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中“朝鲜籍”士兵的来龙去脉

1910年8月,朝鲜半岛逐渐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沦为殖民地的50年间,为获得民族独立, 朝鲜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但是, 也有部分朝鲜人加人到日本军队中,帮助日本侵略者镇压朝鲜人民的反抗斗争。二战期间,作为殖民地的朝鲜向日本输送了大量兵员和物资。其中,数十万朝鲜人自愿或被迫地加入了日本部队,成为日本侵略战场上的日军“朝鲜籍士兵”。

日军“朝鲜籍士兵”的由来

日本在朝鲜半岛征用雇佣军分为志愿兵役制和征兵制两个阶段, 1937年,日本驻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大将,向日本陆军大臣申请对朝鲜人实行志愿兵制度。1938年1月5日,日本陆军省提出实行朝鲜人现役志愿兵役制的计划。2月18日,日本内阁通过决议,决定实施朝鲜志愿兵制度。2月22日,日本以敕令第五十九号的形式公布了朝鲜特别志愿兵令。3月29日,公布了朝鲜总督府陆军志愿兵训练所管理制度。同年4月进行第一次征召志愿兵,其中步兵200名,辎重兵100名,高射炮兵100名。

日本大规模的在朝鲜半岛实行征兵制度,始于1943年8月。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1月15日,发布了“关于临时征兵检查规则以及士兵事务特例的条例”并 开始实行。至1945年,共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缅甸、苏联、中国及日本国内大量派遣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11万人,其中陆军9万人,海军2万人。

侵华日军中的朝鲜籍官兵人数

自1938年至1943年,“特别志愿兵”制度下先后编入关东军人员约有3000余人,编入华北派遣军者,约有1700人。至于强征兵,约有11万人被派往朝鲜半岛以外作战,其中编入陆军者9万人,编入海军者2万人。上述9万余名派往半岛以外的朝鲜籍日本陆军士兵,半数以上被投入到了中国战场。另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死于中国战场的朝鲜籍日本兵及其军属,约为1100余人(不包括台湾地区数据),死亡地点集中在湖南、湖北战场及日占区。

朝鲜籍士兵在日军中的处境

由于日本人对朝鲜的长期敌视和不信任,这些朝籍日军的处境其实是悲凉的。这些朝鲜人当兵绝大部分仅仅是为了吃口饭,根本就没有像日本士兵一样的“国家认同”和“效忠日本”的信仰。虽然高层一直鼓吹“内鲜一体”,但经战后日本媒体调查,幸存的朝鲜老兵回忆朝鲜籍士兵常常被虐待、殴打,军官还训练他们作为特攻队员,比如将雷管绑在身上,趴到敌军坦克底下引燃引线等等。这也导致1944年以后扩招被强制征召进军营的士兵充满怨恨 , 许多人选择了逃亡,甚至加入抵抗组织等。为了制止朝鲜士兵“逃亡频发”的现象,日本军部曾在1943年1月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部队严格审查朝鲜士兵的精神状况。因为夜里逃跑的朝鲜人太多,许多日军部队还被迫加强了夜间巡查力度,并在营外设置铁栅栏。

《衡山文史资料第二辑》记载在1944年的时候,一名日军士兵主动向当地的南岳抗敌自卫团投降,而且还要求加入他们队伍。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朝鲜人,叫韩义生,被迫参加日军。在1942年被派到我国参加侵略战争。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据自卫团军官王德球回忆,国民党73军在湖南收编地方武装的时候,也把这个韩义生收编进入了第73军。后来第73军在莱芜战役被我军全歼以后,我军就发现了在第73军士兵里,还有一个朝鲜籍日军投诚兵。

在日本军队中有一些朝鲜籍高级将领,主要就是朝鲜李氏王族的后代。日本占领朝鲜后,给予了李氏王族极高的优待。李氏王族的一部分后人也“知恩图报”,心甘情愿为日本殖民者卖命。如朝鲜李氏王朝的末代太子李垠, 1917年进入日本陆军大学, 1938年李垠晋升为日军陆军少将, 担任日本华北派遣军副参谋长。1940年李垠因战功而升任日军陆军中将, 并任日军广州占领区司令, 后升任日军第一航空军司令。义亲王李惘的长子李键,193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6年任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1943年任伪满皇帝溥仪的“侍从”,负责替日本人监视溥仪。义亲王李惘之子李隅, 1931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1937年12月以日军第6师团中尉身份参加了侵占南京的战役, 参与了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1944年李隅升任日军驻苏北的中佐联队长, 多次组织围剿新四军等中国抗日武装。1945年李隅被调回日本广岛,后死于美军的原子弹爆炸。

战后朝鲜籍士兵的处理

据统计关东军中朝鲜籍士兵被苏联俘虏的约有1万人。一部分朝鲜籍士兵被遣返回国,也有一部分人留在了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解放战争中加人了东北野战军,参加了中国的内战, 直到内战结束后才回国。还有一部分朝鲜士兵被苏军带回苏联, 和日军一起作为战俘被投人战俘营。日本军队中的那些朝鲜籍高级军官, 在战后受到盟军审判的朝鲜籍战犯有148人, 其中23人被执行死刑。

国民政府曾应韩国临时政府请求,对日军中的朝鲜籍士兵给以特别优待,并将其移交给韩国“光复军”集中于北平、南京等地受训,以作为临时政府归国时的基本力量。。如战后担任过韩国总统的朴正熙曾是伪满“步兵第八团”中尉。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离开部队后到达北京,并加入当地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下属光复军第三支队驻平津大队”,参与朝鲜独立运动的事业。但因美、苏以雅尔塔协定秘密划分东亚势力范围,该部队未能得到美国政府支持,反被要求解散归国,中国政府将朝鲜籍日军和侨民集中在上海、青岛和天津三处,后由美国船只遣送回朝鲜。

最后问题来了:“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有大量朝鲜籍士兵吗?

国内媒体中有很多“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日本从朝鲜征调的朝籍士兵,其残忍手段一点也不逊于日本兵”的报道。经专家考证与事实不符。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间,而朝鲜籍志愿兵被允许编入日本军队,是在1938年3月,直到该年12月,首批志愿兵才从训练所毕业编入军营。但不可否认有个别朝鲜籍人员参与了南京大屠杀,但不存在略具规模的大量朝鲜籍日本兵。另一方面,确有相当多的回忆材料留有对朝鲜籍人员的恶评。

在当年发动群众支援抗美援朝时,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群众存在“抗美不援朝”“高丽棒子卖白面还欺侮人”“高丽棒子过去太可恶,该吃点苦”的思想。对此,《人民日报》先后于1950年11月18日和1950年11月27日发表两篇文章,专门论述所谓“高丽棒子”。这两篇文章将“高丽棒子”与最广大的朝鲜人民区分开来。

参考资料:

1、宫田节子《朝鲜における志愿兵制度の展开とその意义》

2、朱成山《南京大屠杀期间有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吗?》,《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石建国《简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3期;

4、沈佳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上的朝鲜籍日军》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1期

5、黄春锋《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中的朝鲜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