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艳
七百多年前,意大利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年青人来到中国,当他第一次置身元朝的国都时,整个人惊呆了,在后来的《马可·波罗游记》里这样描述:“这座帝王之城为世界奇观,全城地面规划犹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个使马可·波罗大开眼界啧啧称奇的城市,就是元朝的首都元大都——那时叫汗八里,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这座焕发惊人魅力的东方帝都的规划设计人名叫刘秉忠,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他是丘处机的高徒,而对于元朝来说,他不仅是都城的设计者,更是大元帝国的总设计师,他的意义,用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徐世隆的话来说,可以与周朝的召公相提并论。
一:出世入世
公元1216年,刘秉忠出生在邢州(今河北邢台),这地方刚好属于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地界。刘家是当地望族,虽然政权更迭,但刘秉忠的祖上始终为官,蒙古人攻取邢州后,父亲被任为都统,后又改任录事。按蒙古的规矩,汉人出仕,为防造反叛变,要将其子女扣留在元帅府做人质,所以13岁时,刘秉忠就被送往元帅府当了人质。
刘秉忠从小聪颖好学,读了好多书在腹内,进入元帅府后,更是把府中藏书看了个遍,再加上经常协助处理事务,刘秉忠就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以致用,得心应手。17岁时,他做了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员,这说起来是个公务员,但职位太低,对于才学出众、胸怀大志的刘秉忠来说,显然无法施展拳脚。
于是,郁郁不得志的刘秉忠做了一个决定——辞职,并且转身投入全真教,出家当了道士。全真教在宋末元初时期是相当流行的道教派别,主张修真养性、清静无为。在武安清化入道后,若干个寒暑里,刘秉忠博览群书,修心养性,早年的傲气消磨殆尽,学问却是又升级无数个档次。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学问大也不怕没人知。学识渊博的刘秉忠藏在深山里,还是被一位高僧——虚照禅师闻得,力邀他弃道从佛。刘秉忠便剃度当了禅师的徒弟,这为他后来的入世提供了契机。
不久后,刘秉忠受另一位禅师之邀一同觐见忽必烈,会面很短暂,但影响是深远的。忽必烈被眼前这位僧人深深吸引了,他虽然出世,但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所不知,天下之事无所不晓,有问必答侃侃而谈。这样的人才忽必烈怎能错过,一句话——“以后跟着我干吧!”就把刘秉忠招至麾下。
二:邢州大治
追随忽必烈后,刘秉忠向忽必烈呈上《万言书》,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建议,强调文治,结束战争导致的混乱局面,发展经济壮大实力。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儒治国”。1251年,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刘秉忠进言可以实施自己的施政纲领了,就以邢州作为改革试点,忽必烈采纳建议,下令在邢州设立安抚司,派出刘秉忠举荐的汉人知识分子前往,以汉法治理邢州。
中原地区长年战乱,经济破坏严重,刘秉忠的家乡邢州地区更是“重灾区”,经济萧条,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被时人称之为“鬼衙”。官员们到任后,以刘秉忠的“儒治”为总方针,加大力度整顿吏治,劝课农桑,对归乡的农民给予经济补偿;发展冶铁业,带动当地经济。当时蒙古骑兵挥舞的大刀中,有一半都产自邢州。经过两年的治理,邢州经济恢复,面貌全新,百姓安居乐业。
邢州大治,让忽必烈对中原封建文明的“儒治”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刘秉忠更加赏识信赖。邢州大治,也为忽必烈赢得声望,为后来的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除了发展经济,刘秉忠也常力谏忽必烈要爱民。蒙古军攻陷城池后的一大“乐趣”就是屠城,除了所需的手艺人,其它人都杀光光,比如忽必烈的父亲托雷就有这样的黑历史——在攻取马鲁城时,将城中70万居民屠杀。对于这一恶习,刘秉忠自然心知肚明,当他跟随忽必烈征伐大理、南宋时,不止一次劝谏:“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不可滥杀”,忽必烈采纳建议,下令军中禁止滥杀不可焚烧,入城后烧杀抢掠的现象终于消失不见。百姓免遭涂炭,蒙古军屠城的旧制总算被弃。
三:总设计师
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刘秉忠全力辅佐,依循中原王朝旧制的总方向,着手制定各项制度。
首先,在建元国号上,取“中华开统”之意,建元“中统”年;后来又取《易经》中“至哉坤元”之意,改年号为“至元”。1271年,采用《易经》“大哉乾元”的说法,改国号为“大元”,至此,成吉思汗创立的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元朝正式亮相中国历史舞台。
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修建城池。3年后,新城建成,取名开平。1260年,忽必烈在此地登基称帝,开平成为首都(后改为上都)。1264年,刘秉忠又奉命主持新都城的修建。他将城址选在金朝故都的东北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为原则,设计修建了新都城——汗八里(突厥语,意为“大汗之居处”),这座新城的布局,奠定了今天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在元大都的规划建设中,刘秉忠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生活区、商业区功能齐备,以至在后来游历中国的西方人眼中,元大都成为“高贵的城市”、“世界都市之都”,从此享誉世界。
而据现代有关专家的考证,元大都的中轴线竟然与元上都的城门中线重合在一条线上,两城直线距离达近三百公里,对于还没GPS卫星定位的那个时代来说,这是如何做到的?刘秉忠高深的风水学水平令人惊叹。
政治方面,刘秉忠制定官制、朝仪。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机构,地方上设“行省”;对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官员职务、名额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重要的是,刘秉忠确定了工资制度。对于这个草原民族来说,蒙古公务员以前是没工资拿的,生活所需全凭打仗中抢掠或是仗后“分赃”所得。另外,百官服饰、朝见礼节也都制定下来。
自此,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规范的封建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在刘秉忠的主持下逐步建立,元朝成为一个的真正封建帝国。
四:百密一疏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处留下一丝诡异。对于元朝的建立厥功至伟的刘秉忠,尽心尽力却百密一疏,为元朝的覆灭挖下了一个“大坑”。
还是在建立邢州“经济试点”时,为了筹措资金发展当地经济,刘秉忠灵机一动,一个“创意”来袭——取缔金银交易,发行纸币,这招效果显著,很快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窘境。后来,这一良策在元朝境内全面推广,为国家快速积累大量财富。
而且,只要参考一下接下来的元朝灭南宋战争就知道,刘秉忠的这个改革,简直是对元朝的大补血。先前南宋最大的优势,就是富庶经济造就的强大战争潜力,但是随着元朝纸币制度的成熟,元王朝聚集军费财富的效率大大提速,经济落后的元朝军队,反而能够以巨大的军事投入,持续向南宋发起攻击。可以用最为不惜血本的方法引进中亚技术,大规模制造重型投石车与巨型战舰。而经济富裕的南宋,反而在襄阳战役的最后阶段,财力拖的窘迫不堪,最终悲壮灭亡。
虽然那个时候,刘秉忠已经作古,但他的这个独特经济贡献,确实是元朝一统天下的重要推手。但他更没想到的是,还是这个贡献,近一个世纪后,更有了另一个“推手”效果——彻底把元朝推死!
因为纸币的使用是需要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制约的,一旦政府将发行纸币当作敛财的工具,任性到想发就发,那么经济崩溃就在所难免了。
元朝后期正是这样,财政上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即以发行纸币来解决,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纸币贬值,经济瘫痪,老百姓暴乱迭起,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这恐怕是刘秉忠当初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