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死日本岛的“沉默杀手”,为什么迟到两年才爆发?
1943年7月的一天,丹.达斯皮特艇长对于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简直不敢相信。
他指挥的“黑鱼”号潜艇守候了整整两天,终于发现了日本的19000吨级 “东南丸”号油轮。对付一艘油轮,达斯皮特是满怀信心的,他让潜艇从容地进入最佳阵位,保持对射击目标的垂直发射。
达斯皮特一声令下,发射了4枚MK-14鱼雷,其中2枚命中。
被命中13颗鱼雷的油轮
达斯皮特在潜望镜中观测到了鱼雷击中目标产生的巨大水柱。他暗暗高兴。可是,“东南丸”号并没有停止航行,也没有看到火光。
达斯皮特有些惊,于是再次下令发射,潜艇又发射了2枚鱼雷,这次全部命中,“东南丸号”开始冒出浓烟并且放慢了航速。
但达斯皮特却发现“东南丸号”丝毫没有下沉的迹象。他在接下来的21分钟内又相继发射了9枚鱼雷,全部命中目标,但却没有听到爆炸的声音。
达斯皮特简直气疯了,对付一艘油轮命中了13颗鱼雷,居然没有击沉。
于是,他有意识地保留了最后一枚鱼雷返航。并向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洛克伍德汇报了这次事件的经过。
沉默的部队
这时,距珍珠港事件爆发已经接近两年了。太平洋的潜艇部队居然还没有什么战绩,对比同时期德国U型潜艇的辉煌战绩,可谓差到十万八千里了。
1942年,太平洋潜艇部队共发射了1142枚鱼雷,却只击沉了109艘日本舰船,总吨位才4.2万吨;而同期德国潜艇的战绩却达到了1160艘盟军船只,总吨位共600万吨!接近150倍的差距。
这让美国潜艇部队大伤脑筋,这样的战绩在各兵种中根本抬不起头来。
潜艇最出彩的一次还是哑弹
这期间,盟军潜艇最为出彩的一次,还是在中途岛战役中,“鹦鹉螺”号一头扎进了联合舰队的航母堆里,向“加贺号”成功的发射了一颗鱼雷,同样还是哑弹。
但是歪打正着,日军“岚”号驱逐舰在追踪鹦鹉螺号时,被美军俯冲轰炸机群意外发现。使得美机反跟踪找到了联合舰队的航母群。从而炸沉了日军4艘航母,取得了中途岛的胜利。
虽然行动出彩,但单就潜艇部队来说,这次袭击也是一种尴尬。
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早在1941年12月里,太平洋舰队的22艘美国潜艇向28个目标共发射了70枚鱼雷,仅有一枚命中,取得的战果仅有S38号潜艇击沉的一艘5000吨的商船。
这时,许多艇长就对鱼雷命中率如此之低表示质疑。可是军械局认为这可是二战前军方研制的磁性引信鱼雷,高科技产品,一直高度保密,怎么可能出问题。
最终交涉来交涉去。军械局认为是潜艇人员的射击方法不对,只是建议调整定深装置。这一下,鱼雷命中率是提高了,可是哑弹与早炸现象却越来越多。
潜艇部队又开始向上反应,军械局回应调整攻击方式,让鱼雷在船底爆炸是最合适的。
潜艇部队与军械局就开始了漫长的拉锯,你说是磁性引信的问题,他说是你水平的问题。因为磁性引信鱼雷确实没有实战过,很多潜艇兵对于这种鱼雷很陌生。
总之就是不断扯皮,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一直就拖到了1943年,这期间,潜艇部队就是带着瞎火率达到70%的MK—14鱼雷去出生入死。自然劳而无功,损失惨重。以致很多艇长艇员都觉得灰心丧气,纷纷要求去其他部队,潜艇部队士气跌落到最低谷。
这段时间,成为美军潜艇部队最失败、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最遭人误解的部队。
日军潜艇反而战绩彪炳
相反这一阶段,日本潜艇战绩斐然。在中途岛战役中,在众多美军驱逐舰的眼皮底下,日“伊-168号”硬是命中“约克城号”航母二枚鱼雷,最终击沉受损的“约克城号”,成为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最大的亮点。
在瓜岛战役中,日军潜艇又是神出鬼没,先是击沉美军航母“黄蜂号”。后又把“萨拉托加号”击成重伤,致其退出战役。要知道整个瓜岛战役,美军才四艘航母,就被日军潜艇干翻两艘,瓜岛战局险些被日本潜艇扭转。
