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作者|阎滨,网易历史专栏作家,为《凤凰周刊》、《国家人文历史》等多家媒体撰写时政、历史、军事类稿件。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

俄罗斯素有巧妙对付上级和外宾参观的传统,他们向世界贡献了“波将金村”这一内涵丰富的短语。1787年1月18日,为俄罗斯掠夺土地贡献最大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沙皇从圣彼得堡皇宫启程,携带庞大随扈和各国公使,巡游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新抢来的领地克里米亚半岛。大帝的头号宠臣兼面首格里高利·波将金公爵为了讨取女皇欢心,在女皇乘皇家游轮途经第聂伯河期间,在河岸上精心布置了一些纸扎的村庄,并提前安排好“群众演员”扮演健壮的村妇、英俊的哥萨克,以免破败的茅屋扫贵宾们雅兴。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各国公使中有明白人,不难看出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的喜庆场面里,“赶场”的群众演员甚至布景经常撞脸。几年后,这一离奇故事不胫而走传遍欧洲。从此,“波将金村”成为弄虚作假、装潢门面的代名词。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写的一些文章中多次提到这个典故。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马克思以时任英国首相为题,为报刊撰写系列政论文章《帕麦斯顿勋爵》时,挖苦俄军在克里米亚地区大肆吹嘘的防御工事,他写道:“亚历山德拉炮台的实在性,连波将金在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到克里木(克里米亚)去巡游时请她参观的纸扎的村落都不如,这一点看来是用不着再说了……”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到了20世纪的苏联,“波将金村”式的故事还在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在其自传体史诗小说《古拉格群岛》第三部“劳动消灭营”第二章“群岛露出海面”中,曾讲述了一个高尔基在1926年参观“波将金”式古拉格劳改营的故事,这个故事因《古拉格群岛》一书而蜚声世界,大意是某个叫索洛维茨的劳改营跑了几个劳改犯,其中一个逃到英国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书,一时舆论哗然,西方世界纷纷指责苏联劳改制度不人道。为了反击这些反苏“污蔑”,当局决定派伟大的文艺界旗帜人物、革命的“海燕”——马克西姆·高尔基同志出面,到索洛维茨岛去“考察”,再狠狠的反击西方“谣言”。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索洛维茨群岛座落在白海中,属于毗邻北冰洋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距离北极圈仅165公里。自1920年苏俄内战正酣时起,布尔什维克就在这里开始关押形形色色的旧政权和敌对阶级的阶级敌人。到1926年时,这里成了契卡下属最大的劳改营。接到高尔基要视察的消息后,劳改营首长们紧急发动一切人手开始准备,他们把营区装点的冠冕堂皇,一批批犯人被送到更远的劳改点,这样主营区就显得不再“人满为患”,见不得人的东西全都被藏起来,所有地方都被精心打扫,还从别出匆忙移栽来没有根的云杉戳在路旁,形成一条通往儿童教养院的临时“林荫路”(几天后这些树就全枯死了)。这个教养院是劳改管理局的骄傲,那里的少年犯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准备。

高尔基在大小官员簇拥下来后,饶有兴致的参观儿童教养院中小劳教们的幸福生活。一群只穿着内衣和披着麻袋片的犯人因为临时干活而暂时无处可去,为免被高尔基看到,看守下令他们原地不动坐在地上,头上蒙上一块巨大的帆布,“谁动一动我要他的命!”高尔基在这群人不远的地方欣赏了整整一小时的风景——丝毫未发现异常。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当然再精心的准备也不免有纰漏,高尔基先是偶遇一群正在搬运原木的犯人,其中一人竟是他的故交,此人不知好歹的凑上去大喊“马克西姆,你还认得我吗?1905年我们一起坐过沙皇的牢,这里比沙皇的监狱可怕多了!”随后,在参观儿童教养院时,一个不识相的十四岁男孩大胆告诉高尔基,他看见的一切都是假的……高尔基老泪纵横地听了一个小时的控诉。几天后,他登船离去,那个男孩随即被枪毙了。不久,他发表了自己的文章,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称索洛维茨劳改营犯人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

30年代以后,随着如火如荼的农业集体化和消灭富农运动、“大清洗”运动接踵而至,内务人民委员部成立于1929年的劳改总局规模急剧扩张,各种劳改犯被源源不断送到不毛之地,亘古荒原上一座座劳改营拔地而起。今俄联邦马加丹州科雷马河流域,富含金矿、铀矿和其他有色金属。这里属于劳改总局下属远北建设总局下的远东建设公司,拥有最野蛮的古拉格。

