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国还中国:日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以下这篇文章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靳忠良所作,观点当然无需全盘接受——因为什么问题都是见仁见智的,但是这位老师讲述的第一手资料,却使我们见到了在教育方面奉行“拿来主义”的活生生的日本,由此看到一个值得我国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中应该加强还是削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视野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日本和中国几乎前后脚同时启动了新课程改革。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日本文部省最新审定更换的中学《新编国语》以及《现代文》课程里面竟然大量使用中国古代故事、中国古典诗歌,中国著名的成语、格言、警句、谚语……。为了突出中国文化的影响,还为每一篇中国作品配插图或者是照片。特别是为了让汉语水平低的日本学生能够迅速正确阅读,还在每一句中国名言警句的汉子下方使用日本平假名注音。

日本的这种做法似乎和21世纪面向现代改革课程的方向背道而驰。但是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他们的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欧美国家的影响,一方面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的中学课程中甚至出现中国不讲究了古老的传统,他们国家还在继续使用,他们比中国还上心的保护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日本的中学课程中竟然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在日本最新修订的《新编国语》、《现代文》、《日本历史》、《我们的生活》等许多中学课程使用中国古代的竖式书写方式,从右向左侧翻书。而且所用文字之中还有许多中国中学课本里早已经不使用的繁体字。

日本中学课程到底为什么涉及如此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作出比“中国还中国”的姿态大力宣扬中国文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和日本中学的老师以及日本的中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会有一种奇怪的错觉。我有时候觉得他们身上时不时的就会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在日本中学老师学生身上,有着甚至比中国老师和学生还要多的 中国古老的传统的东西。

有一次当我和日本中学生分手时候相互签名留地址,我没想到日本中学生递过来的随手写下的姓名地址竟然是标准的中国竖式书写方式写出来的四个汉字。我看着这竖着写得的四个像汉字的日本姓名,久久端详。我几乎以为就是一位中国的有文化的长者写的中国传统书法。这四个字有一个字还是中国文字里的繁体字。我很奇怪,小小年纪的日本中学生怎么会竖着写字,而且写得还是中文里的繁体字,写得还很有章法,稀疏得体、笔锋有利。姓名是四个字的名字在中国古代叫的多一些,现在在中国叫四个字姓名的人已经很少了。日本学生叫四个字的名字,而且怎么看怎么象中国古代书法。当时我举起来看了半天,连连叫“好漂亮”、“好书法”。

日本中学生问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得夸他写的字。我告诉他在中国只有大家、大师,有学问的人才竖着写名字。竖着写字不仅表示有学问、有品位、有档次,最重要的是符合中国文字书写规律,写出来抑扬顿挫、色彩纷呈、挥洒自如、一气呵成、霎是好看。听我这么说日本学生可乐了。他说,他们有专门的书法课,日本老师教的都是竖式书写方法,但是没教我说的这些理论。日本学生还告诉我日本人名字都是四个字,其中两个字是姓。两个字是名。日本至今保持着从中国古代流传过来的两个字的姓。

日本中学生还让我看了日本文部省最新审定通过的《现代文》、《新编国语》等中学新课程教材。我感到惊奇的是在他们的最新教材里大量引用中国诗文、名句。日本叫做“格言”、“训点”。有意思的是为了日本学生能够迅速阅读学习,他们在教材里采用上面是中国的“格言”、“训点”大字,一边是小字的日文读音注释。日本人为了突出效果还在每一篇中国诗文或者故事作品的旁边专门配上图案或者照片。

我每读一段就心里高兴一次,每读二段高兴二回。捧着日本的中学教科书竟然让我连连叫好!因为我见到全是竖着书写的中国古老的经典的话。像“玉不琢不成器”、“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用人宜取其所长”……太棒啦!我虽然是在读日本的教材但是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正人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因为是竖排,读出来的精神气儿都与横排不同。

特别是我看到“苛政猛于虎”、“鹬蚌相争”、“自相矛盾”、“王昭君出塞”全是千古绝唱的精彩典故。有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居然还有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真是服了日本人了,这帮人也太精明了。怎么把中国的各种国粹全搬日本中学课本里去了?我就纳了闷儿,我们中国的这些千古绝唱经典文化日本人是从哪搞到手的?

