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道刚关于第五次围剿和长征的回忆(二)
作者: 朱爱明
五
王家烈恐风声传出,部下对他不客气,要求随同晏道刚一道去贵阳。王到贵阳,蒋介石立刻见他。王当面向蒋表示辞主席职,蒋很高兴。王问何时交卸,蒋告以不必急。当日蒋还亲自到王家中看王。很快就发表吴忠信继王家烈任贵州主席职。王家烈当时与桂系军阀长期勾结,王家烈去职当然会引起桂系反感(特别是在经济上切断了广西对贵州鸦片烟过境的税收)。蒋介石知吴忠信与李宗仁、白崇禧交好,所以起用吴忠信以缓和与桂系的矛盾。王家烈的主席下台后,蒋为敷衍王的面子,发表王一个“第二路追剿军总指挥"的空衔。王回到大定整编部队,因师长们早被蒋介石收买,再度向王闹饷。蒋此时故意坚持部队未缩编,未经点验即不发饷。在众叛亲离、上下夹攻的情况下,王被迫回贵阳向蒋请辞总指挥及军长职,于4 月底调为军事参议院参议,军权被蒋夺去。至5 月初,王随张学良离开贵阳到武汉行营服务。王离黔时蒋送他五千元旅费,随又特准免考入陆大进修。就这样,蒋介石把贵州收归国民政府。
吴忠信
红军于1935 年4 月中旬向云南急进,所向无敌,很快就突破了犹国才盘江八属的防地渡过北盘江。蒋介石在贵阳急电龙云,命将云南仅有的一些军队布置于滇、黔边黄泥河以东防堵,下令薛岳亲率吴奇伟、孙渡、周浑元、李韫珩等部尾追。薛岳以地形熟悉的滇军孙渡部作为前锋(李云杰、郭勋祺、王家烈三部留黔,原在遵义打败了的薛岳嫡系之两个师残部也驻贵州整补),分三路西追,月底沿红军去路到达云南境内,沿途在滇、黔边的兴仁、数泥河、平彝、自水有些接触,没有大的战斗。滇军旅长龚顺璧一度负伤,蒋曾发给一些治伤费。对于留在乌江北岸的一部红军(红九军团),蒋命令各军追堵,也没有什么大的战斗。这一支红军后来也顺利地经水域渡过乌江上游进入云南。
乌江
红三军团强渡乌江的茶山关渡口
5 月初,红军主力分向沾益、马龙、寻甸、嵩明前进。龙云当时因滇军仅有的6 个旅主力早已外调,坐守昆明空城,只有卢汉指挥的一些团防及警卫部队担任守备,十分恐慌。蒋介石要薛岳兼程驰援,不料红军甫抵昆明附近又转头向昆明西北前进。当空军侦知这一情况时,蒋介石和部下们研究,认为红军声东击西,真正企图是强渡金沙江无疑,便令薛岳率各纵队跟踪北追。蒋在电令中有“同仇敌忾,灭此朝食”之语,想消灭红军于金沙江以南地区。他以李韫珩部经会泽向巧家北追外,其余主力经寻甸、禄劝、武定向元谋尾追。此外,他又分电西康刘文辉(第二十四军军长兼川康边防总指挥)派兵扼守金沙江各渡口进行阻截,将船只悉送北岸,严加控制。他命令空军每天在巧家渡口、寻甸属之洪门渡口、禄劝属的绞车渡口、元谋属之龙街渡口进行侦察。约在5 月7 日,薛岳、龙云两人乘飞机到金沙江侦察。回来电告蒋,始知红军主力已在后卫掩护下巧妙地突破了刘文辉部防线渡过金沙江。向绞车渡前进之周浑元部,向巧家前进之李韫珩部,向洪门前进之孙渡部,向龙街前进之吴奇伟部,均为红军后卫所牵制,稍有战斗,旋又得知红军取道通安正在围攻会理。蒋介石乃命薛岳以李韫珩部为先头由巧家渡江驰援会理,周浑元部继续前进;前敌总部及吴奇伟部从元谋渡江继续追击;孙渡部滇军留在金沙江南岸沿江掩护。事后得知红军在云南过境时,禄劝、武定、会泽、寻甸、富民、宣武各县县长,在龙云压迫下率领团队顽抗红军,被击毙县长数人,还有因作战不力被龙云处死的县长数人,团队伤亡数以千计。另外还听到有一个赤手空拳的参议寻某,因督战不力被龙云处死。
龙云与蒋介石
红军渡过金沙江的皎平渡口
