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式炯关于黔军阻击红军的回忆

作者: 朱爱明

1934年到1935年, 红军有几支队伍在贵州活动, 受到国民党中央军和湘桂黔军的围追和堵截。当时, 万式炯在第二十五军任第八团团长, 他亲自参加了阻击红军的活动; 又因王家烈是他的姑丈, 受到王的培植重用, 万团不仅武器装备较为精良, 还配有当时部队少有的电台一部, 万和军部参谋处联系方便, 经常得知一些重要情况, 因此, 他对当时的战况了解较为清楚。

万式炯

1930年, 湘鄂西根据地组成红军第二军团, 由贺龙任总指挥, 周逸群任政委。1931年3月, 红二军团改为红三军。1933年秋, 红三军转移到湘鄂川黔边界, 在贵州沿河进行游击战争。1934年6 月红三军创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三军能够立足于黔东, 是与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分不开的。当时, 贵州王家烈与湘西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渠珍交恶, 双方屡次兵戎相见, 王家烈派廖怀忠师长及中将参军王天锡率部往铜仁将陈击溃; 陈渠珍又联合驻铜仁反王家烈的师长车鸣骥, 在黔东作乱, 王家烈派柏辉章师长率兵3个团( 即第四、五、八团)开赴玉屏、铜仁, 双方决战于猫猫岩。同时王家烈的后顾之忧是犹国才。之前王家烈曾想" 助桂反蒋" , 蒋介石就策划” 以犹倒王” , 王家烈、犹国才之战, 虽已由王胜犹败而暂告平息, 但王家烈对蒋、犹的戒心并未稍减。王家烈若要全力向黔东红军用兵, 又恐犹国才从西路乘虚进袭, 因此王死守地盘, 一直不敢妄动。王家烈在1934年底一次省民众大会上说: “红军贺龙初到沿河时, 人约4000, 枪约2000余。那时我曾派李成章旅长率部到湄潭防堵。廖怀忠师不明真相, 出于误会, 将李部拖往松桃。因此延误时日,红军得此良机, 发展壮大, 势力蔓延于思南、石阡、印江、沿河一带。我军追剿之时, 每苦于顾此失彼, 难得寻获红军主力。”

贺龙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黔东革命委员会旧址

红三军在黔东根据地内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各种群众组织, 没收和分配了地主豪绅的土地, 同时建立了地方武装。尽管黔东根据地仅纵横300里, 人口十万余, 但是他使红三军渡过了建军以来的最困难的时刻, 为与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贵州地方势力王家烈的统治是一个强烈的震撼。贺龙在湘西黔东建立了红色政权, 使王家烈及贵州军政人员, 诚惶诚恐, 王家烈欲挽回危局, 必先协调内部冲突, 解除后顾之忧。通过黄道彬、何知重从中调和, 于1934年秋, 王家烈和犹国才举行关岭会议。王、犹在会上要大家和平协作,对抗红军。商谈结果是: 犹部兵力交王率领, 开赴黔东、湘西, 防剿红军, 王则以省主席一职让犹代理。王家烈随即将原部置在西部天险花江河, 由万式炯率领准备随时对付犹军的第八团撤走, 以加强对红军的攻击力量。1934年9 月, 正当王家烈集中兵力“ 围剿“ 红军的时候, 任弼时和萧克率领红六军团自赣西出征, 经湘桂而逼近贵州黎平、锦屏一带。湘桂黔等省都为之震惊,如何联合起来阻击和歼灭西进的红军, 就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红六军团

这时, 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派代表路邦道、潘壮飞两人来黔, 与王家烈协商会剿 办法。他们转达何键的意见, 愿出四个团兵力, 会同黔省剿灭红军。李宗仁、白崇禧也派代表张蕴良来贵阳, 向壬家烈表示, 愿出4个团兵力会剿红军。并说: “李、白接上海密电, 红军主力将离开江西, 通过西南, 北上抗日。蒋介石必然借追剿红军的机会, 派中央军进入西南控制各省。“张蕴良又说: “ 李、白建议, 滇黔桂三省出兵, 在湘桂边境的黄沙河一带防堵, 压迫红军主力向湖北秭归、巴东方面渡江北上, 以免蒋介石一箭双雕的阴谋得逞。”王家烈同意李、白的建议, 后与滇省联系, 希望出兵会剿。因龙云不愿将部队调离云南省境, 这项计划未得实现。此时, 萧克率领的红军第六军团已近逼黔境, 王家烈慌忙调兵遣将, 围堵红军。

