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队长回忆:宋哲元用4吨炸药1500门炮轰开凤翔,刀斩5000俘虏

1928年,时任国民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陕西省主席的宋哲元,在攻下凤翔后,将俘获的党玉琨所部陕军五千俘虏全部用大刀斩杀,当时的第十三军手枪营代理营长张宣武担任行刑队长。

张宣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写了一篇回忆录并刊登在《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一辑,这篇回忆录详细介绍了宋哲元斩杀五千俘虏的前因后果:“这事虽已隔三十五年之久,但每逢回忆起来,总是不由得使人毛骨悚然。(本文黑体字均为张宣武回忆录原话)”

读者诸君对抗日名将宋哲元都比较熟悉:此公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二十九军大刀队更是威震八方,他们用李尧臣独创的“无极刀法”,在喜峰口将鬼子杀得人头乱滚。

宋哲元钟爱大刀,1928年那次大规模杀俘虏,用的就是大刀——如果用步枪射击,至少得浪费一万发子弹,这在当时也算不小的损耗。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在上个世纪初,军阀之间征战不休,蒋、桂、冯、阎你方唱罢我登场,昨天的拜把子兄弟,今天就可能拼个你死我活,同在陕西的国民军第四方面军和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军更是一山不容二虎。

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被冯玉祥摆鸿门宴诱杀后,大部分人马就都跑到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被第三支队长党玉琨收编了。

从1917年到1928年,党玉琨盘踞在凤翔府当土皇帝,不管谁主政陕西,他都一概不理,每天就忙着盗掘古墓:“在他盘踞凤翔一代的十二年间,先后把关中西路地区上自周秦下迄汉唐各个朝代的古墓葬挖掘一空,盗窃的古代文物不可胜数。”

宋哲元攻克凤翔后,曾举办过一次党玉琨盗掘文物展览,第十三军二十师五十九旅旅长王赞亭看完后对张宣武说:“其中有周朝的大铜鼎,有秦穆公时期的车、盖、碗、筷以及金马驹子、如意石(古代的镜子)。”

那批宝物运往西安后交给了谁,手枪营代理营长张宣武是没有资格过问的,但是他却亲历了凤翔攻坚战的惨烈。

1928年初,宋哲元亲率所部三个师一个旅(安树德的第三师、周永胜的第八师、田春芳的第二十二师,刘文培的独立旅)围攻凤翔城。

当时陕西有“金宝鸡、银凤翔”之说,党玉琨在此经营多年,早已把凤翔城打造成金城汤池:城内屯粮可供驻军和居民三年食用,武器弹药也十分充足,宋哲元三万多人从春天打到夏天,半年时间伤亡四五千人,却连凤翔城的砖头都没摸到。

久攻不下的宋哲元于7月间又调来了张维玺第十三军的三万多人,张宣武也以第十三军直属坑道营代理营长的身份来到了凤翔城下。

张宣武的坑道营用了半个月时间,把坑道挖到了凤翔城墙脚,埋下了四千公斤炸药。

8月二十四日,宋哲元亲自赶到城外,公布了总攻方案:“在坑道炸药爆发的时刻,一千五百门野炮、山炮、迫击炮(内有十五厘米口径重迫击炮十二门),每门须向城内发射一百颗炮弹;五百挺轻重机关枪,每挺须对准城垛口或城墙爆破的豁口发射五百到一千粒子弹。”

张宣武也是抗日勇将,因为在抗战中屡立奇功而升任中将军长,并于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他的回忆应该比较准确,但是笔者却因此产生了这样的怀疑:宋哲元六万人有一千五百门炮,这火力应该十分强悍,为什么在抗战中却不得不用大刀?

据张宣武回忆,总攻于8月25日上午10时开始,四吨炸药起爆,飞起的城砖落到了一两千米开外,十五万发炮弹像成群的乌鸦一样飞进城里,四五十万发机关枪弹则像一串串连珠喷泉射向城墙缺口,党玉琨的部队在绝对的火力优势下毫无抵抗能力,两千多人被打死打伤,五千多人全部被生擒,党玉琨被乱枪击毙。

攻克凤翔的第三天,宋哲元就和张维玺商量,要把五千俘虏一次性解决掉,张维玺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做太残忍了。

宋哲元坚持己见:“去年你打同州时,我曾请你把‘麻老九’(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军第十支队长麻振武)的那几千俘虏斩尽杀绝,而你却把他们都放走了(张维玺对三千俘虏训话之后,每人发了五到十元钱,全部遣散),假若你那时听我的话把他们都杀掉,其他那些土匪可能就没人再敢于守城负隅顽抗,我们也不用在凤翔费这么大力气。现在甄士仁、张九才等人还霸占着很多地方,我们把‘党拐子’(党玉琨绰号)的这些俘虏一齐杀掉,他们就会为之胆寒,不敢再战,而我们也可能少死很多人,少费很多事。”

张维玺说不过宋哲元,那五千俘虏的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虽然已经决定杀俘,但五千人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管杀不管埋也不行,恰好在凤翔城东八里纸坊镇东边关帝庙附近有一口几十丈深的枯井(张宣武解释:这是西北高原特有的现象),宋哲元亲自查看后大为满意:就在这儿杀吧。

张宣武这个代理坑道营营长,这时候又代理了第十三军手枪营营长:“宋哲元要亲自监斩,而负责持刀杀人的任务,则由第十三军手枪营来承担。我在攻克凤翔之次日,刚由坑道营调任这个手枪营的代理营长,适逢其会地赶上作为执行这次集体屠杀的指挥者之一。”

张宣武负责杀俘的过程,咱们简单地一笔带过:手枪营士兵每人都有大刀,他们手法各不相同,以至于有的俘虏还没等大刀落下,就主动跳进了枯井。

当杀戮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俘虏已经被架着奔向了枯井,旁边看热闹的老百姓中,飞奔出一个老汉,一把抱住那年轻人不放,张宣武赶紧上前询问,那老汉放声大哭:“我的儿子并不愿意去吃粮当兵,他也没造过什么罪,即使做过什么孽,也应该记在‘党拐子’账上。你们要杀我的儿子,真是天大的冤枉,那真是老天爷瞎了眼睛啊!你们要杀我的儿子,那么就请把我先杀掉吧!”

张宣武本来就已经杀得心慌手颤,这时候正好有了台阶,就把这老汉领到张维玺面前:“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这老汉能及时赶到这儿来,说明这个俘虏命不该绝,还请总指挥开恩饶他一命吧!”

张宣武之所以找张维玺而不找宋哲元,是因为他认为张维玺比宋哲元好说话。果然,张维玺没等宋哲元开口,就急忙抢先发话:“既然如此,就让老汉把他儿子带回去好了!”

张维玺基本上跟宋哲元平级,他发话,宋哲元也不能不给面子,这个青年就在如山父爱之下捡回了自己的性命。

宋哲元一次杀俘五千,是非功过暂且不提,这种做法的震慑作用却是很明显的:“盘踞在陇州、湃阳、宝鸡、郿县等地的残余土著军阀师长甄士仁和旅长张九才等人,在这种威胁之下,心惊肉跳不可终日,都在几天之后自动单骑来归,五体投地地跪着恳求宋哲元:‘只要开恩不杀,甘愿缴械,献出城池’。”

宋哲元杀俘的大致过程讲完了,笔者删减和略过了很多细节,至于这种杀戮震慑是否应该,笔者不做评论,只用张宣武的原话来给这件事画一个句号:“宋哲元这一手,果真奏了奇效。从此关中底定,土著军阀全部被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