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世界大战的小人物,一木清直在瓜岛的最后三天三夜

来源:“燃烧的岛群”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挑起世界大战的小人物——一木清直。1892年出生于东京都附近静冈县的一木如同明治时代许多贫苦的日本人一样,将职业军人当成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不过,在片面追求军校成绩优异的日军中,一木显然算不上“学霸”。

图1. 身着昭五式军服的一木,此时可能为少佐军衔

1913年他21岁时才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为一名陆军士官候补生。1933年10月到1934年3月之间,一木又回陆军步兵学校里镀了半年金,方得以晋升陆军少佐,成为大队(相当于加强营)长级的中级军官(关于日本陆军师团的编成方式,可到同名公号搜索“甲种师团”),此时一木清直已经41岁,如果一直吃粮当兵不打仗,基本上这辈子也就混到头了。

图2. 七七事变爆发前的华北态势,黄色为中国驻屯军霸占的地盘

不过也许是命中注定,这个资质平平的小人物竟然被迅速推向了大时代的浪尖。1936年5月,44岁老少佐一木清直调任驻在华北的“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所谓的“中国驻屯军”实际上是前文所述八国联军侵华后,日本强迫中国接受的一直驻扎在华北,号称保护日本侨民安全的一支军队,人数在数千人到两万人不等。

图3. 中国影视剧里的一木,挑起卢沟桥事变的元凶

跟在东北搞出了“九一八事变”大动静的“关东军”相比,“中国驻屯军”没有“创造”机会扩大地盘,很多中下级军官正觉得特别憋屈。1937年7月7日,一木清直率第3大队在宛平城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一个闹肚子的小兵志村菊次郎没有请示报告就离队去放飞自我,一根筋的一木少佐就以士兵失踪为由,坚持要求进入由冯玉祥西北军余部改编成的国军第29军37师驻防的宛平县城内搜查。

图4. 卢沟桥上的中国守军,可见西北军标志性的大刀

这个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一木带兵在次日凌晨占领了宛平城东侧的高地沙岗,向守军发动炮击和进攻,这一举动彻底点爆了中国全国上下压抑已久的抗日激情,“七七事变”也被看作是全面抗战之始。

图5. 事变后通过卢沟桥的日军,骑马者不知道是不是一木这厮

国民政府在不到一个月内就策划了全面抗战的中国战略——在上海向势单力薄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起围歼,吸引日本将主力投入华东而不是“七七事变”爆发处的平津。关于上海淞沪抗战的中国战略,可到同名公号搜索“上海堡垒”。

图6. 这张据说是事变发生前任日军丰台驻军指挥官的一木

挑起事变的一木当时肯定不知道:由他引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将把日本拖入与中国长达八年的血战(其中四年是中国独自抵抗日本),而西方列强对日本恃强凌弱的姑息纵容,又让在欧洲的希特勒看到了英法美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从而在1939年9月悍然入侵波兰,挑起欧洲大战。一发不可收拾的世界大战在1941年迎来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巅峰——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最终碾碎了日德两个战争贩子

图7. 描绘卢沟桥抗战的油画

一木亲手点燃的这颗火星能有那么大的燃爆效果,应该不是他这样的赳赳武夫所能理解,他能理解的估计也就是自己可能将迎来“职业生涯的顶点”和“人生巅峰”!1938年3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半年后,小人物一木晋升中佐,调回国任陆军步兵学校教官,还获得裕仁天皇授予的功三级金鵄勋章,在一木标准照里,他的领口就一直佩戴着这枚勋章。

图8. 一木清直大佐标准照,时任第28联队联队长

顺便提一句,贫穷的日本军队一直不太舍得在军服和配饰上花钱,所以日军军服都简陋得像一身寿衣(详细可到同名公号搜索“军服”),但是彰显军人特点的勋章不能省略。金鵄勋章是日军中最重要的战功章,共分七级,功三级是将官起步章和尉官的顶级章,一木以一个少佐身份获颁功三级,显然是对其在卢沟桥挑起战争行为的肯定和鼓励(相对于日本内部对侵华战争扩大化的争论,这枚勋章代表了争论的结论,另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把一木清直送交中方处理)。功三级是唯一用中绶方式佩戴的日本勋章,悬挂于领口,类似铁十字勋章的佩戴方式。

