岸的川陕门户仙人关,与刘錡、王彦等率军分守要冲。

饶凤关之战一年后,完颜宗弼亲提十万大军来犯,凿崖开道沿秦岭东下,在仙人关与吴玠所部万余人激战,吴璘率军突破宗弼封锁与兄长会师仙人关。

▲ 完颜宗弼(兀术)

宋金两军在仙人关附近反复争夺,最终狭路相逢勇者胜,吴氏兄弟率部夜袭金营大败金军,宗弼不得不撤兵,又在途中被宋军伏兵截击损伤惨重。

吴玠兄弟率领宋军度过了富平之败后的危机,稳固了川陕防线,挫败了金军先下川陕再图荆襄江淮的灭宋战略企图。吴家军一时威名赫赫。吴玠去世后,其弟吴璘驻守兴州和仙人关,接替了兄长的地位,继续带领川陕军保家卫国。

1140年,金朝发生政变,宗弼执政后再度全面侵宋。吴璘率部多次击败金军对南宋川陕防区的进犯,并于渭水北岸大败五万金军,有力配合了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北伐。可惜随着《绍兴和议》签订,吴璘被迫班师,未能扩大战果。

▲ 岳飞

从大散关到德顺城: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高宗以岳飞的鲜血和屈辱协议换来了二十年休战。1161年,金主完颜亮再次发动全面入侵,兵力号称六十万。

东线宋军连遭败绩,刘錡被迫退守镇江。幸有南宋海军全歼金朝海军,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完颜亮主力,加之完颜亮死于兵变,南宋东线战场才稳住了局面。

▲ 南宋刘錡(非写实画作)

与东线防御战转败为胜不同,吴璘率领的川陕宋军在西线以攻为守大放异彩。先是击败南侵的金军,一举收复大散,继而迂回秦陇攻击金军防守薄弱环节,收复了兴州路和金州路共十六郡,形势一片大好。

转年四月,吴璘率所部三万人马北上夺取了秦陇要地德顺城,并多次击败反攻的金军,形成了从德顺城到仙人关的防御纵深和供应线,进一步巩固了川陕宋军的整体防御体系。

就在吴璘准备趁胜进取时,新继位的宋孝宗惧战,不顾忠臣虞允文的建议,令吴璘放弃德顺城及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吴璘被迫班师,途中被金军追击损失惨重。川陕宋军收复的失地丧失殆尽,无力再攻,双方再度陷入战前僵持局面。

▲ 宋孝宗

熙河路等领土是北宋时王韶从吐蕃诸部手中夺取的战略要地,既可作汉中两川的依仗,又可为宋军提供就近的粮草补给和骑兵所需的战马资源,宋军弃此南撤无异于将西线战场主动权拱手相让,贻害无穷。

三国时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重创雍凉魏军,却因后主刘禅听信李严谎报军情不得不班师,前功尽弃。九百多年后这一幕重演,此战后不久吴璘和虞允文相继去世,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十余年都扫地:川陕防务衰落

吴璘死后,其子吴挺继承伯父父亲遗志,终生为南宋王朝守卫川陕。

1206年,南宋权相韩侂胄为立功专权,轻率发动北伐,初期小胜后全线失败,除了名将毕再遇多次击退金军,其余战场一溃千里。

▲ 南宋及其周边国家

最严重的是吴挺之子吴曦因对宋廷不满,暗中投靠金朝,献上西线四州之地,被金朝册封为蜀王。吴曦的叛变不仅毁掉了吴家八十年的忠烈声誉,更给南宋川陕防务带来了致命影响。

虽然不久宋将安丙、杨巨源等结盟袭杀吴曦收复其割给金国的四州,但川陕宋军经此内乱元气大伤。继吴曦执掌川陕的安丙才具平平又心胸狭隘,诬杀功臣杨巨源。南宋川陕防务就在一次次内讧中逐步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