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殇:迦太基的陷落
陈述往事
公元前264至公元前201年之间,迦太基与罗马打了两次大战,史称布匿战争。虽说罗马是两次战争的胜者,但迦太基在“二战”中大部分时间占上风,军事天才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所向披靡,让罗马吃尽苦头,几近灭顶之灾。然而,骁勇善战的汉尼拔最终在扎马会战被西庇阿打败,而且一败涂地。迦太基不得不臣服于罗马,西庇阿因此被尊为西庇阿·阿菲利加努斯,“阿菲利加努斯”就是非洲征服者的意思。
尴尬困境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失去了西班牙、西西里、撒丁等海外领域,沦为罗马的“被保护国”,但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过,它已经降到二等国家的行列,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它只保存极少的军事力量,仅能对付弱小国家,没有罗马的准许,它不能宣布与他国交战。自“二战”失败后的近半个世纪,迦太基人一直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过着平和的日子。
有一个叫努米底亚的王国,与迦太基比邻。在国王马西尼萨的精明统治下,努米底亚已从游牧国家变为富裕的农耕国家。迦太基人安分守己,努米底亚人却虎视眈眈。恩波里亚省是迦太基境内一块最肥美的地方,努米底亚人经常入境骚扰,试图将它占有。彼此争夺了30余年,一直悬而未决。迦太基向罗马方面申诉,罗马竟然做出一边倒的判决,不仅要迦太基放弃恩波里亚城,还要向努米底亚赔款。同样是罗马的“被保护国”,罗马何以厚此薄彼呢?因为努米底亚军队曾经协助过西庇阿,为打败汉尼拔立下汗马功劳。一个是昔日的盟友,一个是昔日的劲敌,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努米底亚倚仗罗马的袒护,更是得寸进尺,顺便又夺据了迦太基另一块地盘。
眼看邻居如此横蛮,迦太基人只好再次申请仲裁。这一次,罗马派遣以加图为首的委员会前去调查。殊不知,加图回国后竟然在元老院发表演说力主消灭迦太基。加图年近八旬,是亲历过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资深元老,他之所以主张消灭迦太基,主要是出于嫉妒与恐惧,因为他在实地看到了迦太基的经济繁荣。迦太基人曾以通商而兴盛,展现出非凡的经济才能。“二战”之后,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迦太基就致力于经营农庄。古代的北非是一个土地肥沃的地方,非常适宜农庄经营,加上迦太基人善于耕作,生产效率高。迦太基有使用雇佣军的传统,经济上宽裕随时可以招兵买马,如若再冒出一个汉尼拔,罗马必将深受其害,这样想来加图不禁感到后怕。
据说,加图从迦太基带回非常漂亮的无花果,拿到元老院展现给大家看,说能生产如此丰饶果实的敌人就在相距三日海里的地方,它的存在对罗马始终是威胁。为此,巧舌如簧的加图再三强调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迦太基应该被消灭。”当然,并不是所有议员都赞成加图的观点,西庇阿的女婿西庇阿·纳西卡就明确表示,迦太基人多年不习战事,没必要对他们心存畏惧,迦太基的存在与罗马的政治优越并不矛盾。因此,西庇阿·纳西卡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迦太基应该继续存在。”
西庇阿·纳西卡,无论在战场还是在政界,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他的观点代表着那些思想较为开明温和人士的意见。两种观点决然对立,赞同两种观点的议员在元老院势均力敌,双方保持着一种微妙平衡关系,罗马一时难以推出消灭迦太基的动议。
祸起萧墙
然而,罗马这一微妙平衡关系不久被打破,其触发点却来自迦太基。
努米底亚的欺凌,罗马的不公,引起了迦太基人的愤怒,也促使爱国派领袖哈兹德巴鲁、迦达洛得以执掌迦太基的政权。爱国派推行强硬政策,决心以武力抵御努米底亚人的侵扰,把他们赶出迦太基。于是,加太基决定招兵买马,很快就召集了6万名雇佣兵。
罗马第一时间知晓这个动向,随即派出以加图为首的调查团巡视迦太基。迦太基人向调查团控诉了努米底亚的侵略行径。但是,有加图在场,怎么控诉也是白搭。罗马方面也清楚这一点,于是第二年派去了以西庇阿·纳西卡为首的调查团。西庇阿·纳西卡竭力斡旋,成功让努米底亚军队退回到努米底亚境内。