约在5 月12日,蒋介石得知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薛岳所部也渡过了一部,此时会理正在红军围攻中。蒋介石乘飞机至昆明,此行随从人员不多(只有军事人员,没有党政人员)。到昆明后住在五华山龙云布置的房子里,共计住了20 多天。蒋在昆明的捎施,除拉拢龙云之外,主要是部署大渡河的会战。当薛岳所部渡过金沙江后,蒋令薛岳转告前线各军,行动要稳扎稳打,每到一地先做工事(主要是碉堡)才能入营。这是因为吃了红军几渡赤水的亏,有此教训。同时电令刘湘以第二十军全力及第二十一军之一部归杨森指挥,火速至大渡河北岸防堵;令刘文辉将第二十四军大渡河以南部队(约六个旅)统归刘元璋率领受薛岳指挥,堵截红军北上,掩护薛岳部主力北进;第二十四军主力布防大渡河北岸严密封锁,指定杨森,刘文辉到汉源指挥。电勉大渡河南北各军,大意是: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等语。当刘元瑭守会理到了第六天的时候,蒋下手令升刘为中将旅长,犒赏一万元交飞机投送,以收买刘文辉所部为其出力。当红军在5 月16 日左右,达成围困会理取得休整的任务后继续北进时,蒋命侍从室发一电令,通告川、黔、滇各军“嘉奖川军刘元瑭守会理之功”。
泸定桥
安顺场红军渡
大渡河会战计划,策动的总兵力计十余万人, 5 月中旬以后各部依计划行动。蒋介石曾两次由昆明乘飞机到前线上空,利用通信袋向各部队指挥官投下“手令",指示机宜,表示他亲临前线督战和官兵同甘共苦的样子。空军队长张有谷在当时也是很卖力的。可是蒋介石梦想红军重蹈石达开一样的覆辙并未出现。红军到泸沽之后,只一部经大树堡,主力却分两路,一路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击败了刘文辉的守军,一路迂回到泸定桥击败刘文辉另一部守军,渡过大渡河取道汉源(在汉源也打了一仗)、天全、芦川,宝兴,在6 、7 月间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于懋功了。
斯诺和强渡大渡河的红军战士合影
当红军渡过大渡河后,薛岳命李韫珩率所部及指挥川军刘元璋部三四个旅过河尾追红军,经汉源、泸定北进金汤、丹巴。薛岳率主力经汉源、大相岭集中雅安,沿途虽没有战斗,但官兵死亡及病号很多,部队人少枪多,弹药无人携带,士兵拖得疲惫不堪,到达雅安时约在6 月中旬了。关于尾追红军的任务,川军杨森自告奋勇,率该军及邓锡侯、刘湘之一部共9 个旅经芦山向宝兴追击北上。所谓南追北堵的大渡河会战计划就是这样收场。蒋介石在昆明住了3 个星期,随战事的发展,于6 月中旬由昆明飞回重庆。约在7 月初又由重庆乘汽车到达成都进行下一幕的活动。
滇军
蒋介石5 月中旬到昆明,即以金钱地位向龙云拉拢。蒋知道云南军阀自辛亥革命以来,从唐继尧起都有谋黔野心,龙云扶持犹国才、王家烈就是这种野心的表现。过去蒋桂战争时期,龙听命于蒋,派兵围攻南宁,被白崇禧反攻才收兵。这次红军入黔,滇军服从蒋的命令作战,获得蒋一再嘉勉。等红军入滇进入龙云老巢时,龙云利用团队抵抗红军也极为凶恶。国民党中央军当时只能控制贵州,无力深入控制云南。龙云断然拒绝薛岳部进入昆明,就是抗拒中央军侵占其地盘的反映(这件事薛岳的部下向蒋控告过龙云)。针对这些情况,蒋介石在未到云南前,财政部长宋子文送来的特支费一百万元,除在贵阳开支一部分外,都交晏道刚带到昆明。凡龙云求蒋补助的各项费用,蒋都从宽批发,以示关怀信任。蒋对昆明各界人士讲话,总是当众表扬云南军队训练有素,团队组织严密,以肯定龙云统治云南的政绩。蒋在昆明亲自和龙云密谈多次,其中有中央提高龙云在滇、黔方面的权力,要龙云在滇、“黔方面作为中央的支柱等等。蒋还在口头上答应将来成立“滇黔绥靖公署“统率两省军政,由龙云主持。龙云在蒋到昆明几天之后的一个傍晚,组织群众了持火炬列队庆祝蒋的到来。6 月上旬红军越大渡河向大小金川前进时,蒋准备离开昆明,龙以黄金制的大牌子上刻“蒋委员长莅滇纪念”字样献蒋,对其余侍从人员邵有分送。蒋离昆明去成都时,还剩特支费现洋十四万元没有开支完,蒋介石也留给了龙云。