王家烈

1934年9 月中旬, 红六军团由湘桂边境经城步、靖县到达贵州锦屏。湖南何键派第十九师师长李觉, 广西李、白派军长廖磊率部尾追至锦屏。何键与王家烈在锦屏虽然设有湖黔边区剿共司令部( 由黔军第一师师长何知重兼任司令, 湘军第十九师师长李觉兼任副司令),而实际上, 何知重同师部驻安顺, 李觉同师部驻长沙, 该司令部的日常工作, 由参谋长王伯勋代行, 全部兵力为湘军一个团、黔军两个营。当时王伯勋在清江左岸沿锦屏、黔阳之线构筑工事, 防堵红六军团。王家烈判断入黔红六军团旨在与贺龙的红三军会合, 扩大红色区域, 就决定联合湘桂军队, 妄图在贵定以东, 乌江以南, 将红六军团摧垮, 逐出贵州, 遏制红军在贵州的发展。王家烈的具体作战部署是: 1 . 命原驻榕江之第四旅旅长周芳仁, 率部开赴黎平防堵; 2 .命省公安局长王天锡为前敌指挥,率第一团(团长江荣华)、第六团(团长刘鹤鸣) 由贵阳出发, 开赴施秉防堵, 并伺机准备向镇远、施秉之间的文德关、镇雄关、刘家庄、甘溪坪一带迎击; 3 . 命万式炯率驻湄潭的第八团在乌江北岸箐口一带严密扼守, 防萧克率红军渡过乌江; 4 . 命驻铜仁之第二师师长柏辉章及驻思南之第一旅旅长李成章两部, 协力对印江、沿河方面之贺龙红军进行封锁, 截断其南进接应萧克之路线。为了加强军部实力并利于直接督师作战, 王家烈将作战指挥所设于平越马场坪, 任命刘民杰为参谋长, 他自己则亲临马场坪督战。

9月20日, 红六军团进至黎平以南之潭溪, 与周芳仁旅发生战斗。周旅有10连兵力, 以两个连留守榕江, 8 个连投入战斗。红军以强大的攻势一举击溃这个防线, 乘胜向北, 取道瑶光、南加堡, 北渡清江河, 又迂回向东前进。当红军进军到剑河县的大广时, 遭桂军廖磊部阻击, 红军遂掉头向西, 经南洞司、良上、平兆、直指黄平、旧州。当红军进至黄平县属的翁谷珑地区时,湘桂两军也追赶而来, 集结于镇远、施秉一带。王家烈看到湘桂黔军合围之势已成, 遂令前敌指挥王天锡同湘、桂两军面商会剿 的具体办法。经商议决定: 北面为乌江天险, 水深流急, 由万式炯率第八团严密防堵, 红军势难飞渡, 预料红六军团的进军目标是与红三军会合, 派湘军即由镇远直赴石阡县城, 桂军亦由施秉向石阡县属的路腊、大地方跟进,以湘桂重兵集结石阡县境, 断红军去路, 以便迎头阻击; 王天锡率黔军迅速进军黄平, 跟踪追击。随即三方配合作战, 缩小包围圈, 妄图将红六军团压缩在乌江右岸的狭小地区, 一举歼灭。

红军至余庆县的龙溪后, 曾在回龙场、箐口一带, 侦察乌江渡口, 但水势湍急, 且防守严密, 红军无法过江。这时, 王天锡部已追至黄平、旧州一带, 虽然王天锡慑于红军的声威不敢猛追, 但已切断了红军的退骼。红军转攻占瓮安猴场, 东向石阡进发, 在石阡的甘溪与桂军发生激战, 红军被截成3段, 一部分掩护大部队转移; 一部分在李达率领下突围北上, 在沿河境内与红三军会合; 主力红军转战于石阡、镇远、施秉一带, 经过10多天的艰苦战斗, 摆脱了湘桂军的追堵。当进至石阡的白沙时, 又遇王家烈部的皮光泽率领第十四团进行阻击, 经过奋力冲杀, 红军终于抢在湘桂黔各军形成合围之前, 突破湘军成铁侠部防线, 直奔印江。

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合影

当湘桂黔军构成包围圈, 试图一举歼灭红六军团的时候, 王家烈将其军部指挥所由马场坪移到余庆, 继又推进思南。他获悉红军已经突进印江后, 慌忙饬令王天锡并带李成章部向印江追击。当时王天锡率本部3个团直取沙坪, 李成章率两个团径指火烧桥, 企图截断两部红军会师。然而, 由于红六军团行动神速, 甩脱了黔军的堵截, 经火烧桥、沙坪, 在木黄、石梁一带与红三军胜利会师。当王、李两部追到预定地点时, 会师后的红军已经南腰界向四川的酉阳进军了。这时, 红三军改为红二军团。10月25日, 王天锡、李成章两部在火烧桥集结。王天锡重新作了部署:李成章率部向四川龙潭追击, 王本人率部进军四川酉阳。王至酉阳时, 红军已奔向湖南的龙山根据地去了。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50万大军,采取重点进攻,堡垒新战略, 向中央根据地发起了的大规模第五次围剿。由左倾的错误, 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被迫放弃中央苏区, 向西突围, 企图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为了阻挡红军会师, 即速发出电令, 进行新的部署:命西路军何键部留刘膺古纵队于赣西继续“ 清剿” , 主力悉调湖南布防, 依湘江东岸构筑工事, 进行追堵, 并以一部分兵力部署在粤湘边境截击, 总部移驻衡阳;命南路军陈济棠部留李扬敬纵队在赣边继续清剿 , 主力进至粤湘边境的乐昌、仁化地区阻击, 总部移驻韶关;命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集中桂北防堵, 总部移驻桂林;命北路军顾祝同, 以第六路薛岳所部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担任追击。

