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撤城会议史料十四则
1、唐生智、罗卓英、刘兴《南京卫戍军抗战详报》
十二月十二日
本日拂晓起,敌以飞机、炮兵同时猛烈攻击,战况较昨尤为激烈。至正午止,八十八师雨花台主阵地全被敌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亦失,第二军团则被压迫退守鸟龙山至吉祥庵之背水阵地,逐令一五四师增援中华门方面之作战。但八十八师退入城内之部队混乱异常,云梯、城门撒闭不及,为敌侵入约三百余,雨花门及中山门城垣均为敌炮击毁数处。遂调三十六师一团进城准备巷战。至午后三时,八十八、八十七两师各一部溃退,部队经中山路北走,拟出挹江门,至铁道部附近为本部特务队及三十六师所阻不听,秩序益紊。午后五时召集各高级将领会议,决定大部突围,一部渡江,因十一日晚曾奉到委座两真电,如情势不能支持时,可相机撒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之要旨也,遂下达命令要旨如左:
(一)七十四军由铁心桥、谷里村、陆郎桥以右地区突击,向祁门附近集结。
(二)七十一军、七十二军自飞机场东侧高桥门、淳化镇、溧水以右地区向敌突击,向黟县附近集结。
(三)教导总队、六十六军、一〇三师、一一二师自紫金山北麓、麒麟门、土桥镇、天王寺以南地区向敌突击,教导总队向昌化附近集结,六十六军向休宁附近集结,一〇三师、一一二师向于潜附近集结。
(四)八十三军于紫金山、麒麟门、土桥镇东北地区突击,向歙县附近集结。
以上各部队突击时机为十二日晚十一时后开始,但八十三军为十三日晨六时。
(五)第二军团应极力固守乌龙山要塞,掩护封锁线,于不得已时渡江向六合集结。
(六)三十六师、宪兵部队及直属诸队概依次渡江(另有渡江计划表),先向花旗营、鸟衣渡附近集结,但三十六师应掩护各部队渡江后然后渡江。(又最后口授命令要旨:87D、88D、74A、教导总队诸部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
十二月十三日
突围部队除一部按照计划实施外,其余多向下关渡江者,遂命令各部向临淮、蚌埠集结。
【按】时任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副司令长官(罗、刘)。
【按】所谓“口头命令”仅在这一份材料中提到,而溃退下关各部主官,无论是俞济时当时的报告还是孙元良的回忆,均未提及是奉这个“口头命令”执行,其他参会者包括唐本人的回忆也未提到过该口头命令。猜测是编制时为了规避溃逃各部责任而勉强加上的。
2、唐生智《卫戍南京之经过》
十二月十日中午【按,唐回忆有误,当为11日】,我接到顾祝同打来的电话,他转来蒋介石关于撤退的命令,要我渡江向津浦路撤退,军队相机突围,接到电话时是中午十二时,顾祝同对我说:“委员长已下令要南京守军撤退,你赶快到浦口来,我现在要胡宗南在浦口等你。”我说:“前线如此紧急,被突破的地方很多,如何撤退?”顾说:“你今晚务必撤退过江。”我说:“有许多事情应该与各部队长交代清楚,才能撤退。不然,以后责任,由谁来负?”他说:“你留个参谋长交代一下就行了,今晚赶快过江吧!”我说:“那不行,最早也要到明晚才能撤退。我不能只顾一人的死活,不顾军队。”他说:“敌人已到六合,情况非常紧急。”我仍说:“今晚要我过江是不行的。”于是,就在当晚研究撤退部署。
次日一早【按,唐回忆有误,当为12日下午5时】,就召集总司令、军、师长开会,我先将蒋的命令宣读一遍,再将撤退部署每人发一张(用油印印好的)。对于各部队的撤退时间、先后、路线都有详细规定。除了广东的两个军(邓龙光和叶肇部)按计划突围,宋希濂部遵照命令由浦口撤退以外,其他部队都没有按照命令实行。
我回到汉口,见到了蒋介石,送了一份南京战役概要.我说:“一切责任都是我的,请处分。”但以后,蒋也没有置议。我在这一段期间内,养了很久的病。