六
在1935 年以前,为了对付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区所建立的根据地,蒋介石以刘湘为四川“剿共“总司令,将川军主力二十余万人编为六路进行围攻,但迭经红军打击,伤亡很大,弄得川军焦头烂额。因此蒋特派参谋团入川,一面担任策划,一面督战,规定川军各路师长以上将领要定期向参谋团作军事报告,凡向刘湘总部报告军情一定要分报贺国光的参谋团一份, 以加强控制。同时由参谋团派出军事督察专员到各军师随军行动实行监军。蒋并派特务头子康泽率别动总队数以千计的队员渗透到川康各地组训民众,监视地方官吏,作为耳目。1935 年2 、3 月间,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边苏区向西突破嘉陵江、涪江,一路由广元经平武,一路由苍溪经剑门关、江油,一路由阆中、梓潼齐集北川,随又渡岷江入川西。蒋得悉川北红军渡过嘉陵江,便将放走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部的罪名加在川军第二十九军田颂尧头上,将田撤职查办,杀鸡给猴子看,使川军将领有所恐惧。1935 年6 月间,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于懋功时,刘湘、贺国光等人估计红军实力,计红四方面军所辖第四、九、二十、三十一等四个军约有四万余入,中央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二三万合计当在六万人以上,分别占领岷江以西地区,北自松潘附近,南至理番,汶川,西至大小金川的懋功。
康泽与蒋介石
徐向前
川军在刘湘、贺国光策划下,仍按一至六路进行部署。在蒋介石未回到成都以前川军各路位置大致是: 第一路邓锡侯部(川军第二十八军)进至北川西北地区;第二路孙震部(川军第二十九军)进至北川西南地区(岷江东岸);第三路李其相部(四川边防军两个师)进至汶川地区;第四路杨森部(川军第二十军)由宝兴向懋功前进;第五路唐式遵部(川军第二十一军一部)进至茂县附近;第六路王瓒绪部(川军第二十一军主力)进至茂县、汶川间地区向理番推进。约在7 月上旬,全川形势除蒋嫡系胡宗南部占据川西北的平武、松潘外,岷江沿岸各要点几乎均被川军所占据。中央红军主力似有计划地分向西北转移,缩短防线模祥。当时贺国光的看法是: 自红军撤出川北以后,在参谋团督促下,川军形势比较有利。
松潘
约在7 月上旬,蒋介石由重庆乘车到成都,时薛岳所率的吴奇伟、周浑元两个军及第二路军前敌总部直辖各师已到达成都附近,形成蒋嫡系部队控制了四川的局面。这时蒋的气焰很高,比这年3 月初到重庆的情况很不一样。这一方面是与薛、胡等部入川有关,一方面也和蒋己控制了黔、滇两省有关。6 月下旬,杨森率该军及第二十一军、第二十八军各一部追击中央红军,于占领芦山、宝兴越夹金山向懋功前进时,在灵关附近要隘与红军后卫接触,该部夏炯旅截获一部红军伤病员,摄影宣传,称为灵关大捷。蒋来成都得悉这一情况,以杨森反共积极,马上通令嘉奖(蒋收买杨森即从这次起的)。与此对照,刘文辉部先在安顺场、泸定桥两处被红军突破大渡河防线,蒋恨在心头,当时未加处理,只命刘文辉督部尾追。随后又命归李韫珩指挥的刘元璋部三四个旅直趋金汤阻击红军侧背,其中刘元琮旅抵金汤时又被红军击败。此外红军渡过大渡河经芦山、宝兴北进,先头进抵懋功以西地区,也将刘文辉据守于丹巴、大金川西岸的余松琳旅击败。蒋介石甫抵成都,即根据参谋团贺国光所报刘文辉部在大渡河、金汤、大金川再三败北的情况,电令刘文辉将刘元琮、余松琳(刘元琮是刘文辉的侄子、余松琳是刘文辉的大邑同乡)两旅长押解参谋团法办,给刘文辉以打击,使川军将领不敢不卖力气。蒋介石的下马成是有其谋划的。大渡河战役以前蒋介石派西康活佛诺那回康北宣抚,派李韫珩部驻康定不走,除反共原因外,镇慑刘文辉是其主要目的。
