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日双方史料解读抗日战争:淞沪会战藴藻浜反击战
来源: 抗战故事会

10.19-10.26淞沪会战北站江湾大场陈家行浏河之线转移攻势战斗经过要图(局部)
1937年10月以后,淞沪会战主要战事转入藴藻浜、广福一线后,中日双军在此展开了惨烈的阵地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在日军绝对优势的空炮火力下,形势对中国军队越来越不利。南京大本营和第三战区经多方商讨,决定以新到的第21集团军为主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给日军一次歼灭性的打击,以扭转战局。



10月18日21时,第3战区下达转移攻势命令:
一、敌仍继续向我蕰藻浜右岸阵地攻击;
二、本战区以击破蕰藻浜右岸敌军为目的,决由蕰藻浜两岸地区转移攻势;
三、中央作战军应以6个团编成攻击军,由谈家头、陈家行攻击前进,保持重点于左翼。第一攻击目标为盛宅、桥亭宅、顿悟寺之线;第二攻击目标为西塘桥、东赵家宅、西六房之线;
左翼作战军,应以4个团编为攻击军,由陈家行(不含)、新陆宅之线攻击前进,保持重点于右翼。第一攻击目标为沈宅、杨家宅、唐桥头之线。第二攻击目标为朱家街、田都、孙家头之线;
四、其他正面各师,除守备阵地外,应编成4个突击队,向敌阵地要点突击,策应攻击军之战斗,并调整阵线,加强工事。邻接攻击军之各师,应抽调预备队连击攻击军前进,以掩护其侧背。
五、炮兵队之火力运用:
步兵攻击开始前,以3个营对南桥亭宅、顿悟寺、陆家桥一带敌阵地,进行破坏射击;以两个营对朱宅、蔡家塘、孟家宅一带敌阵地进行破坏射击;以1个营压制敌炮兵。射击时间40分钟。步兵攻击前进后,以2个营压制敌炮兵;以4个营对赵家角、孙家头之线,进行拦阻射击。
射击时间40分钟。步兵攻击前进后,以2个营压制敌炮兵;以4个营对赵家角、孙家头之线,进行拦阻射击。
攻击准备于10月21日日暮以前完成,攻击开始之时机另候命令。
中央作战军总司令朱绍良接到转移攻势命令后,于19日午后八时下达作命第八号命令:
(一)敌情仍如作命第一号。
(二)本军基于委座意图协同左翼军由蕴藻浜两岸转移攻势,以期扫荡蕴藻浜南岸敌军之目的,应以第21集团军新到之部队编成攻击军,协同左翼军转移攻势,第9集团军应以有力部队于大场以北地区转移攻势,策应攻击军之作战,并特应注意攻击之同时全线各部应行逆袭,以牵制敌军之行动。
(三)第9集团军东正面各军(注:第88师附上海保安总团、税警第3团,及第36师欠一旅、第87师欠一部)仍服原任务,并于攻击开始前不断实行逆袭,以迷惑敌人。北正面第3师(第16团应已归还建制)、第36师之108旅、第87师之一部编成北正面右翼队由王军长敬久统一指挥。以第26师、第18师之第52旅加强北正面左翼队,于开始攻击之同时,两翼队应即开始转移攻势,右翼即向蕴藻浜河岸攻击前进,左翼队即向沪太公路以西吴家宅、黑大黄宅之线攻击前进,特应注意向西北行旋回攻击以策应攻击军之作战同时,仍以一部继续加强大场至江湾之预备阵地。
(四)第21集团军应以6个团编成攻击军(注:即第一路攻击军),其部署依委座皓子参电,由陈总司令另定之。特应注意于开始攻击前,原在第一线各军仍应韧强制止敌之前进,并于开始攻击之同时,协同攻击军转移攻势,另以一部加强塔河桥宅(不含)、老人桥、新泾桥、陈家行之预备阵地。
(五)第33师应进至大场至江湾及大场至彭浦之线,构筑阵地。
(六)作战地境同作命第一号。
(七)炮兵队之火力运用如左:
第一攻击目标:
1.步兵攻击开始前:
以三营对河桥亭宅、顿悟寺、陆家桥一带敌阵地行破坏射击。
