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运河与海峡,埃及是怎样封锁以色列出海口的?

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然后与阿拉伯国家打了一场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随后对周边的阿拉伯国家,采取一种主动进攻的战略。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第二次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对手是埃及。以色列为何发动战争?主要是埃及从苏伊士运河与蒂朗海峡,对以色列进行海上封锁。

一、苏伊士运河

埃及虽然在1922年就独立了,但英国军队一直驻扎在埃及。二战后英国其实也有从全世界适当撤兵的打算,苏联盟友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这些国家地处中欧和南欧,几乎就在列强的家门口。英国最重要的还是保住在西欧的利益,堵住苏联西进的步伐。

1954年,埃及要求英国全面撤军。英国正好也有一个台阶下,于是打算用两年的时间撤离埃及大部分地区。英国有个底线,苏伊士运河这个战略要地,英国不但不撤离,还要保留经营权,这当然遭到埃及拒绝。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南北长约163公里,北端在地中海有塞得港,南端在红海有苏伊士港。穿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7000公里航程。

苏伊士运河水面宽度从南端280米到北端345米不等,航道浮标间平均宽度约135米。航道深度约22.5米,最大吃水深度19米,允许21万吨排水量的船只通过。

1956年,英国人在埃及其他地区撤兵完成,但仍占着苏伊士运河。英国在十几年前还是日不落帝国,手段毒辣没的说。埃及驱赶英国人,英国则来一个“分而治之”,策动苏丹从埃及独立。

1956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南边的苏丹宣布独立,给埃及当头一棒。若埃及去收复苏丹,得到英式装备的苏丹军必然把埃及拖入持久战,那样英国就能重获苏伊士运河控制权。不过埃及认为安内必先攘外,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决心先把英国人彻底驱赶走,再来征服苏丹。

1956年7月26日,埃及派兵进入苏伊士运河沿线,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此前英法两国的企业拥有苏伊士运河超过九成的股权。此时埃及与苏联走的很近,军事装备从华约国家得到加强,因此底气十足。

英国不能失去苏伊士运河这个咽喉要地,另一个列强法国同样不能失去随意通航的权力。既然埃及铁了心要赶走英国人,英法决定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埃及人。

不过英法兵力不足,于是又拉了一个盟友以色列。

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对以色列同样重要,但埃及封锁以色列的,可不仅是苏伊士运河,还有亚喀巴湾。

二、亚喀巴湾

亚喀巴湾,是红海东北部的一个大海湾,也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位于西奈半岛以东,阿拉伯半岛以西。亚喀巴湾最深处有1850米,最宽处约24公里,长约160公里。如今亚喀巴湾海岸线分属四个国家:埃及、以色列、约旦和沙特阿拉伯。

亚喀巴湾有三个重要城市:埃及的塔巴、以色列的埃拉特和约旦的亚喀巴。其中埃拉特和亚喀巴,是以色列和约旦在红海唯一的出海港口。

亚喀巴湾入口处称为蒂朗海峡,有两座岛屿,中间的是蒂朗岛,东边的是塞纳菲尔岛。

蒂朗岛80平方公里,塞纳菲尔岛(萨那费岛)53平方公里,岛上极为干燥,都没有植被覆盖,是两座无人小岛。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周边都是奥斯曼帝国控制范围,所以无人问津。

1882年,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两座小岛守护蒂朗海峡,略地位凸显出来。1906年,英国从奥斯曼帝国夺得这两个小岛,以便控制蒂朗海峡,进一步控制亚喀巴湾。

蒂朗海峡宽度约13公里,由于蒂朗岛和塞纳菲尔岛阻隔,航道在西奈半岛与蒂朗岛之间,只有5到6公里宽。

1922年,埃及名义上从英国独立出来,但英国还有大量军队驻扎埃及,埃及只能算是从殖民地到半殖民地。第二年,英国把蒂朗岛和塞纳菲尔岛两岛送给埃及隔海相望的沙特。这种分而治之的套路,英国在退出全世界殖民地时,玩了很多次。当时沙特还没有统一,红海沿岸称为汉志,东边沙漠地带称为内志,英国把这两个岛送给内志,以此削弱埃及。

在英国人帮助下,内志得到两岛后一年,就把汉志兼并了,这个国家还在不断扩张,主要是攻占奥斯曼帝国势力范围。

1932年,沙特宣布建国,不再是英国的保护国,并且南下攻打也门。沙特在阿拉伯半岛崛起,英国必须遏制沙特进一步发展,便出面调停阻止也门灭亡,不让沙特进一步壮大。

1950年,为了对付以色列,沙特把两个小岛让给埃及。如此一来,埃及只要封锁苏伊士运河与蒂朗海峡,以色列通往亚洲的海上通道就全部切断。

三、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河战争)

埃及一方面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一方面派兵封锁蒂朗海峡,以色列早就想进攻埃及,此刻与英法一拍即合。

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在巴黎会盟,三方主要谈论的是如何进行军事合作,一举灭亡埃及。这次会议三方瞒着美国,当时美国在1953年刚打完朝鲜战争,又于1954年在法国手中接盘南越,美国人的大战主要在亚洲。

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打响。参战兵力,英国4.5万,法国3.4万,以色列17.5万,埃及则有15万大军。

此战英国派出7艘航空母舰,画面震撼,日不落帝国余威犹存。

战争打了九天,英军攻占地中海塞得港和苏伊士运河沿线,以色列攻占西奈半岛和蒂朗海峡等地。伤亡方面,英法以三方合计伤亡不过一千多,埃及伤亡和失踪2万多人,军事设施几乎全毁,空军宣告灭亡。

11月6日,三方在节节胜利时,却宣布停战,原因还是来自苏美的压力。

苏联威胁英法,若不停战,苏联在必要时将使用核武,这给英法形成巨大的压力。

美国接盘南越后,正卷入持久战泥潭,若英法灭亡埃及,英法的实力将大为增强,这也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美国人通过经济手段,抛售英镑,导致英镑兑美元下跌15%,重挫英国经济。

图-以色列人

三方把埃及痛打一顿后,也只能停战撤兵,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在各方压力之下,到第二年3月,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撤兵。埃及虽然避免了亡国,但用苏伊士运河与蒂朗海峡封锁以色列红海航运的战略也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