事情至此,很多人以为迦太基的危机就算过去了。殊不知,迦太基人尽管很有经济才能,却缺乏政治智慧,西庇阿·纳西卡所采取的妥协政策被他们误解为罗马的软弱。就这样,以哈兹德巴鲁、迦达洛等人为首的迦太基政府跟着爱国群众的感觉走,一心要找努米底亚报仇。于是,6万雇佣兵被派上用场,很快就突破努米底亚边境,径直向首都进军。不过,统率迦太基军队的哈兹德巴鲁是平庸之辈,他身穿紫色的元帅服,大腹便便,高视阔步,看上去威风凛凛,却没有军事才能。迦太基雇佣军深入努米底亚境内,遭到了努米底亚军队的迎头痛击,尽管有努米底亚的失意军官带着6千骑兵来增援,并且兵力多于敌方,但主帅哈兹德巴鲁如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无能,结果吃了大败仗。哈兹德巴鲁无心恋战,只好带领2万残部落荒而逃。
迦太基挑起战事,无疑激怒了罗马元老院。按照“二战”后签署的和约规定,没有罗马的许可,迦太基不得对他国行使交战权。私自出兵攻打努米底亚,显然是违反条约的。这样,以加图为首的强硬派就在话语权上占主动,而以西庇阿·纳西卡为首的温和派不得不保持沉默。迦太基草率违约,无疑给了罗马以宣战的口实,元老院决定立即调遣四个军团前往迦太基。
迦太基方面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赶紧向罗马派去使者,许诺立即遣散雇佣军,惩办指挥官,力求得到罗马元老院的谅解。元老院相信他们的诺言,暂停派遣军团,改派调查团。
最后通牒
调查团的任务就是现场监督迦太基是否履行了承诺。然而,迦太基人又耍滑头,他们没有痛痛快快地兑现诺言,而是罗马调查团到来后,一点一滴地履行约定。这种挤牙膏似的做法,让罗马调查团非常反感。罗马元老院接到调查团的报告,对迦太基产生了信任危机,战火随时会点燃。
首都迦太基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倒是迦太基的第二大城市乌提卡的人民感觉到了危机,他们向罗马派去使者,声明如若罗马与迦太基交战,他们将站在罗马一边。乌提卡人这么做,意在委曲求全,而非卖国求荣,毕竟鸡蛋碰不过石头。乌提卡人的表态,使罗马元老院的强硬派更加踌躇满志。
公元前149年,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两位执政官派往非洲,这无异于提出宣战。迦太基人非常惊慌,立马指派5位特使奔赴罗马,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罗马元老院给予的答复是,两位执政官刚从西西里出发,如果迦太基能在一个月内把300贵族子弟送到执政官的营地做人质,并且能遵行执政官的命令,罗马愿意保全迦太基,具体事项由执政官全权负责。
使者回国之后,迦太基政府没有迟疑,立即把300名人质送往科尔涅利乌斯营地。此时,两位执政官已经登陆非洲,来到了西庇阿·阿菲利加努斯当年为攻打汉尼拔而建造的科尔涅利乌斯营地。两位执政官下令把300名人质遣送到西西里,并向迦太基政府提出罗马方面的要求,迦太基必须解除武装,交出所有的武器和军用品。迦太基接受了,3000件石弩和20万套盔甲送到了科尔涅利乌斯营地。两位执政官对此感到满意,建议迦太基政府派遣由30有权势的市民组成代表团前往罗马,听候元老院的指示。
迦太基代表团来到罗马,向罗马元老院表示,只要能够避免与罗马交战,什么事情都愿意做。然而,面对迦太基的30名代表,罗马元老院提出极其苛刻的要求:首都迦太基城必须拆毁,所有居民在境内可随意移居,但必须在距海岸线保持10罗马里(约16公里)的内陆地区。一位代表含泪表示异议,哀叹道:“ 这无异于置迦太基于死地吗?”可是,罗马不相信眼泪,元老院态度十分坚决,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这是最后的通牒,你们看着办吧!”
30名代表的心像盐腌了的,又苦又咸,很不是滋味。在回国的途中,有几个代表感觉无颜面对家乡父老,悄悄选择了逃亡。
群情激愤
代表们灰溜溜地回到迦太基,向政府传达了罗马方面的苛刻要求。消息一传开,迦太基民众群情激愤,同仇敌忾。他们纷纷涌上街头,奔走呼叫,指责政府软弱无能,反对罗马骄横霸道。从罗马归来的代表遭到民众的唾骂,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其中多人被愤怒的民众活活打死。
民众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就很难以驾驭。这时候,迦太基缺少一位政治家能够站出来引导民众的情绪,说服他们接受罗马的要求。没有人愿意背上软弱与卖国的骂名,此时迦太基弥漫的是民族主义激情,从上层领导者到下层老百姓,心里都想着誓死捍卫迦太基,为此不惜与罗马决一死战。个别稳健的长者主张逆来顺受,就按罗马人说的办,我们在内陆再建一个迦太基城。但是,这种声音很快被激愤民众的叫嚣声淹没。绝大多数民众认为,咱们不是罗马的家奴,凭什么得按他们说的办?想当初,迦太基何等强大,没有我们的同意,罗马人不敢在地中海随便洗手。如今,他们竟逼咱们拆毁首都,真是欺人太甚,这事绝不能答应,否则对不起祖先!