胡宗南与蒋介石
刘文辉
蒋介石到成都设行辕之后,晏道刚担任的侍从室主任与参谋团主任贺国光在工作上有些分工,晏主要负党政方面的协调工作,关于四川反共军事方面由贺负责。蒋在成都行辕和一班幕僚研究过川西地形,认为红军分据于千里山岳番民地区,东扼岷江,西迄大小金川至通河(即大渡河上游)边,北至松潘附近之叠溪,南至懋功,处处布防,几万红军兵力不够分配;且川康边陲民众游牧为生,宗教迷信浓厚,粮食只有青棵、玉米等杂粮,加以天气奇寒,夹金山以北有终年不化之雪山,松潘草地乃北面天然地障,飞渡不易,因此北堵南追,集中主力封锁,红军插翅难逃。据贺国光、杨永泰等人说,徐向前部有赤化西北打通苏俄国际路线的企图,与中央红军会合之后,其策略如何虽不明确,但只要封锁得紧,在此地区盘踞不会持久。杨永泰并强调采取江西的经济封锁是十分重要的。于是蒋接着召集川军各路总指挥刘湘、李其相、邓锡侯、孙震、唐式遵、王瓒绪、潘文华等人在成都开会(杨森未来)。蒋在会上先说明对红军在川西意图的判断,拿出他要各路川军集中力量迅速压迫红军于岷江以西加以包围封锁的计划,指示各军在四川“剿总”指挥下同心协力,寻求最后胜利。后来川军第三路李其相部攻占松潘、茂县间之叠溪时,贺国光与刘湘曾召开一次叠溪会议,川军各路均派员参加。会议内容除了交换岷江沿线封锁情报和交流作战经验外,主要是认为红军粮荒严重,决定采取“困死政策”,一面交换岷江沿线封锁情报,一面交流作战经验,并决定强迫对藏民区实行坚壁清野。会上订出两项禁令: ( 1 )前线军民有偷运粮食到苏区者处死刑; ( 2 )藏民有参加红军、供应乌拉者以通敌论罪。
蒋介石与杨永泰
蒋介石于7 月下旬(或中旬)在成都行辕(设在刘文辉私宅)召集薛岳所部少校以上军官讲话并给予犒赏之后,另召集该部师长以上军官举行会议。蒋在会上指出,根据胡纵队情报,红军先头已抵毛儿盖,当前红军主力可能向西北行动,但松潘西北是草地不能行动,其突围路线可能是两条,一条从毛儿盖、松潘经腊子口出甘南,一条从理番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阴平故道再出文县、武都。当时在甘陕边凤县、两当地区活动的徐海东部(红二十五军)有进出甘南接应红军主力北上的企图。在会上,蒋介石决定命薛岳率部于8 月上旬将第二路军前敌总部推进至文县,周浑元纵队推进至武都,对徐海东部布置堵截,以吴奇伟纵队北进至平武、青川与胡宗南部联防;以第三路军胡宗南部归薛岳指挥,集中松潘、漳腊、黄胜关,并以胡部进出上下包座担任封锁,堵截红军主力北上。以上归薛岳统率的嫡系部队约在14 万人左右,在8 月间均到达战略位置。当时川甘边区交通不便,军粮补充十分困难。蒋要参谋团仿南昌行营的老办法,组织铁肩队几个支队约2万余人专门运粮到前线。肩挑昼夜络绎于途,备极辛苦,累死无数。
红二十五军将领
1935年7月间,红二十五军撤出鄂豫陕游击区,西进至商县、洛南、山阳,消灭杨虎城部几千人, 8 月间取道凤县迁入甘南。成都行辕当时由川军杨森部进抵懋功西北之绥靖(今金川)。所获情报中,知道中央红军已纷纷备粮北上。这时蒋介石判断红军会向西北前进,乃先后调动大军进入甘陕地区。首先,他同意朱绍良的请求,调第七路军毛维寿所率前第十九路军改编的第四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等4 个师分别由安徽、河南、河北三地云集甘肃,归朱绍良指挥。这4 个师抵甘之后,蒋介石即免毛维寿职,所部拔归胡宗南指挥,南调至松潘担任堵截。