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第一书记拉什多夫,因为将家乡建成了苏联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而获得克里姆林宫的奖励,他获得了一堆奖章、勋章和荣誉头衔。
早在1975年,乌兹别克棉花的年产量为400万吨的时候,拉什多夫就曾当着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面拍胸脯:“我保证未来向国家每年交500万吨棉花。”谁知勃列日涅夫听罢反问到:“我要是想要600万吨呢,你交不交?” 拉什多夫听罢当即点头允诺。
拉什多夫1976年2月3日给乌兹别克农民下达任务,要求未来国家棉花生产系统 “保500,争600”,就是说乌兹别克的棉花年生产量要达到500万吨,到1983年,棉花年生产要达到600万吨,以完成勃列日涅夫的指示,其实,拉什多夫心里很清楚,乌兹别克棉花的年产量根本不可能达到600万吨。
1977年,根据乌兹别克官方统计显示,棉花产量逐年增加,克里姆林宫喜笑颜开,忙着为拉什多夫授勋发奖,尽管苏联官方上下均知棉花增产是个大谎言,但却根本无人戳穿。各级官员一如既往地在报表上作弊,逐级传送着那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棉花生产计划。史学家梅德韦杰夫说,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与棉花生产有关的各部门执委会,都是撒谎的帮凶。
奥德洛夫为扩大棉花产量,不仅延长了职工工作时间,还大量雇佣女工,甚至连怀孕的女工也被迫加班加点地工作,孕妇流产和早产现象经常发生,严重践踏了苏联法律有关妇女权益的保护条款。那时,乌兹别克的妇女特别憎恶国家的棉花增产计划,她们暗中批评说,政府为了致富不顾女人死活,连下一代都不要了。
每到重大庆典和节日,莫斯科和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都会要求各农场和集体农庄为国家献礼,具体说,就是搞棉花增产或者超额完成任务那一套,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农场和集体农庄只能弄虚作假。比如州政府派员前往各农场和集体农庄,让负责人签虚假的棉花种植和收获表,再去棉花加工厂,让厂长签署虚假的棉花原料进货表,在采摘和加工两个环节上弄虚作假。还有,农场和集体农庄采摘棉花的职工为了完成指标,往往会在棉花袋子里塞石头压分量,开始仅仅是个别基层单位作假,后来逐渐遍及各个农场和集体农庄,最后乌兹别克全国的棉花生产和加工基地都参与造假了。
莫斯科对造假竟全然不知,还为乌兹别克造假的棉花埋了单,中央国库划拨的这一大笔钱,后来就被乌兹别克各路官员给私分了,棉花种植和加工等所有环节的人员也利益均沾。据苏联档案记载,从棉花采摘者、作业工组长、各农场和集体农庄主席以及各区政府负责人均享有好处,加工厂厂长只要能发走一个号称“装满棉花”的车皮,都会分得10万卢布的“辛苦费”。那时,从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发往全国纺织品和布料加工厂的棉花专列上,全是滥竽充数的破烂,要么工厂就用三级品假冒一级品,或者用棉绒或小棉桃充当三级品。有些发走的车皮根本没装棉花,而是胡乱地塞一些大包,用绳子一捆,假充棉花。
根据当事人交代,当时棉花加工厂厂长们所得都是现金,装在小箱子里拎过去,点也不点。全国与棉花产地和加工厂有关系的纺织品和布料加工厂也不白忙活,也获得了好处费,甚至连位于利益链条终端的商家都分得一杯羹。苏联末期曾有一个统计数字,认为乌兹别报棉花产量,给国家造成10.5亿卢布的损失,但独联体研究所研究员学者格鲁金认为,苏联棉花造假所造成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但至今也没人能说得清。
这就是苏联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棉花大案”(Хлопковое дело)。1975至1985年期间,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5年共计谎报棉花产量500万吨,国库支付30亿卢布,其中被个人侵吞10.5亿卢布,包括数百万的卢布现金,重达数吨的金币还有很多难以估价的珠宝与古董。
当然,“棉花大案”的赃款也未全部塞进私人腰包,乌兹别克政府用其中三分之一修建学校、道路、医院和城市设施,政府还用“假棉花”款在首府塔什干建了地铁,此前乌兹别克政府曾多次向莫斯科申请资金修地铁,但从未获得批准,所以,现在他们只能自力更生。