在罗马人看来,他们的要求并不苛刻,因为他们的首都罗马并不在海滨,只是濒临台伯河,迦太基在内陆建新都又何尝不可。但是,迦太基人久居海边,习惯出门就乘船,对他们来说,移居到距海边10罗马里的地方,“无异于置之死地”。两种生活习性与观念,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态度。罗马方面为了彰显霸权,绝对没有商量余地。迦太基为了捍卫主权,坚决拒不接受。作为弱势一方,迦太基没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第三次布匿战争将步步临近。
迦太基进入战备状态。全城男女老少都行动起来,不分昼夜制造石驽、衣甲,装配器械。公共建筑被拆毁,利用其木材和金属制造武器;妇女们剪断头发,以作石驽上的弓弦之用;巍峨城墙再次加高加固,可谓固若金汤;热血青年都武装起来了,准备随时奔赴战场。
城里所发生的一切,两位罗马执政官似乎并不知晓。他们率领部队驻扎在城外数公里的地方,只是围而不攻。迦太基城建在天然险要之地,位于突尼斯湾西侧突出的海角前端,整个海角面积很大,三面临海。城区北面有陡峭山崖,东面有浩瀚大海,要从这两个方面进攻是非常困难的;西面与大陆相连,但是有高40米、宽10米的三重城墙布防,要从这里突破也不容易。两位谨慎的执政官也知道,攻占迦太基这样的大城市绝非易事,所以有必要做好充分准备,耐心地等待战机。
迦太基人借有利地势严防死守,两位罗马执政官分别率领海军、陆军发动过几次攻击,结果都无功而返。打了几仗,罗马方面不仅损兵折将,还有战士被俘。若非军团长西庇阿·埃米利乌斯表现出色,后果更为严重。一次,迦太基人夜袭罗马营地,他率骑兵出击,攻打敌人的后路,使敌人慌忙败退。还有一次,司令官不听他的建议,率军渡河作战,遭到敌人的埋伏围剿,他奋勇攻打敌人的侧翼,使陷入绝境的部队得以突围。
生死决战
攻防处于胶着状态。但是,局势对迦太基极为不利,被围困了二年之后,城里储存的粮食所剩无几。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在生死关头,人的本能都希望活下去。对于迦太基人来说,他们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是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还是再次尝试和谈呢?继续耗下去,也是凶多吉少。当然,罗马人也不愿耗下去。公元前147年冬天,西庇阿·埃米利乌斯破例当选罗马执政官,出任罗马军队总司令,作为最高指挥官,他有权决定非洲战场上的一切行动。
西庇阿·埃米利乌斯是西庇阿·阿菲利加努斯的养孙(史称小西庇阿),其生交埃米利乌斯·保卢斯也是一代名将。小西庇阿虽生养于武将之家,但举止文雅,宽容大度,对异国文化和其他民族没有偏见。所以,在决定迦太基命运的问题上,他还是犹豫不决,下不了狠心。为此,他请示罗马元老院,答复依然是,彻底毁灭迦太基。小西庇阿遵循冬季休战的规则,让饥饿的迦太基补充给养。
公元前146年春天,决战正式打响。
罗马人选择在夜间攻打郊区,占领一座碉楼,通过碉楼攻到城堞,打开一重小门,部队由此入内。迦太基人放弃郊区和城门前的营垒,把3万城防军交给哈兹德巴鲁统领。两军隔着城墙对峙,哈兹德巴鲁下令让罗马士兵俘虏列队站在城墙上,当着罗马人的面,一个个施以酷刑,再将尸首抛下去。如此残忍的举动,并不能震慑罗马人。小西庇阿从容不迫,稳扎稳打。先是在迦太基城与大陆相连的地带筑建大本营,彻底封死了陆运通道;随后又在舌形地经湖海之间,筑起一道石坝,伸入海湾,以封闭港口。
接下来,小西庇阿从海陆两路发动进攻,抢占码头和港口。防御一方负隅顽抗,点燃了排列在外港周围的仓库和造船厂,以阻止敌人进攻。在一片火海中,罗马军队进入迦太基城,街巷激战开始了。为了取得宽阔的进军道路,小西比阿下令把攻下的街道付之一炬,把断垣残壁夷为平地,一条街接着一条街推进,一座房子接着一座房子搜索,遇到抵抗格杀勿论。这场战斗持续了六天六夜。
第七天,罗马军队进入北部高地,将退缩到这里的哈兹德巴鲁活捉。这位迦太基主帅满脸沮丧,低头跪在小西庇阿面前,乞求饶命。此时,他的妻儿和其他人就站在已经着火的神殿屋顶上。看到这一幕,他的妻子羞愧不已,对丈夫说了一句好生苟活的话,先把两个儿子投入烈火里,然后纵身扑向火海。与此同时,还有不少迦太基人宁死不屈,纷纷冲进神殿周围的火海。
整个首都只剩5万余人,不及原有人口的十分之一。幸存者,并不幸运,因为他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作为俘虏,听任罗马人变卖为奴。迦太基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成为罗马管辖的非洲行省。元老院下令把迦太基城和马加利亚郊区夷为平地,迦太基的的城墙、神殿、房屋、市场等建筑物全部毁坏,石头、泥土堆积的地面被耒耜犁平。按照罗马人的习俗,他们还诅咒这块土地,使它上面不再出现房屋或作物。
