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天降——盟军真的是靠空中力量打赢诺曼底战役的吗?
本文译自尼克拉斯·泽特林(Niklas Zetterling)所著《Normandy 1944: German Military Organization, Combat Power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第五章
对诺曼底德军地面单位的攻击
对作战区域内的德军战斗单位的攻击偶尔会人被强调,而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对德军坦克的攻击经常被用来论证盟军空中力量的巨大战斗力。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很奇怪的,因为盟军飞机所携带的武器并不适合用来攻击坦克。盟军战斗轰炸机作为坦克杀手的形象,可能是出自盟军飞行员之口。难以想象关于确认空袭战果存在这样一个不太可靠的消息来源。总之,这种说法是出了名的夸大其词。
德军在莫尔坦的失败反击经常被用来论证盟军轰炸机对坦克的巨大杀伤力。但事实上关于这场战役的某些描述存在过分夸大——1944年8月7日~8月10日,英国皇家空军第2战术航空队(TAF)在莫尔坦地区宣称击毁、击伤140辆德军坦克;美军第9航空队(Air Force)宣称击毁、击伤112辆德军坦克。【来源:I. Gooderson, Allied Fighter-Bombers Versus German Armour in North- West Europe 1944–1945: Myths and Realitie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 14, No 2 June 1991) p. 221.古德森(Gooderson)使用的德军坦克和其它装备的损失数据来源于战斗结束后调查战场残骸的盟军作战研究小组的报告。这些可能是如今可获得的此类信息中最可靠来源。】两者战果大大超过了德军投入反攻的坦克数量【注:德军在向阿夫朗什的进攻中,投入了75辆IV号坦克、70辆V号坦克和32辆突击炮。其它德方资料也给出了不同的数据,但都没有这个高。】,而事实上,德军在此战损失的坦克不超过46辆,其中仅仅只有9辆毁于空袭。
事实上,在整个诺曼底战役中,因被空袭而损失的德军坦克似乎非常少,总数可能不超过100辆。相反地,盟军飞机在空袭由防空单位保护的装甲部队时面临着比坦克更为危险的处境,这导致了盟军飞机在诺曼底战役中损失巨大——英国皇家空军第2战术航空队(包括参加诺曼底战役的英国本土防空部队)损失了829架飞机,美军第9航空队则损失了897架。
对坦克的空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武器装备。机枪和机炮有相当好的命中率,但缺乏必要技术手段来使其产生巨大的破环力。重型炸弹可以摧毁坦克,但需要直接命中,而这是很难做到的;火箭弹拥有足够的穿甲能力。英军对缴获的德军豹式坦克进行的试验表明——火箭弹可以击穿该坦克正面以外的装甲。然而,火箭弹的命中率十分堪忧,在英国训练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即使一次性连续发射8枚火箭弹,对坦克的命中率最多只有4%。而在战场上,飞机由于受到防空炮火的攻击,而目标又不是固定不动,击中的概率只会更低。
坦克可能是飞机最难攻击的目标之一,因而无装甲目标相对容易得手。但与盟军的火炮、迫击炮、机枪等相比,空袭给这些目标造成的损失似乎也相对较小。可见对于盟军空军来说,德军的地面单位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猎物。
在现存的档案文件中没有发现关于德军伤亡原因的统计数据,但众所周知,天气情况会影响到空军的行动,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考查空袭这一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军的伤亡情况。
以“希特勒青年团”师为例,6月26日是该师自诺曼底战役以来最糟糕的一天,这个师在这一天的伤亡人数达到了760人,这一天又恰好是雨天,天气影响了盟国空军的行动。事实上,在六月份该师伤亡最严重的6天里,恶劣的天气不是阻止,就是严重妨碍了盟国空军的行动。
SS第2装甲军在英军发起的“埃普索姆”(Epsom)行动中,遭受了这个军在诺曼底战役中最为惨重的一次伤亡,该军一份报告描述了盟军强大的炮兵火力是如何影响战局的,并称这是造成德军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报告还明确指出,空袭的影响是“次要的”。
