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周莹的真实人生:心狠手辣、堪比慈禧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剧中,孙俪饰演的周莹精明能干,是个商业女强人。然而,电视剧虚构成分太多。作为寡妇的周莹,却成天带着一帮男人与官商打交道,毫不忌讳。稍懂古代封建礼教知识的人就知道,古代女子是不能与家人以外的男人见面的。传说曾收周莹做义女的慈禧,虽然工于权计,但碍于女人(也是寡妇)的身份,也只能采取“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控朝政,不能让大臣们看到自己的面容。

真实历史中的周莹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她用何手段笼络帮她做事的男人,从而掌控庞大的商业帝国?

她的私生活又是怎样的?

刘铁涯先生《安吴寡妇》一文(原载《泾阳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出版),是对周莹事迹最全面也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记载。特分享给感兴趣的读者。

在泾阳县城以北三十多里的嵯峨山麓下,有一座聚集着上百户人家的村堡。这就是有名的“安吴堡”。解放以前,这里的城堡完整,房屋栉比,现在已经改变了原貌。安吴堡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和“安吴寡妇”这一世族的崛起分不开。在泾(阳)三(原)高(陵)淳(化)一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有关安吴寡妇的种种轶闻、故事,甚至还有一些神奇荒诞的传说。一个封建社会的寡妇,何以能如此赫赫有名,须从她的家族说起。

世袭经商捐官耀祖

安吴吴姓祖先,原籍江苏,其先祖在唐朝时曾在泾阳当过县令,选定了安吴堡这块“风水宝地”,便把家眷从江苏迁了过来。为了吴氏后辈永远安宁,又把住地起名叫“安吴”,在今天蒋路乡罗圈岩村,有吴氏先祖祖坟,并有碑记载由唐迁来的经过。以后历经各朝,迭更相继,子孙繁衍,大约传至清朝初期,吴家又兴盛发达起来,当时的吴氏兄弟分成东、南、西、北、中五大家(亦称五大院),其中以东院最为兴旺,所谓最有名气的“安吴寡妇”就是指东院而言。

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布局图

据现有的碑文记载,从清朝的道光、咸丰时算起,吴氏东院也有二百年的历史。寡妇婆家的曾祖父叫吴恒德,生前经商,死后用钱捐了“诰授宣武都尉”的官衔,以示荣耀。寡妇的祖父吴萼轩,字汝英,生前在甘肃凉州一带经商,以后发了财,用银子捐了个“诰授武德骑尉卫守府”的官衔。汝英死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一八四九年)。

寡妇的公公叫吴尉文,字汉章,生于道光庚寅年(公元一八三0年),死于光绪丙子年(公元一八七六年)。曾用银子捐官,做过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官职。当时正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兴起之际,洪杨领导的起义军,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吴尉文以“输国难”为名,向朝廷捐了两万两银子资助军饷,以后又捐银援甘,资助镇压回民起义的军饷,从而受到镇压起义军的两广总督骆秉章的青睐,做了湖北道台,并受到向朝廷报请“议叙布政使”的荣誉。

吴氏的发家,主要是由于吴尉文得了办理淮盐盐务之后(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他凭借着手中掌握的几百盐引(即政府发给的专卖盐业执照,一引为四百万斤),在扬州设立“裕隆全”盐务总号,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盐商在当时是最有钱势的官商,是其他商人望尘莫及的。就连扬州总号的经理都是五品蓝翎顶戴,出门坐鹦哥绿轿子的贵官,真是盐商大贾,富可敌国。吴家从经商起家,发了财,用钱捐官买爵,官商结合,从经济上、政治上双重榨取劳动人民血汗,从而奠定了他发财致富、建立庞大家业的基础。

吴家大院(安吴青训班旧址)

少妇承家 闺阁运筹

安吴吴家发财致富煊赫一时的名气,是由吴周氏(即寡妇)主持家政以后传开的。

吴周氏,泾阳孟店人(现归属三原)生于一八六八年,殁于一九一0年。寡妇的娘屋周家,也是泾阳的名门世族,她的曾祖父周梅村、祖父周瀛都是泾阳的显赫人物。她十七岁时和安吴“实易(式仪)堂”(吴家的堂名)的独子吴聘结婚。吴聘,字介候,小名秃子,十六岁时得了不治之症,已经奄奄一息。当时民间有个封建迷信的说法,把带病结婚叫“冲喜”。认为结婚是“红鸾照命”,可以冲散“白虎凶星”,结婚以后,病人就可消灾免祸,逢凶化吉,因此瞒哄女家提前结婚。当举行婚礼这天,吴聘已经病势垂危,卧床不起,当然不能参加“拜天地、拜花堂”的大典,只得由他的妹妹女扮男装,代替哥哥行礼(一说是捉只红公鸡拜堂)。婚后不到几天吴聘就一命呜呼,吴周氏从此断送了一生幸福,变成了独守空房、孤身凄凉的寡妇,吴家亦无男丁承嗣,吴周氏就成了吴家法定的唯一继承人。