【按】时任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
3、谭道平《1937年南京沦陷亲历记》
十二日凌晨二时,廖肯参谋处长急急地来喊我: “我们赶快到唐公馆里去吧!” “什么事?”我问。 “不要问,到那里你自会知道的!” 我随廖参谋处长到唐公馆时,天尚未明。副长官罗卓英、刘兴,参谋长周斓都在那里,唐生智看到我们进来,严肃地说: “现在城已被击破,无法守卫了,委员长已有命令,叫我们撤退,你们赶快去准备撤退命令吧!” 我即随廖处长起草撤退令。一同参加的还有随罗卓英来的林维周副处长。
…… 当日下午四时,在极度危急中,唐生智召集罗卓英、刘兴、周斓、佘念慈及师长以上各将领在唐公馆开会,这是南京卫戍战中的最后一次会议。唐生智首先宣布说:“……南京现已十分危急,少数敌人业已冲入城内,在各位看来,尚有把握再行守卫否?” 大家都彼此面面相觑,空气冷寂到使人寒战,至是,他向大家公布了蒋介石的两份电文:“如情势不能久守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同时,把撤退命令、突围计划以及集结地点,分别作了指示。到会将领都默不作声。不能言说的静寂刺激着每个人的感情,大家沉浸在悲愤的深渊里。 在这样的气氛下,唐生智又说:“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战争不是在南京卫戍战中结止,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区无限地延展,请大家记住今日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各部队应指出统率的长官,如其因为部队脱离掌握,无法指挥时,可以同我一起过江。”
…… 当时,日军也有一部分在江浦县境内渡江,所以隔江枪声很密,我和李仲辛也不知道这些消息,在枪声中向煤炭港匍匐前进,终于到达了海军码头,那里有江宁要塞司令部特务连驻守,停留着一只船。我们登船后,见船里已有三四百人,都是长官部的官兵,可是却不见唐生智、罗卓英和佘念慈。许多人主张立即开船,我尽力阻止他们,一定要等唐生智他们来后再开。等待了一小时以后,果然唐生智由南京警备司令部一个副官陪同着来了,一会儿罗卓英和刘兴也来了,佘念慈和廖肯却还没有来。唐生智命令又等待一个小时,后恐误了渡船的计划,所以只得下令开船。
【按】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第一科科长
4、宋希濂《南京守城战役亲历记》
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于12日下午2时左右率所部2000余人向下关方面逃窜,企图过江。唐生智得悉,命我负责堵阻。我力劝孙元良万不可这样擅自行动,孙为情势所迫,乃又率所部回中华门附近。……12日敌军猛攻中华门,这一地区落的炮弹颇多,许多房屋被毁,遂使这一带的居民发生恐慌,纷纷趋往安全区。当其奔走逃难之时,更高呼亲友,告以日军已冲入城内。而溃退的八十八师及一些高射炮队等亦加入退却。至是,自中山东路起通往下关江边之公路上,拥挤不堪,纷纷争先,梗塞于途。亦有急于奔逃,而将各物抛弃途中者。逃难中的居民及一部分散兵,亦有迁入难民区者。总之,12日下午形成了极端混乱的状态。
12日下午2时卫成司令长官部指示本师:(一)下关通浦口为我军后方唯一交通路,应竭力维持秩序,严禁部队官兵及散兵游勇麇集,以确保要点。(二)第七十四军在上河镇与敌激战;其后方交通应由汉西门与城内联络,禁止该军部队通过三汊河退入下关。(三)着该师在挹江门至下关一带,立即施行戒严,禁止一切活动。至4时左右,七十四军在三汊河搭浮桥,企图退入下关,经唐生智命本师予以制止。