胜者忧思
迦太基城摧毁了,迦太基国灭亡了。从此,盛极一时的北非强国迦太基只残存在历史的典籍里,残存在人们的记忆与想象里。
毫无疑问,罗马是胜者,小西庇阿是胜者。然而,小西庇阿作为胜者心中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有无尽的哀思。在即将率军撤离的时候,小西庇阿久久凝望着眼前的迦太基废墟,思绪万千,感慨万千。迦太基建国至今已有700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曾把辽阔的土地、众多的岛屿、与大片海域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凭借卓越的经济才能,迦太基人积攒了无数财富,缔造了一个拥有大量武器、战船、大象的强大帝国。他们曾自豪地说:没有他们的同意,罗马人不敢随意在地中海洗手。这话有些夸张,不过也是一段历史的写照。风云变幻,斗转星移,曾经很长时间极为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如今却销声匿迹。
迦太基人失败了,但他们的勇气和斗志令人钦佩。尽管他们屈从罗马的要求,交出了所有的武器和战船,尽管最终城市沦陷,遭到彻底的破坏。但是,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们拼死抵御过罗马的进攻。而他们最终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着实让小西庇阿感到心痛,唏嘘不已。其实,他一直要做高尚的人,不愿做刽子手。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元老院的命令不得不执行。况且,当初如果汉尼拔攻陷了罗马,罗马会遭到更惨的屠杀,也会被夷为平地。这就是战争的逻辑,胜者决定命运,没有商量余地。
命运啊,命运!不仅是人类,所有城市、国家、帝国等等,一切的一切,命中注定都要灭亡。可不是吗?特洛伊、亚述、波斯以及马其顿王国,无不向世人展示了盛极必衰的事实。想到这里,小西庇阿不禁说出荷马史诗中的话(相传是特洛伊司令官赫克托尔所说的):
“特洛伊迟早会和国王普里阿摩斯以及追随他的所有战士一起灭亡。”
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当时就在小西庇阿身后,听到他引用荷马史诗中的话,不由得问他怎么会想起这么一句。小西庇阿回头看看波利比乌斯,拉着这位希腊人、同时又是好友的手,回答说:
“波利比乌斯,迦太基曾经享尽荣华,然而现在,我们却站在这一帝国灭亡的伟大瞬间。此刻,充满我心里的不是胜利者的喜悦,而是悲哀。我在想,我们罗马或许也会迎来这样的时刻吧。”
此后,小西庇阿每每想到迦太基的灭亡,总会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为迦太基人哭泣,也为罗马人忧虑。他似乎预感到罗马的厄运,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发生。历史的走向恰好证实了他的预感,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之后,又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所灭,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亡于土耳其人之手。
小西庇阿所思虑的,其实是国家如何长治久安的问题。国家之间的争斗,终究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迦太基之所以输掉三次布匿战争,还是综合实力不及罗马。当时罗马共和国已形成较完善的治理体系,通过元老院、行政官和人民大会治理国家;而迦太基也有类似于罗马的政治制度,本质上却是寡头统治。罗马主要采用公民义务兵,士兵具有爱国热情和卫国责任;而迦太基主要使用雇佣兵,士兵只是为了钱而当兵。罗马人崇尚并弘扬希腊的优秀文化,他们诚实、节俭、自律、顽强,他们最看重的价值就是庄重、虔敬和简朴;而迦太基人崇尚商业文明,他们很有经济头脑,追求浮华享乐的生活。如此对此,就不难分出胜负。当然,事物总是发生变化,罗马共和时代会演变为帝国时代,义务兵制也会被募兵制所取代,富强起来的罗马人逐渐失去原有节俭自律的美德,进而沉迷腐败骄奢淫逸的生活。所以,罗马帝国也无法摆脱衰亡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