吴家自吴尉文死后,商业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商号、店铺和资本,这也是寡妇接手再次兴盛家业的经济基础。吴周氏寡居之后,接手掌管家事,虽说吴家外面还有不少商号业产,但却日益衰败,收不敷出,已濒临土崩瓦解之势,吴周氏受命于危难之时,居然独立撑持,扭转危局,使吴家又重新振兴起来。

关于吴周氏兴家立业、发财致富的原因,民间流传着种种神奇传说。有的说:“寡妇系罗汉转世,她个矮身长腿短是个福相,自有神佛保佑。”有的说:“她修文庙时,站着看了一会,在地上留下一双小小的脚印,就在她站过的地方,挖出了十几万银子”等等。这都是荒诞不经之谈,无足凭信。其实,吴家能以兴盛,主要是寡妇善于用人,驾驭有方。她身边蓄有几个谋士,其中尤以王某某者,深得寡妇信赖,每决大事,必与计商。又据吴周氏墓志铭记载:她在十八岁接管家事时,效法历史上女皇“垂廉听政”故事,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一年年终,将吴家在外地的总领(商号经理)召集回来,由总管家代替主人设宴款待,以示东家对伙计们的关怀。吃喝完毕,寡妇在大厅一间屋外挂上一道竹帘,听取各地生意情况的汇报。之后,分别提出了她对下年度的安排意见。当时参加宴会的总领,很不以为然,认为“一个年青寡妇,懂得什么”,都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有的人见东家生意已经衰败,暗中早有打算,想让东家早点垮台,自己好另谋高就。但口头上还虚与应付,东家咋说,我们就咋办。其实根本上就没当回事。谁知第二年年底,结算帐目之后,凡是按寡妇主意办事的商号,都赚了大钱,相反地不执行周氏意见的都赔了本。由此之后,寡妇在总领伙计们中间树立了威信,大家无不佩服她在商业经营上独具慧眼、善于理财的本领,从此声名大起。

骄奢淫侈 富可敌国

寡妇接管家事,在她的料理下,吴家原有商号个个重新兴盛起来,后来增设了不少分号。生意越做越大,钱财越聚越多。除了继续经营的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淮盐外,先后在湖北、江苏、上海、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地设了总号、分店,甘肃主要经营药材,湖北主要经营布匹。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联成一气,呼吸可通全国。民间流传着:“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经营范围之大,资本实力之雄厚可以想见。吴家的生意有多大,商号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仅就安吴家附近的几个县城、大镇都有吴家的店铺字号而言,就可窥斑而见全貌了。如泾阳、三原、高陵的当铺、药店(仁寿堂),淳化、口镇的油房、粮店、米号、烧房(做酒的作坊)等;在泾阳县城内,吴家就有几十院街房,占了半条街道。

吴家主要靠经商起家,依仗官办势力,巧取豪夺,发财致富的。其占有土地只不过五、六百亩,而且多数集中在安吴周围。群众说: “吴家地不多,人家不靠庄稼。”在安吴和附近的寇家花园占地三百多亩。口镇有地三百多亩。吴家并不经营农业,这些地都租给为她家做各种活的工匠,如铁匠、木匠、石匠、油漆匠、裁缝、绣花匠等耕种。租子抵作工匠劳动身价,现在住在安吴堡的朱、张、刘、李、陈等姓,都是来自长安、临潼、富平、兰田各地县工匠的后裔,吴家在安吴堡修建了几个粮食仓库,每个库可装九百多石粮食(每石三百斤),这些粮食专供吴家家属和奴仆们食用。寡妇家只有四口人;寡妇过继的儿子吴怀先、儿媳和一个养女,其余都是为她服务的:帐房管家、奴婢仆妇、跟班杂役、守卫家奴、伙房人员、裁缝工匠等,总计不下二百余口,全年花费十多万两纹银。按当时粮价计算,可供十万人一年的口粮。

精美的石缸

吴周氏凭借着庞大资本和官商势力,垄断居奇,巧取豪夺,聚集了万贯家私,在生意兴隆的高潮时期(一八九0至一九00),达到了日进斗金的盛况。这些巨额财富,除用于扩大商业经营,利上滚利之外,大部财产都用在生活挥霍上。她过着金迷纸醉的豪华生活,骄奢淫侈,挥金如土,其豪富程度,是其他富商大贾不敢想象的。

