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血鼻山之战比钢锯岭更惨烈?

作者:霄羽

要问二战期间美军伤亡率最高的登陆作战,也许不少人会说是硫磺岛战役,其实不然。1944年秋天,为了夺取菲律宾门户帕劳群岛中的佩莱利乌岛,美军付出了2336人阵亡、8550人负伤、117人失踪的惨重代价,地面部队伤亡率接近40%,这才是美国战史上伤亡率最高的登陆战。这其中,对乌穆布罗戈山的争夺让美军血流成河,以至于该山被美军称作「血鼻山」,和折钵山、钢锯岭一样成为美军的噩梦。

美军进攻硫磺岛

如此惨烈的战斗必然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美国政府多年来却对此役很少宣传,除了在电视剧《太平洋战争》第7集中有所表现,很少有影视剧以此为素材,这又是何故呢?

「僵局行动」名副其实

夺取马里亚纳群岛之后,菲律宾成为美军下一个目标。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决定首先攻占佩莱利乌岛,在那里建立机场。为此,他制订了「僵局行动」计划,并由美军王牌海军陆战队第1师担任主攻。陆战一师曾因血战瓜达尔卡纳尔岛立下功勋而成为美军中第一个荣获以总统名义颁发的「优异部队」奖的部队。

海军陆战队第1师

事实证明,这次作战行动的名字起的太晦气。美军自9月15日登陆以来,遭到了日军顽强抗击,激战一天只夺取了大约2700米宽、平均纵深40米的滩头阵地,而却为此伤亡了1000多人。原来计划只用4天时间就能解决的战斗打成了名副其实的僵局。

第二天,陆战一师第5、第7团拿下了机场,并占领了岛的东海岸,把日军截为2段,和1团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日军的「残兵败将」被包围在岛屿中部的山区。对于美军来说,剩下的任务就是把躲在山洞里的残余日军一个个弄死。

陆战队一师发起抢滩登陆

隐藏在飞机场附近山上的日军炮兵尚未被肃清,所以美军还不能使用机场。5团和7团要集中精力肃清机场周围的日军,所以攻打中部山区的苦差事就由1团来完成。

这座岛屿中部的山叫做乌穆尔罗戈山,不仅地势崎岖,而且岩石表面覆盖着腐烂的珊瑚和厚厚的植被,即便徒手攀登都非常困难。更要命的是,日军利用天然岩洞精心构筑了坑道工事,美军强大的海空火力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用近战武器才能摧毁。

对于依赖火力优势的美军来说,这里非常不适合作战。士兵们除了用血肉之躯去死拼,别无他法。

美军

把大山变成天然堡垒

驻守佩莱利乌岛的日本关东军第14师团曾在卢沟桥事变中出尽风头,又在兰封会战中重创中国军队,1940年调入关东军,1944年4月从中国东北移防帕劳群岛。

现任师团长井上贞卫中将曾任侵华日军69师团师团长。当初八路军386旅王近山部在韩略村伏击了日军观摩团后,岗村宁次把责任全部推给了井上,他为此被撤了职,直到太平洋战事吃紧,才被派往帕劳群岛担任14师团长。

井上贞卫中将

平心而论,井上贞卫算是被日军耽误了的人才,其精明果断胜过一般的日军将领,却没有太多表现机会。和一位蛮干的日军将领不同,他决心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建立纵深防御系统。

由于佩莱利乌岛的石灰岩上曾开采过磷酸盐矿,留下了一个完整的隧道系统,因此日军很快就把这里变成了天然堡垒,高耸入云的岩壁上遍布地堡,许多掩体都装有防备火焰喷射器攻击的铁门。井上对部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术训练并下令禁止自杀冲锋,而是固守每个山洞和每面峭壁,尽最大可能杀伤美军有生力量。

日军在佩莱利乌岛上的守备部队统一由第14师团第2联队长中川州男大佐指挥,包括6000名陆军士兵和4000名海军士兵。中川州男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30期毕业生,长期在基层部队任职,因在侵华战争中表现突出进入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曾任第5旅团参谋,后晋升大佐并出任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随第14师团调往帕劳群岛,奉命防守佩莱利乌岛。

中川对美军的海空火力优势有清醒的认识,知道滩头防御是徒劳的,所以只在海滩部署了少数部队迟滞美军登陆,主力则部署纵深地区,准备依托坑道工事进行持久抵抗。

中川州男

日军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美军面临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

最血腥的战斗发生在血鼻山

9月16日,美军陆战1师1团发动进攻,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美军每天的进度只能以码或英尺来衡量。在有勇无谋的团长普勒尔惯有的强悍指挥下,8天后1团损失了60%的兵力。这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被美军称作「血鼻山」,因为这里让美军撞得鼻血横流!

