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上的巨舰——“蒙大拿”级战列舰
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对”蒙大拿“级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图为会议会场
这样一来,美国海军就得以在45000吨而不是以往的35000吨的限制下设计新式战列舰,设计部门终于可以稍稍解放一下被条约禁锢的手脚了。很快,二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被提了出来:一种是“快速”33节方案,这种方案一改美国海军传统的战列舰建造思路,强调高速性能,可以与航母编队协同作战,最终演化的结果便是一代名舰“依阿华”级;另一种则是“慢速”27-28节方案,走的是传统的重防护及重火力路线,尤其是强化了防护能力,解决了自“北卡罗莱纳”级以来的新式战列舰防护不足的痼疾,最终演化的结果便是本文要讲述的“蒙大拿”级。因此,从起源上看,“依阿华”级与“蒙大拿”级应是二条平行的研发线,并不能简单阐述为后者是前者的深度改进型。 之所以不少资料有着深度改进型这样的论述,本菜认为应该是“蒙大拿”级的设计屡次发生变更,甚至当“依阿华”级完成设计工作后,“蒙大拿”级的设计方案还未最终定稿,这才让人们有了这样的误解。
一代名舰”依阿华“号,不过从起源看,“依阿华”级与“蒙大拿”级应是二条平行的研发线
1939年,设计部门开始了“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初步设计,其延续了1938年对45000吨级“慢速”战列舰的各种设计研究,新舰的最大航速被设定为27-28节,同时考虑了多种主炮配置方案,包括406毫米45倍径方案、406毫米50倍径方案、全新的406毫米56倍径方案及搭载457毫米48倍径的方案(这也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配备的最大口径主炮),主炮塔也出现了四联装的形态。这些方案全部以“BB-65”为前缀,共计有5种。同年7月,相关方案进入评估,但是就在2个月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海军条约体系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10月底,美国海军要求对新式战列舰进行重新设计,强调必须装备更强大的武备并拥有充足的防护能力。据此,设计部门发布了“蒙大拿”级的基本大纲,指出新舰不再受条约中有关吨位的限制,舰宽也无需再受巴拿马运河既有船闸的限制( 注意,与很多资料描述的“蒙大拿”级需要绕行麦哲伦海峡进行战略机动不同,事实上,美国海军于1940年已经计划在巴拿马运河上增加第三套船闸,宽度达到了43米,大于“蒙大拿”级的舰宽,使得战列舰依旧可以通过运河进行战略机动),同时通过增加装甲防护使得本级舰在一定距离上能够承受“超重弹”(即Mk8型穿甲弹)的攻击,主炮则为406毫米50倍径舰炮。
巴拿马运河船闸是美国海军战列舰设计师在设计军舰上必须考虑的特殊因素之一
1940年1月至2月间,设计部门拿出了一批新的设计方案,排水量已经达到50000吨级,配备有12门406毫米50倍径舰炮,轮机功率13万马力,最大航速可达27.5节。1940年7月,美国海军总委员会再次举行了会晤,商讨新式战列舰设计方案定稿的问题,由于当时的欧洲局势持续恶化,位于亚洲的日本也显出咄咄逼人之势,美国政府亟需建造大量战舰,因此,持续提高性能并增大排水量的方案已不可取。据此,设计部门在短时间内又给出了一批设计。随着《两洋海军法案》于同年通过,4艘“依阿华”级及本级舰的头2艘被批准建造,预定舷号为BB-65和BB-66。但是,可能是“依阿华”级战列舰太符合美国海军需要的原因,BB-65和BB-66的舷号被征用了,成为了“依阿华”级的5号及6号舰(最终未能完工),因此。本级舰的首舰舷号则对应的变成了BB-67。
不仅是对”蒙大拿“级,《两洋海军法案》对整个美国海军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图为提案人—众议员卡尔·文森
不过,让人意外甚至是有些无奈的是,由于新的影响因素的出现,“蒙大拿”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旧没有定稿。诺福克和费城海军造船厂已经具备了建造60000吨级战列舰的能力,因此,设计人员达成了将标准排水量增加到60000吨的共识。1940年10月至1941年1月,设计部门以BB-67为前缀,又提出了4个设计方案,经过讨论,最终四号案赢得一致认可并于1941年3月获得通过,成为了1942年型战列舰的定稿方案,“蒙大拿”级冗长的设计过程至此才基本结束。
