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的县长考试 你也来试试?

近来,坊间陆续有民国年间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卷流传,水准之高很是让人感慨。不过,从考试角度来说,这还不是最难的,民国时期的选拔县长考试,那才真的叫上考天文地理下考民情断案。考上了就上任当县长。

1925年湖南省县长考试试题(摘选)

1.论题:《宰相必起于州部论》

2.策题:《问区田防旱,自汉至清皆有成效,今尚可行否》。

3.联治实行,制定国宪,对于国会制度,应采两院制乎?抑采一院制乎?试说明之。

4.地方保卫团,于地方警察,根据法令,究以如何设施为宜。

5.今岁城南北大火,其发火地点,因煤油商店贮藏煤油甚多,以致火势蔓延,不易扑灭。

政府对于煤油商店之开设地点及各种设备,乃以命令取缔之,煤油商人因此项取缔命令,蒙营业上之不利,援引宪法上居住自由及营业自由权,呈请政府收回成命,应如何处理,试批判之。

1928年浙江县长考试试题(摘选)

1.“国家经营事业,开始计划时,须根据何种原则,试列举说明之。”

2.“我国主张沿海岸应设三个头等港,试略述其位置及其与国内国外之关系。”

3.“菱湖南浔乌镇琏市诸镇,为何出名。”

4.有甲乙两人,因与己庚有仇,邀约丙丁戊三人,持械同往杀害。戊中途畏惧不行,及至己家,己适外出,甲乙将其妻女殴伤,丙丁阻止无效。旋至庚家,庚被杀伤未死。嗣经警察追捕,丙丁逃逸,甲乙抗拒警察,情急用枪,将乙击毙,甲就获。丙丁越日自首,戊亦被警察案究。应如何分别论断?试拟判词。

1937年四川县长考试试题(摘选)

1.文翁治蜀教化为先、武侯治蜀信赏必罚,施之于今,以何者为宜论。

2.四川昨年夏旱冬干,本春民食将感缺乏应如何救济,试就一县范围拟具治本治标办法呈报省府鉴核文。

3.本省应以何处为第一工业区,附近省垣各县以何县实业为最有希望,试分别确实指陈并述其理由。

4.本省学龄儿童及不识字民众人数,尚乏确切统计,值兹历行义务教育及民众教育时期,亟应调查明晰,以便根据拟定分期实施方案。试将是项调查易行之法,条举以对。

5.完全自治之县,人民享有四权之行使,试阐明四权之意义,及其行使之方法。

一、湖南首届县长考试,1100人报名

参加县长考试的报名条件很简单。

通过湖南首届县长考试被聘为汝城县长的甘融曾撰文回忆此事。

据甘融记述,1925年7月,湖南公布考试条例,规定应试人员资格如下:

1.曾在国内外大学或专门学校修法律、政治、经济等科的毕业生;

2.曾在国内外其他专门以上学校毕业,工作2年以上者或任县长1年以上者;

3.在中学以上毕业,任最高级委任职5年以上者。

考生年龄被限制在30-50岁(均含)。

这次创举吸引了约1100人报名,被检验符合以上条件者有437人。

而当时的甘融刚刚年满30岁,幸运地赶上了公选县长的这一趟头班车。

湖南《大公报》1925年9月23日报道《内务司规定县长考试程序》,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和复试3轮进行。

甄录试和初试为笔试,复试为口试。

甄录试的科目包括:论文、关于地方行政之策问;初试科目为行政法令、设案判断、草拟文书等。

复试由主试委员任意口试,初试复试需考试各科目均满70分以上者,方得录取。

二、章太炎当主考,有人答错题交白卷

县长考试,是赵恒惕推行地方自治和整顿吏治的一大举措。

1925年8月,他写信给上海的章太炎,邀请章赴长沙主持考务。

1925年9月25日,章太炎抵长沙,任湖南省县长考试主试官。

赵恒惕亲自到长沙火车站迎接,并在章太炎下榻的学院街省教育司内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

1925年9月26日,县长考试在湖南省教育司如期举行。

考场内外戒备森严,有卫队双岗站守。

警察厅长刘武、长沙县长周伯南检查考生有无夹带违禁物品。

考生齐集在旧学院头门外辕门内,先以草册点名一次,点到名的考生应声入门,经过严格检查,每50人站成一排,鱼贯进入仪门。

再由省长照正册点名,进入考场,按号就座。

甘融回忆,甄录试的考试时间为6个小时,期内由监考者分发面包,以免考生饥肠辘辘,影响答题。

结果有7份试题未做完,还有1人交了白卷。

据说,交白卷者未等看清注释,也没有打草稿,就匆匆忙忙答题,以致弄错了题意,后请求更换试卷未准,一气之下,撕碎试卷,扬长而去。

三、考县长考什么?时事民生是核心

民国县长考试到底考什么?如果你穿越回去,你能考上70分,当县长吗?

据记录,甄录试由委员长章太炎出论题和策题各一道,论题为《宰相必起于州部论》,策题为《问区田防旱,自汉至清皆有成效,今尚可行否》。

论题用典生僻,应试者大多束手无策,后由主试委员商请章太炎,改“出”为“起”,并详加注释。

初试的考题有4个,类似于今天的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均与时事有关。

由于考题紧密联系现实问题,大多数应考者能洋洋洒洒写上数千字,这次无人提前交卷或交白卷,至下午6点钟,考生全部交卷出场。

复试采用口试形式,于10月3日举行。赵恒惕在考场与主试委员一起,依次向考生提问。考生思考片刻,当场逐一回答。

1925年10月4日,湖南《大公报》上登载了县长考试揭晓榜示,根据县长考试条例草案,应考者各门均在70分以上,方可录取。原定这次考试取60名,后来根据报名情况,临时决定取30名。吴天牧等30名考生应试合格,赵恒惕发给合格证书。30岁的甘融名列前三,真正让人羡慕。

这一次湖南的县长考试,成为民国年代地方考试选拔人才的先行者。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湖北、四川等省,也先后进行了县长考试。

各地县长考题虽各有不同,但都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重在考察应试者对地方自治、县政建设的个人理解。口试部分,重在考察应试者的实际行政经验。

至于口试题目,并不固定,往往由考官据应试者将任职之地区的特点,临时发问。

如1928年河北省县长考试,有考官提问:“因土匪甚多,交通忽被阻,县城无盐,人民有淡食之虞,将何法以救济之?”

再如,1946年,俞履德在南京参加县长考试,其口试题目是:“假使你在一个县里当县长,有一天,有一个离县城十余里的大村,发生特大火警,你怎么办?”

同年,赵堪同参加云南省的县长考试,口试时被问:“滇越铁路的枕木为什么要用铁枕木?”

1947年,赵玉林想考取台湾的县长,口试时被问:“你对‘二·二八’事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