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老鞋匠的故事!
文: 陈小刀
有一位老人,他在美国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摆个小摊,(请记住这里没有城市管理者来掀翻他的小摊)
这个老人又穷又老、无亲无戚的他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
他为过往的行人修补皮鞋、缝线、钉掌,把皮鞋擦得乌亮,就仗着这门“为人民服务”的手艺,他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每当对面的法院开庭审判,街上也没有什么生意的时候, 枯坐无聊的老人, 就会把小摊子收起来,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观看各种案件的审判。
老人很喜欢观看庭上各种人物的表演,喜欢看辩护律师的机智谈吐和雄辩滔滔,喜欢看陪审团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样子,喜欢听法官们语重心长的结案陈词,也常常为各种案件中那些不幸的人们而担忧。
一天早晨,一个衣衫褛满脸悔意的年轻人被带进了法院。凭修鞋老人多年的经验,这个青年又是一个在公共场所酗酒闹事的人。
那时侯,在麻省的法律中,“酗酒闹事”只是一种轻微的罪行,只需被告人委托别人交一小笔保释金,便可判一年“监外改造”;若无人替他交保释金,等着他的便是冷酷无情的监狱生活。
在那种小偷、抢劫犯、强奸犯、诈骗犯集中的大监狱里关一年,即使原本知错就改的青年,出来后,也十有八九学坏了,变成一个对社会满腔怨恨、对法律充满敌意的职业罪犯。
修鞋老人在法庭上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此时,老人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悔意、恐慌失措的青年,心中顿生一股恻隐之情。
老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径直走到年轻人的身边,悄悄地问起他的犯罪经过和家庭情况。青年诚恳而内疚地告诉老人,由于父母早已离异,他一直跟着爷爷过。
因喝醉酒打了人,他感到对不起年老的爷爷,自己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又有一个很好的女朋友……说着,青年泪流满面。老人对青年充满了同情,他敢肯定青年是个劳苦人,很难拿出保释金。
可是老鞋匠自己也一时拿不出钱来帮帮眼前这位年青人。
开庭时,老鞋匠走向法官,咨询法官自己没钱但又想帮帮这个年青人,法官表示不交保释金是不可以的!老鞋匠心理非常着急,十分的想帮帮这个年青人。
自己身上的钱又不够,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老鞋匠向大法官表示,以上帝的名义,自己愿意做被告的担保人,保释青年出去可不可以?
老鞋匠的古道热肠和青年的悔意,深深打动了法官,他灵机一动,感觉可以试试这个方法!于是同意鞋匠的请求,下令延期三周审判,三周后根据被告人的具体表现将做出最后决判。
刹那间,青年一边哭一边当场向老人和法官保证:从此戒酒,好好工作,疼爱女友,孝敬老人,对人友爱……
三周后,老人亲自陪同被告人青年返回法庭,容光焕发的青年使法官精神为之一振。
这时,老人向法官呈上一页报告——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作证,这个青年三周来滴酒未沾,一直勤劳工作,照料爷爷,空余时间还去教堂做义工。报告上还有青年所在街区的警察和教堂牧师的签名。
法官一见大喜,当场宣布释放了青年,并象征性地对他罚款一美分。
走出法庭,青年紧紧拥抱着修鞋老人,喜极而泣。青年从此变成了一个滴酒不沾、从不打架,勤劳工作守法的好公民。
老人的爱心改变了两千多人的命运
此后的十几年间,鞋匠老人共为2000多人作过“缓刑担保人”。他与这些贫穷无助、偶犯过失的犯人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找工作,鼓励他们改过自新、照顾家庭和邻里。
当缓刑期满,鞋匠老人总是亲自陪同被告人出庭,也总是亲笔向法官提交一份报告,描述被告人在缓刑期间的表现。
而法官也往往很相信他的报告,对表现良好的被告人,通常也是遵循先例——象征式地罚款1分钱便予释放。
当时触犯法律的人,在鞋匠老人这种做担保缓期审判模式下,犯人的心态往好的一方转变,这种模式效果显著。
修鞋老人的爱心和法官的灵光一闪,开创了美国史上一种全新的思维——“惩罚和教育”相结合。
“法律的目的是改造和阻止犯罪,而不是恶意复仇和报应。”
不久,麻省正式通过一项法律,在州司法部之下成立一个“缓刑司”的机构,来推广这种“仁心仁术”的新刑事司法制度。
不出几年,全美国30多个州也纷纷效法麻省设立“缓刑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直到1925年美国联邦正式颁布缓刑法时,美国大多数州早已经颁布了“缓刑法”,与之相配套的量刑建议、量刑调查、社区矫正制度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
这一切的起点源于这位老人出于善心,却无意中促进了美国司法文明进程。
今日美国,全国535万名犯罪人员中,据说是有近60%是采用“缓刑”方式来进行教育和改造的。
而除了“缓刑”之外,美国司法界还发展出了一系列诸如假释、赔款、强制治疗、重返社会教育、少年犯训练营、社区内改造犯人等多种人道主义的司法方式。
每当回顾这一切进步的时候,人们便不禁以满怀尊敬的心情想起那位又穷又老的鞋匠老人。
这位修鞋老人就是一百多年前载入美国法律手册,被誉为“缓刑之父”的约翰﹒奥古斯都,他对后人的影响不逊于美国的任何一位总统。
约翰﹒奥古斯都于1784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虽然他的出生并不高贵,出生于普通的平民家庭,但约翰﹒奥古斯都自幼就勤奋、踏实,而且特别赋予同情心。
虽然他长大以后日子也过得很简单、朴实,是一种实实在在普通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但他是个认真的人、是一个诚实的人,真诚的生活着。
在他21岁的时候,他选择了鞋匠作为他维持生计一种职业,一直到生命尽头。
作为鞋匠 他一生为别人修补了无数双鞋子,让别人更舒服的走路,在他老年的时候,他的一个善举行为,为人类发出了一道光芒,照射着法律向着文明的方向前行。
他在这种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的普通生活当中,用行为去践行上帝的话语:爱人如己!用心去感受人生的真谛。
约翰﹒奥古斯都这位老人在1859年去世,在他的一生当中,可以说,他以一颗普通老百姓公正善良怜悯这样的一种心,这样的一种行为,改变了数以千计人的人生和命运。他也因此影响到了美国甚至人类司法文明制度的进程。
160年前,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鞋匠仅凭一颗爱心,就享有了和总统一样的声誉,这无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当你穷困潦倒、一无所有,只剩下一颗爱心时,也能创造出人生的奇迹,比如,约翰﹒奥古斯都。因为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触动一个人的良知,唤醒人性本质的善良,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互相都能够释放出足够的善意,就能温暖我们周围的人,那样,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然会嗅到人性的芬芳……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举,不虚来人世间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