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中,拥兵百万的南越为什么不敌北越?

1975年4月21日,越南共和国(我国过去正式称为西贡伪政权,俗称南越)总统阮文绍眼含泪水,在电视上发表公开讲话,在痛斥北越破坏《巴黎协定》并谴责美国背信弃义后,宣布辞去总统职务,9天后,南越政权正式垮台。

在好莱坞电影和美国学术界、媒体的多年渲染下,南越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个政治腐败、军事无能、民怨鼎沸,随时都可能崩溃的傀儡政权。

毋庸置疑,南越政权的生存离不开美国的全力支持,一旦失去这一点后,自然难逃失败的命运。但一些偶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首任总统吴庭艳因政变被杀对南越政权是致命一击;当1975年决定命运的一年来临时,在邦美蜀这一战略要地丢失后,南越总统阮文绍突然决定北部第一军区撤退,使撤退变成了不可控的全局性崩溃。

阮文绍总统

这两个看似随机的事件,均对南越政权造成了决定性伤害,大大加快了垮台的进程。以上这些都是多年来的老生常谈,南越最终崩溃有没有新的解读?本文试从政治和军事两个层面上另作阐述。

西贡陷落

一、政治上逼跑了中间派

南越政权历来被认为不得人心、支持率低下,因此被社会主义北越消灭。但实际上,南越社会中,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不多;除了1954年以后从北方逃亡来的那100多万难民,铁杆反共分子也不多,中间派才占多数。中间派并非因拥护北越的意识形态而反对南越,相反他们对北方的意识形态始终怀有抵触情绪,如果南越政府能求同存异,则会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但南越政府却处置失当、自掘坟墓。

作为一个号称“小中华”、拥有引以自豪的历史文化的民族,近代又遭受过西方殖民统治,普通越南人一般都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未受过教育的大众阶层那里,可以称之为朴素的“排外情绪”。作为南越社会中坚的知识阶层,很多人对民族解放阵线争取独立、统一的纲领和目标表示同情,但对其北越式的意识形态抱有戒心。南越知识分子多受过西方式教育,信奉自由和民主的政治原则,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不满,同时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但又不愿过多卷入政治而影响自身生活,因此总体上对民族解放阵线是抱着矛盾的心态。他们欢迎民族解放阵线争取独立,反对外国统治,但是对其组织上服从北越劳动党,以及北越党的理论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感到厌恶。

北越方面很会搞统战,拉拢中间人士。长期以来,因为片面的集体化和严格的计划经济,北越社会生活水平甚至在越战前就不如南越。因此,北越很清楚南越多数人的心态,大力宣传不会强加自己的制度于南方,以打消中间人士的疑虑。多年来,北越一直公开声明南方“处于一种和北方完全不同的特殊形势下”,多年来一再高呼“在北方建设社会主义”、“在南方发展民族民主革命”,北越总理范文同喜欢向西方访客反复讲“没有一个人具有并吞南方这样愚蠢和罪恶的想法”。多少年来,在各种宣传和声明中,甚至党的内部文件中反复说、不断讲,这些宣传对南方的中间派人士是很有影响的。

登上《时代》封面的吴庭艳

当然,仅凭宣传并不足以让原本不关心政治的中间派人士站在自己一边。事后来看,两点原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则,南越总统吴庭艳个性狭隘偏激,行事极端,残酷打击不赞同自己铁腕手段的异己人士,把相当多的中间派人士逼到了解放阵线那一边。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和日本殖民南韩不同,法国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南越建国初期的情况要比李承晚在南韩建国初面临的局面复杂得多,中央政府面对的首要问题不仅有地下党,还有各个拥有武装的“山头”。

作为信奉天主教的总统,吴庭艳在“肃共”期间,不但打击地下党,还借机严厉打击不听话的政敌、削平各派系,打击拥有武装和地盘的其他教派和组织,如好斗的佛教、高台教、和好教,以及把持着赌博、卖淫、走私行当、带有黑帮色彩的平川派武装。这些武装人员有组织、有武器、有经验,作为地头蛇更有宝贵的地盘和支持者,他们遭受打击后原本趋于瓦解,恰好赶上1960年解放阵线成立,大力招兵买马,广纳各路豪杰,因此纷纷在反吴庭艳的旗号下加入了解放阵线,为60年代早期解放阵线武装提供了现成的战斗力量和群众基础。因为和吴庭艳的旧怨,他们在战斗中一般表现得很决绝。

阮文绍总统

二则,随着美军1965年后大规模介入越南,南越农村地区战火的蔓延,大批难民充斥城市,传统的越南社会趋于瓦解,普通人即愤怒于美军凭借大量现代化武器滥用火力造成的重大伤亡,使越南全民族承受苦难,又不满于南越各地充斥着纵情声色的美军人员,南越人历来在心态上不信任政府,但尊重民族主义。