自12日下午2时敌军攻占中华门,中山门外的哉斗亦异常激烈。敌军猛攻乌龙山要塞,情况十分紧张。敌海军舰队正在乌龙山附近江面清扫鱼雷,排除航行障碍物;同时得知侵陷当涂之敌,已在该处渡过长江,向浦镇前进中。卫戍司令长官部认为情况异常严重,战局难以挽救,遂于下午5时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开会。首先由唐生智简要地说明战况,并提出分路突围的计划,征求各主官的意见,大家均无异议。于是长官部参谋长周斓以印刷好了的命令发给每人一份,会议只历时20分钟就散了。命令规定占领挹江门至幕府山一线的第三十六师,负责掩护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渡江后得继续渡江,其余部队一概不许渡江,按照长官部指定的方向——广德、宣城、芜湖间地区——突围。但除第六十六军军长叶肇,第八十三军军长邓龙光执行了这个命令,率所部绕过栖霞山附近敌军,穿过其间隙突围成功外,其余多拥向下关,企图觅船过江。这就造成了十二日晚间在挹江门下关一带的极度混乱,也造成了战史上的极大悲剧。
……
南京的失陷和同胞死难的惨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悲剧。除日军那种极端残暴的行为外,在我国方面,参加保卫南京战役的高级干部,都是有责任的。尤以像孙元良那种卑鄙可耻的行为(孙元良于12日下午5时到长官部开会出来后,就没有回部队,脱去军服,换上便衣,跑到一家妓院拜鸨母做千妈,迁到难民区躲藏了一个月,后以日军疏散难民,才混出来),更是罪不容诛。
【按】时任第七十八军军长兼三十六师师长。
5、宋希濂《七十八军于南京战役之守备计划及战报》
五时,军长赴司令长官公署开会,当席经司令长官宣示全般状况,征询各主官意见后,即授予命令,军奉令掩护司令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由下关渡江后继续渡江。此时,深以大局夷陵,部队未发一枪、未杀一敌即行撤退,并未能与各友军同一行动,突破敌之包围,引为遗憾。军长回部后,已至午后六时,因一面令附属之炮兵第三连即刻归还建制,一面下令召集各部队长于军部面授掩护渡江之部署。……九时许,各部队长回队部署。迄十时,挹江门内拥挤,炮兵及教导总队、六十六军、七十四军,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各部队甚多,均争先抢过城门,互不相让,秩序顿形混乱。加以先有各机关汽车拥挤不能通过,委弃城门附近,通路更为狭窄。各部土兵前停后挤,迟到者更急不可待,任意开枪,甚至自相冲突。随之下关秩序亦无法维持,仅有之少数船舶至此人人争渡,任意鸣枪,船至中流被岸上未渡部队以枪击毁沉没者有之,装运过重沉没者亦有之。十二时三十分,城南一带枪声尚甚稀,战况殊为沉寂。是时军长率幕僚至和记公司附近,军直属部队先已到达,非掩护部队亦渐次到达集结。适先派往浦口觅船者觅得小汽艇两艘,又约五百吨之河轮一艘,民船十五只,皆系重金雇用,计小汽艇运一次给资十元,小河轮运一次给资百元,民船运一次给资五元。军长因受各部队长之敦促,随军直属部队(欠工兵营)于第一次渡江,到达浦口后,更使各船继续往江南装运。但因麇集下关之其他各部队均行向和记公司拥挤,于是军属各部队悉被冲乱抢渡矣。当时概计本军完全未渡江者,计在三汊河担任掩护之二一一团第三营全部,在三牌楼担任掩护之二一二团第一营全部,在中央路担任掩护之补充第二团第二营全部,在红山担任掩护之二一五团第二营全部,在卖[迈]皋桥、北固山担任掩护之二一六团第二营全部及在江边不得渡过之工兵营全部,二一六团第三营全部,辎重营第一连全部,通信营第一连全部,无线电排全部,军马及预备械弹、被服、辎重全部。其他渡过之部队,亦残缺不全。军长在浦口亲自指挥船渡,鹄候部队,遥闻隔江嚎恸之惨,惟有相向唏嘘,默然泪下也。当时已渡江之部队,即令陆续向司令长官指定之乌衣镇前进,集结待命。军长于十三日上午四时许下令,各旅团长须待至正午十二时始能离开浦口,向乌衣镇前进。