其中,伊-19潜艇的一击,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效率最高的一次攻击。它在攻击“黄蜂号”航母战斗群时,发射了6颗鱼雷,不仅击沉了“黄蜂号”航母。还同时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和“奥布赖恩”号护航驱逐舰,前者重创,后者沉没。
创造了海战史上“一箭三雕”的奇迹。
这期间,日本潜艇可谓战绩骄人。
美军潜艇再遭霉运
1943年4月8日,“金枪鱼”号潜艇好不容易潜入到三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中央区域。艇长斯科特将鱼雷深度设定到了指定的水深位置上,并依次向目标发射了10枚鱼雷。
斯科特惊的发现,其中6枚鱼雷过早地起爆。其余4枚鱼雷中又有3枚错失目标,仅1枚鱼雷命中。
这次千载难逢的出击,所取得的战果仅仅是击伤日军“大鹰”号航空母舰,同行的“飞鹰”号和“隼鹰”号航空母舰均毫发无伤。
有着丰富经验的斯科特艇长极为恼火。他认为不仅是鱼雷MK 6磁引信的问题,鱼雷还存在其他问题。他几乎是愤怒地向潜艇部队司令洛克伍德咆哮。
重要的转折
新上任的洛克伍德将军,参战前就是V3号潜艇的首任艇长,后来又于1936年负责指挥整个P级潜艇编队,是一个资深的潜艇专家。
洛克伍德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潜艇部队的命运。
上任以来,洛克伍德就不断地听到潜艇艇长、鱼雷长们抱怨,他无法忍受潜艇部队的低效率作战。他开始不屈不挠的与军械局不断交涉。
这次斯科特的遭遇,以洛克伍德的专业直觉判断,MK—14鱼雷存在很大问题。他下决心一定要解决此事。但洛克伍德苦于没有证据来证明,正在焦灼万分之时。
真相大白
此时,达斯皮特的“黑鱼”号潜艇带着那枚鱼雷回来了。
洛克伍德当即下令仔细检测,他让一艘新服役的潜艇在近海进行了艇上鱼雷的试射,果然又是哑弹。经过检查,发现鱼雷的引信在撞针撞击引信帽之前就已经变形,而且撞针也没有发生撞击。
其后,洛克伍德又在陆地试验中发现,如果鱼雷击中目标的入射角为90°时,引信几乎百分之百失效。随着鱼雷入射角度的增大,鱼雷起爆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奇怪吧,就是说你射击的方位越好,反而不爆炸。
所以,这也是“黑鱼”号潜艇的14颗鱼雷仅有一枚真正起爆的原因。因为这一颗鱼雷是刚好大角度击中目标,才引爆的。
洛克伍德进一步要求工程师将撞针进行改进,然后,他要求将新改进的鱼雷与老式鱼雷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证明新改进的鱼雷用90°角进行射击,基本都能顺利爆炸。
果然又验证了鱼雷撞针引发装置也存在问题。
至此,鱼雷问题的原因终于被找到。长期以来,MK-14鱼雷因定深、磁引信、撞针等多个问题相互掩盖。以及军械局的盲目自信,造成了潜艇部队长期作战效率的低下。
洛克伍德的忍耐也到了极限,他亲赴华盛顿参加与军械局的鱼雷问题会议,他气愤地抱怨说。
“假如军械局不能向我们提供一种可以成功撞击敌方舰船和爆炸的鱼雷,那就让海军船务局给我们设计一种钩子,让我们可以把敌人船上的钢板钩下来。”
潜艇部队大量作战事实以及不满情绪反馈,已经引起了参谋总长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金以及部分国会议员对于军械局的质疑。
此时,军械局在多重的压力下,才开始重新检视MK-14鱼雷。检测结果与洛克伍德的检测完全一样,真相终于大白。
而这时,太平洋潜艇部队的将士们已在茫茫大洋深处、暗无天日的艇舱里,用劣质鱼雷浴血作战了18个月之久。战损的潜艇达到36艘之多,死伤多达2000多人,战损率高达约30%。更重要的是丧失了近两年的宝贵时间,让潜艇部队遭受各方面的质疑。
可见,官僚主义的危害,不仅是丧失机遇,更可悲的是让成千上万的潜艇兵付出生命代价。
初试锋芒 切断运输线
在洛克伍德坚持不懈的要求下,鱼雷终于得到了改进。这支潜伏在水下的部队开始显现威力。
从1943年9月到1943年11月,美军潜艇每月击沉的日本商船吨位数量急剧增加:9月份击沉了13.2万吨、10月份击沉了10.4万吨、11月份竟然击沉了22.8万吨,开创了自战争爆发以来每月击沉的最高纪录!