其次,他从豫皖边调第三军王均部(原滇军朱培德旧部)到甘肃以确保兰州安全,于8 月以前在洮河两岸的和政、临洮、渭源、陇西、武山、天水之线构筑第二道封锁线。此外,他还从江西调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原湘军底子)到甘肃会宁、华家岭、静宁、隆德地区构筑第三道封锁线。在8 月中旬前后,他又调东北军张学良所部的骑兵军何柱国部进驻平凉,第五十一军于学忠部进至甘肃之天水,一部挺进至兰州 ;其余第五十七军董英斌部、第六十七军王以哲部已进入陕西,一部进至平凉、固原地区作最后堵截准备。最后,他又电驻宁夏的马鸿逵第十五路军派兵进出固原及甘陕边之环县布防。以上七八个军的兵力多达二三十万人。蒋介石估计红军主力如北进甘肃,在北面堵截的兵力已不足为虑。
朱绍良
何柱国
于学忠
七
在蒋介石的“统一川军、困死共军”的策划下,前方已布置就绪,蒋介石还在峨眉山举办训练团,训练川军将领。这时,突然接到薛岳、胡宗南来电说,红军已从草地到达巴西,正同该纵队骑兵团激战中。9 月中旬,又得悉驻守上下包座的伍诚仁师封锁线被红军突破消息。蒋介石在震惊之下火冒三丈,即将伍诚仁撤职查办。接着,蒋介石急电甘肃朱绍良,令陇南土匪出身的新十四师鲁大昌部扼守岷县及腊子口,另令胡宗南回甘肃,又令王均所部在岷县及天水、武山地区利用已构筑之工事布置堵截。但是不久即接朱绍良电,红军通过岷县哈达铺时,先头不足万人,没有发现后续部队,已在9 月下旬通过渭河王均所部防线。王均在武山阻击不力,备受蒋介石的申斥。蒋随即径电毛炳文打气,大意是要毛效法湘军“先贤“左宗棠在西北所创之楷模,使尽全力确保两宁(静宁、会宁)、定西封锁线,以树最后“歼灭“共军之功。后来该军只在通渭及华家岭地区打了一下,这道防线即被红军突破。10月间,红军如入无人之境,翻过六盘山,又突破平凉、固原间马鸿逵部及东北军骑兵军的堵击,扫除沿途障碍,取道环县,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鲁大昌
吴起镇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9 月底,蒋介石下峨眉山时,心情抑郁,暴躁异常。因为据朱绍良电告,华家岭之役从俘获中得悉:这一路红军系红一、三军团,由毛泽东率领。蒋从此知道毛泽东行踪后,认为“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时生慨叹。他随即下令胡宗南率第一师回甘肃天水整补,下令薛岳率各军从川甘边区撤回四川待命。
1935年11 月至1936 年西安事变前夕的一年之中,西北"剿总"策划围攻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蒋介石发动十年内战中的最后阶段。晏道刚是1936年2月间调充西北“剿总“参谋长的。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11,12两月和1936 年1月,蒋介石对红军区分三个方面分别作战:( 1) 对陕北根据地,由西北“剿总“张学良负责;( 2) 对回据川西的红四方面军,由重庆行营顾祝同负责;( 3 )对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由宜昌行辕陈诚负责。蒋本人不像长征追中央红军时那样直接插手指挥,只是从战略上作全盘指示。1935年10月间,蒋介石召张学良、顾祝同、陈诚、薛岳、刘湘在四川开会时,曾决定集中主力作“彻底消灭“红军的部署。会议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调薛岳的第二路军四个军东下,加入川鄂边归陈诚指挥的战斗序列,进攻红二方面军。