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为何没能征服印度?

文| [印] G.D.古拉提

节选自《蒙古帝国中亚征服史》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九色鹿

成吉思汗的梦想是有朝一日他的后代能够征服全世界,尽管他们已经实现了大半,却始终没能攻下印度。

实际上,成吉思汗在世时就已经带军攻入印度边境,其子孙也持续地从中亚发起多次印度之战。

成吉思汗的报复:蒙古军队初入印度

在蒙古崛起之前,花剌子模帝国已攻打到印度边界地区,而当蒙古人准备攻打花剌子模时,突厥人已经统治了印度北部地区。

据记载,苏丹首领摩柯末·花剌子模·沙对蒙古人在中国的势力很是好奇,希望能有更多的了解,于是派遣使节团前去觐见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像

成吉思汗接见使节们后说道:“看,我的伟业如此辉煌,我的国家如此昌盛,日落之国的君主都派使节前来……我提议双方的使节、商人和商队都应该互相往来,各国制造的精良武器、华丽的衣物、精美的材料和珍贵雅致的物件应互通有无,双方君主应该签订一项永久条约。”

成吉思汗派商队随同摩柯末的使节一同返回,五百多头骆驼满载着金银、丝绸、特色毛纺织品及其他珍贵物品与花剌子模进行商品交易。

据《伊斯兰编年史》记载,在途经讹答剌进入花剌子模时,当地官员向摩柯末禀报了商队物资的价值和重要性,请求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商队。经得同意后,海儿汗扣留并处死了使节和商队所有成员,没收全部物资并运回苏丹。

商队中一位驼夫因为去城里的公共浴池洗澡而逃过一劫。他从壁炉里逃出来,设法回到了成吉思汗的地盘。他将海儿汗背信弃义、屠杀商队、掠劫物资的来龙去脉一一禀告。

于是,成吉思汗筹划复仇。他召集大军一举攻下讹答剌和边塞,杀光了城中所有的居民。军队又从讹答剌出发挺进布哈拉,攻城略地,掠杀百姓,邻城撒马尔罕也受到牵连。摩柯末·沙一直遭到追杀,病死在逃亡的路上。最后,蒙古的铁蹄踏遍整个花剌子模帝国和呼罗珊地区。

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

不仅如此,蒙古人还继续追击摩柯末·沙的太子札兰丁。札兰丁逃往加兹尼,一路上与蒙古军队的三次交锋都取得了胜利。成吉思汗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率军前往加兹尼,最终击败札兰丁。札兰丁逃入印度境内,但始终无法摆脱被蒙古军队追杀的噩梦。

据说,成吉思汗曾经考虑过是否继续向南扩张征讨印度。但他和谋臣们都意识到穿山越岭、长途远征的困难极大,尤其是耶律楚材强烈反对。最后,成吉思汗放弃南征印度的念头,下令撤兵。

拉合尔之劫:蒙古对印度的主攻战

1229年,蒙古忽里台大会举行了窝阔台大汗的加冕仪式,同时宣布出征呼罗珊和阿富汗。印度随即遭受新一轮的进攻。1235年至1236年,阿富汗西部的锡斯坦侯国被迫接受蒙古的统治。

1235年,第二次忽里台大会命令蒙古军队挺进印度。在长达六个月的征战中,克什米尔惨遭蒙古铁骑的蹂躏。蒙古骑兵跨过赫尔曼德河,穿过俾路支斯坦,在通向信德北部的山谷附近展开行动。他们掠夺了哈剌鲁的领土,这里是札兰丁的一个副官在印度河东部地区建立的侯国。最终,蒙古人把印度纳入他们的征讨计划。

据史料记载,蒙古人对印度的主攻战开始于1241年,蒙古军率先攻打拉合尔,其统治者逃到德里,留下人民饱受摧残。而蒙古占领拉合尔时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按照惯例他们必须返回大营推选新可汗。

离开前夕,他们把拉合尔夷为平地,随后,以朱提山为核心阵地的康合思人赶来占领了这座城市。不过,蒙古军队还是成功地压缩了德里苏丹的边界范围,拉合尔之劫影响深远。

接下来的十年里局势趋于缓解,印度北部边疆和旁遮普地区仍在蒙古人的控制范围。现代学者认为德里和蒙古人之间达成了一些共识,因此在随后的几年里蒙古人再没有入侵过印度,彼此尊重对方的领土所有权。

铜版画:印度人给大蒙古人称体重

然而公元1281~1282年,两队蒙古人马入侵边境,穆罕默德王子率军前去抵御,但未能扭转局势。公元1284冬天,穆罕默德遭遇蒙古人的致命打击。他在与蒙古将领帖木儿的战斗中失败并被杀死。