所以解放阵线进行反美宣传,把阮文绍说成是美国扶植的傀儡,要斗争、打倒。这种说词老百姓很容易懂。反之,南越政府宣传美军是来帮助抵抗共产主义、建立民主政府的说辞则没有说服力。这使得南越社会反美情绪高涨。1968年的春节攻势让很多越南人第一次感到美军也是可以在军事上被击败的,因为这一转折点的巨大心理意义,很多中间派人士和普通民众最终选择站到了解放阵线一边。

1968年,南越空降兵在春节攻势期间夺回顺化皇城,并升起旗帜

二、外强中干的军事

在美国和北越的越战史中,南越军队是贪生怕死、战斗力低下的形象。1971年“兰山719”战役中,溃败的南越士兵紧紧抓住直升机起落架逃亡的镜头,给全世界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南越军因为待遇低下,军人难以养家糊口而出现贪腐盛行、士气不高的普遍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南越在军事上败亡却并不能简单归咎于此。南越表面上有百万大军,有美国撤退时留下的60亿美元武器装备,仅飞机就有2000架,从数量上堪称当时世界第三,但实则外强中干。

南越百万大军中,正规军有五十万,基本由老人小孩组成的地方保安部队六十万,这些人实际只有象征意义。正规军中,战斗部队只编有十个步兵师,再加上别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南越军的致命弱点是,那十个正规师看似不少,实则只能原地驻防打防御战,没有能力打进攻作战。南越军中受过机动作战训练的只有别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陆军主力十个师基本没受过机动野战训练,编制中也缺乏运输工具,甚至营以上兵种协同训练也没搞过,因此,只能原地驻防,从50年代建军到最终覆灭,这10个师就和驻地附近的家属一起,从未离开过驻防城镇,驻地百姓包括敌军探子,对南越军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些部队死守工事防御还行,一旦外无救兵坚守无望,一想到战败后驻地家属们的安危,就会丧失战意、兵败如山倒。

仔细研究越战战史就会发现,和人们普遍印象中无能的南越士兵形象相反,南越军中的精锐部队,如别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即便在北越占尽情报优势和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战斗中仍难以战胜敌军。据青年军史学者胡烨(著有《溪山血战》、《奠边府战役》等,关于1975年越战最后战局的新书即将出版)的研究,1975年以前,这些精锐部队从没有过营以上成建制覆灭的。比较两军伤亡交换比(自身伤亡和杀敌数字的对比),这些部队实际战斗力应该说是远远胜于对手(北越公开战史的伤亡数字可信度不高,内部作战报告、后勤、卫生总结等内部资料才比较接近史实)。

南越军精锐的空降别动队

因为南越军大部分部队只能原地驻防,这些精锐部队承担的是机动作战的预备队和消防队的角色。但毕竟数量太少,南越军实际是没有兵团级别的战略机动兵团的,难以和经常是十万规模的敌军长期作战。比如,尽管在1972年广治夺回作战中,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以一敌三,取得了联军方面在整个越南战争中最大的胜利。但是面对战略机动兵团仅是对方五分之一的巨大劣势,难以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

同时,南越军如果失去了美国的立体火力支援和综合联勤保障的话,更难以战胜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军。从军事原因来看,1975年南越败亡的直接因素除了战略机动兵团少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到这一年,全国拿不出哪怕一个月份的汽油和2个月份储备的弹药,这两种物资保障是现代战争的支柱,在缺乏战略机动兵团和基本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即便美国撤离前留下再多的武器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百万之众、拥有大批精良武器的南越军迅速败亡,原因正在于此。

南越空降兵

抛开美国切断对南越援助这一致命的外部因素不说,南越自身出现兵力结构不合理这种独特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南越的军令、政令从未能真正统一。中央政府害怕自己不能直接掌握的军队尾大不掉,不信任地方驻军,也不愿让他们过于强大。只希望加强中央政府能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

南越军队脱胎于前法国殖民军,法国的殖民政策缺乏鼓励自治的因素,因此在前殖民军中缺乏一个越南本土军官团体,独立后本国军官团很孱弱,一切需从头做起。首任总统吴庭艳在威望和资历尚还多少能压住这些年轻又野心勃勃的军官们,当吴庭艳被杀后,出现了类似于北洋失去袁世凯后的情况,军队更加混乱不堪。越战中,尽管美国曾多次提到希望整训全部南越正规军,提升其战斗力,但南越政府却屡次拒绝了美国的方案。他们就是希望分驻各地的十个步兵师不要过于强大,战斗力不能超过中央政府掌控的精锐部队,这样才能维持中央的权威。

从上述南越政权在政治、军事上的两重弊病来看,即便排除偶然性因素,因为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南越政权的败亡也很难避免。历史已经过去了40年,今天,很多海外越南人还坚持挂着黄底三道红条的南越旗帜,并在每年“黑色四月”纪念日来临的时候进行纪念活动。北纬17度军事分界线消失了40年,但南北对立的心理隔阂仍在海外越南人社区中顽固地延续着。也许只有随着时光的日渐流失,过去的恩怨才能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