何键

薛岳

为了确保截住红军西进, 蒋介石精心筹划, 层层布防:以余汉谋部在赣南设置第一道封锁线, 以陈济棠出兵汝城、桂东、仁化、宜章一带, 设置第二道封锁线; 并分兵沿粤汉线设置第三道封锁线; 以何键在湘江以东设置第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 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开始西进,一路破关突防, 势如破竹, 首先在江西的安远、信丰间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 进入广东北部; 继在湘南的桂东、汝城间, 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 占领宜章, 进而突破了粤汉沿线的第三道封锁线,占领临武等县; 11 月底, 红军到达湘江东岸, 强渡向西, 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接着于11月底沿广西西延山脉直指贵州。蒋介石布置的四道封锁线被突破之后, 他就接连电令湘桂黔军加强协作, 共击红军。

余汉谋

长征出发地江西雩都

当时围绕着贵州为中心战场, 湘桂黔军各作如下布置:湘军何键命第一路追剿军司令刘建绪饬陈光中、王东原两师尾追, 李云杰、李韫珩等部会同西进。补充总队主任何平、副主任成铁侠, 负责建筑碉堡。又命第二路 追剿军薛岳( 中央军) 率第二、第三纵队向黔推进。桂军白崇禧命廖磊, 率覃联芳师由湖南长安堡转进, 对红军尾追, 周祖晃师由广西古宜经下皮林进榕江, 助黔防堵。

黔军是以王家烈为首的第二十五军, 分属四个派系, 指挥不统一, 即以军长王家烈、副军长侯之担、总指挥犹国才、师长蒋在珍各成一系。根据蒋介石的电令和红军进迫黔省的紧急状况, 王家烈作如下部署:第四旅旅长周芳仁率第七、十五两团, 并指挥都匀,独山、荔波、平塘民团和椿江、下江、黎平、永从民团, 开赴永从、黎平、老锦屏之线, 严密防堵;第二旅旅长杜肇华, 率第五、六两团进驻天柱, 协同湘黔边区剿匪司令部参谋长王伯勋, 并指挥黎、锦民团, 于瓮洞、远口、天柱、锦屏之线, 严密布防, 清江河清剿指挥部陈叔武, 民团指挥王道帜, 负责清江河防务;第一旅旅长李成章率第二、三、九各团由思南、印江开赴施秉集中待命。王家烈部署完毕, 于11月13日亲赴马场坪督战, 并任命犹国才为贵州全省“剿匪“ 总指挥, 令其出兵三个团, 向黎平、永从增防。犹部第一团团长周文彬, 于12月4日始由兴仁出发, 其余各团按程东进。

1934年12月14 日, 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进入黎平县境, 在平茶击败周芳仁旅之赵瑜营。15 日红军进逼县城, 与周芳仁部激烈战斗约两小时, 红军后续部队陆续到达, 施行包围。周芳仁被迫弃城退至大坡顶, 固守待援。王家烈闻首战失利, 即饬第二旅旅长杜肇华率第五、六两团向黎平增援;又命李成章旅率第二、三、九团推进剑河策应; 再命何韬率民团增防榕江,以解黎平之危。杜肇华的作战方案是: 若红军突过靖( 县) 会( 同) 、远口之线, 他就配合湘军向红军夹击; 若红军突进锦屏, 他就以主力固守; 若红军进逼黎平、榕江, 他就向红军左翼袭击。正当杜肇华奉命出兵增援黎平时,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四千余众进攻老锦屏防线。15日, 黔军第十五团金祖典战败, 撤退到清水江右岸。这样,杜肇华就自顾不暇, 只能全力固守茅贡、岔处防线了。彭德怀部进至绣洞后, 侦知此线工事强固, 且有碉堡十余座, 故折回与主力红军自南加堡、平兆、瑶光、鳌鱼嘴等处渡清水江。

贵州清水江

16日, 红军分两路发起猛攻, 强渡清水江, 黔军凭借河防固守顽抗。激战半日, 红军以排炮向敌岸猛轰, 碉堡多被摧毁, 黔军死亡二百余人, 终于突破河防, 强渡成功。这时, 王家烈慌了手脚, 感到形势危急, 乃大声疾呼: 红军号称十万, 若令日久蔓延, 不仅黔省可被赤化, 恐川湘及其他各省亦同感危殆。他恳请蒋介石飞令川湘各军西移黔境, 桂省各部越省出击, 以挽救黔难。

红军渡过清江河之后, 挥师挺进, 18日克剑河县城, 随即直取台拱, 22日占领台拱。王家烈估计红军将向施秉、黄平、镇远、余庆突进, 乃令李成章率旅赴炉山、台拱、丹江, 杜肇华率旅到麻江、台拱, 犹国才率部到马场坪, 何知重率部扼守东坡、黄平之线, 第二师副师长张銮率部陈兵于重安江、黄平之线, 并集结黔军主力于炉山, 共御红军之北进。23 日, 桂军周祖晃师至格江, 湘军主力入黔境, 中央军薛岳部已分头抵达天柱、锦屏, 国民党企图合围, 以歼红军。25日, 红三军团攻占镇远县城, 民团大队长陈庸战死。26日, 红军占施秉县城。27、28日, 红军与黔军李成章和杜肇华两旅激战于黄平。29日 , 红军攻克余庆县城。30日, 红军主力集结于余庆、石阡一带, 31日, 红军胜利地进至乌江南岸。

