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争霸——法国明明更强,为何总是斗不过英国

来源:云石君
当我们回顾英法纷争时,不难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英法称霸世界几百年,但在这场持续的博弈中,英国始终压法国一头,这和中世纪法国大多数时候压制英国截然相反。要知道,即便是在近代早中期起步阶段,法国的国力和文明繁荣程度也是在英国之上的。事实上,英国与法国国力上此消彼长的分水岭,正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在这之前,法国一直力压英国一头,而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渐超越了法国,一举跻身世界一流强国之列。

为什么会这样?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英法两国在地缘方面的冲突。

云石君在之前的法国系列中说过,英国远离孤悬海外,四面环海,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远离欧陆文明区。独特的海洋环境、鲜明的岛国特征使英国人对海洋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可以说,英国是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

反观法国,法国位于北欧平原这一东西向平原的西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丘陵,也有辽阔宽广的平原,兼具陆地与海洋国家的地缘属性。

中世纪时,由于技术及开发能力有限,人类对并不足以对海洋进行有效开发,只能在陆地上开疆拓土获取财富。换句话说,中世纪是陆权为王的时代,谁在陆地上能获取和创造更多的财富,谁就是王者!由此观之,在中世纪时,陆地属性更重的法国完胜英伦三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到了海洋时代,法国却竞争不过英国了呢?

这一点也不难理解。英国孤悬海外,游离于欧陆争端,得以专注于海外扩张。凭借着岛国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英国在海洋贸易中天然更占优势,通过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来确立其世界海上霸权,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反观法国就比较惨了。法国虽然也临大西洋,但由于是欧陆国家,受到欧洲各国牵制,国力不得不极大的消耗在欧陆的内耗中,这就决定了法国在海外扩张方面不如英国。

更何况,在欧陆扩张方面,法国面临的对手明显比海外要强大的多,法国东与德意志、荷兰接壤,西南与西班牙接壤。东面邻国中,由于在地理位置上和德国临近,德国与法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法国尤其不愿意看到身边有一个强大的德意志与自己争夺欧洲大陆的领导权。如何永久保持德意志的分裂,就成了法国对德意志的一贯政策。为了阻挠德意志的统一,法国可谓是苦心积虑,处处使绊子,这一点云石君在德国系列中已经做过说明。

往南看,作为欧洲久负盛名的哈布斯堡王朝,凭借其广泛的政治联姻与分布,对法兰西形成了包围之势,即使法国周边地理屏障众多,哈布斯堡依然威胁着法国,使得法国无法在地缘扩张中大展身手。

这一系列纷争意味着法国在欧陆争霸的成本很高,但收获的实际回报其实很低,在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和军事消耗中,甚至还有被打垮的风险。譬如,作为一个欧陆秩序挑战者,拿破仑与欧洲反法联盟进行了七轮战争,也曾一度力压欧洲五强。尽管法国实力雄厚,也抵不住反法同盟一拨又一拨的车轮战,最终在第七次战争中却遭遇了滑铁卢。

此外,在与德国争夺欧洲大陆领导权的过程中,法国一直以来都完胜德国,每一次普鲁士准备夺取德意志领导权的时候,法国就横插一扛出来干涉,极尽所能,挑拨普奥之间的矛盾。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的铁蹄踏遍了德意志的土地,在对待德意志的政策上奉行的始终是“分而治之”的政策。然而在普法战争中,德意志却成功逆袭,完败法国,不仅讹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还占领了法国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反观英国,反正孤悬海外,正好可以游离于欧陆争端,得以专注于对海外殖民扩张和开发。由于文明发展水平的差异,美洲和澳洲大陆上的土著居民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有很多甚至依托部落过着群居生活。

举个例子,在16世纪以前,澳洲土著的文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仍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根据英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沃特金•坦奇的记述,“他们没有农业,也没有畜牧业,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在海里叉鱼”。这些极端不开化的蒙昧人群还没有像美洲印第安人一样形成可以实行国家主权的国家或部落,而是停留在氏族公社阶段。

这样的一种落后文明在面对先进文明的入侵时,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因此可以说,英国这种海外扩张,遇到的正面阻击几乎忽略不计,征服成本极低,只是开发相对艰难而已。

当然,英国的海外殖民之所以推行较为顺利,与它在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也有着密切联系。

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国和比利时等殖民国家不同。法、葡、西等国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摈弃土著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殖民地人民出现分化,独立后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英国的殖民政策则与之相反,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这样的统治无疑更加有利于长久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使其在独立之后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

总而言之,法国由于其大陆地缘国家的属性更重,不得不深陷欧陆争霸的泥潭中,在面对周边其他国家强势堵截时往往分身乏术,白白消耗了大量国力,甚至没有收获真正意义上的好处。而英国很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它最大的地缘政治优势是可以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引导欧洲大陆的政治局势,因为它和欧洲诸国不接壤又隔海相望,这就造成了事实上英国虽然是欧洲国家,但对欧洲大陆却有强大的离岸平衡能力。在这种战略思维主导下,英国虽然也介入欧洲事务中,但这种有限的介入大多都是防御性的,程度明显比法国低。

至于海外经营,虽然海外扩张一开始的开发经营投入也不小,需要扫平当地土著的反抗,占领大片土地,驱使土著居民建立大型种植园和畜牧场,甚至强迫当地土著从事苦役劳动。但经过天长日久的开发,英国海外领地逐渐成熟,开发程度越来越高,产生的利益也越来越高。

从内部政局来讲,法国经常爆发革命,从大革命开始,法国经历了七月革命、二月革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1832年革命和N次工人起义(他国虽有但是搞到建街垒和政府军对抗的极其罕见)以及数不清的政变和政权更迭,这种暴力革命使得国家内耗严重。反观英国,其国内政局相对稳定,资产阶级革命后,就再无大内乱。何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血腥程度也不如法国大革命,这就使得英国的内耗要远远低于同时代的法国,在综合国力的PK中自然完胜法国。

总而言之,英国是专注于用海外扩张来强大自身,法国除了海外扩张,受地缘条件的影响,不得不主动或被动的要谋求欧洲争霸。但欧洲争霸难度明显高于海外扩张,法国在这里头消耗了太多,却收获很少,随着英国海外扩张和开发成熟,其综合实力凌驾于法国之上了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法国在海外贸易中输给了英国,但在欧洲大陆内部,法国一直都以强国而著称。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欧陆霸权之争中,法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欧陆霸主,极少有被撼动的时候。为什么法国会成为欧陆霸主?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地缘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