第346步兵师也有类似的情况,截止6月10日,该师步兵团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916人,而该师那些未与盟军地面部队直接交战的单位仅有10人伤亡。如果盟军的空中力量是造成德军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第346步兵师的损失就不会集中于与盟军地面部队的交战中。这似乎不是孤例,根据德军7月13日的一份报告,装甲掷弹兵的伤亡人数占到了装甲师伤亡人数的90%。
德军的战争日志似乎也在夸大盟军空袭所造成的伤亡——B集团军群8月7日的战争日志对德军反攻莫尔坦的记载如下:
清晨,第7集团军的左翼以4个装甲师冲向阿夫朗什( Avranches)……晨间的浓雾对进攻很有利,截止中午部队已经推进了10公里……随着天气的转晴,数以百计的敌军飞机袭击了进攻部队,进攻陷入停顿,人员和装备损失惨重。
尽管日志内容没有明确指出指出是飞机本身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但行文很容易给人带来这样的误解。而实际上,德军因空袭而遭受的损失并不大。
另一个例子是隆美尔在7月3日提交的一份报告,他在报告里指出“希特勒青年团”师在开赴诺曼底的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可实际上该师在此期间只损失了83人,报告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
不仅仅是战争日志和其他德军文件夸大了空袭造成的损失。第7集团军参谋长冯·格斯多夫(von Gersdorff)在他的战后手稿中也写道,德军在莫尔坦反攻中的大部分的装备损失是由空袭造成的。
而关于德军机动车辆损失的具体数字如下:
被航空武器击毁 | 被地面武器击毁 | 被德军遗弃或自毁 | 未知原因 | 总计 | |
坦克&自行火炮 | 9 | 20 | 11 | 6 | 46 |
其它战斗车辆 | 12 | 9 | 2 | 9 | 32 |
牵引火炮 | 0 | 2 | 1 | 1 | 4 |
汽车 | 4 | 4 | 0 | 3 | 11 |
卡车 | 6 | 2 | 2 | 20 | 30 |
救护车 | 2 | 0 | 2 | 1 | 5 |
摩托车 | 0 | 1 | 1 | 2 | 4 |
总计 | 33 | 38 | 19 | 42 | 132 |
显然,德军损失的装备中,只有大约四分之一是毁于空袭。因此冯·格斯多夫的说法得不到数据支持。应该强调的是,因未知原因而损失掉的车辆有许多跟空袭无关,因为有资料显示,因空袭造成的损失是最容易确定的损失之一。
另一个例子也能证明盟国空军在莫尔坦反击对地支援效率的异常低下。如果查看一下豹式坦克的损失原因,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英国对缴获的豹式坦克(或豹式坦克的残骸)进行了三次研究,其中两次是在诺曼底战役期间,一次是在阿登战役期间,其结果如下:
穿甲弹 | 空心装药弹 | 高爆弹 | 机载火箭弹 | 航空机炮 | 被乘员自毁 | 被遗弃 | 未知原因 | |
1944.6.6~1944.8.7 | 36 | 7 | 7 | 6 | 2 | 6 | 3 | 13 |
1944.8.8~1944.8.31 | 11 | 1 | 1 | 2 | 1 | 44 | 30 | 6 |
1944.12.17~1945.1.16 | 16 | 0 | 3 | 3 | 0 | 10 | 10 | 5 |
总计 | 63 | 8 | 11 | 11 | 3 | 60 | 43 | 24 |
显然,德军大部分损失掉的豹式坦克是由于被乘员遗弃或被自毁,其损失数占总数的一半,占8月损失数的80%,只有6%的豹式坦克毁于空袭。而上表被调查的坦克实际上还包括其它型号的坦克——损失的40辆虎式坦克中只有1辆毁于空袭,121辆IV号坦克中有9辆毁于空袭。显然,盟军的空中力量并没有摧毁大量德军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线,空中力量对坦克损失所造成的影响似乎更加微乎其微——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坦克损失只有2%~5%是空袭造成的。