何知重

蒋介石和王家烈都把乌江天险视为遏止红军北上, 并夹击歼灭红军的天然屏障, 王家烈早就责成副军长侯之担负责乌江以北的防务, 并派万式炯率领较精锐的第八团协同固守江防。1935年1月1日, 王家烈应薛岳电约由贵阳赴马场坪与薛会晤, 参谋长谢汝霖、副官长胡德渊随行。薛岳讲了当时形势, 又对王家烈说: “ 你今后应靠拢陈诚派, 不要靠拢何应钦派, 将会给你补充军备。“商谈的宗旨, 是要同心协力, 坚守乌江, 共歼红军。随后, 薛岳偕第四军军长吴奇伟和第三十六军军长周浑元,陪同王家烈回贵阳。首先, 传达了蒋介石新作出的几项任命: 龙云为第一路总司令, 薛岳为第一路前敌总指挥, 吴奇伟为第一纵队司令, 周浑元为第二纵队司令, 孙渡为第三纵队司令, 王家烈为第四纵队司令, 犹国才为副司令。在薛岳、王家烈密切会商之际, 乌江两岸, 黔军阵地堡垒林立, 副军长侯之担命刘翰吾旅长任右路指挥, 担任自尚稽至茶山关段的江防; 命易少荃旅长任中路指挥, 带欧阳文、周仁溥两团, 担任羊岩关至孙家渡段的江防; 命林秀生旅长为左路指挥、率罗玉春团、机炮营担任江界河至岩门段的江防, 并与万式炯率领的第八团取得联系;万团则奉命担任湄潭县的江防, 命副师长侯汉佑为前敌指挥, 带特务营长党圣征扼守于岩坑和珠藏;命侯之玺旅长带郑廷芳、王一两团, 由川南、赤水开赴遵义, 作总预备队; 副军长侯之担率教导师直属团(团长侯相儒) , 设指挥部于遵义城直接指挥作战。

乌江天险

1934年12月28日, 侯之担接到报告:由老黄平北进之红军,在江界河一带搜索竹木编制渡河工具。30日接易少荃报告: 由瓮安北进之红军, 在茶山关一带搜集竹木。1935年1 月2日, 江界河岸的红军在火力掩护下, 开始强渡乌江。渡河工具是当地农民献策献力扎成的竹木筏, 红军用粗绳将筏子系于岸上的树干、木桩或岩石上, 依次下放江中, 使筏子互相靠拢衔接, 自然形成一座活动的斜形浮桥, 筏上还筑有工事,构成人字掩体。但是由于黔军火力强大, 红军首次强渡没有成功。当天夜间, 红军十余人冒着严寒和急流, 在老虎洞悄悄泅水过江, 潜伏于罗玉春团防线内岩脚下。第二天, 红军主力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进行强渡, 当红军逼近北岸, 黔军正在阻击时, 突然发现在自己阵地岩脚下埋有伏兵, 红军就像神兵天将, 冲到黔军阵地上, 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黔军惊慌失拈, 纷纷溃逃。这些红军占领了阵地, 接应红军主力登岸。黔军的机炮营营长赵宪辉督队拚死反扑, 当场被红军击毙, 一时间黔军兵败如山崩, 乱作一团, 罗玉春指挥失灵, 急得嘶声嚎叫:“我不走,我要死在这里。 ” 他的卫兵只好拖着他逃跑。罗玉春团的崩溃,震动了林秀生旅的整个右侧阵地。3日下午,林秀生旅纷纷溃退, 其残部至珠藏为副师长侯汉佑收容,经遵义、鸭溪向长干山退却。

中路易少荃旅惊闻江界河失守, 即率欧阳文、刘安祯两团仓皇撤退到龙平、深溪水设防堵击, 与红军交战数小时后惨败, 伤亡及被俘者甚众。易少荃率残部绕过遗义城, 向桐梓退却, 在桐梓附近, 易少荃既恼且怒, 无处发泄, 即假借“ 向红军投降" 的罪名, 枪毙了一个排长, 后狼狈逃跑, 其残部由刘翰吾收容。正当另一路红军向右面的马场和茶山关进发, 准备由此强渡乌江的时候, 扼守茶山关的右路指挥刘翰吾, 被江界河、孙家渡相继失守, 林秀生、易少荃两旅相继惨败的消息吓得失魂落魄,慌忙往桐梓退却。红军不费一枪一弹, 就夺取茶山关, 渡过乌江, 占领了尚稽。在上述两路红军在江界河与茶山关飞渡乌江的同时, 第三支红军部队也向箐口进发, 准备强渡乌江。万式炯率领的第八团正扼守箐口一带江防, 他命第三营营长刘彬如进人箐口江边阵地。第一营营长吴子荣配置于江边的后场和老渡口, 第二背营长李仲春率重机枪连、炮兵连驻守湄潭作预备队。12月31日, 红军由回龙场强渡乌江, 首先向北岸炮击, 刘彬如营在江边沟筑的工事被击毁。在火力掩护下, 红军从鱼塘子渡河, 待其将抵对岸之际, 万全团按预定计划撤退, 经凤冈至思南。1月4日 , 红军进驻湄潭。

