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顾】清末国⼈抵制洋货运动
来源:文史天地
从乐天玛特燃起的抵制韩货风潮方兴未艾,国人又走上了“谁惹我,我抵制谁”常规抗议程序。按说,我们的抵制经验本应很丰富,从美帝苏修到日韩菲越,上过黑名单的国家一口气可说不完。然而,多少次实战过后,国民的抵制水平还是未见长进。此番抗韩,虽尚未出现游行砸车的闹剧,但大闹超市的视频流出不止一个,实在辜负老祖宗的基因。殊不知百余年前,大清的国民就能在数年之间解锁正确的抵制姿势,让美国哑口无言。
一
“野生”爱国者:义和团扫荡洋货
故事要从义和团讲起,他们是灭洋急先锋,当然也落得个“里外不是人”。洋人骂他们是恶魔,清廷最后也耍了个“卸磨杀驴”的伎俩。然而,这一代“野生爱国者”,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有人站出来挑战洋大人的权威了。
义和团对洋货的恨,大抵是痛恨洋人的物化。战场之上,拳民在洋人身上并不能占到便宜。三十年前冯骥才的《神鞭》被拍成电影,风靡一时,那里面对义和团抗洋的描绘很传神:刀枪不入的绝活吹嘘得神乎其神,一旦两军对垒,还是被洋枪割麦子一样齐刷刷放倒。
讽刺画里的义和团
打不过洋人,就只能拿洋人的物件泄愤,于是有了“烧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的口号。当然,铁路电杆都有官府的人守护着,不是谁都能捣毁的。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洋货就不那么幸运了,时人记载,义和团涌入天津之后——“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天津一月记》)。到了北京,义和团不满足于“砸”,反而进化成“抢”了——“凡存有洋货等物,搜抢一空,饱载而归,谓之净宅。此坛团民才去,彼坛团民又来。城内城外居民铺户,遭逢此难者,每日数十起”(《庚子记事》)。这还不够,他们还一把火烧了洋货云集的大栅栏,火势肆虐了一天一夜,一千八百余铺户遭殃,可谓近代一桩惨剧。各家商户避其锋芒,纷纷与“洋”撇清关系:“城内城外各行铺户与各街住户,义和团民俱饬令避忌‘洋’字,如‘洋药局’改为‘土药局’,‘洋货’改为‘广货’,‘洋布’改为细布,诸如此类甚多。”这一招,倒是足以供乐天玛特借鉴,换个招牌没准就渡劫成功了。
若在今天,义和团肯定是《抵制洋货,请先抵制蠢货》这类爆款文章的矛头所向。在清末,国人也是批评声一片。但正如《神鞭》里面借傻二之口说出的点睛之笔:“鞭没了,神还在。”就在五年之后,另一场抵制运动里,国人抛却了暴力,留下了抵制,已能游刃有余。
二
抵制美货:他们解锁了正确姿势?
清朝末期的1905年,美国对华出口规模已经不容小觑,仅次于经营已久的英日两国,棉布、煤油、香烟、面粉、肥皂、蜡烛和化妆品,都畅销各大口岸,在华商号已逾百家。其中,美国的棉布价廉质优,在中国击垮了英国洋布,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煤油也在价格战中挤掉了中国植物油,大清半数煤油要从美国进口;香烟则卖出了12.5亿支,牢牢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广告版面。
就在这种情形下,中美关系还是出现了裂纹,点燃导火索的是华工问题。此事说来话长,华工在美国飞速崛起的时代贡献卓著,但19世纪末席卷全球的黄祸论让美国人戴上了有色眼镜:贪婪吝啬、居心叵测、懒惰肮脏、赌博贩毒、怪病缠身……这些恶毒的标签伴随着一些传教士的煽风点火被贴在了底层华人身上。当然,公允而言,正如潮龙起先生的研究所暗示,聚众赌博吸鸦片,是美国一些底层华人社区抹不掉的污点,国人也无须一味护短。但其他标签,多是无妄之灾。1904年,美国意欲续订限制华工入境的条约,此举彻底激怒了国人,近代第一场自发的抵制洋货运动就此轰轰烈烈拉开帷幕。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发起这场运动的,是与洋货息息相关的上海商务总会。他们于1905年5月号召商民“不用美货”,以抗议美国歧视华人之行径。发行量甚巨的《申报》随即响应:“事关全国之荣辱,人人有切肤之痛,合群策群力以谋抵制。”报纸倡议,一呼百应,上海的商界、学界、女界群情激奋,抵制之事遂由上海而遍布全国。从7月20日至7月31日短短十天之内,《申报》就报道了全国19个城镇抵制美货活动的消息,地域涉及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河南、安徽、江西、湖北、辽宁等9省,北至辽宁营口,南到广东番禺,甚至暹罗广东商会也参与进来。广东的抵制尤为彻底,赌场里的赌徒发誓不买美国香烟,摆渡的船工拒运美货,甚至理发师都不为美国人剃头了。沪广两地能有这样的抵制决心实属不易,要知道,六成美货都在上海广州销售。
