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德瓦布内大屠杀:为什么这里的波兰人要把他们的邻居赶尽杀绝?

《邻人》

《邻人》这本书讲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波兰一个偏远小镇中的一场秘密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并且分析了这场屠杀发生的原因。

本书的作者格罗斯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本人就是波兰裔,曾经凭借“杰出学术成果”被波兰总统授予过波兰共和国勋章。他的研究领域也集中在波兰的历史问题和波兰—犹太关系上。《邻人》这本书,是格罗斯的代表作,当时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耶德瓦布内大屠杀事件的经过;然后,我们从历史、政治和心理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耶德瓦布内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耶德瓦布内大屠杀事件经过

1941年6月,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波兰东北部一个叫耶德瓦布内的小镇,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犹太大屠杀

这起事件有多恐怖呢?

这个小镇的犹太人几乎全部被杀,连那些从周边地区赶来避难的犹太人也都惨遭毒手。短短十天内,一共有一千六百多人遇害,最后幸存下来的,只有七个人。除此以外,那些暴徒的屠杀手段也极其凶残:有些人冲进犹太人的家里,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杀死,他们的同伙呢,就在屋子外面拉手风琴、吹笛子,用这些音乐声来掩盖受害者的惨叫。还有的犹太人被乱石砸死,用刀捅死,但是,这些死法已经算“仁慈”的了,目击者在事后描述时说道,还有些犹太人被挖出双眼、割掉舌头,有的妇女被逼着抱着自己的孩子跳河。最可怕的是大屠杀的最后一天,那些暴徒们挨家挨户地搜查,把剩下的犹太人都集中到广场上,然后赶进一个大谷仓,浇上煤油,全部活活烧死。暴徒们甚至把一些孩子捆在一起,用干草叉架在炭火上烧烤。

耶德瓦布内小镇

虽然这场大屠杀这么惨烈,但是在当时,并没有人关注这场惨案,后来还是在战后,有一名没有参与事件的目击者瓦瑟什塔因,向犹太历史委员会提供证词,揭发了发生在这个小镇上的暴行。

尽管如此,也是在4年后,1949年的时候,这起案件才被正式审理,但也并未引起太大关注。直到格罗斯的这本《邻人》出版,重提这起大屠杀事件,人们才真正开始注意到曾经发生在耶德瓦布内的一切。

其实,“二战”期间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最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有将近130万犹太人惨死于纳粹手下

奥斯维辛集中营

相比之下,耶德瓦布内事件的规模好像不算大,为什么要单单研究这场屠杀呢?为什么说,与纳粹实施的屠杀行动相比,耶德瓦布内事件更让人震惊,毛骨悚然呢?

其实,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想想这本书的书名《邻人》就明白了。耶德瓦布内事件之所以恐怖,是因为虐杀这个小镇的犹太人的,并不是希特勒麾下的法西斯分子,而是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和睦友好的波兰邻居。参与暴行的,是这些犹太人过去的校友,是向他们买牛奶的人,是和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是他们朝夕相处的邻人!而且,这些暴行参与者中,年纪最小的只有九岁!

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纳粹非但没有参与这起屠杀,有几个犹太人还是因为躲在德军的前哨站才逃过一劫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普通人在一夜之间会变成刽子手?

波兰和犹太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是由来已久呢,还是突然爆发的?

耶德瓦布内犹太人的惨死,到底是谁的责任?

接下来,我们就从历史、政治和心理学三个角度来分析下这样一起“邻人屠杀”惨案为什么会发生。

耶德瓦布内大屠杀事件三大起因

波兰人为什么会仇视犹太人呢?