红军分三路强渡乌江的战斗全部告捷后, 就乘胜直捣侯之担部所驻扎的黔北重镇一遵义。红军向遵义进发途中, 在龙坪、深溪水战败易少荃旅, 抓获许多战俘, 红军换上这些战俘的衣服, 伪装成侯部士兵, 于半夜来到遵义城下, 由俘虏喊开城门, 红军一涌而入, 不费一枪一弹, 轻取遵义。侯相儒从梦中惊醒, 急忙率领部队向桐梓逃跑。1月7日凌晨, 红军占领遵义城。1月8日, 红军进一步击溃退守于娄山关的刘翰吾, 易少荃残部和新从赤水开来接应的侯之玺旅, 一鼓作气追击40里。败军打算退据桐梓城, 不料已被迂回速进的红军抢先占领。刘翰吾只好从猴子溪、下坝向赤水仓皇撤退。侯之玺则沿川黔公路至新站,企图与川军刘湘部汇合。其时, 红军早从夜郎坝小路迂回到侯军的前面, 截断了侯军与川军的联络。正当侯之玺在新站公路两侧山上构筑工事, 准备抵抗红军时, 忽然听到后路响起枪声, 才惊悉退路已被红军截断, 川军不能前来增援, 陷入了被红军腹背夹击的困境, 侯旅全线崩溃, 夺路向温水、良村败退。1月9日, 红军占领了川黔交界的松坎。

娄山关

红军强渡乌江、进占遵义, 使蒋介石、王家烈惶恐不安, 他们又策划调动兵力, 对红军围追堵截。王家烈的第二十五军连遭败绩之后, 蒋介石乘机削弱王家烈的统治势力, 一面指使重庆参谋团主任贺国光以“ 作战不力, 迭失要隘, 潜来渝城” 的罪名, 将副军长侯之担扣押查办; 一面派第一路前敌总指挥薛岳进入贵阳, 薛令郭思演为贵阳警备司令,接管贵阳城防, 取王天锡的职权而代之。王家烈出入城门, 均受盘查, 处境异常难堪。薛岳还调散第二十五军, 使之不得集中,并断绝王的财税收入, 不发军饷等。王家烈焦急万状, 从违两难, 他预感末日来临, 就试图把部队拖到川南边界, 以求幸存,遂向薛岳表示: “黔北是我桑梓之地, 愿亲率所部, 打过江去。"薛岳同意, 即令何知重、柏辉章两师长率第二、四、五、六、九、十一共6 个团, 加上犹国才部的两个团由鸭池河渡江, 向遵义进发。薛岳还指派督察专员路邦道和潘壮飞同行, 从中监视。这时, 薛岳调周浑元纵队北上遵、桐; 又调在川的中央军上官云相,郝梦龄等部及川军刘湘部南向遵、桐, 配合周、吴纵队夹击红军。

遵义会议结束后, 1月19日中央红军即向赤水、川南进军。红军分数路并进。右路红军从桐梓出发, 在习水境内击败川军郭勋祺师的刘兆藜旅, 占据习水县城。退守习水的刘翰吾、侯之玺两部望风披靡, 继续退向官渡、土城, 并在土城抢先占据山上的制高点, 准备迎战。但部署尚未就绪, 红军突然出现于山脚, 该旅像一群惊弓之鸟, 急忙丢掉阵地, 砍断浮桥, 向赤水河左岸狼狈逃窜, 红军占领土城。红军从土城经元厚继续向赤水推进。其一部在旺隆场再败侯之玺旅, 另一部在七里坎黄陂洞与川军章安平旅遭遇。由于川军占据高地进行火力封锁, 红军处于不利地形, 伤亡较大。红军不能取胜, 旋即退去。1月28 日, 红军由旺隆场返回元厚, 在枫溪口等处渡过赤水河, 成为入川南的右路。左路红军从仁怀县的回龙场经赤水县之临江场至土城时, 侯汉佑的罗玉春团、师部直属营及川军刘兆藜旅已先集结于土城布防, 在土城右侧的青杠坡发生激战。1月27日 , 川军潘佐旅赶来增援, 战况更趋激烈, 红军后续部队赶到, 击溃川军。29 日, 红军乘胜在潭溪口渡过赤水河, 经桃溪场, 越拖枪岭, 进军四川,成为红军入川南的左路。至此, 红军首次渡过了赤水河。