二、二洋巨舰
由于是图纸舰,因此我们只能以“蒙大拿”级的最终设计方案为依据来还原本级舰的性能。“蒙大拿”级战列舰全长280.8米,宽36.93米,吃水10.97米;标准排水量60500吨,满载排水量70965吨;定员2355人。
这不是历史照片,是一幅非常精密的素描画作,描绘的是”蒙大拿“级战列舰在洋上航行的英姿
本级舰为平甲板船型,舰体长宽比为7.6,航行稳定性较好,由于船宽已经超过了巴拿马运河既有船闸的限制,美国海军于1940年已经计划在巴拿马运河上增加第三套船闸,宽度达43米,大于“蒙大拿”级的舰宽。整体布局上,背负式前主炮群后方有高高的塔楼,其后是单柱桅杆及独立的一号烟囱,这也是本级舰与“依阿华”级在外观上的区别之一。在一号烟囱后依次配置有二号烟囱,后部主炮射击控制装置,高平两用炮射击控制装置,后部主炮群等舰用装备,尾甲板设有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及飞机起吊维护设备。
”蒙大拿“级线图
无论是多大吨位的巨舰,影响一级战舰的基本性能指标往往是固定的,以下便结合外文资料从从火力、防护、动力等关系战舰性能的几个基本方面来为大家阐述一下“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性能概要。
1、火力系统
“蒙大拿”级战列舰的火力系统主要分为主炮武器系统及防空武器系统二大部分,主炮火力系统方面,选用了Mk7型406毫米50倍径舰炮作为本级舰的主炮,12门火炮装配在4座三联装炮塔中,以前二后二的方式沿舰体中心线配置(前后主炮群均为背负式配置)。 该炮设计于1939年,改良自1920年为“南达科他”级战列巡洋舰设计的Mk2型406毫米50倍径舰炮,通过应用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简化了炮身结构并减轻了身管重量。
Mk7型火炮单炮(不含炮塔)重121.5吨,身管长20.32米,膛压2910公斤/平方厘米,膛线96条,射界左右各150度,旋回速度4度/秒。单炮战斗射速2发/分,仰角度-2度到+45度,俯仰速度12度/秒。每门炮设计携弹量为130发。
”依阿华“级装备的三联装Mk7型火炮,”蒙大拿“级装备的也是这款
Mk7型火炮主要配备有Mk8型穿甲弹(超重弹)和Mk13型高爆弹。其中前者重1225公斤,发射此弹时炮口初速762米/秒,最大射程38720米。在32004米距离上可击穿329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或215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在18288米距离上可击穿509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或99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后者重重862公斤,发射时炮口初速可达820米/秒,最大射程38059米。通过6个发射药包进行发射,执行岸轰任务时对混凝土工事攻击效果良好,击中地面目标时可形成宽15米,深6.1米的弹坑。
本图中间所展示的就是Mk8型穿甲弹(超重弹),左侧的为Mk5型穿甲弹,右侧为发射药包
“蒙大拿”级战列舰上配备有2座Mk38型射击指挥仪负责引导406毫米舰炮射击,其上还附带有MK8型火控雷达,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较为精确的打击。以同样装备了此套射控装置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为例,其于1944年2月19日于实战中在34747米距离上打出了一轮跨射,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最远距离跨射记录,可以说当时世界上任何依靠光学观瞄的舰炮都无法达到这个水平。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九四式460毫米45倍径舰炮相比,依靠相对较高的射速、超重弹在远距离作战上的优势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加持,本型火炮在综合实力上完全不落下风。
Mk38型射击指挥仪与MK8型火控雷达