旋即红四方面军在11月从草地回师,重新占领宝兴、芦山、名山、荥经、汉源并包围了雅安地区,蒋乃停止薛岳所部东向,改令该部西开,协助川军全力进攻川康边区红军。当年冬天川军败讯频传,后来薛岳部加入战斗,才稳定下来。1936 年2 、3 月间,红四方面军转移后,川康战事始告一段落。至于蒋介石对付红二方面军,除原有刘建绪、徐源泉等所率各纵队在鄂、湘、川 、黔边境围攻外,并从江西及鄂赣边、豫皖边抽调樊崧甫、孙连仲、汤恩伯各军十余万人向湘鄂边进攻。到1936年1 、2 月间,红二方面军长征入黔,蒋介石要顾祝同到贵阳指挥,命刘建绪率领李觉、樊崧甫、郭汝栋、郭思演、郝梦龄各纵队长追;并命龙云再度派出滇军堵截,发表龙云为滇黔“剿匪"总司令,统一指挥这些部队。当时蒋介石看到红二方面军离开湘西,感到异常高兴。
张学良与蒋介石
设立西北”剿总“的命令是1935 年10月1日发表的,蒋介石自兼总司令,调武汉行营主任(原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以钱大钧为参谋长,但钱久不到职,于是张向蒋请求于贺国光、林蔚和我三人中派一人任参谋长。林、贺均不愿就。晏道刚虽不愿就这参谋长,但更不愿再呆在侍从室。于是蒋决定把晏道刚和钱大钧对调,派晏到西安任参谋长职。1936年2月晏临行时向蒋告辞,蒋只说:“西北剿共任务重大,你要好好帮助汉卿去完成。“没有说及其他。总部辖区是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所以当时马鸿逵的第十五路军、西安绥署主任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兰州绥署主任朱绍良的第三路军及青海马步芳部,均受西北“剿总”节制。山西虽不含,但阎锡山派进陕北的孙楚部也在被指挥之列。当时张学良所部东北军的兵力装备,非一般地方系军队可比。张学良共辖五个军与两个独立师共二十余万人,除万福麟的第五十三军主力留北平外,其余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董英斌的第五十七军、王以哲的第六十七军、何柱国的骑兵军,均在1935 年9 月先后到达陕甘边区。这样,张学良指挥的兵力约在三十余万人,与当时陕甘宁的红军比较是十与一之比,在数量上国民党占绝对优势。
蒋介石对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红二十六军的“围剿” 已有多年,原以杨虎城所指挥的井岳秀、高桂滋、冯钦哉等部,并配合山西阎锡山所派西渡黄河的部队及宁夏马鸿逵所派进入陕北三边的部队, “围剿”两次均告失败。蒋介石乃调在中原担任尾追红二十五军徐海东部进入陕南的东北军王以哲部(第六十七军,辖刘翰东、吴克仁、周福成、何立中四个师),开赴陕北洛川准备再度进攻。王部于1935 年9 月间曾进占延安。当红二十五军长征抵陕北并和红二十六军合并为红十五军团时,王以哲因已占领洛川、廊县、甘泉、延安之线,认为红军力量不大,除修碉外,戒备疏忽。不料月底甘泉突被红军包围,王乃派第一一O 师何立中部南解甘泉之围,维护交通。这时张学良己命第五十七军董英斌部(辖牛元峰、江维仁、沈克、常经武及董自兼的一个师共五个师)入陕直开宜川、延川、清涧之线,与王以哲合力修碉围攻。当时中央红军长征已到达甘肃,蒋介石改令第五十七军火速开平凉。10 月间,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时,红十五军团已击败王以哲部一一O 师何立中部于甘泉以北之劳山,并加紧包围了甘泉城。这时第五十七军回师庆阳、合水,蒋介石又电该军经鄜县到甘泉解围,并进行对陕甘宁边区三次“围剿”。