赤水河

红军一渡赤水, 进入川南, 行抵云南镇雄之威信时, 突然改变进军路线, 掉头回师川南再入贵州。在黔境被红军打败的国军, 还没有喘息、过来, 又慌忙投入战斗准备。中央军的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 在贵阳及其以西集结待命。王家烈为母祝寿, 正住在桐梓小水老家。2月21日, 接到贵阳薛岳转蒋介石由重庆来电: “红军回师东渡赤水, 似有取道川黔边界往酉阳、秀山与贺龙、萧克汇合模样。“命王家烈率部在松坎以北的赶水之线堵击。王家烈立即戎装奔赴遵义指挥督战, 将其兵力部署在桐梓、娄山关及遵义一线。2月13日, 红军东进至遵义、仁怀、桐梓、习水交界之花揪坪, 向高桥急进。滇军一个旅尾追至古蔺县以东的镇龙山、石宝寨。2月24日, 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突袭桐梓县城, 守城的蒋德铭旅正与川军交防, 措手不及, 当被击溃, 红军轻取桐梓县城, 继续挥师南进, 顺利到达红花园。杜肇华率第六、十五两团迎战于娄山关。激战两昼夜, 红军越来越多, 战火蔓延到红花园、黑神庙、小箐、观音阁等地。杜部失利, 陷入重围, 伤亡达六百余人。2 月26日, 娄山关被红军攻占。娄山关失守, 遵义危急, 王家烈身边只有一、八两团及五团一个营。面对红军主力, 倘若死守, 众寡悬殊, 势必败北; 倘若不守, 蒋介石的督察专员监视左右, 侯之担的下场, 前车可鉴! 是守是走, 进退维谷。出于利害考虑, 王家烈决定还是死守。他一面十万火急地电令何知重率师星夜驰援, 一面又向薛岳告急求救, 贵阳薛岳电告吴奇伟率两师前来增援。王家烈有了一线希望, 迅速作出守城部署; 命万式炯率领的第八团赴距城十余里的董公寺,构筑阵地, 准备抵抗,并掩护由娄山关撤退的刘鹤鸣团; 命江荣华率第一团在董公寺之西飞来石一带修壕建垒, 配合第八团作战; 命李维亚集结第五团于遵义待命; 王家烈、犹国才亲临城北风朝门督战。

2月27日拂晓, 在董公寺、飞来石一带黔军与红军展开激战。第八团与红军争夺高地, 几进几出。这时黔军第一团团长江荣华在飞来石被红军打伤, 阵地为之动摇。红军乘隙包抄第八团之左侧, 战斗更趋激烈, 是时副旅长杜肇华在第八团阵地负伤。由于第八团地势有利, 红军屡攻不下, 阵地才得守住。王家烈见红军两翼逼近城边, 而吴奇伟部又须次日才能赶到, 就急忙命第一、五、六团退守城内, 归第六团刘鹤鸣指挥;命万式炯率领的第八团继续与红军保持接触, 必要时退至南关高地,扼守遵义至贵阳的交通要道, 策应来遵之吴奇伟部, 王家烈带卫兵一排, 出南郊忠庄铺, 待吴奇伟前来会商作战事宜。王家烈希望争得时间, 固守待援, 保住遵义。然而, 田于红军攻势猛烈, 迫使第一团由飞来石向马坎退却; 第六团因从娄山关至遵义连续奔命, 十分疲惫, 一触即溃,被迫向西部之牛蹄场退却;第五团除留少数控制红花岗的制高点外, 也纷纷向牛蹄场退却; 第八团于黄昏后也转移到南关高地,保持与红军对峙。红军很快夺取红花岗要地, 2月27日深夜, 红军再次占领遵义。

28日上午8 时,王家烈在忠庄铺会晤吴奇伟。吴说:“ 我带的第四军两个师正在兼程前进,大约再过一小时可到。我们的任务是反攻遵义, 协同作战。”王说: “何知重师追敌未回,柏辉章师尚在马坎集结,准备反攻,身边只有第八团还在与红军对垒。“吴说:“现在两师一团,足够反攻。看你的意见如何打法?” 王说: “我们的主力应从西侧的桃溪寺前进, 首先夺取红花岗; 另派一部从右侧迂回到敌人背后,造成红军腹背受敌。”作战方案既定, 分工如下: 中央军主力攻取遵义老城制高点红花岗;黔军第八团一个营在公路正面筑工事坚守, 以两营由团长率领迂回红军之后, 配合中央军反攻遵义, 指挥所设在忠庄铺。上午十时许, 中央军吴奇伟部韩、唐两师赶到。第八团受命后, 万式炯以第一营配置在川黔公路的正面阵地,专守交通要道, 他亲率第二营营长李仲春,第三营营长刘彬如及重机枪连、迫击炮连取迅铜锣井, 从东门攻击遵义新城。当天上午战斗打响后,万率部冲到车站附近; 韩、唐两师也从红花岗桃溪寺东面向老城逼近, 据守在红花岗的红军居高临下, 以密集的火力击溃中央军的进攻, 中央军伤亡人数很大。正当此关键时刻, 一支红军神出鬼没地由东迂回,经甘堰塘、南宫山直捣忠庄铺指挥所, 坐镇指挥的吴、王两人这才知道部队已钻进红军设置的口袋中,弄不好将要成瓮中之鳖, 就慌忙下达全军撤退的命令。吴奇伟急忙跳上汽车逃奔贵阳; 王家烈也迅速纵身上马,夺路逃向金沙。