虽然“蒙大拿”级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为快速航母特混舰队护航,但与此前的美国新式战列舰一样,本级舰同样配备了完善的对空武器系统,甚至较“依阿华”级有所加强。在远程防空方面,“蒙大拿”级没有继续选用已经成熟的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而是转为采用1940年设计的新式127毫米54倍径高平两用炮(此炮还装备过“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及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村雨”级防空驱逐舰),此型火炮在弹丸重量、炮口初速、射程、射高等关键指标上较Mk12型均有显著提升且战斗射速依然可以保持在15发/分的较高水平上,是一款性能相当出色的高平两用炮。
Mk16型127毫米54倍径高平两用炮,单炮(不含炮塔)重2.4吨,身管长6.86米,膛压2914公斤/平方厘米,初速808米/秒,单炮战斗射速15发/分,最大射程23691米,最大射高15728米。仰角度-10度到+85度,俯仰速度15度/秒。“蒙大拿”级上的20门该型火炮分装在10座双联装Mk41型全封闭炮塔内,全部配置于上层建筑两侧。火炮配用的弹种有高爆弹、高射弹、照明弹等。为引导Mk16型舰炮射击,“蒙大拿”级还配备有4座Mk37型射击指挥仪(配备有Mk4型火控雷达),该型控制装置能自动将数据传送至甲板下的Mk1A型火控计算机以引导火炮对抗时速在400千米/时以上的飞机,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的射击控制装置之一。
模型爱好者制作的”蒙大拿“级精密模型,可以看到舰体中部的防空武器配置,Mk16型高平两用炮非常显眼
在中近程防空武器方面则是经典的厄利孔20毫米70倍径高射机关炮及博福斯40毫米56倍径高射机关炮的经典组合。大名鼎鼎的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中口径防空炮之一,此型火炮单炮(不含炮塔)重0.522吨,身管长2.24米,初速881米/秒,最大射速120发/分,最大射程10180米,最大射高6950米。仰角度-5度到+90度,俯仰速度55度/秒。美国海军于1941年7月从瑞典引进本炮的生产许可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厄利孔高射机关炮作为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空屏障,性能同样出色,单炮(不含炮塔)重0.068吨,身管长1.4米,初速844米/秒,最大射速450发/分,最大射程4389米,最大射高3050米。“蒙大拿”级全舰共装备有32门博福斯高射机关炮及20门厄利孔高射机关炮,这些兵器与前述的Mk16高平两用炮一起构成了远中近程防空火力相衔接,高中低空全火力覆盖的防空兵器体系,使得本级舰的防空作战能力异常强悍。
中近程防空武器经典组合40毫米(左)+20毫米(右)
2、防护系统
除了火力系统,战列舰的防护系统也需要精确的设计和配置,其与舰船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战列舰在设计时都要求自身的防护系统能在一定距离上能够抵御自身装备的火炮的轰击。但此前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设计时只要求能够抵御弹重为1016公斤的Mk5型穿甲弹的轰击,而无法抵御自身配备的超重弹的轰击。实际上,“蒙大拿”级号是唯一一级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能够抵御超重弹攻击的美国战列舰,这也得益于在吨位及尺寸上较“依阿华”级有了重大提升。
“蒙大拿”级的防护在设计时即采用重点防护理念,大部分装甲集中防护动力舱段、炮塔、弹药库和司令塔等重点部位。垂直防护方面:409毫米厚(外倾19度并附加25毫米厚的STS内衬装甲板)的舷侧主装甲带从艏炮塔一直延伸到尾炮塔,可以在16459米到28346米的距离上抵御自身配备的Mk8型穿甲弹的轰击(但使用的火炮为“南达科他”级装备的Mk6型舰炮),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大舰宽设计带来的良好稳定性,本级舰的装甲带配置方式从“依阿华”的内倾配置改为外倾配置,提高了施工和损伤修复的便利性;水平防护方面:主甲板(第二层)厚度为147-155毫米(内外侧厚度不同,均附加有25毫米厚的STS内衬装甲板),第一层甲板装甲厚38毫米(内外侧厚度不同,附加有19毫米厚的STS内衬装甲板),第三层甲板装甲则为16-19毫米(内外侧厚度不同),三层甲板合计厚度为252-263毫米。强化水平装甲和采用远距离炮战中能够获得优势的长身管火炮及超重弹充分说明了美国海军对后续海战交战距离将逐步拉大的趋势有着非常充分的前瞻性认识,显示出了海上列强的独到眼光。
