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怎样评价国军?

一九三九年九月,日军为巩固武汉占领区,消灭国军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四个师团、二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十余万人,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进攻长沙。国军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十五个军、一个挺进军,共二十余万人,计划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诱敌深入,分散日军,将日军引向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断绝日军补给,然后将其包围歼灭。

九月十四日,日军的第一○一师团的一○二旅团,与第一○六师团主力,组成东路军开始进攻在江西北部的国军阵地。由于国军有意诱敌深入,因此日军在开始阶段的进攻相当顺利,但就是捕捉不到国军的主力,这越发使得日军急于大胆的进兵。但是,好景不长,当日军进入江西、湖南地形极其复杂的幕阜山地区时,突然遇到国军强烈的抵抗,国军向日军猛烈反攻,并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一○六师团顿时阵脚大乱,国军四面合围,第一○六师团差点被围歼,只得全力突围。这时,国军精锐第七十四军在江西北部全面出击,使东路日军更加惊慌失措。面对江西、湖南错综复杂的地形及国军的全力围攻,东路日军损失惨重,与自湖南南下的日军会师合力进攻长沙的计划自然完全破灭了,东路日军开始撤退,退出了日军进攻长沙的战斗序列。东路日军的退出战斗序列,严重影响了日军集中兵力在湖南与国军主力决战的计划。

九月十八日,日军第六师团与奈良支队从岳阳沿粤汉铁路南下,向新墙河北岸发起进攻。国军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关麟征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凭借新墙河阵地工事及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进行顽强的击,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广大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英勇抗击日军。在雷公山草鞋岭防守的国军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史思华营,在奈良支队步兵、炮兵、战车、飞机的疯狂进攻之下,死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当全营伤亡过半之际,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电令史思华:“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营长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营坚守阵地五昼夜,最后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九月二十三日凌晨,日军第六师团在稻叶四郎中将亲自指挥下,用八十多门大炮向关麟征手下大将张耀明率领的国军第五十二军的新墙河阵地猛烈轰击,随后日军步兵在七步塘附近强渡新墙河。当日军行进到河中央时,国军所有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日军像割草般的倒在水里,联队长山村治雄大佐也毙命,日军退了回去。随后,日军的十多架轰炸机飞临新墙河上空,对国军阵地狂轰滥炸。之后,日军开始了第二次强渡,国军从被炸毁的工事中重新奋起阻击,又将日军击退。日军八次渡河强攻都惨败而回,稻叶四郎中将气极败坏,下令大量施放毒气,毒气顺风向越过新墙河飘到国军阵地上,日军趁国军对付毒气侵害时,渡过了新墙河。

九月二十六日,日军猛攻汨罗江南岸,第五十二军和第三十七军顽强阻击日军之后,撤出阵地,将日军引到国军在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的设伏区。九月二十八日,日军第六师团及上村支队受到国军伏击,损失惨重。

第一次长沙会战阻击阶段的作战,日军伤亡惨重,国军损失也不轻,关麟征部仅连排军官就牺牲六百人。在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以后,关麟征以杰出的军事才能,率领二十万大军主动后撤,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全军军纪严明、井然有序的进行有条不紊的撤退。十月二日,关麟征指挥部队退至长沙外围的金井,路口畬、永安市、捞刀河等地。

这时,进攻的日军实力在经受国军逐次抵抗后,受到很大的削弱。日军侵入湘北后,湖沼密布,重武器行动不便,不能发挥作用,当地百姓为配合国军的战斗,破坏日军后勤交通线,使日军军需补充不足,被迫撤退。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趁此机会命令所有参战部队全线反击,对日军实施反攻和追击作战,使日军逐步落入了国军的合围圈中。冈村宁次见情况紧迫,遂在国军的合围完成之前,下令湖南日军分头撤退。国军在追击作战中,如秋风扫落叶,克复全部在战役中失陷的城镇。十月十四日,进攻长沙的日军,全部退回进攻前的位置,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大捷)结束后,国民极为振奋,海内外慰问函电如雪片般飞来,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杂志更是特地刊载了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国战场巡视”,美誉关麟征将军是“中国的巴顿”,关麟征将军因杰出的指挥才能被委任为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年轻的帅才那一年才三十四岁。

战后,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给日军大本营的报告《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承认:“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二百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冈村宁次认为:汤恩伯“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

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次,长期参与侵华战争,日军投降前曾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战后,其存留的部分日记与札记,被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成《冈村宁次大将资料》一书。①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参考冈村日记及札记中对国军官兵的评价,对今人理解抗战,当不无裨益。

冈村日记及札记中,提及最多的国军高级将领,乃是汤恩伯。冈村说:“我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时,曾与汤恩伯两次交锋,再综合其他情报来看,他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襄东会战时,我第十一军曾猛攻敌正面的一角,汤恩伯则亲率主力向这一角反击,并乘隙使我主力陷入重围,受到歼灭性打击。”②

关于汤恩伯的作战性格,冈村的理解是:“汤恩伯是非常勇敢的将军。我知道他的性格,如果他的一部受到攻击,便亲自率领大军进行反击。后来在1944年的河南作战中,我也利用他这一性格取得了成功。”③