以二营对朱宅、须宅、蔡家塘、孟家宅、唐桥头、杨家宅、沈宅一带敌阵地破坏射击。
射击时间四十分钟。
以一营制压敌炮兵。
2.步兵攻击前进后:
以二营制压敌炮兵。
以四营对东赵家角、西六房、田都、孙家宅、老宅、张家宅之线实施阻止射击。
第二攻击目标:
1.步兵攻击开始前
以三营对西赵角、墙门头、张宅、西六房、西唐桥一带敌阵地施行破坏射击。
以二营对朱家卫、田都、孙家头、陆宅、老宅、张家宅、顾家桥、王桥一带敌阵地施行破坏射击。
以一营压制敌炮兵。
2.步兵攻击前进后
以三营制压敌炮兵。
以三营对坍石桥、黑大黄宅、王三房、陆家宅、南新宅、泥墙宅之线施行阻止射击,关于步兵协同细部事项,如已定之步炮协同计画(由炮兵指挥部印发)。
(八)第4军(欠一旅)为总领备队,位置于第二塘、马陆镇、石岗门附近,并加强该线工事。
(九)各攻击军及突击队应迅速侦察敌阵地状态、兵力之部署、侧防机关位置及前进路等,并搜集通过小河用之架桥材料,于廿一日落暮以前完成一切攻击准备。
(十)各攻击军前进间,应以一部掩护主力侧背,利用夜间构筑工事并与左右友军确取连系为要。
(十一)步兵攻击开始时期为本廿一日午后八时,炮兵开始射击时期为本廿一日午后七时。
左翼作战军总司令陈诚接到转移攻势命令后,于19日下达作战命令:
一、本军以击破当面之敌为目的,决由广福南北两侧地区及蕰藻浜右岸侧击,转移攻势;
二、第19集团军应以第66军编为第二路攻击军,由孟家宅,马家宅正面攻击前进,第一攻击目标,为杨家宅,徐宅,唐桥头及北之线。第二攻击目标,为田都,孙家头之线;
三、第15集团军,应以第98师编为第3路攻击军,由广福、费家宅正面攻击前进,保持攻击重点于右翼。第一攻击目标,为彭家宅,张家宅,倪家宅之线。第二攻击目标为老宅,张家宅(张宅东侧)之线,均归薛总司令指挥。
在此期间,日军第3、第9、第11、第13、第101师团、重藤支队等部继续向当面中国军队猛攻。虽然第11、第13、第101师团、重藤支队的多次攻击均被左翼作战军和中央作战军第9集团军击退,但蕰藻浜正面的第3、第9师团攻势凶猛,第19师(注:归第17军团指挥)葛家牌楼宅、黄港、湖里宅,第1军张家楼下宅、北桃园浜和第48军173师陈家行阵地先后被敌突破。因伤亡重大,第7军第171师于19日夜接替第1军第1、第78师阵地,第1军交防后撤至二线整理。


21日夜为第三战区预定反攻的时间。
第21集团军方面:“二十一日黎明敌炮兵向我阵地攻击甚烈,飞机同时狂肆轰炸,步兵复利用炮火之成果突进我第一七四师阵地之桃园浜、丁家宅、北侯宅等处,均被击毁,为敌占领。旋经该师部队,反复逆袭,仅将北侯宅夺回。
又第一七一师担任之杨湾宅方面亦被敌击破,杨师即派兵一连,卸去枪枝,只各携手留弹数枚,冲入村内将敌驱逐,未几敌又用战车五辆掩护冲锋,我守兵奋勇应战,纷以手榴弹掷击,其一辆轮带被毁,不能转动,余则急后退,但有二辆陷入壕沟,车兵弃之而逃。
是日本军全线阵地纷起激烈之争夺战,敌炮火终日未息,我第一线官兵死伤累累,尤以杨湾宅、北侯宅之间岌岌可危,几不能制止敌之前进,致第一七一师无法转移于小庄、张家宅间新线上,各部队一切攻击准备,均难着手。但为振作士气起见,不能坐听敌人之攻击,长取守势,故仍以电话请命于各长官准于本晚二十时,依令实施攻击。
十九时我全线炮兵依计画先行破坏射击约五十分时,二十时,我第一七六攻击师由陈家行以南地区经陈宅南东攻击前进,第一七四攻击师由北侯宅一带向东北之桃园浜攻击前进,杨湾宅以西之第一七一师既未能交替该处守地,只得用为预备师,命候第一七四、第一七六两师攻击师,达到第一次攻击目标地后即就原地协同继续攻击。
二十二时据报,第一七六、第一七四两师均在攻击前进中,因昼间准备未周,黑夜行动未免多遇困难,通信亦至涩滞。
