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迫参加一战,为招募海军真是拼了:在纽约中心造全尺寸军舰
来源: 追溯历史传奇
前言
一战爆发于1914年,但美国直到1917年才参战。最初美国一直保持中立,并不想参战,除了想借机大发战争财,以及广大民众普遍反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在军事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它的常备军是一支仅有18万人的国民警卫队,此外就是一支12万人的警察部队。
【图1】1917年4月2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要求国会对德宣战。
但是1917年2月,德国为了迅速取得一战的胜利,义无反顾地发起了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在不事先警告的情况下,开始肆意攻击开往英国海域的商船。这一做法严重挑战了美国的底线。在协约国甚至美国的商船被不断炸毁击沉的情况下,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向德意志帝国宣战。从此,美国终于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01、征兵困境
战事一开,军队的招募就成了头等大事。为了迅速征兵,美国政府和军队推出了各种举措。5月18日,美国通过了《选征兵役法案》,其中规定21岁到30岁的男性,在可能条件下必须到当地征兵委员会注册。随着战争的继续,登记的年龄上限又提高到了45岁,从而在法律上为新兵招募铺平了道路。
【图2】美国插画师设计的《自由的武器》,号召童子军为一战出售战争债券。
此外,他们还推出了各种设计经典、震撼人心的征兵广告,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大肆宣传,号召热血男儿踊跃应征入伍。
【图3】美国海军设计的征兵海报:《宝剑已出鞘,海军执在手》。
当时,美国海军的力量尤其薄弱。据统计,当时美国军舰只有10%的人员编制是满员的,其余90%的军舰平均缺员率高达43%。美国媒体甚至流传,如果美国参战,他们唯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等待德意志海军来夺取他们最大的海港——纽约港。时任美国海军部长的是新闻记者出身的约瑟夫·丹尼尔斯,他在罗得岛州纽波特市创建了海军战争学院,深知美国海军所面临的窘境,但他也深知宣传的力量和价值。
02、陆地造舰
为了让征兵工作能够更快更好地开展,1917年初,约瑟夫·丹尼尔斯联合纽约市,提出了一项别出心裁的计划,他们要在纽约市中心建造一座“全尺寸”军舰,跟真实的“无畏级”战列舰一样大小,以用于新兵招募宣传和训练。
【图4】1917年,从空中鸟瞰建造中的“招募号”军舰,围观者众多。
这项计划很快就获得了批准。军舰的建造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建造地点就选择在了纽约市中心的联合广场,这艘被命名为“招募号”的军舰全长200英尺(61米),宽40英尺(12米),基本上全部由木头制成。舰上配备有两根巨大的笼形桅杆,一个指挥塔,以及一个假烟囱。
【图5】远望军舰,已接近完工,雏形初现。
它的武器系统包括:6个14英寸(300毫米)的木制仿真炮,分别安装在3个双炮塔中。其中两个炮塔在舰首,其余一座在舰尾。另有10个5英寸(130毫米)的木制反鱼雷舰炮,分置于舰身两侧炮舱内。此外,还有两个1磅的仿制礼炮,这一切,都与当时真实的战舰装备相匹配。
【图6】近观军舰,已基本完工。
这艘庞然大物一经动工,就立即在纽约市,乃至全美引起了轰动。建造期间,每天前来围观的市民络绎不绝。9月份,军舰终于建造完工,美国海军从纽波特海军训练基地调配了39名见习水手,负责这艘军舰的日常运营。军舰内部设有船员宿舍,这些水手平时就驻扎在这艘军舰里。
【图7】军舰竣工之后,美国海军部长约瑟夫·丹尼尔斯前来视察,并向纽约市民发表演讲。
03、完美表现
这艘军舰主要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任务:首先,就是对海军新兵的招募。其次,是对这些新兵进行日常的训练。再次,就是举办各类活动,比如展览、参观、演讲等,以让广大市民对海军军舰及其操作模式有一个直观而又深入的了解。军舰内配备有无线电台、办公室、体检室、展览室,以及一套供暖和通风系统,足以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图8】当时红极一时的美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梅布尔·西蒙在军舰的炮位前,与身穿白色海军服的水手们合影留念。
【图9】美国印第安部落酋长“秃鹰”率部落同胞在军舰上合影留念。
【图10】加拿大第236步兵团珀西·格思里上校率部队来军舰参观。
军舰内的水手和新兵必须完全遵循海军的日常行为规范。他们会在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擦洗甲板,洗衣服,然后参加日常的教学,接受各种航海技能和海军作战训练。除此之外,他们就会站在船上守卫,并向来访的市民或应征者介绍关于海军服役的各种细节,同时回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到了晚上,船上所有的灯光都会亮起,包括耀眼的探照灯。庞大的军舰在各种灯光的映照下,会显得更加的雄伟壮丽。
【图11】水手们正在军舰下洗衣服。
【图12】水手们正在甲板上晾衣服。
【图13】难得一见的水手晾晒被子景观。
1918年11月11日,一战正式结束,但这艘军舰却一直保留到了1920年3月才被予以拆除。美国海军原本想把它拆除之后,再运抵康尼岛上的露娜公园重新组装,继续作为一个征兵船使用。但后来发现,搬迁的费用超出了拆除后军舰的价值。于是计划终止,拆除后的军舰再也没有被组装起来。
【图14】排队应征新兵的队伍络绎不绝。
这艘军舰虽然没有一天遨游于大海,但却每天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最终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它总共为美国海军招募到了25000名新兵,是自己军舰人数的625倍,足以装备28艘内华达级别的战列舰,为美国夺取一战的最后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艘“招募号”军舰的工作完成得如此出色,以至于到了二战期间,美国又如法炮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机场西侧,又创建了一艘陆上招募舰。这艘军舰被命名为“招募号”(TDE-1),后期改为“招募号”(TFFG-1)。
【图15】美国二战期间建造的招募海军“招募号”(TDE-1)陆地军舰。
它是按照迪利级护卫舰的2/3比例建造的,但是与一战纽约市中心的那艘“招募号”不同的是,它是一艘“真实”的军舰,舰身全部由钢铁打造,只不过部分武器装备也是木制的,包括一只锚,深水炸弹发射器,以及3英寸的舰炮。毫无疑问,它的主要职责也是招募和训练海军新兵。实际上,它每年协助训练的海军新兵多达5万名。它也成了美国海军历史上,唯一一艘从未下水服役过的“真实”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