“棉花大案”三分之二的赃款被利欲熏心的人鲸吞。这些钱不仅养活了利益链条上的人,还养活了他们的下线和下线的下线。多少农场因此购买了机器设备;多少工厂盖起了新厂房;又有多少原来生活并不殷实的基层干部,盖起了带网球场和游泳池的豪宅。还有一部分钱款悄悄流进了莫斯科,而且方法很是独特。有一位苏共中央高官在十月革命节前夕,忽然接到一位不知名的乌兹别克基层干部的电话。
基层干部说:“尊敬的首长,节日将临,我们谨以家乡的方式祝贺您节日快乐。”
没两天,基层干部便托人更高官捎来一箱家乡特产:干鲜果品,苹果和葡萄干什么的。特产托人给高官送到家里,高官太太将果品箱搬到厨房,打开一看,里面除了果品,还有10万卢布。高官根本不认识基层干部,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他送10万卢布。事发后,调查人员找基层干部问讯。基层干部说:“谁送10万卢布了?我只送了果品。”
“棉花大案”自然涉及乌兹别克第一书记拉什多夫。前面讲过,拉什多夫之所以能稳坐乌兹别克第一书记的交椅长达24年,主要是因为他与勃列日涅夫有交易:拉什多夫按要求提高乌兹别克的棉花产量,给执政者勃列日涅夫脸上贴金,勃列日涅夫保他的第一书记宝座。这也是拉什多夫1959年执政后,乌兹别克逐渐走向腐败的主因。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病逝,安德罗波夫(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继任苏共总书记,拉什多夫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安德罗波夫有宿怨,他早在70年代当克格勃主席的时候,就整过拉什多夫涉嫌腐败的黑材料。
1983年10月31日,安德罗波夫突然给拉什多夫打来电话,他问道:
“今年棉花生产情况如何?”
拉什多夫回答说:
“安德罗波夫同志,一切按计划执行。”
安德罗波夫又问:
“今年有多少真棉花,多少假棉花?”
拉什多夫一听此话,顿觉五雷轰顶,他知道末日到了。
不久,根据安德罗波夫指示,苏联组成了5000人的规模庞大的调查团队,前往乌兹别克处理“棉花大案”,其中包括检察院特别委员会,它由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抽调的侦查专家组成,3400名从内务部和克格勃抽调的刑警与特警,700名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和审计专家。
安德罗波夫自始至终在莫斯科遥控指挥整个办案过程。调查团查阅了大量卷宗,传唤了56000人次,包括新上任的第一书记乌斯曼霍扎耶夫(Инамжон Усманходжаев)、部长会议主席胡达依别尔德耶夫(Нармахонмади Худайбердыев)、乌兹别克党中央委员会的3位秘书、各州执委会的7位第一秘书;430位国营农场经理和集体农庄主席,1300位副主席和高级专家;84位棉花加工厂厂长和340位工厂专家;150位乌兹别克、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加盟共和国的轻工业系统、警察和检察院部门的干部。
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班诺夫(Юрий Чурбанов)以及其他乌兹别克警察部门的6名将军也被传唤,还有4名高官在开庭前自杀。45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净棉工业部部长乌斯曼诺夫和布哈尔州反侵占社会主义资产局局长穆扎法罗夫被判处枪决。
莫斯科内务部警察雷斯科夫是当年调查团工作人员,他回忆说:“迄今为止案件调查已经过去30余年,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侵吞公款的准确数额:2251650.6卢布!”
奥德洛夫见调查团来者不善,便在家中宰了10只羊还备上了好酒,极尽奢华地款待莫斯科“钦差大臣”,但他依旧难逃先被调查,后被拘捕的命运。
话说安德罗波夫上任之初,就开始分析和研究拉什多夫的黑材料,意在将其赶下乌兹别克第一书记的宝座,以便换上自己的亲信。1983年10月31日,安德罗波夫给拉什多夫打电话提及“真棉花”和“假棉花”,拉什多夫吓得魂飞魄散,感觉末日已经来临,他莫斯科的线人还转告他,安德罗波夫准备对他提起法律诉讼,这等于宣判了拉什多夫的死刑。
果然,拉什多夫在接到安德罗波夫电话当天就死了,官方消息说,他死于在国内访问途中,在飞机上突发心脏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另有说法,拉什多夫在与安德罗波夫通话之后服毒自尽,或者开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