二十二日三时据报,第一七六师左翼被阻于河,不能与右翼齐头,第一七四师进至桃园浜西南端,亦为敌火所制,无法越深沟。
军长为顾虑天明敌机炮之轰击,免受无益损害起见,当即令各击攻师仍回原阵地固守,令候命令。是日黎明,各师回守原阵地。竞全日以至翌晨敌机炮虽不时轰击,并有小部队来犯,但尚能保持原状,无所出入。二十三日八时许起,敌机多架纷向我阵地周围活动,炮兵随起射击,全线前后地区成被敌火包围竟四五小时未尝间歇,我各部队交通联络既被隔断,指挥异常困难,旅长以下官兵被炸毙及埋入土中者复不胜其数。尤以第一七四师前后各线损害最甚,已入混乱状态。十三时左右,敌步兵乘机向沈宅、赵宅方面突进,第一七四师前线残余少数守兵不能支撑。预备队之机关枪全毁,干部伤亡始(殆)尽,亦无力拒止敌人,竟被长驱直进,闯至新泾桥,王师长亲督特务连,鏖战移时,仅保走马塘南岸。十四五时间,杨湾宅、谈家头、陈家行等处亦均有大部敌人迭行扑击,杨、区两师长频告危急,通信联络几完全中断,然仍责令努力支撑保持原状,并将全线战况用电话报告各长官,十八时后迭奉陈、朱、薛、廖四总司令电谕:饬即于本晚全线撤至京沪铁路线以南,苏州河以北地区整理待命。遵于廿一时由章家巷下令各师长:本军奉命调到南翔东南之铁路以南苏州河以北地区整理待命……



二十四日黎明前第一七四师由新泾桥、第一七三师由谈家头、第一七六师由徐家行南端各原阵地退出,至洛阳桥附近整顿。为避免空袭之故,后至黄昏后再向指定地点前进。第一七一师因直接奉总司令廖电话指示,撤退方向不再与命令。
二十五日各部队均已到着指定地区从事整理。
是役攻击任务,虽奉命中止,而死伤旅团长以下人员特多,损耗武器弹药亦夥,其确数另表附报。抑有一事,特须补记者:即各师后到之部队均属最近征集之义务兵,其素养固不健全,上下意志尤不相孚,一旦离乡别业,加入战场,居亲机炮轰炸之景况,无怪其迷惘失措,豕突狼奔,纵有精干之干部亦何能掌握此散漫无纪之群众,故每逢战况稍入激烈之时机之前线部队虽艰苦支撑而后方新兵多先自动摇,纷纷夺路逃避(此种现象旧兵亦多受影响,竞有不愿饥疲远走苏常者如此类势何能保持战局不生弱点。负责之高级部队长目击心伤,亲出镇压,动遭机炮之伤亡。亦以此敌试察。连日各师兵员之损失概数悉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武器损坏亦约如上数。其实真正伤亡与损坏者平均似不到百分之二十五,散失者之数总在阵中损伤之上,此种特异现象伤亡表与武损耗表调制之不易正确,自在意中。回念往日缔造之艰难,实不胜其痛惜也”。



PS:19日,第21集团军当面日军第9师团将预备队步兵第36联队投入中央一线,各部队在炮兵、飞机协力下一意进攻,于23日傍晚推进到小郁公庙、徐家巷一带,一部占领八房宅,提前一日到达上海派遣军预定的下一阶段攻击准备线。据官报统计,10.21-10.23第9师团战死322人。
第3师团步兵第6联队也在经过一周多的苦战后于24日午前6时占领第7军171师(19日夜接防第1军第1师防务)张家楼下宅阵地。据步兵第6联队史记载,10.16-10.27该联队战死361人、战伤586人。另据官报统计,10.16-10.27该联队战死383人,其中20-23日战死217人(为第171师战果)。
第19集团军方面:21日,第13师团步兵第58联队在强大的空炮火力支援下向广福附近新木桥第13师阵地发起进攻,我守军寸土不让与敌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下午6时阵地被敌攻陷(攻击中第58联队第2大队长被击毙)。第58联队乘胜追击,企图一举占领广福,但在新木桥西端受到我军顽强阻击,双方形成对峙。为配合第58联队新木桥战斗,第116联队第1大队同时向新木桥以南戴家宅发起攻势并占领一部。