01

首先,欧洲的反犹传统由来已久,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犹太人信奉犹太教,而波兰人大多信奉天主教。恰恰是这个宗教的差异啊,导致了波兰人和犹太人之间最初的矛盾和隔阂。但由于大部分国人是无神论者,所以你可能不太理解所谓的宗教冲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欧洲的情况可不一样。

就拿犹太教和天主教来说,犹太教有一个节日叫逾越节,在这个节日里,犹太人要做一种不发酵的薄饼吃。而在波兰人中间呢,长期流传着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说是从中世纪起,犹太人做逾越节薄饼的时候,都要用天主教儿童的血,所以在波兰人看来,犹太人为了宗教节庆,谋杀天主教教徒,是世界上所有罪恶的源头。

逾越节

这种偏见可谓是根深蒂固,也让波兰人的反犹情绪越来越深,越来越重。而这种情绪呢,也能从波兰人在战争中对待犹太人的态度上看出来。比如1945年8月,有一位犹太妇女在一起犹太屠杀案中受了伤,在她被送往医院急救室的路上,她听到护卫队的士兵和医院护士在谈论犹太人,他们竟然说他们不应该去救犹太人,因为“犹太人谋杀儿童,所有犹太人都该被枪毙”。

我们现在都知道犹太人谋杀天主教教徒的说法只是无稽之谈,但在当时,这种观念笼罩着波兰,甚至整个欧洲。所以二战期间,耶德瓦布内的波兰人也打着要从犹太人的“魔爪”下保护无辜的天主教儿童的旗号,义正言辞地虐待、残杀犹太人。

天主教堂

这就是促成耶德瓦布内大屠杀的第一个原因,波兰人对犹太人在宗教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波兰人认为犹太人是罪恶的,并以此为理由,将他们对犹太人实施的暴行正当化了。

02

其次,波兰人对犹太人的仇恨还有政治原因,这和苏联人和德国人都有关系。

我们先说说波兰人和苏联人之间的瓜葛吧。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和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瓜分了波兰的土地。

然而,苏联人对波兰人并不好,他们在侵占波兰的土地后,把很多波兰平民放逐到苏联,迫使他们远离故土。一些地区的波兰人民简直恨透了苏联军队,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耶德瓦布内被划入了苏联的占领区,所以耶德瓦布内的波兰居民对苏军估计也是又恨又怕

其实他们很早之前就成立了一个大型的反苏联地下组织,但后来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捣毁了。从1939年9月开始,苏联统治了这个小镇整整20个月,想必对小镇居民而言,是非常难熬的。

与此同时呢,不知道为什么,耶德瓦布内的波兰居民开始认为“犹太人和苏联军队之间有密切的勾连”,甚至认为他们是“通敌者”。

刚刚说到耶德瓦布内曾经有一个反苏地下组织被捣毁了,大多数波兰人其实都认定就是犹太人告的密。但究竟是不是犹太人呢?书中提到了其中一些波兰人的证词,比如当地一名药剂师在解释犹太人和苏联行政机关之间的勾连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你知道,我没什么证据。我只是在说一个……公开的秘密吧。大家都这么说。总有人会和他们串通一气的吧。但其实我没有亲眼见到任何人这样做。”

又比如一名大屠杀事件参与者的女儿回忆苏联军队入驻耶德瓦布内的场景的时候,一直在强调犹太人对苏军的谄媚态度,但事实上呢,当时不过是一些满怀好奇的年轻人在看热闹罢了,人群里是有犹太人,但也有非犹太人。换句话说,“犹太人和苏军之间有勾连”只是一种刻板印象,但就是这样一句陈词滥调,煽动了小镇上的反犹情绪。

那么波兰人和德国人的关系怎么样呢?

我们前面提到过,许多地区的波兰人都恨透了苏联军队,他们盼着苏德之间能尽快开战,希望德国人能把苏联人赶走,这样他们就不会被驱逐,而能留在原来住的地方了。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终于爆发了,没几天苏联人就投降了,之后,有超过一半的波兰城镇从苏联的统治下解放了。当地的居民啊,欣喜若狂,对德军也是热烈欢迎,还迅速建立了与德军合作的行政机关。这样一来,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提上了波兰人的日程。

耶德瓦布内大屠杀爆发的时间,正是德军入驻的消息传来之后。可以说,波兰人是为了“报答”,也是为了讨好新的当权者,于是紧跟纳粹的行动脚步,甚至先于他们,对犹太人进行残杀,积极地参与到了“以消灭犹太人和共产党人”为目标的灭绝战争中

