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斗争与运金延安
抗战时期,黄金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也是急需的战略资源,胶东“黄金抗战”与战时中共的财政状况有着密切联系。抗战初期,中共财政政策的核心为“争取外援,减轻民负”。由于有国民政府发放的军饷、苏俄的援助以及海内外的捐款,抗战初期中共的财政来源比较充足,财政负担不重。其后,随着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和国民党发动的经济封锁,中共财政愈显支绌之势。毛泽东曾说:“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精兵简政、发展生产、加强税收等多种措施以开源节流。其中,开采和收集黄金这一硬通货是重要措施之一。“山东的黄金资源十分丰富,在国民党政府停止供给我党抗日经费并封锁根据地的情况下,黄金就成为党实现自给自足的重要物资储备。”1938年夏,黎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前往延安汇报工作,“亲身经历和感受到党中央的财政紧张和拮据,向党中央提供山东的黄金,支持延安的财政经济,意义重大”。此外,为有效解决财政困境,中共中央“于1940年组织选派了一个近百人的中央财经工作团赶赴山东,争取向中央输送比较充裕的现款和‘通货’”。毛泽东也认为,“把票子搞到延安来,什么东西都买不到,多搞‘通货’来比较好”。因此,在内外两重因素的主导下,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抗战”应运而生。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有效应对日本侵略者对黄金的大肆抢掠,中共胶东党组织一方面积极开展黄金争夺战,组织武装力量与日军进行长期的反掠夺斗争;另一方面则加快黄金矿业的发展,以服务于抗战的大局。1939年,日军侵占招远城之后,胶东党组织的地方武装陆续开展了对日军的军事行动。1939年4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协同招远县大队曾攻进招远城内,并消灭大量日伪军。1939年9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在大郝家村西公路伏击日军,炸毁日军的多辆运输汽车。在当时,日军虽然占领了招远玲珑金矿,但其所需生产物资以及产出的黄金,要依托招远城至龙口港的公路(龙招公路)进行运输。为了把控这条运输线的安全,敌人在这条公路设立了多个据点,每个据点都有一个班到一个中队的伪军驻扎,但“从龙口到金矿的运输线,不断地受到八路军游击队的袭击”。为了更好地配合主力部队,1943年8月,中共北海军分区(即胶东军区二军分区)组织成立了北海武工队。“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瓦敌、锄奸,打击敌人,组织群众,积极迎接战略反攻。具体任务是深入敌后龙(口)招(远)公路一带活动,争取年底(1943年)打通龙招路,使北海根据地和西海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开展玲珑金矿的敌伪工作。”武工队斗争形式灵活多变,适应了战时的复杂情况。至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武工队策动矿上伪军反正,拔掉了矿上敌军据点,砸开了日占玲珑金矿的大门。
在经济斗争中,胶东党组织支持玲珑矿工开展机智灵活的“虎口夺金”。工人们在作业时经常故意制造机械故障,以破坏敌人的生产秩序。在工作之余,矿上工人也用“交朋友”的方式和日本监工搞好关系。山本市郎曾回忆道:“在选矿场的中国工人中,有很多很好的中国人。这些人似乎都和八路军通气,我明明知道,可是不管那些。”姜选就是一位深入日占玲珑金矿的中共地下党员。抗战时期,他在金矿的选矿课担任二级办事员(现场操作组长)。受冯桂江(中共玲珑金矿工委书记)之托,姜选“用交朋友的方法把工友们团结起来,秘密发动,想方设法从敌人手里夺取黄金和雷管、钢材等物资,支援抗日战争”。为此,胶东党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地下收购站。“义盛西”作为当时的一个特殊商店,其任务就是收购玲珑金矿工人从日寇严密控制下“偷”出来的零星黄金和黄色炸药。“虽然玲珑金矿不在我们手里,但群众生产的黄金我们是能掌握的。”抗战伊始,中共胶东特委即成立了“招远采金委员会”。1940年8月,胶东党组织又正式成立了“玲珑采金局”,统一领导群众采金。在金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胶东抗日根据地建有九曲、灵山、金翅岭等金矿。与此同时,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黄金生产组织也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有采金局出资办的公营金矿,采金局和矿商合办的公私合营金矿,矿工集资办的合作社金矿,以及矿商办的私营金矿,从而大大推动了黄金生产的迅速发展。”总之,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同步进行的战争。而中共领导下的“黄金抗战”也是集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斗争,其根本任务是将黄金送往延安,从物质上支援党中央。正如谷牧所言:“胶东根据地能从战略高度跟日伪争夺并经营金矿,从而保证了大量黄金上缴中央。”