犯人们都不适应这里每天12小时的重体力劳动,如果他们完不成每天的工作定额,本来就很可怜的配额食品会被惩罚性减少。在恶劣环境下,常年重体力劳动和食品严重匮乏,让很多人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瘐毙狱中,金矿和放射性铀矿生产死亡率达30%,劳改犯还经常遭到看守们没来由的殴打、枪杀,刑事犯对政治犯的欺凌施暴也司空见惯。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据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康奎斯特计算,仅在1937到1941年间,远北建设总局下属的大小古拉格至少死了一百万劳改犯。神父的儿子瓦尔拉姆·沙拉莫夫是一个侥幸未死的幸存者,他活着熬到了赫鲁晓夫解散劳改营。1956年获平反回到莫斯科后,他根据自身经历写下系列作品《科雷马故事》和《科雷马诗抄》等,被称为俄罗斯三大监狱派作家之一。

每当有影响的西方政治家、学者、记者、宗教人士访问苏联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和后来的克格勃都会精心对这些外宾参观的一切提前布置好,同时又使他们相信,他们是自由的看到了想看的东西,让他们以此为基础做出自己的结论。这类“波将金村”式做法屡试不爽。

英国农业专家约翰·梅纳德爵士在1932年到1933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期间带来的大饥荒最严重的时期,由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人员陪同访问了乌克兰。梅纳德回到伦敦后,向全世界宣布饥荒并不存在,“也许有的地方食品不足,但并没有达到大范围的饥馑”。同样在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安排下进行旅行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归来时也说丝毫没有饥饿的迹象,并说他进餐的饭店里食品非常充足……大批欧洲知名人士、文化名人赴苏联朝圣,回来后都众口一词,唯一有勇气不按指挥棒“合唱”的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回来后写了本《访苏归来》,一夜之间从友人变成“敌人”,遭到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围攻。

访苏后热情讴歌苏联的西方人士中,政治地位最高的,是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1944年5月,华莱士和战略情报局的代表欧文·拉铁摩尔教授访问了马加丹地区和那里的科雷马金矿。华莱士是民主党新政分子中的激进派,给罗斯福当了八年农业部长后,被罗斯福看中当了美国副总统。他狂热的仰慕苏联,但却不知道自己将要参观的是一座监狱,而是望文生义的认为那只不过是一座“矿山”。

华莱士的访问发生在美苏战时盟友关系最火热的时候,当时美国新闻界习惯于把斯大林称为“乔大叔”,包罗万象的“租借法案”美援物资正潮水般涌入苏联。像美国副总统这么高级别的外宾,还是第一次拜访苏联的穷乡僻壤。科雷马金矿所在的远北建设总局下属远东建设公司为此做了特别的准备。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内务人民委员部在一夜之间将设在马加丹州委“有碍观瞻”的集中营市场全部拆除,城里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干部和劳改营看守及家属服务的商店里,摆满了紧急征调来的大批商品,显得当地“物质极大丰富”。在矿山附近的农场里,健壮结实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女干部代替了先前在这里养猪的骨瘦如柴的女劳改犯。平时总是“活骷髅”般令人毛骨悚然的劳改犯们被从矿山哄走,年轻力壮、表情愉快的年轻共青团员们来到矿山。在美国贵宾逗留的三天里,真正的犯人在看守的严密看押下,关在一个不惹人注目的地方舒舒服服的看电影,以防他们节外生枝。这一奢侈待遇对犯人中的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也是此生最后一次看上电影。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在远东建设公司一把手伊万·菲奥多罗维奇·尼基绍夫将军陪同下,华莱士游览了科雷马的中心城市马加丹,并参观了矿山生产现场。尼基绍夫以腐化堕落、生活奢侈而臭名昭著,华莱士以为这位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高级官员大致类似美国的一个管理大公司的百万富翁。在新朋友“伊万”同志殷勤陪同下,华莱士过得轻松愉快,他在北方针叶林里玩耍,欣赏着西伯利亚的初夏景色,享受着美妙无比的新鲜空气。他还认真地听尼基绍夫讲述科雷马金矿的起源——“我们刚来这里时,必须艰难地挖出栖身之处。12年前,第一批开拓者到达这里建起了八间活动房屋,现在科雷马地区有4万居民,他们都有房子住。”

尼基绍夫没说的是,第一批开拓者其实是囚犯,4万居民中,除了少数看守,绝大多数是劳改犯。华莱士对科雷马金矿工人全都是囚犯的事实一无所知,他根据自己看到的一切,轻率的做出判断,并热情赞颂金矿工人,说他们是一些身材高大、吃苦耐劳、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认为,虽然这些工人的自由劳动比沙皇时期政治犯的劳动繁重得多,但是他们并非像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的那样,是受到“强迫”。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尼基绍夫后来亲自写给贝利亚的报告中称,华莱士确实曾提出想参观一下传说中的劳改营,但被主人巧妙的婉言谢绝了。尼基绍夫还向上司献媚说,华莱士此行所遇到的工人都是自由的苏联公民,而不是囚犯——不少人其实是在华莱士到达矿场之前几分钟刚刚穿上矿工服和橡胶靴的共青团员,他们知道被提问时要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一个个激情燃烧的年轻人向远道而来的美国客人热烈表达了他们渴望尽快打赢战争的愿望。