【按】时任第七十八军军长兼三十六师师长。
6、俞济时1937年12月18日给钱大钧的报告
关于撤退情形,因事前毫未得知,仅宋希濂于当日下午三时略知梗概。既无整个准备与计划,而时机迫切,各师准备不及。忽于当日下午五时,招集各军师长面告于夜十一时撤退,一部渡江、一部突围,且着各军师长签字。曾经全体反对未果,即草发命令。惟特许各军长随同过江。
但当时外方敌情不明,除三十六师外均与敌激战,而本军两师均分防城内外各重要阵地,与敌苦战,且需应援友军。雨花台于文日十时失陷,雨花门被敌跟冲三百余人。至下午三时中华门右侧有敌百余扒城,当勉抽部队协同八十三军将敌击退,以全大局。惟紫金山要点一部亦被敌占领,而敌主力据报糜集江宁大胜关附近,经铁心桥冲出溧水已不可能。复见鉴及各级干部伤亡已尽,老兵所余无几。未经训练之新兵难达冲击任务,乃与冯王两师长尚决转挡渡河,其他各军亦皆同情。在左翼部队或可突出一部亦未可知。至于渡河船只,各师兵站为有一部,计每次可渡千八百人。
不意竟被卅六师劫夺,滥行射阻,在三汊河两次架桥均被宋师破坏,秩序异常紊乱,无可挽救,良用深痛。结果行李、辎重、通信器材全失,轻重火器亦损失十分之九。
【按】时任第七十四军军长。
【按】俞的报告同前四份文献基本一致,惟同谭道平回忆不同,谭说“ 到会将领都默不作声”,而俞说“曾经全体反对未果”。不过对于命令内容并无歧义。后面俞并承认七十四军及其他几只中央部队是自行决定违令溃逃下关(“乃与冯王两师长尚决转挡渡河,其他各军亦皆同情”),而非如《南京卫戍军抗战详报》所载是奉唐的“口头命令”。
7、王耀武《第七十四军参加南京保卫战经过》
12日午后5时,俞济时用电话对我说:“唐长官召集师长开会,城里情况已很混乱,开会可能有重大的变动。”我建议说:“战事正在进行,我不能立即离开。开会如研究到放弃南京的问题时,不论突围或渡江,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及准备的时间。应立将江北岸所有的船只调到下关至八卦洲的江边,分配给各部,并区分上船的码头;否则是不堪设想的。”俞又说:“我也考虑到这些问题,一定向上建议。”俞济时等参加开会的人到了长官部,唐生智将已印好的突围命令立即分发各军、师长,很快就散了会。这时天已黑,俞见情况紧急,立即派军令部李参谋把命令送给我,并嘱我师立即设法过江,过江后到滁州车站附近集结。
【按】时任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
【按】其他所有材料均称所有军师长“全体”参加了撤城会议,惟王耀武说他没有参加。根据俞济时1937年的报告,七十四军未按照命令正面突围是俞与冯王两师长共同决定(“乃与冯王两师长尚决转挡渡河”),而王耀武的回忆,则是俞个人决定,“派军令部李参谋”令王“立即设法过江,过江后到滁州车站附近集结”。
8、周志道《八十忆往》
不料于十二日午后九时许,据通信班赵班长报告略称:现在与师部通讯中断,经派兵前往修护,发现各部处员兵早已撤走,余据报后,即派副官主任卢醒前往查看,旋即回报,证明撤走属实,霹雳一声,惊异无已,骤感前有长江,后有强寇,第恐全师忠勇袍泽无法飞渡天堑,更难为国家效命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余乃下定决心,一面着副官主任卢醒率领特务排搜索船只待用,一面亲赴各团召集营级以上干部研商如何渡此难关,同时前往赛虹桥前进据点瞩徐景明营长沉着镇静,稳定军心,一切措施处理毕,然后返回旅部。斯时卢主任亦已回来,报告沿江船只物各有主,无法征用,只有某兵站控制大小船只数十艘满载辎重,并有枪兵看守,征用不易云云。余认为情况严重,非征用该批船只不可,于是加派参谋主任华灼协调卢主任再往交涉,结果,该兵站负责人应允拨借木船二十只归本师使用,迄船只驶到即分发两个团使用,并督促各部应即行动,不得延误,第一批装船出发时大约在上午二时左右。嗣经过三小时,仍未见返航,但天色渐曙,唯恐部队失去掌握,不胜焦急,忽报特务排排长周凤仙征到小艇一只,由一小妇人驾驶,其容量只能乘坐五人。余正感如此小舟何济于事,未料不明隶属散兵数十人,其势汹汹,拟夺小舟以供潜逃。在此紧张情势下,卢主任即拉我上船,周排长即跃入江中,将小船推离江边,缓缓向北前进,约一小时即达下关附近登陆,上岸后,即着所有随员分头寻找本师渡江官兵,但渡江官兵不知去向……