一般情况下,“给中央送金大多是和护送过路领导干部、首长一起办理”;此外,黎玉也会安排运金队伍在战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事先安排好的交通线运往延安。从山东分局到延安的运金路线大致为:从鲁南地区(山东分局驻地)出发,经微山湖和湖西根据地,抵达冀鲁豫边区,之后再转往太行山地区和延安。纵观全程,它主要由湖上交通线和冀鲁豫边区交通线构成。湖上交通线,是连接鲁南地区与冀鲁豫边区的必由之路。这条交通线不仅包括陆路交通,也包括微山湖的水上交通。“这条交通线于1940年冬建立。东起山东分局所在地沂水,经抱犊崮抗日根据地的大炉、姬庄、越津浦铁路,走彭楼、西万、刘昌庄、寨子至夏镇南庄南的十字河葫芦头,过微山湖,经大捐、王楼抵湖西,再穿邓园、六里井、鹿楼一线,过丰县顺河,最后到达单(县)虞(城)抗日根据地,中共湖西地委机关驻地终兴集。”“1942年刘少奇同志来山东视察,离开时带走一万多两黄金。”在返回延安途中,他明确指示湖西地委要“加强对微山湖湖上交通线的控制”。1943年,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也经由这条交通线赴延安参加“七大”。在微山湖边休息时,他卸下腰间的一个沉甸甸的黑布袋子,袋子的破洞处闪着耀眼的金光。他小声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里边是金砖,你可要保密,这是我上交党中央的经费。”抗战时期,随着日军对根据地的不断“扫荡”,这条交通线成为山东、华中地区通往延安的重要通道。通过湖上交通线之后,再经鲁西南便可抵达冀鲁豫边区。冀鲁豫边区交通线也是运金路线的重要一环。1941年6月,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在林县任村成立,负责建立与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1942年5月,冀鲁豫边区沙区办事处在内黄县井店设立,沙区办事处的成立标志着冀鲁豫与太行山地区之间的交通线正式建立。这条交通线以林县任村(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驻地)为中枢,西通山西辽县麻田(八路军总部驻地),东连内黄县井店(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驻地),并分别设有北、中、南三条交通线。由于交通线比较完善,“从冀鲁豫到太行山是比较容易走的,只要一过平汉路就到了。到了太行山,回延安最艰苦的阶段就基本上过去了”。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交通线运送了大量军需和民用物资,大批党政军人员也经由此线抵达延安。
综上所述,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要先经“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转运至山东分局。再从山东分局出发,经过湖上和冀鲁豫边区两条交通线,抵达太行山地区和延安。这条多段线路构成的运金长途,跨越了山东、冀鲁豫、太行、陕甘宁等多个抗日根据地,展现了中共“黄金抗战”的独特历程。
由于战争时期没有留下完整的资料以及战时黄金工作的高度保密性,胶东抗日根据地送往山东分局和党中央的黄金数量已经无法精确统计。“关于胶东向山东分局输送财物支援抗战之事”,“到底总共支援了多少黄金等财物无法搞清”。但是,依据现存史料,仍可梳理出部分胶东运金延安的次数和黄金数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胶东抗日根据地运金延安的数量,目前说法不尽一致。谷牧在回忆录中说:“因为山东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做得比较好,再加上胶东招远等地出产黄金,山东根据地给党中央和兄弟根据地做出了许多贡献。据初步估计,山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上缴黄金约有10万两之多。”而在一些地方史志资料中,记载的是“13万两黄金”。运送延安的黄金,其来源是多元化的。其一,北海银行收购的黄金;其二,通过反掠夺斗争,从日占矿区中夺取和从龙招公路沿线俘获的大量黄金;其三,通过鼓励群众采金,从抗日群众中收购得来;其四,采用招标办法,对外租赁矿点采矿权,集中收购矿商们的矿租(黄金);其五,通过自办的公营矿区获取的大量黄金;其六,抗日民主政权所属的贸易机构(工商管理局)用根据地所出物产交换而来的黄金,比如用粮食同农民交换黄金;等等。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从1940年11月即停发中共经费。在党中央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胶东的黄金正是从1940年开始被陆续送往延安的。所以,尽管无法得到确切统计,但胶东抗日根据地支援党中央的黄金数量之巨大,是不可否认的。这对于支撑中共进行抗战、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