5团和7团在攻克机场和岛屿南部的战斗中同样遭到重大伤亡。因此,陆军81师的321团立即被派往佩莱利乌岛,接替丧失了战斗力的陆战1团,以打破僵局行动的僵局。

美剧《太平洋战争》

自9月26日起,美军集中5团、7团、321团,分三路进攻血鼻山,利用火箭筒、炸药包、火焰喷射器等各种武器,一码一码地压缩日军阵地。战至9月30日,美军夺取了岛上所有的战术性目标,残余日军已被包围在岛中央一个狭小的袋形阵地中。

看上去形势大好,但谁也没想到,佩莱利乌岛上最血腥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塞班岛之战的美军

日军据守的那些珊瑚石灰岩洞穴无奇不有,洞里设有钢门、发电机、通风设备和地下医院,囤积的物资足够支撑数月。中川大佐汲取了塞班岛的教训,把血鼻山建成了日军防御工事的集大成之作,他手下的关东军老兵们将每一座岩洞都打造成喷吐火舌的据点,让美军流够了鲜血。

美军把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上了,曾经用飞机洒胶状汽油,然后用白磷迫击炮弹点燃,想把氧气耗光了闷死日本人,可看上去还是没什么用。负隅顽抗的日军尽管知道没有生还的希望,仍要拼尽最后一口气。一些绝望的美军指挥官建议使用化学武器,被尼米兹当即否决。

尼米兹

打到10月中旬,5团和7团死伤累累,不得不撤出阵地,声威显赫的陆战1师几乎被打残。从10月15日起,彻底消灭血鼻山残余日军的重担就完全由陆军81步兵师来挑了。这个师论名头和战斗力都远不能与陆战一师相比,但日军也已穷途末路,他们已经断绝了任何补给,医疗救护条件也非常差,伤兵们只能慢慢等死。

81师师长马勒少将吸取教训,用凝固汽油弹软化日军的工事,并用装甲推土机为坦克清路,工兵冒死挖掘燃料管道以便向日军碉堡喷射火焰。在美军的猛烈攻击下,日军的抵抗能力被逐步摧毁。

11月20日,中川大佐向日军大本营发出了「剑已断,矛已无」的诀别电报,随后切腹自尽,死后晋级陆军中将。到11月25日,佩莱利乌战役终于结束了,残存下来的个别日军甚至一直坚持到1947年4月21日才正式向美军投降。

守岛日军几乎被全歼,据统计有10695人毙命,202人被俘,其中仅有19人是日本人,其余全是朝鲜劳工。两军伤亡相差无几。

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

除了惨重的伤亡,美军在此役中的弹药消耗更是惊人,共发射7.62毫米枪弹1332万发、11.43毫米枪弹152万发、12.7毫米枪弹69.3万发、手榴弹118.2万枚和15万枚迫击炮弹。据统计,平均需耗费1589发轻重武器弹药才能消灭一名敌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佩莱利乌战役都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经历的最残酷的战斗,即便日后的硫磺岛、冲绳岛也无法与之相比。对于美军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夺取这个小岛是否值得这一问题,自战后就争论不休。

冲绳岛之战

尼米兹认为,这一仗「消除了麦克阿瑟进军菲律宾的真正威胁」。但更多的人认为,这一仗毫无意义,因为就在佩莱利乌岛激战正酣之际,麦克阿瑟已经率军成功登陆莱特岛。而当战役结束时,美军早已在莱特岛上站稳了脚跟,美军付出无数人命才攻下的佩莱利乌岛机场其实根本没有用来支援麦克阿瑟重返菲律宾。

与美军付出的高昂代价相比,这座岛屿几乎没有任何战略价值。在之后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此,美军在战后很少提到血鼻山战斗,也就不难理解了。

麦克阿瑟

一个月的战斗让陆战1师付出了死伤6500余人的代价,可谓元气大伤,以至于该师此后休整数月之久,直到1945年4月冲绳战役才重返战场。血鼻山注定是陆战1师的伤心地。

这场战斗让陆战1师在这座炼狱般的小岛上经历了最为严酷的考验,涌现出大量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例如1营C连在攻上山头后与增援部队失去联系,仅剩的90人在连长波普上尉的率领下孤军奋战,死守一夜后才奉命撤退,全连仅剩9人。菲尔普斯和克劳斯两位上等兵为保护战友先后扑向日军手榴弹而壮烈牺牲,其中来自芝加哥的克劳斯年仅18岁。

在整个佩莱利乌岛战役中共有8名陆战队员被授予荣誉勋章,其中6人是死后追授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军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