【按】时任七十四军五十一师一五一旅旅长。
【按】按周的说法,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并未向下传达命令就带着直属部队溃逃下关。
9、孙元良《亿万光年中的一瞬》
十二月十二日夜,唐指挥官召集各部队长会议,他宣布放弃南京。他要各部队长和他一起到下关乘轮船渡江。同时,他拿出一份早已用油印印好的放弃南京的文件,要各部队长在上面签名盖章。——因为没有遵守上面限定的期限就放弃了首都,唐表示他负不起这个责任,所以要有一份大家同意的签名签章证明文件。我们当然听他的话,大家签了名。唐收好这份文件后,马上又拿出预先用油印印好的,从南京撤退的正式命令,发给每人一份。这时桂永清哭了,他不愿丢下剩余的部队,一个人和唐乘船渡江。所有的部队长也都作同样的表示。我流着泪说:“指挥官请先乘船渡江,官兵都不认识你呵。我们是直接带兵的,应该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行动。”——于是,南京就于十三日陷落了。
清闲得没有放过一枪的部队(宋希濂率领的部队是其中之一)“近水楼台先得月”,老早便完整地从下关上船,渡江北去了。等到东南方面当冲的若干残破部队撤退到下关江边时,已不见一船,只有临流徘徊了。所幸敌军步兵受我军节节抵抗,未能速进,只是用炮火实施追击射击。敌军的炮火虽然猛烈(加上江中敌舰的炮火),但敌步兵不甚活动,所以牺牲在江岸的袍泽不很多。
我即然在江边找不着船,只好钻隙向东面的山地撤退,我们从牺霞山、龙泽年车站间跨过铁路,南向进入山区。土著同胞殷勤地供给食物,热心地带路,并代我们找船,给了我们不少方便,也添了我们无数伤心!这样,我便带了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长兄弟,和一辈子的创痛与耻辱,从龙潭附近渡江,经泰兴、淮阴、徐州、郑州,于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汉。
【按】时任第七十二军军长兼第八十八师师长。
【按】孙对会议过程的回忆同其他参会者大相径庭。
【按】孙对下关修罗场的回忆和第5份材料宋希濂《七十八军于南京战役之守备计划及战报》的记录对比阅读颇有味道。
10、《陆军第八十八师京沪抗战纪要》
迨十二日晨朝,沿京芜铁路进攻之敌已逼近赛虹桥、雨花台方面,因系敌主攻所在,虽经我全部官兵奋勇苦斗,奈外无粮弹,内无援兵,且敌挟战车、飞机、大炮及精锐陆军,不断施行猛攻,我二六二旅旅长朱赤,二六四旅旅长高致嵩、团长韩宪元、李杰、华品章,中校参谋赵寒星,营长黄琪、符仪廷、周鸿、苏天俊、王宏烈、李强华各率所部反复肉搏,奋勇冲杀,屡进屡退,血肉横飞。上午,韩团长宪元、营长黄琪、周鸿、符仪廷先后殉难,下午,旅长朱赤、高致嵩、团长华品章、营长苏天俊、王宏烈、李强华亦以弹尽援绝,或自戕,或阵亡,悲壮惨烈,天日亦为之变色。全师官兵六千余员名将皆英勇壮烈殉国,五二七团李团长杰亦因突围至飞机场,被敌击伤自杀。傍晚,敌一部逼近江东门与中华门,长官部为保持战力计,乃召集各军师长商决突围撤退大计,但为时已晚。会毕,城内秩序已趋紊乱,军队无法掌握,议决事项多已不能有计划的遵照实施,遂任各部队自采适宜处置,以行撤退。当因集结不易,且有因与敌胶着不易抽调者,致全师零星撤退渡江之官兵总计不过四五百入耳。损失之重大,概可想见。南京之战亦可谓惨矣!