据我所知不同的书写格式的特性会对通过这种书写格式写或者看的人,产生不同的特性影响。从左到右横向书写的书写格式,呈现的主要方式是平行,就象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人们思想认识的表达和交流.由于一行一行,从左向右不断平行换行,人就象是在不断摇头说“NO”,有了否定也就有利于了创新,但也相对来容易使人过于浮躁、过于否定。古代的时候人们要为衣食、安全奔波、劳碌,人的生活与性情容易处于浮躁状态,古代西方人又喜欢使用这种左横式书写格式,更不利于他们静下心来思考,所以古代的西方相对落后于古代的东方。当然西方落后于东方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横排书写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竖向书写的格式,呈现的方式基本上是纵向上下,不象平行总是摇头,而是不断点头,就象是不断的说“YES”。右读竖排,容易使人处于思考思虑之中状,人的浮躁心情也容易得到控制。当然,也容易束缚压抑人的精神。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各国很可能得益于右竖式书写格式。右竖式书写格式可以使人去除急躁、安静心思、集中思考。至今在中国教书法还一直沿用毛笔竖式书写。

令我惊讶的是日本人居然在21世纪新课程里继续坚持书写方式。日本的教科书中还有专门教会学生如何按照中国传统竖写信封的章节。例如有如何竖写“头语”和“结语”,一般的场合开头写“敬上”,结尾写“敬具”,重要的场合写“谨启”“公启”,结尾的地方写“谨言”、“顿首”……

当我从日本课程《新编国语》课本读到的“谨启”和“顿首”这些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的敬语、敬辞的时候,我的眼前不知为什么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电影的画面,那就是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描写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一个日本司令官挥着日本大战到喊着“就是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挖出来!”“要把中国传统的精髓统统地挖走!不管中国人怎么样,我们日本人也要把中国老祖宗的文化原封不动挖走。”(当然,这后面的话是我自己加的)。

日本中学生还让我看了日本中学教科书上专门介绍中国节气和阴历介绍的内容。这一看不得了,简直让我惊奇。日本中学教科书张呈现全面彩色图表,中国《阴历》的“上弦月”,包括“新月”,“二日月”、“三日月”、七日月““八日月”“九日月”“十日余月”“十三夜月”“望月”。“下弦月”包括“满月”“十六夜月”“立待月”“居待月”“卧待月”“更待月”“二十三夜月”。这些词,我只是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字书海中偶然相见,不料在小小的日本中学生的日本教科书还是日本《国语》的课本中见到了。在日本中学教科书中我还发现在他们的日本教科书上赫然印着“中国文学史地图”、中国“战国时代地图”“战国七雄”“长城”“异民族”标识……

我简直如获至宝。我当即表示无论如何也要买到日本中学《新编国语》课程的教科书。就这张中国五千年《阴历月龄图》,我在中国读书二十年,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居然就没见过。这次我在日本教科书中无意中看到了本该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古老的《阴历月龄图》。我真是很兴奋。就像是在海外看到了散失在海外的的中国文物一样,就想把他们买回来。我看日本的在他们的课程教科书里甚至还标明了几点几分是“新月”,几点几分是“二日月”“三日月”“夜月”“居待月”……我想就是给我的学生练习竖式书写,古代敬辞、以及看古代的阴历月龄图也值了。

有谁知道中国的一升米是多少?一跬是多长?古代的一墨一丈是多少尺?如果中国的学生回答不出来,中国的老师也答不出来,而日本的中学生能回答出来,你一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你见到日本中学生的教科书,你一定会惊叹不已。日本教科书上写着“一墨是五尺,一丈是十尺”“一步等于二跬,一跬是三尺”。另外,日本人居然把中国历史上的“分、寸、尺、丈、步(6尺)、里(300步)”换算成厘米和米,例如1分,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是0.225厘米,在魏朝的时候是0…2412厘米,唐朝的时候是0.311厘米,在宋元时候是0.3072厘米,在现代中国是0.333厘米。如此精确的换算,我在中国的大中小学所有教科书中从来没有见过。

在日本的教科书中,还有中国四季名称的表格,从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排,分别是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所列表格和文字全是中国传统的右读、竖排。日本中学的《日本历史》、《现代文》教科书、《中学生的生活》教科书全是中国传统的右读、竖排。日本中学至今保留和沿用着中国难看、难念的竖排文字,这一点让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错觉,拿着日本中学的课本,怎么看怎么象我们中国的古典书籍。

右读竖排文字在中国已经被废止几十年了,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日本,许多的教科书中,许多日本中学的介绍、学校宣传册和日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至今仍保持右读竖排式的中国古代文字风格。我觉得日本是替中国保存着这种中国传统、中国的古代文化。也许日本人并不认为是这样,他们也许还认为是在保存日本文化。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许多经典文化充斥在日本的课程之中。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国中学的所有课本里头,都没有像日本教科书这样详细地讲述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和现代的准确换算比例。我专门请教了中国地理、郁文等专业教师,确认在中国中学教材中的确没有日本古代的地图,别说是上千年前的地图,就是几百年前的近现代的日本地图都没有。然而,我查阅了日本十多所中学的教科书,共有上百本教材,几乎都有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各种古代地图,并且将中国地图的古代名称用现代日语加以注解。日本的教科书中充满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几乎是把能够搬给日本中学生的中国优秀文化,他们全搬去了。