如前文所示,有一些德国军官在战后表示,盟军的空军给德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一些作者,如约翰-埃利斯(John Ellis),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这种说法得出了与德国军官相一致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德国人并没有对其装备损失的原因进行研究,而在现存的档案文件中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研究报告。如今,我们在盟国那里发现了显示德军装备损失原因的研究报告。德国军官在战后所持有的观点不可能只是基于他们自己的个人印象。因此,弄清楚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原因就很重要。
大多数发表过意见的军官都担任过较高的职务,有些甚至达到了集团军一级,尽管德国人一直强调靠前指挥,但相比一线的坦克兵和步兵,这些人自然是远离前线的。因而对于这些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地区的人来说,盟军的空中力量所带来的影响自然要比地面部队的影响要大。而在作战单位服役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除此之外,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个事实——对于大多数德军士兵来说,盟军的空中优势是他们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是一种全新的战场威胁,新的威胁被夸大是很自然的事。除此之外,那些曾在东线服役的官兵似乎认为盟军的地面部队没有红军可怕。
[重型轰炸机]……在轰炸防御工事方面效果并不是很好……如同几个月前对卡西诺修道院和城镇的轰炸一样,在发起古德伍德行动前,对卡昂的地毯式轰炸对战局产生了反作用。然而,在面对露天的装甲部队,即使是随意的攻击,轰炸机也能经常取得可观的战果。
埃利斯接着引用了冯·克鲁格在7月22日提交给希特勒的一份报告,其中涉及了古德伍德行动:
投入反击的装甲部队都陷入了敌人高强度的地毯式轰炸中,因此他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通过被炸毁的道路到达指定地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得拖走受损的车辆,等到这些部队赶到的时候,只怕一切都为时已晚,而且这种强度的轰炸对所有单位都会或多或少的造成伤亡。
然而这里有几点必须强调。首先,盟军重型轰炸机轰炸装甲单位的情况非常少,古德伍德行动和眼镜蛇行动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案例,但“重型轰炸机经常能给装甲部队造成沉重打击”是不存在的。其次,在古德伍德行动中,盟军轰炸机的确轰炸了德军的一个装甲单位,即国防军503重装甲营,这个营的确遭受了损失,但远没有被歼灭,因为这个营的大部分人之后仍然在诺曼底作战,直到战役结束。这样看来冯·克鲁格实属夸大其词,空袭的确使得503重装甲营无法及时投入战斗,但仅仅只是让它暂时丧失了机动能力,并不能消灭它。
另一个例子是眼镜蛇行动中的装甲教导师,埃利斯引用拜尔莱茵的说法,称装甲教导师所有的位于前线的坦克都被击毁了,然而根据装甲教导师在8月1日的报告,该师仍有67辆坦克和至少10辆突击炮,如果将位于维修车间的车辆算上,那么该师坦克的可用数仅从31辆(7月23日)缩减至27辆(8月1日)。这样的话,只能说明要么该师的大部分坦克并不在前线,要么拜尔莱茵在夸大其词。
不幸的是,如今已无法在现存的档案文件中找到该师7月份位于维修车间的坦克数量,但必须强调的是,7月23日~8月1日,肯定有几辆坦克落入了美军手中,或者在7月25日后的撤退过程中被遗弃。总之,尽管装甲教导师的部分单位伤亡惨重,但现有的证据无法表明该师大部都被歼灭了,更何况该师8月1日报告称它仍然拥有11,018人。
在古德伍德行动和眼镜蛇行动期间,重型轰炸机空袭坦克编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坦克暂时丧失战斗力,而不能将其摧毁。因此,在空袭结束后地面部队要立即开始行动,否则,空袭不会给战局带来什么长远的影响。
这也是盟军作战研究小组的结论,他们调查了盟军重型轰炸机轰炸过的地区。
1944年6月29日,“霍亨施陶芬”师第20装甲掷弹兵团第3营准备与该师装甲团的豹式坦克协同进攻,大约100架兰开斯特轰炸机轰炸了它们的集结地,巨大的尘埃笼罩了整个地区,然而到了晚上,80%的装甲车辆又恢复至可用状态,只有大约20人被炸死。值得注意的是,该单位并没有构筑掩体,当时是驻扎在一片树林中。