到了1944年中期,日本平均每月要损失50艘商船和军舰,这时,日本的造船速度就远远跟不上了,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能源供应就发生了巨大危机。
没有能源,日本联合舰队就是一堆废铁。为了保障石油供应。日本联合舰队只好驶离本土,呆在东南亚的婆罗洲油产地附近的林加和塔威塔威。可问题是日本炼油厂却在本土。
两相权衡,联合舰队只好使用没有经过提炼过的石油。没有提炼的油总比没油要好吧。这就埋下了日后日本海军很多军舰一击就爆的隐患。
同样,由于油料的严重缺乏,致使日本新编航空兵无法正常训练,新手飞行员根本达不到100小时飞行时间,而同时期美军新手飞行员至少要飞300个小时。飞行员训练素质差距之大,在后来的“马里亚纳打火鸡”惨败中被证明。
潜艇部队的新出场,就不同凡响。
击沉“大凤号”!
到马里亚纳海战时,潜艇部队的力量已经引起盟军高层的重视。盟军潜艇也增加到95艘,潜艇也活跃在更广大的作战海域。这时的潜艇部队不仅仅是对商船战绩显赫,而且对战舰的打击也是首屈一指。
1944年起,洛克伍德根据日舰活动规律,果断打破潜艇作战惯例,下令各潜艇可以相对独立作战,允许先向敌舰攻击后再向他报告。这一灵活战术很快取得了成效。
到6月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最新型的装甲航空母舰“大凤号”,也是日军第一机动部队司令小泽治三郎的旗舰,侧弦装甲厚达160毫米,被日本人称为“不沉之舰”。
帝国海军自瓜岛战役以来养精蓄锐了两年,这一次联合舰队有信心在马里亚纳与美军航母决战,就是因为有了新型的“大凤号”航母压阵。
然而,却在开战的第二天,巡航此海域大半个月的“大青花鱼”号潜艇,就发现了“大凤号”,一举将其击沉。“大凤号”航母就在第一次出战时就折戟沉沙。
当然“大凤号”沉没的原因很有意思,就不在此展开说了。详见《史上最大规模航母大决战启示!名将对决,奇谋与力量的对抗》
三个小时后,美军“棘鳍号”潜艇旋即又发现了“翔鹤号”航母。再接再励,“棘鳍号”发射的6枚鱼雷有3枚命中“翔鹤号”,这艘参加过珊瑚岛海战、瓜岛海战等重大战役的重型航母“翔鹤号”又被击沉。
在这次史上最大规模航母对决战中,日军共损失三艘航母,其中两艘重型航母就是被潜艇部队击沉的。
然而,这仅仅是洛克伍德潜艇部队的打击前奏而已。
莱特湾海战的开幕与闭幕
到了莱特湾大海战时,潜艇部队又为盟军创造了开门红。
战役伊始,栗田健男的战列舰编队才刚出发,就被美军“镖鲈”号和“鲦鱼”号发现,一路追踪,一举将“爱宕号”、“摩耶号”、“高雄号”三艘重巡洋舰击沉击伤。使得栗田舰队出师就不利。
莱特湾海战结束后,又是潜艇部队作了最后的打击闭幕式。被日军视为“宝贝”的“金刚”号战列舰撤退到台湾海峡时,被美“海狮号”潜艇发现。
“金刚号”这艘历经多次重大海战的日本战列舰,又被“海狮号”的2枚鱼雷命中。第三战队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岛崎舰长及以下1200名乘员随舰一同沉没。
洛克伍德的美军潜艇部队,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卓越能力。也让军方意识到潜艇部队巨大的作战潜力,加大了对潜艇的研发与制造的力度。
击沉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赢得信任比一切都重要。到了1944年底,美军潜艇部队已经开始大量深入日本海寻找目标。
1944年11月,被日本予为“最后的希望”的“信浓号”航母正式试航,它是二战史上最大的航母,满载排水量高达72000吨级。当时美军最先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才33000吨。
这艘航母被日本人寄予厚望。动员了本土所有造船力量,当时的日本工人深信:“完成信浓号则能挽救日本。”
11月27日,信浓号满载官兵和造船厂工人总计2500多人兴致冲冲地出发,开始了它的处女航。在“滨风”、“雪风”、“矶风”三艘驱逐舰的护航下,离开东京湾驶往吴港。信浓号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在航行中还进行了灯火管制。
