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北京满人为什么看不起东北老乡?

乾隆朝第二次金川战争初期,将军温福与他的副手、参赞大臣五岱爆发严重冲突。双方互相向皇帝告状,闹得不可开交。

作为将军的左膀右臂,参赞大臣理应为将军出谋划策,和衷共济,为何闹得如此不和?

问题出在温福身上。

同为满人,出身贵族、生在北京的温福(祖父温达曾任大学士),看不起生在东北的五岱。五岱不忿,怒而参奏上级。

事实上,温福对五岱的歧视并非个案,歧视不光存在于中高层满人官员之间,也存在于皇帝与满洲官员之间。

在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制度与文化原因。

老乡歧视老乡

温福、五岱互相参奏的奏折,交相出现在乾隆帝面前,皇帝认为:

“今观此折是非,关五岱之故,必温福、阿桂以五岱是乌拉齐人,因藐视之。”①

乌拉齐是位于东北的满洲部落的统称,五岱生于斯,长于斯,与生在北京的温福、阿桂大不相同,乾隆帝认为,温、阿二人因五岱的出身而“藐视之”。

然而,五岱也是久经战阵的名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时立下战功,他咽不下这口气,一来二往,双方矛盾升级,严重影响了战争进程。

这件“小事”表明,作为一个满人建立的王朝,清朝国内不仅存在满汉歧视,也有满满歧视,尤以北京满人歧视东北满人最为明显。

清前期东北之吉林

用学术点的话来讲,就是“旧满洲”人(清初从龙入关的满洲人)歧视“新满洲”(入关后东北地区新加入的满洲部落)人。②

不过,歧视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发端于康熙朝后期,乾隆朝达到顶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譬如康熙帝就不大看得起东北“新满洲”,乾隆帝回忆祖父巡幸吉林,指出,“(康熙帝)见乌拉齐习气甚恶,曾将阖省官员俱行罢斥,另选人员补放。”③“乌拉齐”就是康熙朝后期开始出现的“贬称”,用来指代“新满洲”。

相比康熙帝,乾隆帝更露骨,多次公开讽刺东北满人出身低微、习气恶劣。他在乾隆二十七年九月的一份关于讯问富德马厂情况的上谕中,四次公开提起“乌拉齐”,大肆讥讽富德,并威胁:

“若系他人,彼时朕必拿问治罪,即明正典刑,亦所当然。因念伊如禽兽之愚鲁乌拉齐,故姑容宽宥。”④

皇帝把东北出身的富德叫做“禽兽之愚鲁乌拉齐”,可见蔑视之极。当然并非为了蔑视而蔑视,乾隆帝抬出“禽兽之愚鲁”这样的形容词,意在标榜自己的恩典:你看出身这么差的人,朕还委以重任。

皇帝都这么看不起自己的东北老乡,上行下效,那勋旧贵族、普通北京旗人就更有理由轻视“新满洲”了,乾隆帝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公开和富德说,“伊本系乌拉齐,恐勋旧大臣或将伊轻视,”⑤透出满洲贵族普遍看重出身、歧视“新满洲”的现实。

清代的北京满人为什么看不起东北老乡?

清前期黑龙江

譬如吉林正黄旗人乌什哈达,第二次金川战争中立下战功,位居前五十功臣之列,立下了这样大的功劳,依然被北京满人官员德风蔑视。

史载,德风“以乌什哈达东三省人,意存轻视。遇公务有意驳斥,不假辞色,以致乌什哈达不能隐忍。”⑥

《清史稿》说:“京旗目吉林、黑龙江诸部人为乌拉齐,鄙之不与为伍。”⑦

为什么看不起老乡

按理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旧满洲”为什么会歧视“新满洲”?

清朝是满洲人建立,“首崇满洲”,其次是蒙古、汉人。“首崇满洲”,又分“旧满洲”和“新满洲”,“旧满洲”归附时间更早,南征北战,功劳更大,地位更尊贵,是统治者最为信任、倚靠的核心团体,“新满洲”只能排在“旧满洲”外围,在统治圈层结构中较为边缘,被歧视并不意外。

再者,1644年以来,八旗满人群体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⑧从龙入关的满人(旧满洲),是当时的满洲精英,他们住在北京,生活无忧,更彻底地了解、吸收了汉文化,这样在经济上、心态上,发生了巨变,曾经被他们当做故乡的东北,已被视为苦寒边地。留在老家的“新满洲”,受限于自然和人文,经济条件与文化程度都比不上“旧满洲”。在北京满人眼里,“新满洲”自然就低人一等。

清代的北京满人为什么看不起东北老乡?

晚清北京满人

当然,“新满洲”的个人文化素质确实有待提高,尤其是文字功底,在极为看重奏折文书的政治操作中,让他们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譬如“新满洲”官员努三,乾隆帝说他“乌拉齐性习,所奏事件,文义繁琐,览之多不可解。”⑨吉林满洲正白旗人那桑阿因追击张格尔而被授予英吉沙尔领队大臣,但却以“不识文字,惧难胜任”⑩为由,竟请求道光帝不要授予此职,皇帝只好让他再回北京担任侍卫。

“唯出身论”的危害

“老满洲”歧视“新满洲”,尤其是政治上的“唯出身论”,负面影响很大。

由于备受歧视,“新满洲人”在政治、军事舞台上的发挥空间受限,能力未能充分施展,而那些深受清廷重视、身居高位的满洲贵族,则颇多腐败无能之辈。

国家治理因此受害。

例如,智勇双全的海兰察,在乾隆朝数次战争中功勋显著,被誉为“乾隆朝武臣之冠”,但只因他出身于黑龙江“新满洲”索伦部,便无缘将军、副将军等独当一面的职务,只能一直担任参赞大臣,辅佐满洲勋贵阿桂和福康安。

海兰察曾说:

“近日大臣中知兵者,惟阿公(阿桂)一人,予何敢不服。余皆懦夫,使其秉钺,徒丧师殃民耳,吾何为之送死哉。”⑪

可见他对不学无术的满洲勋贵把持将军、副将军等要职一事十分不满。

海兰察还算是幸运的,他毕竟遇到了阿桂这个“伯乐”,其他“新满洲”将领的命运就要更差一些,顶多当上个领队大臣,虽然立下的战功并不小,但行赏时却要排在勋贵之后。

如若清廷出身歧视能少一些,让“新满洲”更好地融入官僚体系,清朝的治理或许会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