日本学生与我分手时,还特意用日文竖式书写方法给我写了祝贺新年快乐和描写春天的的吉祥祝语。我仔细观看他的书写方式,颇有些中国书法家的作派,尤其是撇、捺、竖及其潇洒。特别是竖笔常常与下个字连接,更是形如行云流水。

日本学生还告诉我日文中的汉字至今仍然坚持用中国繁体字,不象中国用简体字。就是有些太繁写的字,日本人自己宁可自己简化,也不用中国的简化字。例如发展得“发”字。日本人不用“发”,而用自己发明的日本汉字。

与日本中学生接触多了,我才发现敢情人家日本孩子特别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自觉自愿的竖着写字,自觉自愿的坚持繁体字,(包括记笔记、写日记、写信、至今日本的报纸依然是竖排书写)自觉自愿的学习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琴棋书画……日本中学生自己说他们自己是“哈中族”,他们特别崇拜中国文化。在日本中学生中,他们是以谁认识的汉字多,来认定水的文化水平高的。

当下一些中国中学生中流行“哈日族”,他们喜欢看日本的青春偶像剧场,喜欢日本的卡通漫画、电子游戏…殊不知当今日本的中学生流行
“哈中族”。日本中学生他们的父辈,祖父辈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他们从他们的旧编课程和新编课程里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冲击波

日本中学课程创造了新的一项世界纪录,就是在日本的课程中引用、借用,甚至直接照搬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之最。也可以说日本中学课程中有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崇拜。

但是作为一名中国教师,面对充满中国唐诗、论语、格言谚语的日本中学课程教科书,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没能够从中国传统课程教科书中学到中国深远而传统的文化,反而在日本中学课程教科书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实在是一种不正常。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和惊奇,而且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思想悲凉。

表面上看着这似乎是一件非常离奇的事件。其实这里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纵观历史几千年,日本的文字、文化、思想哪些不是从中国演变而来的呢?可以说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在自己的中学教科书中保留大量的中国文化,其目的是为了吸取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日本二战后迅速地恢复,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与日本中引进文化,包容外来文化,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有直接关系。

我甚至以为,在当今世界上,至今保留着中国古籍文化传统最多的不是我们中国,但没想到竟然是日本。在日本的中学课程教科书中原汁原味保留着许多中国古籍文化传统!在日本中学的课程中,保存着中国的优秀文化典籍,而且还将继续地保存下去。日本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在我们中国的中学教科书中恢复我们民族自己的竖排右读文字,恢复我们的“琴棋书画”四大文化的古典风貌的介绍,恢复曾经伴随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四季、度量衡、月历、尊称、敬称、雅称……。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在我们的中学教科书中全面地介绍日本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让我们对他们也了如指掌。

但是我知道如果出现了日本人帮助中国人保护中国自己的文化,日本人的做法比“中国还中国”的时候就已经非常不正常了。一个国家要强大,一个民族要发展,都要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如果日本的教科书中中国传统文化比中国自己的教科书还多,比“中国还中国”的话,那我们还算什么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我很惊异这个世界竟有如此反常规的做法。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上千年、上百年,可如今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竖写文字,传统书法以及众多的经典文章当成了故纸堆,但是在一衣带水的日本邻邦却被奉为圣旨和宝贝。

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甚至超过了中国人自己。他们不仅是“中国通”,而且还是“中国样样通”。我以为,日本中学师生不仅仅是高度地关注、了解中国的文字、诗歌、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是在发扬光大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日本文部科学省曾对日本各地的3万余名高中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以前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外国文化首推美国文化。但是现在已经被中国文化取代美国文化,成了日本高中生的“最爱”。统计显示,回答“最爱中国文化”者比起回答“最爱美国文化”者来,高出了许多。目前日本已经有154所高中与中国的中学结为姊妹学校。424所日本的高中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

俗话说“知此知彼,百战不殆”,日本人、日本中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甚至超过中国人中国学生,这怎么能不叫中国的老师后背心发凉呢?我想如果再爆发一次中日战争,我们对日本是俩眼一抹黑,而日本对我们是一水的“门清”。至少在目前的日本中学最新的课程里面,日本直接引用,或间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是很多很多,而相反地在对应的中国的现行中学课程里面介绍日本文化的地方式在是太少太少。直接引用的更是几乎没有。

所以我想提醒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必须知道我们的邻国日本中学课程里面连篇累牍的大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了解日本人珍惜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想反问我们自己能不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多些珍惜?我们能不能在中国新的一轮课程建设之中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精华?

我们能不能也在我们自己的中国启动的新课程中增加或引进介绍优秀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