这时红军已团团包围了吴、王的部队,中央军的两个师, 接到后撤的命令时, 已欲进无门,欲退无路了。据守在红花岗上的红军, 正面出击。韩、唐两师狼狈溃退, 被红军消灭过半, 红军穷追猛打, 直至乌江边。一部分中央军的残兵败将过江后, 为了摆脱追兵, 即把浮桥砍断, 不得过江者, 一部分溺死江中, 一部分作了红军的俘虏。万式炯率领的第八团奉命撤退时, 官兵摸不着头脑, 都感到惊惶失措。为了稳定军心, 万大声疾呼: “ 不要惊慌, 我们是本乡本土的人, 到处都有路走! "他慌忙将部队聚集拢来, 派一个连掩护重机枪、迫击炮连先行。再派李、刘两营长各带两连, 交互掩护撤退。至忠庄铺, 始知己被红军扼守, 而后面追兵逼近, 万下令猛攻公路守军, 夺路而逃。过公路时, 万右腿负了伤。原来扼守公路的第一营, 已被红军消灭过半, 余部撤到公路两边的小高地。万率第八团退经此地, 将其收容, 同向金沙撤退, 第三天才与王家烈会合。经此遵义大战, 王家烈部损失惨重。王家烈既痛心, 更忧虑, 担心蒋介石会以军事失利为借口加以罪名。他含泪电呈蒋介石云:"共军回窜, 黔当其冲, 家烈守土之责既疏, 追击之任未竣, 责无旁贷, 罪何可逭?请钧座明令议处, 以申法纪。”

四川古蔺

红军取得遵义大捷后, 迅速在鸭溪集结, 随即北上经长干山而至茅台。3月16日,红军三渡赤水河, 向四川省的古蔺进发。在蒋介石看来, 红军从江西出发, 经过他的四道封锁线” 追剿” , 减员甚多, 现虽再次入川, 也不过是强弩之末, 可以轻而易举地彻底歼灭。出乎他的意料, 红军纵横驰骋于赣、湘、桂、黔、川诸省, 防不胜防, 堵不胜堵, 追之莫及。更料不到遵义一战, 吴奇伟部竟遭如此惨败。蒋介石看清了红军的强大力量, 确实不可轻视;他也痛切感到, 如不乘此歼灭红军, 必定后患无穷。因此他由南昌飞抵重庆, 亲自指挥战斗。蒋介石亲自审察战报战电,全面了解战局。他日夜派出飞机,飞临前线,追逐红军,进行侦察,掌握前线动态。部队的调配, 作战方案的制定, 具体战斗的部署, 都一一由他审定。红军三渡赤水时, 蒋介石判断红军将北渡长江, 就制定了所谓“以聚歼红军于古蔺地区为目的" 的军事计划。蒋介石调集了薛岳带领入黔的两个纵队及川滇黔的有关部队投入战阵, 以图实现“ 聚歼红军” 的目的。在具体战斗部署上, 他分令各部担负不同的“进剿”、” 堵剿” 和游击任务。负担“进剿” 任务的部队是:周浑元纵队和吴奇伟纵队负责从瓢儿井至古蔺追剿红军;川军郭勋祺师由两路口直向仁怀、古蔺尾敌进剿。

负担堵剿任务的部队是:滇军孙渡纵队“主力集结毕节附近, 向敌防剿”。川军刘湘的一个旅" 赴土城防堵" 。川军陈万仞师部署于江津、叙永、赤水镇一线, “ 该部任务, 重在防堵" 。黔军王家烈纵队, 在小河口、大河口、仙家渡、赤水河镇之线防堵。侯汉佑师于土城、蒋德铭旅于茅台防堵。蒋介石推行“碉堡政策" ,作为堵截红军的主要手段。他严令"务在封锁线上星夜征集民工, 赶筑工事, 以筑碉堡为善“ ; “ 各主要渡河点, 星夜赶筑工事。俟筑成后, 并于两碉之间预筑子碉, 连点成线, 使两碉间能以目力、火力交叉相及为度, 统限三日完成“ ;还要各部将“ 筑碉地点、数目,立即电告,并绘图补报。”负担游击的部队有:川南边防军第二路司令魏楷部, 在古蔺“坚守固阵, 并多派小组游击, 四出活动, 迟滞敌之行动”。万式炯率领的黔军第八团奉命在金沙以北游击。正当蒋介石精心安排"聚歼红军” 的作战部署时, 红军突然由古蔺折回, 再进贵州。把薛岳、周浑元、吴奇伟、刘湘、孙渡、王家烈等部全抛在后面。红军神出鬼没的运动战, 弄得蒋介石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1935年3月21日, 红军自古蔺回师至川黔交界的太平渡、二郎滩、淋滩、九滩口四渡赤水河, 进入贵州赤水县境。24日, 红军东进, 先头部队至习水县境的良村, 主力折向兴隆场。

赤水河元厚渡口

蒋介石“ 聚歼红军” 的计划落空后, 他扬言要与红军决一雌雄。他于3月24日下午4 时, 自渝乘专机飞抵清镇机场。何成浚、李仲公、王家烈等至机场迎按。蒋介石乘车至贵阳, 行辕设于贵州省绥靖公署。随同蒋介石来的有宋美龄、美国顾间端纳、陈诚、晏道刚、吴稚辉、陈布雷。蒋介石向贵州的军政人员发表演讲说:“红军是强弩之末, 现今被迫逃入黔境, 寻求渡口地点未定。前遭堵截, 后受追击, 浩浩长江,俨如天堑, 已陷于走投无路的处境。”之后, 又表明誓与红军决一雌雄。他希望“军政同仁, 同心协力、剿赤成功。”这时, 红军主力从国军重兵集团右翼分路急进, 26日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干溪、马鬃岭地区。27日红九军团向长干山方向佯攻, 引国民党军北向;红军主力继续南进, 28日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 进至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日红军南渡乌江, 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 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地域, 前锋逼近贵阳。当时驻守贵阳的只有郭思演第九十师的4 个团, 面且大部在外围担任守备。城防兵力包括宪兵在内, 实际不足两团。距贵阳较近的部队是防守息烽及乌江南岸的唐云山和韩汉英两师, 但都是在遵义之役中的溃败之师, 如惊弓之鸟, 根本没有战斗力。只有驻在黔西的陈金城团尚属精锐, 可供急用。根据这种情况, 蒋介石作出决定,先调部队保卫贵阳:调黔西陈金城团星夜兼程赶到贵阳警卫;又让大定孙渡纵队东进,集结贵阳待命。其次, 严令下属各部对红军衔尾追击;命遵义李韫珩纵队迅速南行至息烽堵击;命湘军刘建绪、第四十八师徐源泉等部在黄平防堵;命桂军廖磊部在黔南阻击。