【按】孙元良时任第七十二军军长兼第八十八师师长。
【按】该《纪要》指出八十八师并未按照会议命令实施撤退(“议决事项多已不能有计划的遵照实施”),并且孙未能掌握军队,只是“任各部队自采适宜处置,以行撤退”,同第9份材料孙晚年的回忆有不小出入。不知道孙军长是力不从心,还是如材料4宋军长所言,跑妓院躲起来了。
11、周振强《教导总队在南京保卫战中》
12日晚10时左右,我在紫金山第一峰指挥所看到南京中华门方向和下官方向都起火,打电话到总队部也打不通。派人到总队部一看,回报说,总队长下午5时到总指挥部开会以后没有回来,参谋长邱清泉也离开了总队部,城里部队很乱,都纷纷向下关方向跑去。
【按】时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
【按】按照周的回忆,桂永清会后未回部队潜逃,不过在第9份材料中,孙元良回忆会上“桂永清哭了,他不愿丢下剩余的部队,一个人和唐乘船渡江。”
12、叶肇《陆军第六十六军南京突围战斗详报》
我军死守孤城,虽可稍延时日,然我守敌攻,主客互易,处处陷于被动。敌可集中陆空军击我一点,城池虽固,势难持久。况十二日雨花台、紫金山第一峰之要点,亦已失陷,城内全被瞰制。若向后转移,则有长江之阻,大部队渡江,甚感不利。与其为敌歼灭,或自淹死江中,如何反攻,与敌作殊死战,则胜负之素,未可定也。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故宜以旺盛之企图,出敌不意毅然反攻也。是日午后日时,接奉卫戍司令长官唐突围命令后,即下达要旨命令如左:
1、敌约五六联队向雨花台、紫金山我友军阵地猛烈攻击中,紫金山以北有敌一联队。我守军全部于本(十二日)夜突围,向安徽转进。
2、军以突围之目的,于本夜九时由太平门出发,经紫金山北麓东西流镇、句容、溧阳、郎溪等地向宁国集中。
3、第一六零师(欠四八零旅)应于黄昏后到太平门集合,撤除城门沙包,依九五六团、九五五团次序,经紫金山麓向句容方向之敌攻击,掩护主力前进至高骊山后,即向南转进。
4、军属炮兵营、工兵营应于黄昏后,依次到太平门集合,在一六零师之后跟进。
5、第一五九师(欠四七七旅)应于黄昏后,将守城部队逐次撤退,到太平门附近集合,在工兵营之后跟进。
6、笨重行李及机密图书文件,不得已时自行焚毁,勿入敌手。
7、行进时,予在九五五团先头。
下达法:集合团长以上口授要旨,使自行暗记。
附记:1、左臂缠白手巾为识别。2、口令:丢那妈。
【按】时任第六十六军军长。
【按】叶肇军长是少数撤城会议后组织所部按唐生智命令细化方案,并实施正面突围的部队官长。
【按】口令很接地气。
13、刘庸诚《上海南京抗战亲历记》
十二月十二日下午,长官部召集的守城各部军师长开会,下达总撤退命令。会议结束后,各军、师长仓皇地各返指挥所。这时消息早已泄露于外,除教导总队和各部第一线战士还不知道外,其他消息灵通的各军师的后勤人员旱已焚烧文件、物资,收拾起自己的紧要东西,奔向下关。
【按】时任教导总队总队部参谋处第一课作战参谋。
14、唐生智给各部队的突围命令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