11 月下旬该军进抵直罗镇之第一O九师牛元峰部又被红军消灭。甘泉之围直到次年春才解。劳山、直罗、吴起三战,张学良部损失师长两人,骑兵一个师,步兵两个师,共兵力二万余人。中央红军北上陕北后,声势浩大,迫使东北军人人自危,在东北军高级军官中,由于何立中、牛元峰被击毙之后,军心动摇。张学良甫经出师,即一蹶不振,加以受红军号召停止内战的影响及对蒋介石拒绝补充的不满,因而苦闷万分。蒋介石驱使东北军剿共,所谓三次“围剿”,在1935 年底就宣告结束。
王以哲
八
1936 年2 月,张学良到南京开会,接受蒋介石围攻陕北红军重新部署的指示。此时由于红军有一部已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太原绥署主任阎锡山正竭全力在汾河地区进行阻截。会后蒋介石命张学良火速回去,张乘专机绕道武汉回西安。3 月以后,在陕北的红军第一、三、十五各军团除留置一部外,主力均在晋西,于是东北军王以哲部得以解甘泉之围。守城的第一二九师参谋长张文清所率第一一O 师残部困守甘泉数月,为张学良挽回一些面子,张文清便一跃而升第一O八师师长。蒋介石为给东北军打气,也予张文清以奖赏。张学良由南京回西安后,即到洛川设指挥所,亲自驻在前方指挥。他一面令各军(主要是第十一、第三十七、第五十一、第五十七、第六十七等军及骑兵军)在陕甘宁边到陕晋边,西自正宁、栒邑、淳化,东迄廊县、甘泉、延安、延川、绥德、米脂之线筑碉进行封锁;一面命令杨虎城的孙蔚如军由陕南进至陕北与高桂滋、冯饮哉等部进驻宜川、延长、延川之线进行封锁(杨部缺开拔费,晏道刚挪用东北军军费十万元发给该军以促其行动,书后多次报请蒋介石发给,终末予归还)。
是年4 月间,蒋介石为了集中力量堵截红军东征,与阎锡山商妥组织一个晋绥陕甘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部,以陈诚任总指挥,在2 、3 月以来先后调集嫡系部队汤恩伯、李仙洲、关麟徵等十多师入山西,此时均归陈诚指挥。阎锡山则以李生达为陈诚的前敌指挥官。准备渡黄河西犯,以策应蒋嫡系部队在山西方面的进攻。这时张学良怕重演何立中、牛元峰败亡的覆辙(西北剿总为检讨劳山及直罗镇战役,曾召各高级将领开过一次会议,研讨失败的教训),在洛川迟迟未使各军行动。约在4 月下旬,西北剿总得到蒋转据阎锡山所报红军主力均已入晋西,要求西安、陕北军队及时东进以收夹击之功的电报,西北剿总却以红军只是一部过河,主力仍在陕北的实际悄况复告蒋介石。但蒋则相信阎的报告,怀疑张学良畏缩不前。张乃与晏道刚商议,要晏飞往南京面报蒋介石。蒋仍坚信阎锡山的报告,指示驻陕甘各军从速向陕北进攻。
阎锡山与蒋介石
约在5 、6 月间,得悉红军确已从黄河东岸回师,前线突然紧张。虽知红军已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但蒋置之不理,下令陈诚在山西率领各部渡河西犯,严令张学良督率所部北进。自1936年6 月底以后,在陕甘的东北军及杨虎城部与红军可以说只是保持对峙状态,基本上没有发生大战斗。当时西北剿总总部特务科长江雄风综合各方情况,迭向蒋介石报告张学良所部和红军已有默契的模样。晏道刚当时只知东北军怕与红军作战,下面与红军有某些来往是事实,但他只是将张学良之处境困难、部下不听张之指挥据实告诉蒋介石。
东征红军将领合影 左起(东征前的红军将领):左权、彭德怀、聂荣臻、陈赓、孙毅、聂鹤亭
准备东征的红军