此时,抵制美货运动中最为惊人的一幕上演了。冯夏威,一个青年时代就只身远赴墨西哥务工的广东志士,感喟于国人在外饱受种种歧视与凌辱,毅然辗转到上海,在美国领事馆门前服毒自尽,以警醒国人,留遗书云:“凡我华夏同胞,有人性者,不要用美货,不要卖美货,贫富一样,务使办到废苛约而后止!”他的灵柩回乡,三万人争相为他送行。此事一出,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两年前谭锦镛之事。谭是驻美武官,因在旧金山大桥被美国巡警揪住辫子侮辱,愤而投水自尽。或许是受此二人的影响,1905年底,陈天华不忍祖国见辱于日,蹈海自尽,留下的万言《绝命书》终于唤醒了国人。世人只知陈天华,却忘了先走一步的谭锦镛与冯夏威,实在悲哀。换一个角度想,前几年反日游行时挥舞着U型锁的仁兄,如果砸向自己的脑袋,如今也会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志士了。
广州荔湾居民抵制美货的新闻画《女界光明》
除去赴死的壮举,抵制美货运动的一大创举就是开启了“文明抵制”之风气。近代西方人鄙夷中国,“野蛮”是他们口中的高频词,义和团的混乱无疑更加深了这种印象。但1905年的国人解锁了新姿势,或许是长三角的商人更为文明开化,抵制伊始,他们就提出:“大家齐心,群谋抵制,商业中不购美国货。这样和平办法,不必与他争闹,不要用些野蛮,他自然也无法了。”《申报》对这种新风气也不惜溢美之词:“我国处今日之地位,应抵制外人事不可胜数也,昔也以不知文明之办法,故除野蛮之暴动外别无抵制之术也。今则民知日渐开,知权利之不可让人,侵侮之不甘顺受,而和平抵制一法,尤足折冲于尊俎之间,于是以美约一事先为之萌芽。”此举为抵制美货抢占了先机,1905年秋天,老罗斯福派女儿与日后扶上总统宝座的心腹塔夫脱来华处理抵制事宜,他们极度担心民情汹汹恐遭不测,但在广州却发现国人克制有加无可指摘。美国人攥紧的拳头如同打在棉花上,只得由塔夫脱再三强调“只限华工,欢迎商旅”,一行人悻悻而归。老罗斯福甚至准备了15000人的远征军,也因中国并无逾矩之事而作罢。一年后运动平息,美国也放弃了索赔与惩罚中国官员的要求。
三
从野蛮到文明:谁是大赢家?
抵制美货运动,可谓近代中国第一场自发、文明、理性的群体运动。回首一年多的轰轰烈烈,几家欢喜几家愁呢?
戏谑一点说,第一赢家竟是清末的“自媒体”。这话从何说起呢?原来,在运动中推波助澜的,不止有《申报》这样的大报,路边的演说家和满街散发的揭帖则更是发动底层民众的绝佳手段。正如后世研究者评价法国大革命——激起反抗精神的不是伏尔泰卢梭的皇皇巨著,而是三流作家在街头散发的煽动小册子。同理,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也注意到:群众集会、演说、揭帖和煽动性文学,远比报纸危险得多。抵制美货运动期间的上海和广州,常设街头演讲处,起先是在美受辱的华工倾诉自己的遭遇,后来渐渐成为民间演说家的天下,一边分析天下大势,一边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听众往往是商贩学生农夫走卒,闻之潸然泪下,继而又慷慨激愤。此类街头集会,在抵制美货的外衣下,迎来了一年的黄金期。柔克义不无担心地提醒道,街头政治的失控,损害美国利益事小,恐怕将来会威胁大清的统治了。
美国排华漫画
前面说到,商人发起抵制运动,纵是爱国心使然,也不见得无利可图。抵制美货的背后,是国货的崛起。譬如经销国产面粉的商人,就大可以借一首流行歌宣传:“时将中秋,庆贺明月;千家万户,香饼盛设。倘用美面,饼自不洁;花旗之面,中华之血。”此类宣传,当时屡见不鲜,上海议定的抵制办法就指出了一条明路:“不用美货并不为难,尽可易以本国及他国之货,如花旗粗细布改用我国纺织洋布、花旗面粉改用我国机器面粉、美孚煤油改用咪吔牌、品海香烟改用龙凤牌、美国钟表改用德法日本钟表……”市民纷纷拾起国货,商家也开始大规模仿制美货,趁机取而代之。
美国也没有因抵制美货落入窘境,罗斯福正满世界推销着“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理念,正愁没机会挥棒呢。抵制美货运动一年后寿终正寝,美国则堂而皇之介入中国事务,而上至清廷下至商会依然笑脸相迎。1907年,抵制美国运动结束一年之后,发起者上海商务总会就大张旗鼓接待起曾来华处理此事的塔夫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趼人还为此写了一篇讽刺小说,节录于下:“达孚特(塔夫脱)既至,会于愚园。夜,有声啾啾,出于人镜学社之门,其声哀而厉,黯而悲。闻之者曰:是鬼声也,胡为乎来哉?鬼啾啾然应曰:吾冯夏威也。”甚至有研究者指出,即便在抵制美货时期,许多商家也照样进货不误,只是将货物锁在仓库,专待风声过后发一笔小财。
真正为抵制美货操碎了心的,只有清廷。运动肇始,清廷就碍于美国照会,向全国发出上谕:“中美两国睦谊素敦,从无彼此抵牾之事。所有从前工约,业经美国政府允为和平商议,自应静候外务部切实商改,持平办理,不应以禁用美货,辙思抵制,既属有碍邦交,且于华民商务亦大有损失,迭经外务部电行该省督抚,晓谕商民,恺切开导,务令照常贸易,共保安全……”惴惴不安之意,已透纸背。但半年仍无成效,于是一封语气更为严厉的上谕又发出了:“闻近日以来,讹言四起,适偶有不虞之暴动,遂突生排外之谣传,市虎杯蛇,众情惶骇。推原其故,必由奸人播弄,匪徒煽惑,或思离间我交好,或欲激怒我民心,诡计阴谋,莫可究诘,关系大局,良非浅鲜……”这一次,已没了谆谆教诲之意,而将矛头直指“奸人”。结果又过了徒劳无功的半年,事态才渐次平息。前后一年的光景里,美国不满于清廷的低效迟钝,国民痛恨清廷的软弱媚外。一场抵制美货的运动,终于迎来了“大清恐成最大输家”的熟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