日本人满以为在防守严密的沿海试航,又有驱逐舰保护,应当会很安全。但刚一出航,就被一直在日本近海游弋的美潜艇“射水鱼”号发现。
起初,艇长恩赖特中校从潜望镜中看到了一个小岛。他还以为这是日本海域的一个刚刚出现的火山岛,但是不久他才发现这是一艘军舰!而且是一艘大得不可思议的航母。
这时,信浓号航空母舰正以20节的速度,做躲避鱼雷的Z字形航行。
恩赖特下令潜艇全速追击该舰。本来按速度,潜艇在水下是很难追到航母的。但此时“信浓号”弄巧成拙的Z字行航行,很快就被“射水鱼”号赶上。
“信浓号“航母的处女航仅仅进行了17个小时。
恩赖特下令发射了六枚鱼雷,其中的四枚准确地击中了“信浓号”,航母舱室被撕开了10来米宽的口子,海水汹涌地灌了进来。
此时,“射水鱼号”紧急下潜到400英尺的潜水极限,躲避了日本驱逐舰攻击。随即高速脱离了战场。
二战中最大的“信浓号”航母就此沉没。“最后的希望”就这样悲惨的最后了。这沉重的一击,创造了一个最短命航母的世界记录。
而就在同一月,“鳅鱼号”潜艇在中国黄海又击沉了日军“神鹰”号航母。
仅在1944年一年时间里,美军潜艇就击沉日本海军7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8艘轻型巡洋舰、31艘驱逐舰和7艘潜艇。
潜艇部队仅用一年多时间,一跃成为太平洋舰队中战绩最佳的兵种。
困死日本岛
1944年底,美潜艇部队可以在关岛基地加油了,大大提高了潜艇部队的攻击范围。潜艇部队也因此能大规模深入到菲律宾、中国东海海域和日本沿海。
这时盟军潜艇已增加到138艘,在日本沿海不断出击,并深入到日本下关、吴港、东京湾等所有的港口,实施入港打击。
让日军想不到的是,美军成功破译了专供日本商船使用的代号“玛鲁”的密码。使得盟军潜艇清楚地了解日本船队前进路线、目的地和每日中午的位置。极大地提高了打击率。
到了1945年中,盟军潜艇犹如鬼魅附体一般,使日军的船只已无藏身之地。
无处不在的潜艇几乎控制了日本所有的港口、航线。与此同时,盟军飞机也在日本整个沿海埋布了12053枚鱼雷,里三层外三层的,把个日本岛困得跟铁桶一般。
由于航运中断,而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却极其困难,日本人的粮食配给降至最低限度,食不果腹,终日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还要整天承受B—29轰炸机的致命燃烧弹。
日本与外界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了,日本的战争机器到了停摆的地步。
这时潜艇部队唯一的问题,就是无船可击。众多潜艇纷纷要用甲板炮打击日本岸上军事目标。这期间还发生一件奇葩的事。“石首鱼”号潜艇爆破小组甚至还上岸突袭,炸毁了一列16节车厢的军列。
此时的日本法西斯虽作困兽尤斗,但最后的命运已经注定。
在整个二战期间,盟军潜艇后来居上,共击沉日军1178艘50吨以上的商船,总吨位超过560万吨,达到日军舰船总数量的55%。
迟来的胜利
在太平洋战争中,真正给日本战争机器最沉重打击的,既不是尼米兹的特混舰队,更不是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而是沉寂了两年之久的洛克伍德的潜艇部队。
正是因为众多功勋潜艇的强大打击力,使得日本的战争机器提前陷入瘫痪。
让人叹惜的是,潜艇部队在战争期间,被击沉52艘潜艇,3505名各级官兵(其中374名军官)战死。潜艇战斗人员的损失率在各兵种中位居最高,占到美国海军(不计陆战队)在太平洋地区损失的近40%。这里当然有军械局官员们的“功劳”。
而他们只以海军总兵力2%的人数,创造了击沉55%日军舰船的彪炳战绩,成功的困死日本岛。
可以想见,潜艇部队如果不是被耽误了关键的两年,战争的命运会更早地被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