耶德瓦布内大屠杀

这就是耶德瓦布内大屠杀会发生的第二个原因

一方面,波兰人痛恨苏军,又有“犹太人和苏联相互勾结”的刻板印象,因此他们也非常厌恶犹太人。

另一方面,德军打败了苏军,解放了被苏联统治、压迫的地区,其中就包括耶德瓦布内,因此波兰人感激涕零,迫不及待地和德军合作,执行屠杀犹太人的行动。

03

最后,我们来说说这起大屠杀事件会发生的心理因素。外力固然能迫使一个人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但如果其真的做出了恶行,一定离不开人性中的恶和贪婪的驱使。耶德瓦布内大屠杀也是如此。

我们前面说到,耶德瓦布内这个小镇从最开始的波兰领土变成苏联的领地,之后又被德军占据,小镇的管辖权几度易手,而且长期处在战乱和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

在这样一个饱受苦难的、失序的社会环境中,小镇居民的心理呢,就产生了变化,或者说是逐渐扭曲了,他们在面对挑战和诱惑的时候变得非常脆弱、容易动摇。换句话说,他们的道德底线趋于崩塌,善与恶的界线在他们脑中渐渐模糊掉了,残酷和贪婪的本性很容易被撺掇、激发出来。

为什么要强调贪婪呢?你可以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有“犹太人都很富有、很会赚钱”的印象呢?没错,犹太人确实比较善于积累财富,比如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公司的CEO史蒂夫·鲍尔默,还有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等等,都是犹太人,耶德瓦布内的犹太居民也不例外。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

战前,小镇上比较富裕的犹太居民常常帮助他们贫困的波兰邻居,比如一个冬天的傍晚,一户波兰人家的小女儿给隔壁犹太人家送去了一点点用来喂牛的土豆皮,隔壁的女主人立刻回赠了整整一加仑牛奶作为答谢,因为从小女孩送来的那一点点土豆皮上,犹太女主人推测出邻居家的晚饭少得可怜,希望能帮助他们。但是,战前这种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在战争开始后烟消云散,很多波兰居民开始觊觎起了他们犹太邻居的财产。

纳粹入驻耶德瓦布内,给了这个小镇上的一般平民使用暴力的机会之后,他们发现了暴力的最佳用途,那就是用来掠夺。根据一些证词,我们知道,这场大屠杀的组织者,正是在事发之后掠夺了犹太人财产的人。而且,屠杀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可以优先挑选犹太遇害者的财产,所以,他们争先恐后地残杀犹太人。甚至,在小镇上的犹太人被烧死之后,还有人扒开焦黑、腐臭的尸体,拔走死人嘴里的金牙。

一直到1949年,所谓的“犹太遗留财产”仍然是这座小镇上人们竞相争夺的东西,比如,一封当时提交给德国安全部的举报信里说,一名参与了屠杀行动的波兰居民在战后高调地穿着一件优雅的犹太毛皮大衣,四处炫耀。

所以作者认为,耶德瓦布内的波兰居民渴望彻底地掠夺犹太人的财产,又意外地从纳粹那里获得了这么做的机会,可能是他们组织屠杀的真正原因。

这就是耶德瓦布内大屠杀爆发的第三个原因,人性之恶。在极端和失序的社会环境下,人的心理容易扭曲,在面对挑战和诱惑时变得脆弱、容易动摇,道德沦丧,残酷和贪婪的本性也显露出来。为了抒发压抑已久的怨恨,波兰人诉诸暴力;为了掠夺犹太人的财产,波兰人滥用暴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场血腥、残忍的屠杀。

总 结

我们先详细回顾了二战期间,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揭开了公认的二战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接下来,我们从历史、政治和心理三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起惨案的原因。

《邻人》这本书出版之后,很多波兰人都骂作者格罗斯,因为他们觉得他抹黑了波兰民族。舆论之下,波兰议会重新调查了耶德瓦布内大屠杀事件,还原了真相。这一点对受害者犹太人和帮助、庇护了犹太人的波兰人而言,是一种慰藉,是获得公义的机会。

作者比对了施害者的陈述和受害者的证词,发现两者有不少出入,包括一些时间点、伤亡人数,等等。施害者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会不自觉地编造、歪曲或者隐瞒事实。如此代代相传下来的“历史”,也就不真实了。因此,对波兰人来说,真相可以纠正他们的记忆,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