图9. 旧日本军队金鵄勋章实物

又过了三年,一木清直晋升陆军大佐,升任关东军第七师团第14旅团第28联队联队长,正式开始领导一支加强团级别的部队。1942年4月底,为了配合海军策划的中途岛作战,日本陆军选择了有教官背景又曾在中国战场有实战经验的一木为指挥官,以一木所在的步兵第28联队两个大队为基干,组编成一支直属于参谋本部的独立部队,并按照日本人的习惯称之为“一木支队”,编成时整个部队共3870人。

图10. 中途岛海战中,一木支队的任务是攻占其中的东岛

但在中途岛海战中,一木支队搭乘运输船在海上转悠了一个半月,没能等来登岛的机会,因为日本海军的南云机动部队居然阴沟里翻船,被美军全歼四艘主力航母(过程可到同名公号搜索“中途岛”),一木支队只能灰溜溜地返回到关岛,并在那里登船返回国内。

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瓜岛,消息传到东京引起一阵激烈的争论,最终的意见反而挺一致,陆海军都认为要把美国人赶下海去,夺回瓜岛,距离战场最近的闲置部队就是正在海上漂着的一木支队。

图11. 美军分两个编队分别登陆瓜岛和图拉吉岛,在瓜岛隆加角建立机场

8月11日,一木支队被编入新几内亚作战的第17军。13日,一木支队和海军横须贺第5特别陆战队抵达特鲁克,并接受第17军的作战命令,命令要求一木支队分两批反登陆瓜岛,第一批916人将搭乘驱逐舰快速通过所罗门群岛间的槽海,并在夜间登陆,与岛上原来的海军工兵部队取得联系,侦察岛上美军的情况,等待第二批主力部队到来后,一举夺回机场。

图12. 在瓜岛登陆的美军拥有远比日本人充裕的弹药和补给

8月16日19时,一木先遣队分乘6艘驱逐舰,其余部队约1400人分乘两艘运输船同时驶出特鲁克泄湖,驶向2000公里以南的瓜岛前线。两天后的19日凌晨1时,一木先遣队在距离亨德森机场所在地隆加角以东35公里处的太午角顺利登陆,此处有200人左右的一支海军前哨部队接应。由于美军登陆也才11天,仍在亨德森机场附近构筑阵地,尚无能力侦察和控制岛上大部分地区,一木先遣队的上岸非常顺利。上岸后,一木大胆的率队往西行进了14公里,在距离美军防线不到20公里处隐蔽下来。

图13. 日本海军刚刚在数日前痛宰美澳海军,取得海上优势

实际上,一木先遣队并非美军登陆后第一支增援上瓜岛的日军,8月10日起,第四舰队就不断派出潜艇争取与岛上原先的设营队取得联系。14日,一艘潜艇“吕-33”号终于和岛上原来的两个海军设营队取得了联系,得知这2000人的工兵部队基本上没受到什么损失,但粮食什么的都被登陆的美军抢走了,大多数人躲在机场西面的马塔尼考河边,全都饿得一比。

图14. 美军一边完善机场防线,一边向周边派出巡逻队

16日,横须贺第5特别陆战队的113人在岛上登陆,带来了少量补给,同时原先的第11和13海军设营队也被重新编成海军瓜岛守备队,由门前鼎大佐统一指挥。这两个海军设营队有许多人是从日本的殖民地如朝鲜、中国台湾甚至中国东北征召来的劳工,真正的日本人不多,也没什么武器,在瓜岛属于“战五渣”一类的角色,在整场瓜岛战役里全程打酱油,许多投降的日本兵都是这种劳工。

图15. 海岛上的日本陆军,装备九二式步兵炮、大口径反坦克枪和枪榴弹

19日凌晨,刚登陆数小时的一木先遣队与门前鼎大佐的海军守备队取得了联系,同时向其名义上的上级——第17军军长百武晴吉中将发出电报:“我部登陆成功”。一木先遣队携带了36挺轻机枪、8挺重机枪、24具掷弹筒和2门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士兵每人携带250发子弹和七天的行军口粮。值得注意的是,就这支不足千人的小部队来说,这些武器装备相当于一个步兵大队(加强营),两门九二式步兵炮正是日军甲种师团配属到大队一级的步兵支援武器。关于日军大队一级的武器装备和编制,可到同名公号搜索“大队级武装”。

