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眼中的金门战役
来自: 华声论坛
摘要: 日前,应朋友之邀,专程去厦门朋友家中聊天。寒暄之余,不经意说起了金门战役。朋友就说,干脆周末去其爱人娘家玩,顺便跟一些老人聊聊天,听听当年金门战役的一些经过。此话一出,暗合我意,但还是“假惺惺”的问: …
日前,应朋友之邀,专程去厦门朋友家中聊天。寒暄之余,不经意说起了金门战役。朋友就说,干脆周末去其爱人娘家玩,顺便跟一些老人聊聊天,听听当年金门战役的一些经过。此话一出,暗合我意,但还是“假惺惺”的问:“这样方便吗”。
应该先向诸位交代一下,我朋友之妻是厦门郊区人,准确地点是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大嶝岛、小嶝岛原来是隶属于金门县的,1949年9月与同安县一同解放。因金门战役失败,大嶝、小嶝两岛由我方管辖,故改属原同安县。尤其是大嶝岛,离大陆的直线距离,根据个人的目测,顶多也就一公里左右。与陆地间有一海堤相通,近来又要再建一桥。而小嶝岛则远离大嶝,离金门本岛最近处,据说还不足两公里。五年前,我曾一个人驱车去过大嶝,然而只是走马观花。而今,能有当地人作陪,再次去参观“战地英雄三岛”,还能听听当地老人讲述金门战役与528炮战的历史,自然是满心喜悦! 车辆一进岛,朋友就说了,先兜一圈,看看全岛风景,参观一些(原来)军事设施。其实,那些风景及设施,我五年前曾经看过了,来的目的,只想听听故事。好在大嶝岛并不大,大约只有10平方公里,岛上交通虽然发达,也就是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然后,就去朋友妻子的娘家,见到她爷爷,年纪已经八十有二,然而,第一感觉好象只有七十来岁。为了方便称呼,且以闽南人的习惯,称其为郑伯。郑伯热情好客,而且极为健谈。说起当年,正值青年,亲眼目睹了血泪斑斑的几天,而且家里仅有渔船,也为解放军所征用。 在郑伯家用过饭后,郑伯一看人们想听金门战役的一些经过。便道,跟他一起走。几个人随郑伯到了海边的小港边,原来,郑伯是在招集一些老人,一起到港边聊天,一同讲述当年的往事。五六个上了年纪的老伯,一说起当年的经历,个个争先恐后,抢说当年自己做了些什么,七嘴八舌之下,总算听了一些大概,只好自己根据他们的讲述,自己胡乱整理了。 一、入闽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后,国民党政权真有树倒猕猴散的感觉。解放军连克要地,颇有狂风扫落叶之势,挡者披靡。迅速解放了苏南、上海、浙江及江西诸省市。同年七月上旬,由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负责入闽。兵团司令是闽南籍的叶飞将军,兵团下辖28军(后驻莆田)及32军(后驻同安、漳州)。七月初,在无重武器的情况下,迅速解放了闽北大部。同年八月,几乎也是兵不血刃就陆续解放了省城福州(817)、莆田(821)、泉州(831)、漳州(919)。漳州解放后,国民党的残留部队,经厦门部份转移至大小金门。 同时,三野与四野在广东汇师。在潮汕地区败退的国民党胡链兵团,则是退踞南澳岛,并根据老蒋命令,暗中驰援金门,而不是“在海上徘徊”,给第十兵团下了一个烟雾弹! 1949年10月17日,国民党部队主动撤离厦门,仅留下一座空城,等待解放军的到来。解放军进入厦门主岛,几乎没有见到一个国民党官兵。 二、轻敌 由于三野渡江以来,并未遭遇国民党军大的反抗,一种骄傲心态充斥登陆部队之中,未注意渡海作战种种隐忧,如搭载船只不足;另外情报不灵,在大、小嶝岛战役中,业已发现被俘国民党军中,已有胡琏兵团第十八军主力第十一师的俘虏,但主其事者仍然认为守军要逃跑,反怀疑供词不可靠。 事后厦门城国军主动弃守即为例证,而潮汕国军,驰援金门,第十兵团本身的情报也存在极大的缺陷及漏洞,这也是第十兵团误判金门守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郑伯他们所说,当时福建刚刚解放不久,而福建省一直是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故闽南百姓,对解放军还是比较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怀着恐惧、回避的心态面对人民解放军。尤其是第十兵团的一些部队,进驻大嶝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均能感觉到人民解放军士气之旺,而且大家跃跃欲试,均认为金门不过一小岛,可能跟厦门一样,不攻自破。