冈村还提到了胡宗南:“汤恩伯……与胡宗南同是蒋介石嫡系中最杰出、最受信任的将军。蒋介石经常把汤恩伯军调往第一线,胡宗南军却不常在第一线出现,始终驻守在西安附近,监视延安的共产党。(这次河南作战,胡仅派出一、两个师)”④

所谓“这次河南作战”,系指1943年4月,日军5万余人,由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国军太行山游击根据地实施围攻。此役,以庞炳勋、孙殿英为首的8万余非中央嫡系部队投降,唯胡宗南部四十五师虽遭重创,残部仍坚持游击达数月之久,“粮竭弹绝,官兵尽食野菜……师长胡长青因饿加病送回洛阳,副师长凌冬青因身体衰弱无食,活活饿死。……从5月至9月,……踏遍了太行山的重峰叠峦……两个月未见一粒粮”,最后仅剩280余人走出太行山。⑤

对庞炳勋、孙殿英等降将,冈村的观感似也颇佳。冈村说:“这些将领可以说对蒋介石不够忠诚,对国家民族倒有相当诚意。他们到北京或在当地初次见到我时就说:‘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1944年3月22日,我在北京宴请了全部降将: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张岚峰、杜锡钧、李守信、吴化文,胡毓坤、荣子恒等,并进行了恳谈,当他们得知不久将发动进攻时,仍表示碍难参加对中央军作战,而愿协助维持后方治安,并向我介绍了河南西部的民情。”⑥——冈村此处,显然忽略了“保存实力”与“预留退路”,也是这些前杂牌军将领们不愿与中央军作战的关键因素。

在给蒋的秘密文稿中,冈村盛赞“中国兵”最强,批评高级将领

日军投降后,何应钦曾密嘱冈村,以对手的视角,写一篇针砭国军病症的文章。据冈村自述,文稿写成后,因“内容多涉及机密,故仅誊写三份,两份交出,一份留底,不久亦烧毁。据何氏后来透露,看过该文件的只有何与蒋主席及另外一人。”⑦迄今,文稿具体内容,仍是未解之谜。

惟1956年,何应钦与冈村有过一次谈话,对文稿内容稍有论及。冈村谓:“我在里面曾提及过去和日军打过仗的,中国军队最强,俄、英、美次之。”何应钦则说:“是的,您也提及最强的中国兵负于日军,系由于各高级将领之研究不够。”此外,再无只字披露。不过,考虑到冈村担忧“其内容一经发表,我必被杀害”,故要求保密,该文稿对中方高级将领的批评,有可能相当严厉。⑧

冈村对中国抗日将领的批评,虽不可见;但其札记中,尚保留有不少对中国抗日士兵的赞誉。譬如:“(1938年)10月初,第27师团占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的敌军官兵致其亲友信件,其内容几乎全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同一时期,第101师团检查反攻我阵地战死的敌军官兵遗体,发现死者的父母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奋勇献身的言词。这一点和我军的情况完全一样。9月份,我101师团在九江西南约三十公里的马鞍山附近,攻击凭借阵地顽强据守的敌军时,我一名大队长率十余名部下冲入敌阵,受敌军集中炮火攻击全部战死。以后,我军占领该地打扫战场时,发现中国军队已将我战死官兵遗体及其全副武装包括军官的军刀及其他装备品完整地予以埋葬好。这使我军大为感动。中国军队的道义,确实想象不到的使人敬佩。”⑨

值得一提的是,冈村还留下了一段为毛泽东辨诬的文字。1947年7月23日,冈村在日记中写道:“今日的《中央日报》、《和平日报》(均为政府系统报纸)以‘毛泽东的卖国行为’为题,煞有介事地登载:1943年8月17日,冈村宁次与毛泽东于山西神池达成共同对国府军作战协定,以及该协定的内容。此报道显系捏造,但以‘军闻社’通讯发表,恐引起误会。闻国防部第一处及战犯处理委员会已采取措施予以更正。据闻由于共产党系报纸经常捏造或夸张我与中国政府军部的关系,新闻局第二处年轻人出于愤慨,乃作出此种过火的反宣传。”⑩以冈村当日对共产党之厌恶,自无必要替延安粉饰。

1949年初,冈村宁次在南京受审,旋即被无罪释放;1947年7月24日,《时事公报》转载国民政府“军闻社”对毛泽东的诬蔑报道。冈村宁次在此前一日的日记中,对此事已有澄清,指其为谣言。

注释:

①该书上部“战场回想篇”,1981年由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翻译,辑为《冈村宁次回忆录》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下文所引,凡未特别注明者,皆出自该书。

②《冈村宁次回忆录》,P328。

③同上,P391。

④同上,P328。

⑤官鸿圣:《太行山第二次战役》。

⑥《冈村宁次回忆录》,P327-328。

⑦冈村宁次日记:1946年4月23日、5月13日、5月18日。

⑧何应钦:《冈村宁次将军会谈记》,收录于《何应饮将军讲词选辑》(台),P298。

⑨《冈村宁次回忆录》,P374-375。

⑩冈村宁次日记:1947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