图16. 战后日本人绘画的日本陆军作战图

实际上,第17军的作战计划里并没有急着催一木先遣队去送死,一木支队剩下的人员(约1400人)和装备,连同海军第五特别陆战队的616人,以及以第35旅团为基干组成的川口支队都将在数日内增援到岛上,一木支队和海军陆战队合兵后将达到3000人,川口支队也有3500人,如果两支部队能在瓜岛会合,可用的战兵将达到6500人之众。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陆军编制的极致追求使得其部队中的战兵比例相当之高,6500人中基本上人人可参战战斗,而美军陆战一师虽然有1.1万人,但是战斗部队只有陆战1、2、5三个团,还要分兵防守图拉吉岛,能用在机场三个方向防守的兵力都仅有一两个营,说是纸糊的防线也差不多。

图17. 美军士兵在展示缴获的日本轻机枪

但在19号白天,发生了双方搜索队之间的第一场冲突。早上7时,因为前一天晚上日军登陆的动静,陆战一团A连连长查尔斯·布莱休上尉率领一支64人的巡逻队向东实施搜索,12点,他们率先发现了一木派出的一支由通讯参谋涉谷率领的38人的侦察分队,并实施了伏击,由于人数和火力上的差距,经过45分钟激战,涉谷分队除5人外全部被击毙,美军3人阵亡3人受伤。

在检查日军尸体时,布莱休上尉发现这批日军跟岛上的残军大不相同,军官比例高得惊人、服装崭新、胡子刮得干干净净、钢盔上印着黄色五芒星的陆军军徽,而此前在岛上发现的都是军帽上为锚链徽章的海军。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一支精锐的日本陆军已经增援到岛上。从阵亡的最高级军官涉谷的身上,美军搜出了地图和文件资料,地图上标记了机场东侧的美军阵地,包括阵地上的薄弱环节——靠近田纳鲁河河口的位置。

图18. 日本作家绘制:鬼子奋勇送死图

布莱休上尉迅速将战果和缴获送回师部向范德格里夫特将军汇报,美军特意要求防守机场东侧阵地的陆战一团连夜完善工事,其中一团二营的阵地又位于最前线,他们特意还架设了几捆宝贵的带刺铁丝网,这下子鬼子就是爬也爬不进来了。

范德格里夫特的另外一个杀手锏是20号下午刚刚降落在亨德森机场的海军陆战队第23大队的31架飞机,包括19架“野猫”和12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他们是来到瓜岛的第一支陆基航空队,本来预计这个时候进驻瓜岛的是“零战”和舰爆,这下子形势完全逆转了,套用周星星的一句名言: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情况紧急,范德格里夫特命令刚刚落地的“野猫”立即起飞搜索日军的集合地点,同时将少量的坦克也调集到最适合增援的位置待命。

图19. 英属所罗门群岛的土著侦察队,中立白人为其首领马丁·克莱蒙斯

20号中午,一名叫做雅各布·乌查的土著人在距离机场仅2公里以东发现了一木先遣队,在试图贴近侦察时,乌查被日军抓获并带到一木面前,日本人把他吊在树上,用枪托把他的脸几乎打成了肉酱,乌查还是一言不发,看着没什么利用价值,一个日本兵往他的胸口捅了两刺刀,又往喉咙扎了一刀,丢下乌查的“尸体”走了。

不过乌查并没有死,黄昏后当一木先遣队沿海岸进发后,乌查咬断了绳子,爬回了陆战队驻地并告知:“可能是250,也可能是500名鬼子正在逼近。”随后他就昏了过去。这是对一木支队即将进攻的最直接的情报。实际上,一木先遣队主要由第28联队第1大队编成,大队长为藏本信夫少佐,士兵基本都来自北海道的旭川市。

图20. 8月20日刚刚增援到瓜岛的战斗机极大提升了美军士气

而在“野猫”起飞的同时,涉谷侦察队幸存的3个鬼子终于找到一木清直并汇报了情况,一木清楚先遣队已被发现,再发起偷袭的突然性已经失去,百武晴吉昨天的复电也已经要求一木在侦察清楚敌情后等待主力部队的登陆,但顽固的一木仍然坚持突击机场。