当时,突厥和苏丹马穆鲁克已经失去对比阿斯河对岸的控制权,整个旁遮普、信德和边境地区都落入蒙古人或蒙古附属国的掌控。

蒙古人在公元1291年1292年又发动了两次入侵。第一次入侵在阿米尔·库思老的诗作中有描写,第二次则是由一些当代编年史学家提出的。

蒙古人第二次攻打德里是由旭烈兀汗的儿子阿卜杜拉领军,这次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先遣部队的激烈交战,双方宣布停战。札兰丁和阿卜杜拉互换礼物,向对方传递出言和的信息。随后,阿卜杜拉撤军,仅派一支部队留守。

局势变化:中亚蒙古对印度的入侵

公元1296年,阿老丁·卡尔吉杀死前任,统治了德里。因中亚局势骤变,阿老丁抵御中亚蒙古人达十年之久。

其间,察合台的继承者达瓦与窝阔台的继承者海都结盟,开始对抗立场一致的波斯伊利汗和中国的大汗忽必烈。海都认为忽必烈篡位夺权,企图从他手中夺回蒙古帝国;因忽必烈干涉中亚河中地区的政治,达瓦也与他积怨颇深。

达瓦在攻破阿富汗的战争中一旦缺乏物资和人力就派兵到印度掠财抢人,如果战败失地,他也要强行通过印度边界深入印度北部平原。凭借察合台家族的骁勇好战,他曾几次渡过印度河洗劫木尔坦和拉合尔。在这样的背景下,阿老丁·卡尔吉不得不屡次抵抗中亚蒙古人的侵略。

中亚蒙古人最早于公元1297控制印度。当时,不仅海都的那颜、卡达尔攻打到了旁遮普,最远的战火已烧至卡苏尔。

接下来的几年,规模在一两万人的蒙古军队继续攻打旁遮普,不过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蒙古人撤退时也没有再发生激烈的冲突。但好景不长,由于蒙古军队日渐强大,足以再次威胁德里。

蒙古军队出征图

公元1302年,蒙古人进攻城市和近郊,一直深入德里的浩兹哈斯地区。但战线拉得太长,缺乏后援又担心暴露弱点,所以不能全力出击。僵局持续了近两个月,蒙古人突然班师回朝。

等到阿老丁去世,蒙古军队才又掀起新一轮进攻,但很快被击败且多人被俘。据说,加齐·马利克改用主动进攻的策略,加兹尼成为蒙古人首个沦陷城市。

每年冬征讨伐蒙古军的加齐·马利克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作抵抗蒙古军的长城。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看到木尔坦清真寺里的碑文上写着图格鲁克声称一共打败蒙古军二十九次。

史家认为,正是因为阿老丁的防御政策缓解了蒙古人的侵占,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了十几年。不过也有史料记载,蒙古军队进攻未能成功的原因在于德里军队囚禁了大量蒙古人和他们的首领。

最后一次入侵是答儿麻失里率军攻入印度边境。后来,德里和伊朗互换使节,建立起友好关系,改变了双方的敌对状态。就此,蒙古人征讨印度暂告一段落,直到1398年帖木儿卷土重来。

对于蒙古大军屡次失败的探讨

最后,我们要探讨的是蒙古人未能在印度长驱直入、长期驻扎的根本原因。毋庸置疑,蒙古人屡次成功地控制其西北边境的大片地区,任命自己的那颜或沙黑纳管理,或者成为由异密统治的附属国,这都是小试牛刀。问题在于远离主阵地,蒙古无法近距离地统治这些地方,建立起接受成吉思汗的札撒管理体制。

元朝至盛时期版图

成吉思汗的梦想是有朝一日他的后代能够征服全世界。尽管他们已经攻占了大半个世界,但是最终并未实现其初衷。

有学者曾提出“掠夺还是征战?”的疑问,认为蒙古人进攻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占领伊斯兰教的领地。但是,在结论中又提出蒙古人的真正目的是想从印度掠取奴隶。他列举了蒙古军队在克什米尔和印度的战争中俘虏了很多印度奴隶的例子。

另外,还认为蒙古人的第二个目标是掠夺战利品,尤其是从康合思掠夺马匹。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蒙古人入侵就是为了获得金银财宝,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对其更具有吸引力。

自公元1296年起,蒙古军队从南面突袭印度时才发现德里的统治者拥有大量香料,蒙古人试图掠夺香料。忽必烈汗曾要求正式把蒙古当作宗主国的南印度和锡兰的统治者们进贡,毫无疑问是希望获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