1936年5 、6 月间,陈诚以“四省边总“名义在山西指挥大军向西进犯。西北剿总奉蒋之命也令前线各部北进。但在6月间,两广军阀发动“六一”事变,进兵湖南。蒋介石为对付两广,忍痛从甘肃抽调胡宗南部南下,并从其他方面抽调兵力南下,陈诚也被调往南方指挥。这时陕北前线由于东北军、第十七路军避战,进展缓慢;红军当时为打破包围,也变更计划,主力转向西进。张学良此时由洛川回到西安,一面电马鸿逵、朱绍良派兵阻截,一面除留陕北封锁线及守点部队外,抽调东北军的第六十七军、骑兵军向陇东推进。9 月间,蒋介石利用分化利诱手段瓦解粤桂的军事行动,使两广事件得到所谓和平解决。接着蒋又将南下兵力抽回来加强反共力杲。当时红二、四两方面军由西康北上已进入陇南,蒋介石命重庆顾祝同派川军孙震、邓锡侯等军由川北进入陇东堵截,命兰州朱绍良以王均、毛炳文、胡宗南等军在陇南堵载,电西安张学良派何柱国、王以哲等军进至平凉、固原堵截。结果处处扑空,红二、四两方面军部队在中央红军接应下于1936 年10 月在甘肃之静宁、会宁胜利会师,然后取道固原以北之七营及靖远、海原、同心地区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后来西北剿总据马步芳电告,始知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兵力计红五、红九、红三十等三个军在靖远以北渡黄河后向新噩进军,被马步芳、马步青所部在武威、永昌、临泽、高台地区击败,所谓高台大捷即指此事。)
准备出征的西路军
马步芳
约在11 月中旬,蒋介石误认为红军三大部队已会合于陕甘宁边区,力量有限,乃策划集中兵力由庆阳、固原、七营、同心、中宁地区向环县地区进攻。其部属是以马鸿逵的第十一军在中宁,王均的第三军在同心,胡宗南的第一军由固原以北编为左纵队(另有毛炳文的第三十七军、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均受朱绍良控制为预备兵团),张学良的六十七军王以哲部配合骑兵军一部在固原、庆阳间地区作为右纵队,均向环县进攻,其余各军亦在原封锁线向陕北进攻。此时张学良依命传达,而内心抑郁不安。东北军前线各军则阳奉阴违,按兵不动。王以哲军由于用无线电呼叫不应,命令无法传达。胡宗南率部按蒋令向环县东北前进,他既不向西北剿总报告(胡心目中向来轻视张学良),又不与友军联系,孤军深入。约在11 月5 日,这个纵队的先头部队(李铁军等师)在山城堡吃了败仗,损失两三旅人,其中廖昂旅被全歼。第一军第一师是蒋介石的起家部队。蒋闻讯大为震怒,严电斥张追究责任,限期复电,意在惩办王以哲。张学良上下为难,惶恐不安,数日不至总部。晏道刚亲往其家商谈。张在此情景下向晏诉说:“我遭国难家仇,受国人唾骂为不抵抗将军,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百姓,对不起部下,处此环境,有何面目…… “言罢凄然泪下,晏竭力安慰,劝张向蒋当面解释,以免电文难以表明心迹。张觉得只有如此,乃在11 月下旬飞抵洛阳见蒋,备受蒋的斥责。
廖昂
山城堡战役纪念园
山城堡战败后,蒋介石由于两广问题业已解决,百灵庙被傅作义部收复,三大红军又集结在一个地区,蒋认为此乃十载以来难得之良机,乃亲去洛阳指挥。蒋鉴于东北军及杨虎城部厌战、避战,乃先后调集在江西参加过五次“围剿”的嫡系部队蒋鼎文、樊崧甫、万耀煌等所属二十个师以上,加上原在西北的嫡系军队及西北地区的地方系军队,总兵力达六十多个师计二百多个团,企图一举摧毁陕北红军根据地。他计划以蒋鼎文为副总司令,卫立煌为前敌总括挥,将张学良、杨虎城换下来。然而,正当蒋介石大举进犯红军的部署已定,只等通过西安会议付诸行动之际,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发动了双十二西安事变,阻止了蒋介石计划的实现,自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