对此我只能大致推断出两个理由,一是一木清直仅为大佐军衔,如果等到少将军衔的川口清健到来必然只能听命于川口,那么夺回机场的大功劳就拱手让人了。二是一木虽有29年从军经历,但是实战经验严重匮乏,在挑起和中国的全面抗战后仅半年就被调回国任教官,直到决定猪突机场的这个晚上为止,一木其实并没有太多实战经验,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自身的狂妄导致了他做出了极其无脑的决定。

图21. 正在猪突的一木大佐,着南方军军服,背后有联队旗

8月20日晚20时10分,一木下达作战命令:“今日深夜,行军、侦察、战斗一并进行,一举突破美军防线,夺回机场!

图22. 原产于美洲的短吻鳄,体型大于其他鳄鱼

22时30分,先遣队在一条流速缓慢的小河河口停留下来,这原名叫做伊鲁河的小河被美军错认为田纳鲁河,随后发生的战斗就以“田纳鲁河之战”而闻名于世,这里我们也就将错就错使用美方的称呼。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喜欢绕口的当地发音,他们更喜欢把这条小河叫做短吻鳄小溪,但这也是一个错误,所罗门群岛没有主要产在美洲的短吻鳄,只有鳄鱼!这一点后来被鳄鱼吃掉的许多日本鬼子肯定更加认可。

图23. 沿着沙堤向美军阵地猪突的一木先遣队

由于水量较小,田纳鲁河的河口与大海并非一直连通,在退潮时有一段长约30米,宽7-15米的沙堤拦住了几乎停滞的河水,形成一条直通对岸的天然桥梁。这里就是一木选择的美军防守的薄弱环节,他的北海道武士可以从沙堤上直接冲到对岸。

但是在对岸,陆战一团团长克利夫顿·卡特斯上校把他手上的两个营都部署在此,并得到2门37毫米反坦克炮和师属75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的远程支持,一木的那把并不锋利的武士刀注定要砍向一块钢板,崩得虎口炸裂。

图24. 田纳鲁河口之战,红色为一木先遣队所处位置

21日凌晨1时30分,美军听到对岸杂乱而急促的脚步声,卡特斯上校大声喊话询问口令,无人回应,他下令开火,与此同时,一颗绿色信号弹从对岸射上夜空,日军掷弹筒打出一排压制火力,不过这点火力对美军的阵地没什么影响。迫不及待的日本兵端着刺刀从丛林中涌出,高喊着“板载”冲向沙堤,边跑边扔手雷,瞬间就把整条河口的沙堤填满了。

图25. 凶悍的日本士兵投掷手雷作为压制火力的补充

迎接鬼子的是陆战一团二营旺盛的火力,构筑良好的交叉火力很快就把填满沙堤的鬼子变成了填满沙堤的一堆尸体,冲在前面的大队长藏本信夫等一众军官均被击毙在美军阵地前。虽然日本鬼子前仆后继地赶去送死,但也只是在送死,一名日本兵形容当时的情景是:“好像一只苍蝇在攻击一只乌龟,苍蝇完全拿乌龟没有办法!”

图26. 美军士兵在试射九二式步兵炮

3时10分,激战两小时无果的一木下令用仅有的两门步兵炮对美军阵地进行炮火准备,之后亲率主力跨过田纳鲁河向陆战二营阵地的右翼发起冲击。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下,只有8个鬼子冲进了美军的散兵坑,他们频频投掷手榴弹摧毁美军的火力点,直到被美军士兵逐个消灭掉。

眼前正面猪突无果,一木命令另一支神源中队迂回到田纳鲁河上游渡河,意图绕到美军阵地背后。美军同样派出部队沿着河流往上游运动,发现日军下水准备渡河时就开枪,神源的士兵多被消灭在岸边或河里,迂回攻击也失败了。

图27. 在铁丝网前被火力压制的日本兵

经过一夜激战,一木先遣队没能在田纳鲁河西岸站住脚,残兵退回东岸丛林。拂晓时分,美军的12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纷纷升空,对一木隐藏的丛林反复轰炸,同时发起反击。但在进入日本兵死伤集中的地区时,遭遇了他们从未见过的情况。