在“埃普索姆”(Epsom)行动中,还有一个关于重型轰炸机值得讨论的案例。在6月29日的夜间,盟军轰炸机向维莱博卡日(Villers-Bocage)及其附近地区投掷了大约1000吨的炸弹,据说这是为了阻止“霍亨施陶芬”师所属单位经由维莱博卡日的进攻。然而,这种说法是非常奇怪的,因为“霍亨施陶芬”师的作战单位当时已经在维莱博卡日的北部了,轰炸只可能给该师的补给运输造成困难,或阻碍那些已经修好的坦克重新加入该师,继而投入战斗。事实上,相关德军部队的战史根本就没有提到过这次轰炸,而根据西线总司令部战争日志的记载,SS第2装甲军的进攻是被盟军强大的炮兵火力阻止的。这些矛盾与错误似乎都应归咎于盟军的错误情报,不幸的是,这些在战后又被重申了。【注:古德森在《战线上的空中力量:1943~1945年盟军在欧洲的近距离空中支援》里写道:”轰炸成功地阻挠了德军。例如,1944年6月30日,轰炸机指挥部的266架飞机向维莱博卡日的一个路口投掷了1100吨炸弹,德军第2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必须要经过这个路口,才能前往诺曼底反击盟军的滩头阵地。而轰炸确保了德军的反击无法实现,这体现了重型轰炸机自身对战局的贡献。当然,在近距离空中支援中,这可能也会阻碍盟军地面部队的推进。”亚瑟·哈里斯( Arthur Harris)也写道:“6月30日,德军第2、第9装甲师正通过维莱博卡日,准备在当晚发起进攻,这里存在密集的道路网,德军几乎不可能绕过这里,所以这里是轰炸德军装甲师及其装备的理想地点,并且德军在这里还建立了一个补给点。盟军空军在白天发起了空袭,投下了1100吨炸弹,德军装甲师因而不得不取消了进攻计划。”根据上文,不确定轰炸是否发生在6月29日的夜间,它可能发生的稍晚一些,如果真是如此,这无疑给了德军装甲师更多的时间通过维莱博卡日,重要的是,德军资料并没有提到过这次轰炸。】
这里所介绍的案例的相关数据都跟德军因空袭而遭受的损失有关,这些案例也曾出自战后德国军官之口,他们的这些说法如今在事实面前,已经不起推敲。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里介绍的案例太少了,但也必须强调,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能够证明盟国空军在诺曼底战场给德军地面单位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在每一个能够找到可靠数据的案例中,德军军官都夸大了空袭造成的损失。
必须明确一点,空袭的主要目的不是给敌方造成损失,而是掩护己方地面单位的行动。例如,空袭德军炮兵阵地,即使不能造成德军的重大损失,但可能使德军步兵在关键时刻无法得到宝贵的炮火支援;对莫尔坦地区德军装甲部队的空袭,即使不能摧毁大量德军坦克,但也能使德军不得不停止行动,暂时隐蔽起来。空袭可能无法对敌军地面部队造成重大的装备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它对士气的影响可能要大得多,尽管这些影响可能是短暂的。
空中力量还能给盟军带来其他方面的优势。首先,德军不得不花比盟军更多时间躲避空袭;其次,空中优势还能帮助盟军及时掌握重要的情报,包括德军炮兵阵地的位置,德军预备队的调动等。
盟军的空袭也可能使德军部分单位无法及时赶到诺曼底。以SS第17装甲掷弹兵师为例,该师的工兵营在索米尔(Saumur)地区停留了近一个月,以确保卢瓦尔河上(Loire)的渡口能够正常使用,而师属的高炮营也被留在这里,以防备盟军对渡口的空袭。
对开赴诺曼底的德军地面单位的攻击
|
|
|
|
|
|
|
|
|
|
|
|
对铁路线的攻击
鉴于德军缺乏燃料和运输车辆,铁路运输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既能向在诺曼底作战的德军部队运送补给,也能将新部队送到前线。
对盟国空军来说,铁路线是一个比地面作战单位更容易得手的目标——铁路可以提前攻击,而且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德军的调动。而且,铁路,重要桥梁和集结地的位置都可以被提前侦察到。归根结底,铁路运输本质上不如公路运输灵活。
这些因素都使得铁路线成为盟军空军理想的打击目标,而且这些攻击最后都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即使铁路没有瘫痪,但运输能力也会严重下降,而运输的时间也会惊人的增加。前面提到的第2装甲师通过公路,大约花了两天时间从亚眠赶到了诺曼底,但该师有部分单位是通过铁路运输,他们大约一周后才赶到。