在舷侧主装甲带前后二端还各设置有一道厚达287毫米的装甲隔壁,这样一来,主装甲带、横向装甲隔壁及水平装甲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装甲盒,有效保护了军舰的核心部位。
”蒙大拿“级垂直及水平装甲防护布局图,可以明显看出外倾布置的主装甲带
“蒙大拿”级对于主炮塔及司令塔也进行了较为严密的防护,主炮塔正面装甲厚457毫米(附114毫米厚的内衬装甲板),两侧装甲厚254毫米,后部装甲厚305毫米,顶部装甲厚232毫米,炮座装甲厚度则达到了541毫米。司令塔方面,四周被457毫米厚的装甲板包裹,顶部装甲厚197毫米,底部的厚度也达到了102毫米,同时,与司令塔相通的通讯通路也有406毫米厚的装甲保护。
水下防护方面则参考了“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的设计,在主装甲带下方配备有一条183毫米厚(向下逐步缩减至25毫米同时带有10度外倾)的专用装甲带用于防御水中弹。防鱼雷突出部则采用了传统的多层隔仓设计,从外到内形成了液、液、空、空的四层结构,总深度达到6.25米。
3、动力系统
”蒙大拿“级动力舱段布局图,可以看出使用了生存性较强的交错式布局
为了给全舰各种用电设备提供电力(特别考虑到用电设备的增加进行了强化),“蒙大拿”级配备了10台1250千瓦发电机及用于应急电力供应的2台500千瓦柴油发电机。
4、舰载机
“蒙大拿”级战列舰预定可搭载3-4架舰载水上飞机用于侦查或校射,搭载的机型推测为“钱斯沃特”公司生产的OS2U“翠鸟”式水上侦察机。该机设计于1937年,使用450马力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264千米/时,航程1296千米,配备有7.62毫米固定及旋回机枪各1挺,在太平洋战争中该机被广泛用于搜索、校射、救援等任务,是美国海军标准的水上飞机。、
“钱斯沃特”公司生产的OS2U“翠鸟”式水上侦察机
三、大航空时代下的抉择
毫无疑问,大航空时代”最香“的就是图上的平顶船
与英日等海上强国一样,当时的美军高层中也有一批保守派,他们还是希望可以将“蒙大拿”这样一级世界顶尖的超级战列舰建造出来。因此他们曾向罗斯福总统提议只停工尚未完工的“衣阿华”级5号及6号舰,继续建造“蒙大拿”级。但强势的航母派代表罗斯福总统没有妥协,坚持停工了全部5艘“蒙大拿”级。1943年7月,美国海军完全确立了以航空母舰为舰队核心,以海空立体战为主要战法的战术思想,“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正式下马,蒙大拿州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美国唯一一个没有同名战列舰的州。
四、结语
70000多吨的满载排水量,12门406毫米重炮,先进的雷达与火控系统,假如“蒙大拿”级能够顺利建成,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顶级战列舰,从某种程度上看,甚至具备了挑战“大和”级史上战列舰最强霸主地位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将拥有17艘装备有406毫米重炮的战列舰,是其他海上列强同类战舰数量总和的好几倍,无疑将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然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海战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制海权的取得已经与制空权的获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失去飞机掩护的巨舰在对手航空力量的打击下显得异常脆弱,锡布延海的“武藏”号及坊之岬的“大和”号都给出了活生生的例证。因此,没有坚持建造“蒙大拿”级可能确实失去了拥有世界顶级战列舰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建造航空母舰则为美国海军最终赢得太平洋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在猛烈射击的”蒙大拿“级战列舰,这样的情形只能出现在艺术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