4月4日,蒋介石接李韫珩电告:该纵队在乌江南岸的息烽县黑神庙与红军遭遇, 坚持抵抗。蒋介石为了鼓励士气, 特传令嘉奖李韫珩, 并予犒赏。但这时红军仅距贵阳百里, 而贵阳兵少城虚, 援军尚需两三日方到, 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蒋介石强作镇静, 亲自督促严密布防。他派清镇空军第三队日夜更番侦察红军的情况, 探明追击和增援的各军位置。他又走出行辕, 亲临城区墙垣, 察看城防工事及军事部署, 蒋介石视察之后表示不满, 当面斥责贵阳警备司令郭思演督责下属不力, 玩忽职守。实际上,蒋介石内心非常惶恐, 他深知红军用兵神速和擅长奇袭, 担心神兵天降, 城破军覆。特别是在4月5日晚间, 风闻贵阳外围有红军游击队活动, 蒋介石更是彻夜不安。他连连询间黔灵山、东山、螺丝山、照壁山、大小关的工事及城防兵备。他尤其关注业已加强警戒的清镇机场的情况, 准备在危急之时, 乘机远逸。

4月7日, 孙渡纵队经过三天四百里的急行军, 如期抵达贵阳。“ 勤王之师” 及时驰赴救驾, 使惶惶不可终日的蒋介石顿时喜出望外, 特意褒奖该纵队行动迅速, 作战勇敢, 凡旅长以上均受犒赏。孙渡在贵阳周旋一日, 即奉命率部向龙里前进。途经距贵阳三十里的黄泥哨, 与红军便衣队接触。至观音山, 与红军遭遇,激战竟日。蒋介石为此特电龙云:嘉奖孙部忠勇作战, 乃龙云总司令平素训练之功。其时, 红军已进至贵阳三四十里处, 转向西南突进, 把所有东追的国民党军甩在龙里以东, 更利用蒋介石调开了云南堵军的有利条件, 大跻步地向云南西进。

孙渡

罗炳辉

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后, 留罗炳辉带领红九军团在乌江以北钳制国民党部队, 掩护红军渡江。蒋介石判断红九军团也将东进, 便电令何知重离开原驻地金沙, 东进湄潭截击;这是蒋介石自以为是地弄巧成拙, 恰好给红九军团让开了西进之路。红九军团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之后, 于4月3 日从狗场折回, 与黔军魏金镛部战于大寨,红军处于不利地形,乃边战边退,至老木孔, 与魏金镛隔河对战。半夜, 红军佯改, 退至菜子坳,布下伏兵, 严阵以待。次晨, 魏军尾追而来, 至红军伏击圈内,正面骤然回击, 后侧伏兵跃起杀出, 将魏军截为两段, 首尾不能相顾。红军乘胜痛歼魏军之后, 仍回老木孔宿营。4月6日, 红军至洋水, 沿金沙大路到石桥, 复抄小路, 经里毛, 西向大定。4月7日, 红九军团进袭食盐集散地瓢儿井, 盐防军缴械。红军打开盐仓,将食盐分给穷人。周围二三十里内的贫苦农民,纷纷前来领盐。8 日, 红军宿营于猫场。蒋介石急电令柏辉章派队阻击, 第六团团长刘鹤鸣奉命率部并配合江家寨民团武装围击红军, 因猫场红军所占地形不利, 红军受挫, 旋以急行军退往鼠冲, 经鸡场、大兔场、马宗岭、米洛到米角宿营。刘鹤鸣团见红军退走, 即停止追击, 转向大定。

红9军团干部到达陕北后合影

黔西军部行营参谋长张銮, 也奉蒋介石命率领第八团”追剿“ 红军,于4月7 日由黔西三重堰出发, 8 日到长石, 9日到瓢儿井, 红军已过境两日, 1 日起在毕节屯军3 日。又接蒋介石电, 说红军已从纳雍到水城之立火竿, 命张銮率领第八团取道七星关, 南击纳雍一带的红军。张銮因要回黔西会见晏道刚, 共商王家烈下台事, 即命万式炯率领队伍前去追击。14日自毕节出发, 18日到七星关。19日到赫章, 20日到水城, 侦知红九军团已千19日通过茨冲, 过北盘江上游的顺从, 出盘县之普古, 进入云南, 与红军主力汇合去了。万式炯追之莫及, 即率部返回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