由位于苏佩斯-穆尔梅隆(Suippes-Mourmelon)炮兵学校组建而来的两个营也面临过类似的情况。这两个营,一个是摩托化的,一个是马拉的。两个营都是在6月10日接到了前往诺曼底的命令,摩托化营没有借助铁路,而另一个营则通过铁路运输。摩托化营具体何时到达尚不清楚,但肯定是在6月15日之前;而通过铁路运输的营是在7月初才到达诺曼底的。因此,通过铁路运输的非摩托化营花费的时间至少比摩托化营多了四倍。
即使盟军没有摧毁法国境内的铁路运输网,德国也不可能在西欧迅速集结部队防御诺曼底。一个装甲师通常需要大约60~80辆火车,而一个满员的步兵师则需要大约50辆火车【注:运送第277步兵师使用了50列火车,而运送SS第10装甲师则使用了67列火车。】。这意味着一支由5个装甲师和5个步兵师组成的部队将需要大约600列火车。
西线德军在诺曼底之外的地区,有大约34个步兵师(不包括那些不打算投入战斗的师,例如预备师),9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如果这些单位都通过铁路运输,那将需要近2500列火车,时间上需要好几个星期。在这里必须再次强调,盟国空军从来没有给德军真正制造出一个新的问题,而是加剧了德军本就困难的局面。然而,必须承认,一般情况下,盟国空军在扼制德国铁路运输方面要比扼制公路运输有效得多。
对德军补给运输线的攻击
根据前文论述,盟国空军几乎无法直接摧毁德军坦克。而根据对1944年8月期间德军坦克损失原因的统计,德军损失的大部分坦克不是被乘员自毁,就是被遗弃。其中一些可能是由于缺乏燃料而被不得不遗弃的。而造成燃料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盟军对德军补给运输线的空袭。相比直接攻击坦克,盟国空军以这种方式消灭的德军坦克数量可能要多得多。
必须要强调的是,不能把造成德军的坦克损失的原因全部归因于空袭。要知道如果不是盟军地面部队的推进,德国人是可能会回收这些坦克的。所以这一切应该是盟国空军和地面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事实上,后勤供应是德国战争机器最薄弱的齿轮之一。如前文所述,诺曼底的燃料储备严重不足,而弹药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诺曼底的仓库只有7172吨弹药,德军即使只向诺曼底派出少量的增援部队,也只能维持几天的战斗;布列塔尼有11576吨弹药,但如果不借助铁路,第7集团军将难以使用这些弹药。
同样地,如果不使用铁路,能够运送给第7集团军的物资将会很少。事实上,当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上的桥梁被炸毁后,铁路线陷入了瘫痪。德国人随即展开了抢修,巴黎-凡尔赛-德勒-叙尔东( Paris– VersaillesDreux–Surdon)和图尔-勒芒-阿朗松-塞斯-叙尔东(Tours–Le Mans–Alençon–Sees–Surdon)这两条线路最终得以重新运转。但由于图尔(Tours)的卢瓦尔河大桥被损坏,无法承载满载的列车,所以后一条线路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截止6月15日,德军在诺曼底消耗了5000吨弹药,平均每天消耗500吨,这仅仅相当于一列火车的运载量。【注:根据NARA T311 R25 F7029750,1个豹式坦克营拥有79辆豹式坦克,每辆坦克重达45吨,全营的豹式坦克加起来总共有3555吨,而运输整个营的豹式坦克营需要6列火车,每列火车的载重量达到了592吨。除此之外,还需要运输营里的其它装备和车辆。】而1941年夏季攻势中的中央集团军群每天需要24列火车的补给。如果德国人没有把大部分的铁路运力用来运送作战部队,铁路网很可能就能满足德军的补给需求。因为在6月,运送部队的列车数量超过了运送补给列车数量的4倍。一直以来有一个中肯的说法:盟国空军对德国在法国的铁路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而限制了德军的大规模部队调动。但要想对铁路运输造成同样程度的影响则要困难得多,因为这需要迫使德国人关闭几乎整个铁路网,因而摧毁大河上的桥梁是相对有效的方法——自7月15日对卢瓦尔河大桥被炸毁以来,第7集团军的后勤供应急剧恶化,最终在美军发动眼镜蛇行动的10天后达到了顶点。而当这次行动开始时,由于燃料短缺,德军无法迅速调动预备队。