当晚19:00,我炮兵向戴家宅、新木桥、西二房一带炮击。20:00,第三路攻击军第98师第292旅向戴家宅、土桥、新木桥、南梅宅一线发起反攻,与日军形成混战,特别是新木桥方面战斗尤其激烈,战斗中第58联队副官石田少佐被打死,联队旗旗杆被打断,旗手负伤,联队通信班全灭仅数人幸存,第58联队与师团、旅团联系中断。21:00,第二路攻击军第66军突击队(由第159师及第160师第956、958、959团抽编之约一团兵力组成)由李家宅架桥偷渡,23:00进至老陆宅东北与日军遭遇,旋向东南杨家宅前进,因为河流所阻,又转向彭宅方面攻击,战至22日凌晨2:00,敌我颇有伤亡,于天明前返回三家村阵地防守(第66军突击队伤亡官长8、士兵100余)。4:00,第98师亦奉令停止攻击,并接替第13师马家宅(不含)、广福、费家宅(不含)一线防务。
23日后,虽然日军第13师团多次发起猛攻,但在第9、第57师、第98师及第66军、第4军等部的顽强防守下伤亡惨重,收效甚微。该线守军直到11月12日才撤出阵地。
据官报统计,10.21-10.23第13师团共战死521人(其中21日新木桥战斗,步兵第58联队战死160余人,一举创下淞沪会战日军步兵联队单日战死最高纪录)。


第9集团军北正面第3、第36、第87师,第15集团军第9、第44、第60、第51、第58师、独立第34旅,第19集团军第57师等部在守备阵地的同时,也于21日夜派出突击队向当面之敌出击,虽一度占领日军部分据点,但在日军反击下均退回原阵地。
由于第21集团军战斗失利,第三战区蕰藻浜反击战宣告失败。右翼第9集团军被迫于23日下午调整战线,除以一部留置原地掩护外,第26师撤至青浦整理,第3、第18、第33、第87师退守庙行、许巷、大场、小石桥、郁公庙一线,第36师108旅调至大场以南待命。左翼作战军也调在后方整理的第18军第14师、第11师一部和第53师部署于南翔至新泾桥以南地区填补第21集团军撤退后的缺口,协同中央作战军防守走马塘西段。26日,大场失守,第三战区(除右翼作战军)除唐家桥之北亘施相公庙-浏河一线的第4军及57、160、98、9、44、60、51、58、56师等部留在原阵地外,其余各部均向苏州河右岸撤退。历时近一个月的蕰藻浜-大场战斗结束。
蕰藻浜反击战从10月21夜开始,至23日夜第21集团军撤退结束,根据官报统计,其大致战果为:21日-23日,日军第3师团(主力对阵中央作战军第9集团军、一部对阵第21集团军)战死301、第9师团(对阵中央作战军第21集团军)战死322、第13师团(对阵左翼作战军第19集团军)战死521、第11师团(对阵左翼作战军第15集团军)战死36、第101师团(对阵第9集团军)战死84、重藤支队(对阵第15集团军)战死29、其他部队战死46,总计战死1339人。
中方损失由于部队众多、资料缺失难以统计。仅举数例:
1、第48军蕰藻浜战斗详报统计官兵战死4101、战伤3030、失踪2600,但该数据时间段应为第173师增援陈家行的15日至全部撤退完毕到达指定地点的25日。
2、第48军及第7军第171师23日即阵亡旅长2名、伤亡团长6名、营连排长数十名、士兵约2000名。
3、第43军第26师16日接防税警总团马桥宅、季项宅、葛家神楼(不含)防务。10月17日至23日在马桥宅、季项宅、俞宅、朱宅一带阵地与日军第3师团步兵第34联队(加强15榴一个大队、战车1个中队)激战,坚守阵地六昼夜,官兵伤亡惨重,第152团团长解固基牺牲,前方只剩团长2人、中下级带兵官2、30人,战斗兵只剩100余人。10月23日该师将防务移交第18师调青浦整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