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陷落:日本发动东南亚之战,为何选择首攻泰国?

作者:文史控

日本之所以冒险偷袭珍珠港,主要目的就是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为日军南进扫除障碍。南进,首当其冲的就是东南亚。而在所有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则是最先吸引日本人目光的国家。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这片区域目前共有10个国家,分别是 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文莱。在联合舰队制定偷袭珍珠港方案的时候,日军统帅部也在制定南下东南亚的计划。根据统帅部的计划,南下作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迅速攻占菲律宾与马来亚;

第二阶段:进军荷属东印度,实施爪哇作战;

第三阶段:巩固占领地区,相机进行缅甸作战。

对此,日军将第一个进攻目标选定为泰国。

泰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北与缅甸接壤,南临马来亚,占领了泰国,就可以以此为基地,向周边辐射。泰国是日军早已觊觎的前进基地。1941年11月24日,刚担任首相不久的东条英机曾授权南方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就日军进入泰国的一切军事问题同泰国当局进行谈判。可是,泰国政府态度相当强硬,当面拒绝了日本的提议,谈判破裂。

此后,日本就积极准备武力入侵泰国。他们在泰国边境集结了强大的军队,随时准备攻入泰国。泰国是小国,国弱兵少,而且政府软弱。当日本大兵压境,他们不是积极组织防御,反而将希望寄托在英国和美国身上,泰国政府分别向伦敦和华盛顿发出了救援呼吁,希望他们提供武器,包括飞机和弹药。结果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对救援泰国毫无兴趣,他们自己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呢。

1941年12月7日,日本驻曼谷大使坪上贞二警告泰国政府,不论谈判结果如何,日军都将按计划进入泰国,态度既强硬又蛮横。当时泰国总理不在曼谷,他的同僚们不顾日本大使的警告,表示不愿接受日方的要求。双方不欢而散。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东南亚方面的日军大肆出动,12月8日这天,日军同时进攻了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以及香港。

12月8日早晨,日本第15军从印度支那南部越过泰国东部边界。黑压压一片,向泰国扑来。泰国政府口头上虽然强硬,但是行动上却软弱无能,几乎没有组织像样的阻击。12月9日天亮时,日军的先遣部队就进入了曼谷。而另一支从海上进发的日军也于8日黎明在曼谷附近登陆。

很快,日军就占领了曼谷。泰国政府不得不同意了日本提出的全部要求。12月21日,泰国和日本签订了《日泰同盟条约》。条约中规定,双方相互尊重主权和独立,任何一方一旦与第三国之间发生冲突时,另一方应给予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全面援助。通过这个条约,日本将泰国牢牢绑在了自己的战争机器上,使泰国变成了日本的帮凶。根据《日泰同盟条约》,1942年1月25日,泰国向英美等国宣战,泰国所有军事设施向日军开放进驻。泰国成为日军向马来亚、缅甸等地进军的重要后方。泰国军队还曾参加了日军对缅甸的作战。泰国在日本的许可下将英属缅甸掸邦及马来亚北方四州的争议领土收归囊中。随着战争的推进,泰国成为日军在东南亚最重要的物资来源地。

泰国被日本占领之后,紧接着便向马来半岛进军。

马来半岛是东南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这个半岛又细又长,从地图上看就像是一个长葫芦。它和苏门答腊岛隔海相望,最南端就是马六甲海峡。在这个细长的半岛上,有缅甸、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个国家。马来半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了这个半岛,就能够控制马六甲海峡。

马来亚战役主要在日本和英国英印联军之间进行。分为海战、陆战两个部分。

在马来半岛担纲进攻主力的,是日军第25军,总指挥是山下奉文。熟悉二战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此人在马来亚战役中一战成名,被称为“马来之虎”。

山下奉文生于1885年11月,是科班出身的职业军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他最先是在朝鲜服役,担任驻朝日军步兵旅长。卢沟桥事变后,山下奉文来到中国,率兵参加了侵占北京的战役。1939年,山下奉文出任关东军驻佳木斯第4师师长,率军大力镇压中国东北抗日武装。1940年任陆军航空总监兼航空本部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山下奉文出任第25集团军司令,负责进攻马来半岛。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下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共有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共有飞机450架)的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12月8日,日军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从北往南进攻。英印联军和日军交锋,根本抵挡不住山下奉文的凌厉攻势,首战失利,只好节节败退,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以争取时间加强南部防御。在哥打巴鲁,日军第18师团遭到了英军的顽强抵抗。但是日军并没有被击溃,反而士气高涨,组织了一次又一次进攻,最终迫使英军撤退。

12月8日,就在日军发动进攻的同时,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召开紧急作战会议,研究如何防御日本人的进攻。会后,他决定亲自率领英国舰队迎击日军,并企图以此打退日军的进攻。

12月9日,菲利普斯率领由两艘大型战列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特混舰队,开出新加坡,准备去截击日军的运兵船。10日正午时分,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在关丹以东约40英里的海面上被日军飞机发现。

这注定是一场殊死较量。

日军飞机发现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便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轰炸机和鱼雷机对皇家海军的这两艘战列舰进行轮番轰炸。由于没有飞机的掩护,“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完全暴露在日军的飞机之下。作为英军舰队主力“威尔士亲王”号上,配有175门高射炮,每分钟能发射6万发炮弹。舰上的士兵们顽强抵抗,利用高射炮对日军飞机进行致命打击。然而,这些高射炮仍旧没能阻止住日军飞机的俯冲轰炸。当天中午,26500吨的“反击”号被鱼雷击沉。不久之后,大约在下午1时20分,“威尔士亲王”号也被日军击沉。这艘被称为“皇家海军不沉之舰”的战列舰,就这样葬身海洋。

“威尔士亲王”号的沉没是一次标志性事件,他预示着英国皇家海军在印度洋、太平洋海洋的没落,同时也标志着以战列舰为主的由大舰巨炮独霸海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威尔士亲王”号沉入大海的,还有870名官兵,包括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而在这次战役中,日军只损失了3架飞机,代价小得令人吃惊。

战役结束后,第二天,新加坡的报纸刊登了加黑框的“威尔士亲王”号的照片,表示哀悼。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消息后,异常悲哀,忍不住潸然泪下,他说:英国“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大的打击”。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将军在日记中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这样写道:“这意味着,从非洲往东经过印度洋和太平洋至美洲,我们已经失去了制海权。”

这次战役后,日军夺取了制海权、制空权,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日军可以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运来军队和物资,为日军继续进行登陆作战扫清了障碍。

同时,日军第38师团发起了对香港的进攻。1941年12月8日上午7时30分,日军在炮火的支援下,首先向九龙的英军发起了进攻。由于驻守香港的英军既缺乏飞机,又缺乏陆空武器,防务十分薄弱。虽然英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仍未挡住日军的进攻。到了圣诞节的上午,岛上守卫部队已告崩溃,被困在岛屿南端狭长的赤柱半岛。一队队日军横行无忌,开始杀戮伤兵和强奸中、英籍护士。防守香港总督府所在地的主力部队也行将溃败。英军司令马尔特比少将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投降。12月25日,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就此被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