德军因空袭而损失掉的卡车似乎并不是很多,在诺曼底战役的前10天里,有20%的战略运输车辆因空袭、抛锚、事故而损失掉,与之对应的是,德军在巴巴罗萨行动的前27天里损失了50%的补给卡车。另一方面,不能轻率的断定空袭和糟糕的道路一样,都在给卡车造成同样严重的麻烦,毕竟,德国人一般不愿意走公路,除非是在夜间或天气不好的时候。
结论
盟国空军的确对法国境内的铁路网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炸毁了卢瓦尔河和塞纳河上的大桥,给德军的公路运输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但除此之外,空袭在其他方面所造成的破坏似乎并不严重。即使到了8月,当德国人被迫在开阔的空地上行动时,空袭造成的损失仍然有限。没有越野能力的卡车可能是最容易受到空袭的目标之一,但即使是在法莱斯战役期间,被盟国空军摧毁的卡车和汽车也只有1100~1200辆,【注:盟军在法莱斯口袋里找到了701辆汽车和卡车,其中325辆毁于空袭;在德军溃退的路上又发现了2447辆汽车和卡车,其中330辆经过检查,发现有110辆是毁于空袭的,如果按照这个样本比例,那么就有816辆机动车辆毁于空袭,这个数据并不包括装甲战斗车辆(毁于空袭的装甲战斗车辆数量非常少)。】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但实际上这意味着只有2.5%~8.9%的机动车辆被击中,【注:针对法莱斯口袋,美军第9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第2战术航空队出动了12787架次,摧毁了325辆卡车和汽车,占德军所拥有的车辆总数的2.4%,但并不能肯定这个架次数只包括口袋地区,有可能还包括德军溃退的路上,因而实际损失比例应该会更大。】而盟军的宣称数至少达到了5倍。这个数据还可以和德国人所装备的机动车辆数量进行比较——SS第9、第10、第12装甲师在6月1日有7783辆汽车和卡车(可用+短修),而根据盟军作战研究小组估计,法莱斯战役开始时,德军大约有3万辆汽车和卡车,但这个数字似乎是偏低的。【注:仅仅装甲师投入诺曼底的汽车和卡车数量就达25000辆,而先前的损失似乎也并不十分严重。整个6月,总计只有3186机动车辆被除籍。】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这段时期大约有3%的卡车和汽车毁于空袭。【注:8月22日,法莱斯战役结束时,德军的损失仍在增加,盟军在塞纳河以西又发现了3178辆卡车和汽车。】
除了铁路,空袭对其他目标的直接破坏似乎也并不显著,所造成的影响事实上都是间接的——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空袭将导致德军运输能力下降,对于极度缺乏运输工具的德国人来说,这是很严重的麻烦。
尽管盟军战斗轰炸机在攻击德军地面目标时,摧毁的德军装备数量非常少,但对德军士兵的影响很大。例如在莫尔坦战役中,德军坦克在遭遇空袭的时候往往会采取隐蔽措施,可尽管坦克内部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总会有车组乘员选择弃车,这有效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也使预备队的反击出现被延误的可能。
重型轰炸机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所制造的破坏,如果盟军的空地协同得当,将会给盟军地面部队的推进带来巨大的帮助,否则,德国人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本文并不想论证空中力量是无用的存在,但必须承认,除了铁路和桥梁,对目标的直接破坏并不会带来取得多大的战果,但盟国空军在其它方面仍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盟军没有制空权,或者至少享有空中优势,西方盟国可能就不会发动霸王行动。
本章的主要观点是,空中力量对战局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但它会影响敌人的决策、行动和士气。此外,空中力量对盟军保持信息优势做出了贡献。因此,即使空袭的间接影响可能会更加难以分析,但这样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因为结果可能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