寡妇在安吴堡城内,模仿北京紫禁城的样子,为自己修造了一座内城,住着她独户一家,有三十名丁勇(家丁)守护。内城中偏正几院,正院是八间、五拱、六尽、百十余间一院大房(八间宽是不敢超越九间朝王殿的等级),后边修建了一所小巧玲珑、别具风格的小花园,有假山、渔池、楼台亭榭、曲经回廊。假山下箍有洞窑,是寡妇秘密淫乐的暗室。西侧又修建了一座中西合璧、构造新颖的“望月楼”,金粉彩绘,雕梁画栋,是寡妇游息宴乐之所。

望月楼

屋内的陈设,富丽堂皇,极为华贵。上面瞒天网罩顶(用铁丝编织的网络,为防止盗贼、乌雀入内),下面一律镇地板铺地,上铺红毡地毯,前后悬挂宫灯照明,室内堆满各式楠木桌椅、家具器皿,有镶嵌着贝壳、金玉宝石装饰的屏风、衣橱;摆设着金玉器皿、珍奇古玩;悬挂着名人的墨宝字画。大厅中间,供俸着用明黄缎装裱放在玻璃小匣里面的慈禧太后的“圣旨”,上面悬挂慈禧御笔亲书的“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至于其它珠玉宝石、钟鼎名瓷、西洋钟表,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寡妇家里陈设富丽,就连日常用的器具,也十分讲究,各式瓷器就有数百桌,款式新颖,色泽艳丽,分青、白、红各色。丧事全用青色、白色瓷器;结婚喜庆,一律是红花瓷器,都是御窑所制(慈禧赐给的)。抗日战争时期,从她家夹壁暗室中刨出的成套一色的“御窑”瓷器,就有三百桌之多,犀牛角手灯一百二十对。据说: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军队从她家渔塘内刨出一个一尺多高翠玉财神雕像,将一池水映得碧绿翠兰,可说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为了夏天避暑行乐,又在附近的寇家堡城外,为她修了一座花园(寇家花园),在一道青砖砌成的围墙内,有高楼大厦,两旁用石块青砖夯盖的两洞大窑,四周散盖着百十间厦房,园中的楼阁亭榭、曲折游廊、假山、鱼池,布置得井然可观。有花室暖房,种植名贵花木,培育着各种奇花异草,有两棵合抱大的玉兰树,不知花了多少钱,从远地移植而来,供她一人观偿。真是“天上人间、神仙洞府”。

戏台

寡妇的日常生活,十分讲究,吃喝穿戴极其豪华。家里有十多个名厨师为她做饭,精制各种名点、菜肴,至于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乃是家常便饭。家里常年养着几个裁缝为她缝制四季衣服,绫罗绸缎、纱绢呢绒以及各种名贵皮毛衣料,成百套积压着。寡妇的一条绣花裙子,就用百两银子,半年多的时间才绣成。她一人能穿多少?寡妇不饮安吴井水(因含有碱性), 备有专车,从七八里外的十字口拉清河的水吃。在安吴堡内设有仁和里、裕丰盛两个杂货铺,供她家之用,另外,还备有专车去三原采购生活用品。

寡妇每次外出,总携带着几十名娇婢美童、丫环仆妇,跟班常随,为她服役,前呼后卫,簇拥着一大群,和《红楼梦》中描写的贾母出游一样的气派排场。

为了她一人玩乐消遣,家里设有鸽房、鸡埘、犬舍鸟笼、马厩,都有专人看管,各执其事。她每次出门,有专用的细活轿车,套着滚膘溜园的大走骡,金鞍银镫、玉鞭丝索、装饰华丽。夏天是纱绢车围、凉帐,冬天是呢绒丝缎的车围御寒,按季节随时更换。另外,还有三四辆装饰稍次的车辆,拉载仆妇跟随。为了上三原的腊八会,参加赛马,她用一千二百两银子,买了一匹枣红色的走马,人们叫它“千二红”。家中还养着一二十条好狗,有专职人员喂养;还用六十两银子买了一只鸟,供她玩赏。

寡妇的养女出嫁(嫁给三原东里堡),大摆排场,极尽富贵奢华之能事,不说妆奁的豪华名贵,光送嫁的车辆、人员,一个跟一个,就摆出一二十里。这天嫁女的三四十辆轿车,都是式样、大小一样,装扮一律,套车的骡子也是毛色一样,就连吆车的把式,也是穿着一律、模样标致、高矮相当的青年小伙。其嫁妆的富丽、嫁仪的豪华,在当时的泾阳是绝无仅有的。