图28. 美军在椰林墓地里搜索日本兵,并确保他们变成“好的日本人”

二等兵安迪·波利尼发现了两名日本伤兵,他马上招呼4名同伴准备为其包扎伤口,不料其中一名日本兵突然翻身击伤了一名美军,波利尼立即用步枪解决了这两名日本伤兵。同样也有美军医疗兵在试图救助日本伤员时,被拉响手雷的日本伤兵同归于尽。范德格里夫特将军获报后怒道:“从未听过这种战斗方式”,他下令停止一切对日军的救护行动,所有伤兵一律就地击毙。

图29. 21日下午出动的美军轻型坦克

经历了这场残酷战斗的陆战队员会告诫后来的“菜鸟”:“只有死掉的日本佬才是好的日本佬!”因此每当战斗结束,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安全距离给日本伤兵补枪,以确保他们都变成“好的日本佬”!

图30. 两辆美军M3轻型坦克在椰子林里追杀鬼子,地上满是日军尸体

21日下午14时,陆战一团一营从田纳鲁河上游1500米处涉水过河,迂回到一木残兵的东侧,堵住了日军的退路,此时一木想跑也跑不了了。范德格里夫特也派出了他的大杀器——来自第1坦克营A连的5辆M3“斯图亚特”式轻型坦克,他们冲过沙堤驶向一木藏身的椰子林,不停的发射炮弹和机枪,并用履带反复碾压躺满一地的日本鬼子,无论死活。范德格里夫特当晚写到:“那些M3坦克的履带看起来活像绞肉机!”那片椰子林后来也被美国人称为“椰林坟墓”。

图31. 仅存于靖国神社的第231联队联队旗

下午17时,枪炮声渐渐停息,所有的日本兵几乎都被杀死了。一木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烧毁一直带在身边的第28联队联队旗,战后美军公布了大量战场照片和战利品照片,但没有这面对日军相当重要的联队旗。大量的日本伤兵被陆战队员补枪或用刺刀刺死,只有15名失去意识的伤兵被俘虏,大约30人逃脱了包围圈,跑回一木留在太午角留守的那116人处报丧。

图32. 田纳鲁河口那条非著名沙堤上的日军尸体,由美军在战后拍摄

简单来说,歼灭一木先遣队只是一场小型战斗,但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次与日本陆军的正面战斗,在此之前防守威克岛、关岛、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岛的美军虽然英勇,但最终被日军打败消灭,这是第一次消灭整支日军大队的战例,极大增强了美国人的信心,后来消灭大队级日军都不再是个新鲜事。

图33. 瓜岛战役中美军对日本人从不客气,此为悬挂在坦克上的头颅

日军方面,可以说一木清直实在是个草包,即使假定一木判断美军仅为3000人,以他手上的那点人马,最理想的结果也不过是冲入机场,破坏跑道,等待后续部队登陆后再反包围吃掉美军。但在战斗开打后,美军使用师属重炮轰击椰林时,一木已知大事不妙,仍坚持顽抗到底,就真的不可理喻了。一木先遣队打了一晚上,才造成美军35人死75人伤。

图34. 战后由美军拍摄横卧在田纳鲁河河口的一木支队的大量尸体

美军方面,涌现了一批新的战争英雄,尤其是下士李·戴蒙德、上等兵约翰尼·里弗斯和列兵阿尔伯特·施密德三人机枪小组,他们当晚打死了约200名日军并获得海军十字勋章。成为英雄并非全无代价,里弗斯失去了他的生命,施密德和戴蒙德受伤致残:一枚手雷扔进了他们的散兵坑,炸瞎了施密德的一只眼睛,另外一只眼睛也近乎全瞎,戴蒙德的手臂早已中弹,这颗手雷干脆把他的肩膀和手臂一起炸没了。2010年,他们的故事被斯皮尔伯格任制片的迷你剧《太平洋战争》收录,英雄永远值得纪念,因为除了横店,哪儿的鬼子都不好打!

图35. 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瓜岛的纪念邮票

日本人并不甘心失败,就在7天后的8月28日,驱逐舰又将川口支队送上瓜岛,但那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