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中学成绩单

杜佳

我们在小学和中学时代,每当学期结束,学校都会发本学期成绩单。在民国时代也有类似的成绩通知单,但是内容较今日更丰富。

德州市档案馆馆藏一份民国时期的中学成绩单,对研究民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民国时期的中学考试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本着革除封建教育、维持正常教育秩序的原则,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初步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按照民主共和、男女平等原则改革教育的理想。其中,《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按四年中学制度方案拟定了普通课程表,成为制定“壬子癸丑学制”中学课程的蓝本。至到1932年中学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彻底取消了选科制、学分制、文理分组,每周课时量也达到顶点,可以说是“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以后最为硬化的课程设置。这一方面是当时参与其事的专家都力争本学科的地位,导致课程量难以压缩。另一方面则明显凝聚着国人感于外敌入侵、国土沦丧,而欲发愤图强的爱国情结,把救国图存、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苦读成才上。因此课程力求划一和专精,力戒20年代的浮嚣之气。

为“减负”调整课程

民国初期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再加上会考的压力,中学生明显不堪沉重的课业负担。在一片“救救中学生”的呼声中,又开始了对中学课程的新一轮调整。在科目设置上,主要包括公民、体育、国文、英语、化学、物理、历史、地理、音乐等。 这次中学课程调整的最大特点首先是减轻课程负担,初中每周教学时数减至31小时左右,高中减至30小时左右,对学生在校自习的时间也不再作硬性规定上。其次采取了部分分化的措施,如初高中都安排了部分职业课程,高中恢复文、理分组,以便让学生各有侧重。

德州市档案馆馆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中学成绩单是为济南市私立育英中学颁发的,成绩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业成绩表和操行成绩表,学业成绩按照甲、乙、丙、丁划分,操行成绩类型分公共生活、个人生活、考勤、总评、健康状况等。第二部分是上学期缴费清单和下学期收费明细、寒假作业注意事项等,这张成绩单,对研究民国中学教育评价和管理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民国中学教育的历史贡献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大变革的时代,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各个领域现代化的趋向尤为明显,民国中学教育作为中国人救过图强的重要手段,为后期教育现代化提供有益了经验。主要有:第一,学科设置科学,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民国中学学科设置,既借鉴西方有益经验,又继承中国教育传统,为民族复兴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教育评价更全面。学生评价不仅注重学科成绩,也注重对学生德、体、劳素质的培养,考察较以往更加全面。第三,教育更加平民化。民国时期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是空前,寒门受教育的成本相对减少,这也增加了平民改变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