国军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不堪一击。轻敌思想弥漫前沿阵地! 原来,三野高层要求在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原因有二,一则山东早就是解放区,专门挑选的船工,会与解放军精心配合、默契合作;二则船工对海洋熟悉,易于操纵船只。而且至少要有运载六个团的兵力才可攻打金门。然而,因为一路顺利,加上厦门空城之故,十兵团上下,并未理会三野布置,自行在福建沿海征招船只及船工,准备刻日攻下金门,应该说,还是轻敌思想作崇。 三、攻岛 据郑伯他们说,说实在的,当年他们对征船征工一事,不敢有二话的。许多人已经把自己家属遣至同安县亲戚处,对驾船随军进攻金门并非心甘情愿的。再加上进攻方向是金门古宁头,此处港阔水深,攻岛船只尽数在岛上守军的眼底。而不是分兵也从另一边塘头双头并进,据郑伯他们常年出海的人说,塘头一带,有一些小岛屿,易于隐蔽,滩头也浅,只是驾船危险。 第一天,也就是10月24日晚上九时许,第一梯次主要由28军组成,大约三个多团,分别在新店的澳头、大嶝及大嶝岛对岸的莲河三处登船。按第十兵团的预计,原定于金门中央登陆(即在金山港与金山港之间最窄处登陆),将金门一分为二的。 因潮流向西漂流,于二十五日约凌晨一时半抵达垄口、后沙、古宁头一带。为了掩护登陆,人民解放军炮兵开始从大、小嶝炮击金门北岸官澳、西园、观音亭山、古宁头等地猛烈射击,但人民解放军隔岸炮击火力有限。至人民解放军上岸后,建制异常混乱,不能作有组织之战斗,但仍能各自为战,纷纷向岸上突击前进。最先在垄口登陆的人民解放军二四四团面临装甲部队死伤惨重,二五一团在古宁头突破登陆,二五三团在在湖尾登陆,突破防线,这时人民解放军叶飞将军接到登陆成功报告,以为胜利在望,但是由于不熟悉潮汐涨退的关系,结果造成了抢滩船只全部因为退潮所以全陷在沙滩上动弹不得。国军趁此先行打掉船只,至使第二梯队的援军无法及时增援。 而先期登岛的三个多团的战士,则面临在坦克配合下的国军猛烈的进攻。双方伤亡惨重,战斗异常激烈。国军所表现的勇猛进攻,攻击有序,而不是先前的不堪一击,望风披靡。在后援缺乏的情况下,第一天登岛的主力部队,除了部份退守附近山坡、高地,其它不是伤亡就是被俘。 第二天,又有大约四个连的解放军在金门古宁头一带登陆。试图与先期登岛的主力部队会合,然而这小股的兵力,只是一厢情愿的行动了。 而第三天再次登岛的解放军,又比第二天为少,仅为一连。结局就不言而喻了,而第一天登陆的残余部队,则面临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困境,他们也试图突围至海边,然而大势已去。被国军击毙几百人后,其余投降被俘。金门战役至此结束! 四、战后 三天攻击金门的战役,解放军共出动了四个多团的兵力,总人数超过九千人。对于伤亡统计,国共双方口径相差甚大。解放军方面,对外宣称幸存、被俘人数约为四千多人,其余尽数牺牲。而国军则称,俘虏共军超过七千人。国军伤亡人数约为三千多人。在此不作评议。 1952年,台湾国民党当局,用渔船分批遣送金门战役被俘的三千多人,返回大陆。应该说,这三千多人,是不愿叛变加入国军的铁血男儿。然而,这三千人一律被开除党籍、军籍,遣返老家种地。一部分人被定为叛徒,判刑。文化大革命中,三千人统统受到批判,纵是农民也不能幸免。 1983年后,为这批苦难将士恢复政策,也不过是补发一点钱物,恢复党籍,按复员处理军籍问题。其中不少人由于挨饿、生病、批斗、年迈等原因,早已不在人世。活着的人都年过七旬,华发飘零。助攻团教导员陈之文,被俘后坚贞不屈,在集中营里组织斗争,回大陆后却被定为叛徒。 五、结尾 金门战役之后。福建沿海仍有大小金门、马祖列岛及乌丘屿为国民党军队所占领。而作为第十兵团司令的叶飞将军,后则成为福建省的省长、省委书记。 沿海一些人民,戏称叶飞不是真正的福建省长、不是真正的省委书记。因为,福建省并没有全部解放。 1989年10月,金门战役四十周年的时候,叶飞登上厦门云顶岩,眺望金门。突然下起了雨。白发苍苍的叶飞拒绝家人要他避雨的要求,伫立山顶,任凭雨水将他浇得透湿。随从们发现,叶飞的双手在微微颤动。他的手另一次颤抖是1989年1月,他回到阔别了七十年的出生地菲律宾,菲方给予叶飞仅次于国家元首的待遇,鸣礼炮十七响。叶将军一世英雄,最后一仗却留下了永生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