雕梁画栋

钱可通神 荣沾皇恩

吴周氏的财产不断增加,经济上形成实力,便向封建统治者献媚讨好,企图跻上政治舞台。光绪丁丑年(一八七七年)、戊寅年(一八七八年),吴家以帐房名义,向清政府捐银二万二千两。光绪十一年(一八七七年),捐银四万两重修泾阳文庙、云阳城隍庙。特别是一九00年义和团事起,帝国主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惶逃往西安避难之时,吴周氏趁机以“助输国难”为名,向慈禧太后孝敬了十万两白银纳贡,即被慈禧召见,深为嘉许,并把吴周氏认作干女(义女),诰封为二品夫人(死后又追封为一品夫人),封其儿子吴怀先(非亲生子,是由族下承祧过来的)为“坐家道”(即坐在家里当道台,是个虚衔,没有实职),并赐给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寡妇为了显示荣耀,大事铺张,请了三台大戏,演了三天三夜。为迎接“圣旨”,特把古庙“迎祥宫”修葺一新,前面又盖了一座模仿颐和园戏台式样的花台子(剧台)。但在接旨之日,当诰封队列从过街台子下面经过时,传旨的官员、太监们借机勒索,说是玷污圣驾,吴家害怕败了大事,又必招祸,立即用了银两,方算了事。至此之后,寡妇荣沾皇恩,身价十倍,声名显赫,传遍远近,这是她一生中之鼎盛时期。

迎祥宫

吴周氏虽在生活上大事挥霍,但为了沽名吊誉,也为地方上做了一些事情。如在安吴兴建义学,资助村中贫寒子弟入学;荒年开仓放粮,举办“施粥场”(舍饭场)救济灾民;兴修水利设施,修桥、铺路等等,《泾阳县志》中也有记载吴周氏“捐资兴学”和“赈济灾民”之事。

吴周氏继承了吴家的家业,挣得了几百万家私,是吴家“中兴的功臣”,但没有儿子继承却是憾事。为了吴门的传宗接代,不得不在本族中院要了孩子承祧过继,过继的儿子起名叫吴怀先(后人称安吴大少)。按宗族关系,南院离他家亲系最近,按理应在南院中选子承嗣,但寡妇不喜欢南院的孩子,为此事和南院打了多年官司。她买通上下官府,以“择贤立爱”为由,赢了南院,给中院一万两银子,收吴怀先入门承祧。

寡妇为了光耀门第,荣先耀祖,不惜花费几万两银子,用了两三年时间,修建了东门外的吴氏坟园(即今日的柏树林)。坟前立了碑楼,请名人写了碑文、墓志,坟前石人、石羊、旗杆、华表、牌坊、石桌等立了两行,遍植柏树,还特地修了三座精工雕刻的石牌坊(也叫花牌坊),其工程之大、气派之宏和耗资之巨,在全县是少有的。

周莹捐修的泾阳文庙

吴怀先承嗣以后,企图独掌家产,取得掌家大权,与其母发生矛盾,常闹家务纠分。寡妇绝不放弃主管权,一怒之下,到西安府台衙门越级告状。当时的府台兼布政使是樊增祥,吃了双方贿赂,用釜底抽薪之计,把寡妇娘家叔父周十一、周十二传来申斥,谓吴家母子不和,都是他们从中挑起, “解铃还得系铃人”,要他们去解圪塔。寡妇见这里不成,要到兰州总督衙门上告,樊增祥闻此消息,就赶速将吴怀先叫来说:“你妈要到总督处上告,告你个忤逆不孝之罪,就要杀头”。一面恐吓吴怀先,一面又委托咸、长知县(即咸宁和长安县)出面调解。并领上吴怀先到三原山西街寡妇的公馆,隔帘长跪请罪,从早跪到下午,寡妇才开恩叫吴怀先起来,一场家务官司就此了结。寡妇回到安吴,立即把平日给吴怀先出谋划策的人,一一借故开销。从此,家务安排和财产大权全归她一人独揽。

《泾阳县志·周莹传》

尾 声

吴周氏十七岁嫁到吴家,年青受寡,十八岁接管家务,到四十二岁(一九一O年)死去,中间二十多年,运用她理财智慧和精明强干的手段,筹谋规划,为吴家聚集了百万家产,又荣沾皇恩,使吴家成了关中的赫赫世家望族。“安吴寡妇”也成了民间传说中的“活财神”,传遍远近各地,理应受到吴氏家族的尊重。但在封建社会的礼教统治之下,等级森严,伦理道德不可越雷池一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寡妇死后,还不得入祖先坟茔,被赶出吴氏家族的圈子外,只能埋在村东另外一块坟地。虽然采购了修建坟园墓碑的石料、砖瓦,但第二年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爆发,修建陵园之事,也就被废置下来,只留下一堆孤坟荒冢,独向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