在随后的访问中,华莱士确实遇见了真正的囚犯,只是他仍然蒙在鼓里。当地的“红军业余合唱团”的歌手和乐师们在马加丹剧院为华莱士一行献上了一场高水准的演出,业余演员们高超的艺术水平让美国客人惊讶不已。他们绝对想不到,这些歌手和乐师在被捕之前,其实都是莫斯科或列宁格勒的专业歌剧演员和演奏家。

在主人的精心安排和“循循善诱”下,华莱士发现美苏两国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为之赞不绝口。他对东道主恭维说:两国都是伟大的新兴国家,都没有欧洲那种历史遗留下来的贵族负担。华莱士认为,苏联的亚洲部分,实际上相当于俄罗斯“蛮荒的西部”。他觉得,没有其他两个国家比苏联和美国更为相似——“贵国的辽阔疆土、原始森林、滔滔河流、大片湖泊,从热带到北极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以及无穷无尽的矿产资源,都使我想到我的祖国”。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访问的高潮是在华莱士离开前,尼基绍夫精心举办的一场宴会。一道道通过克扣劳改犯口粮做出来的奢侈铺张的菜肴端上宴席,一遍遍为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祝酒并干杯。在热情洋溢的祝酒词和伏特加的刺激下,华莱士发表了歌颂美苏友谊的答谢演说——他说苏联和美国正在以各自不同的办法摸索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能够使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从现代科学技术中获得最广泛的利益,“我们的意图和目的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宣扬这种矛盾的人是在有意无意的期待战争。因此,以我之见,他们是在犯罪”。

不久,华莱士拉和铁摩尔分别发表了参观科雷马金矿的报告。在1944年12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拉铁摩尔写道,“今天,苏联领导下的俄罗斯极北地区井然有序的开发事业是史无前例的。在苏联,马加丹地区特别引人注目,远东建设公司大致可以说是将哈德逊公司和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合二为一,该局在马加丹进行建设,管理港湾、公路、铁路,经营金矿,实行地方自治,他们在马加丹甚至建立了一流的舞厅和戏剧协会,正如一位美国人所说,这种格调高雅的娱乐恰好完美地配合着黄金这种产品。”拉铁摩尔还不吝笔墨歌颂尼基绍夫将军,吹捧说他:“刚刚被授予列宁勋章,表彰他的惊人业绩,他和他的夫人对绘画和音乐具有高尚的兴趣,责任心很强。昔日金矿不可避免的犯罪、酗酒、殴斗已经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温室里栽培着西红柿、黄瓜,还有香瓜,以便给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矿工们补充维生素。”

苏联假面:1944年美国副总统访问科雷马金矿奇遇记

华莱士在《苏联亚洲地区纪行》一书中写道:“在科雷马金矿劳动的人们,全是从俄国欧洲部分来的健壮的年轻人,他们要求我回国后转达他们与美国人民友好团结的愿望。他们的工会领导人阿达金说,请向西德尼·希尔曼和菲利普·默里(均为当时的美国工会领导人)致以问候。因此可以说,现在西伯利亚北部的俄国人,过着我国西北部各州和阿拉斯加人所享受着的同样的城市生活。与旧俄国的矿工相比,身着工作服的科雷马人能领取更多的卢布,并有消费支出。在今日西伯利亚的生活和精神方面,毫无往昔流放时代的痕迹。”

几个月后,华莱士因为过于亲近苏联的立场,而遭到民主党内大佬集体抵制。谁都看出罗斯福已经是风烛残年,他的副总统搭档很可能随时继位总统,让一个亲苏到接近傀儡的人继任美国总统,这让很多人不寒而栗。在党内同僚强烈反对下,哈里·杜鲁门接替华莱士成为副总统候选人,大选结束五个月后,罗斯福去世。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虽然破裂,华莱士仍顽固坚持对苏亲善,甚至不惜和杜鲁门决裂。他因此被民主党内同僚称为“斯大林主义的走狗”。

至于拉铁摩尔,麦卡锡曾明确指控他是共产国际的间谍,美国破译苏联密电码的“维诺那计划”也将他列入高度可疑人物行列,到底他是像华莱士那样被“波将金村”式的虚幻所迷惑,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恐怕很难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