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上的日本奥运冠军
作者: 张石 来源: 一览扶桑
2013年3月13日,在离东京约1080公里的东京都小笠原村的硫黄岛上,日美两国国旗在空中飘扬,日美两国的老兵们等在这里举行共同祭奠仪式。
1945年2月19日到3月26日,日美曾在这里展开激战。硫磺岛(英语:Iwo Jima)是一座位于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的火山岛,为日本的领土,行政区划隶属于东京都(小笠原支厅)小笠原村。硫磺岛位于东京以南1080公里,南距关岛1130公里,几乎在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是日本阻止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最后一座“堡垒”。
1945年,硫磺岛战役
在1944年(昭和19年)5月27日,日军参谋本部为进一步増强小笠原列岛的防备,新增第109师团驻守硫磺岛,任命栗林忠道中将担任师团长。
当时地上要塞已无法抗拒美军猛烈的空袭和舰艇砲击,因此日方利用天然洞穴和原有的人工坑道建成地道,准备和美军展开“地道战”,但是遇到种种困难,计划修建的28公里地道只完成了18公里。
美军军力强大,攻势凌厉,1945年2月19日开始硫磺岛战役,美军出动舰艇200多艘次,飞机400多架次,日军利用攻势和地道进行顽抗,双方伤亡惨重,其中20933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美军则有6821人死亡,121865人负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战后,日美成为盟友,1985年2月19日,当年参加硫磺岛登陆作战的美海军陆战队员等357人,当年守备硫磺岛的生还原日军和遗属等145名,在硫磺岛举行了联合祭奠仪式,双方老战士互相拥抱,泪流满面,并共同建立了“光荣重逢纪念碑”,纪念碑上用英文和日文镌刻着如下碑文:“我们作为同志,铭记我们超越生死,满怀勇气和名誉而战的历史,同时我们祈愿,把我们在硫磺岛的牺牲永远留在心中,并永远不让这样的战事再起。”
硫磺岛
为什么激烈交战的敌我两方,实现了这次历史性的再会呢?这次再会的契机,来源于日本方面“硫磺岛协会”第一任会长和智恒藏与原美军参加硫磺岛战役的将士。
和智恒藏原是日本海军军人,最后的官职为大校。曾被任命为硫磺岛海军警备总部司令,1944年3月,赴硫磺岛,统辖1362名部下。据说是围绕作战方针与上司发生争吵,在激战前的1944年10月15日转勤至日本内地横须贺镇守府,败前曾担任第32突击队司令。
硫磺岛激战发生后,他的部下几乎都在硫磺岛战死,使生存到战后的他深感痛苦。他成为一名天台宗僧侣,僧名“恒阿弥”。当时的硫磺岛还在盟军占领之下,1951年,他得到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的批准,于1952年1月赴硫磺岛收集日美两国将士的遗骨,并在1953年成立了“硫磺岛协会”,持续开展收集遗骨的活动。从1952年到2019年2月,以日本厚生劳动省(原厚生省)为首的政府机关及“硫磺岛协会”等已经进行了134次收集硫磺岛遗骨活动,收集率约为47.7%,这项事业还将长期继续下去。
收集和供养(祭奠)遗骨,在日本的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历史上看,日本有“死者即佛”的思想,这是在除日本以外的世界上任何佛教国家也不曾见到,可以说是日本独特的佛教文化。在日本的词典上,在解释“佛”这个词时,有一种解释就是“死者”。
另一方面,在日本的民间信仰(古神道)和在这一信仰支配下形成的丧葬传统中,人死后不久的灵魂,被称为“死灵”和“荒魂”,这样的灵魂往往会作祟于人间,而经过一定年数的供奉和祭典,“死灵”或“荒魂”则会不断地净化,成为偌大无边的“善灵”——“祖灵”或“神灵”、“幸魂”等,会造福于子孙与社会,这种观念也使日本人认为:无人供养的死者是“无缘佛”,“无缘佛”经过供养才能成为“祖灵”、“神灵”、“幸魂”等,表现出和平与慈悲等功效。
因此日本人非常注重寻找并郑重地供养遗骨,同时对于遗骨的寻找并使其得到供养,也是不分敌我的。日本对幕末时期在推翻幕府,实行明治维新的战争中的“朝敌”,如西乡隆盛和会津的“白虎队”,现在都非常郑重地加以祭奠,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圆觉寺,就是镰仓幕府第8代执权北条时宗在弘安五年(1282年)为祭奠在文永之战(1274年第一次蒙古袭来)和弘安之战(1278年第二次蒙古袭来)中战死的日本、蒙古、中国及高丽的战死者建立的寺院,是日本临济宗圆觉寺派大本山,1279年来日的宋僧无学祖元为开山祖,这里曾经对于各国的战死者不加区别一起供养。
蒙古军供养塔
1927年,在日本九州福冈的博多湾,为祭奠蒙古袭来时的蒙军战死者,还建立了“蒙古军供养塔”,这一年的3月7日,在博多湾举行了揭幕仪式,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还为揭幕仪式送来了亲笔信,他在信中写道:
(不分敌我都进行祭奠与供养这一)大智慧,能拯救所有的人, 扩展此慈悲之心及至亚洲,带来和平,此塔之建立,体现最高之教义,天也将为之而喜。(名越荒之助、拳骨拓史著《武士道之心》,财团法人防卫弘济会出版,2008年,137页。)
美国人对敌我死者的共同悼念,也是没有太大的抵抗感的。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建立,其中安葬了美国在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军人,包括南北战争、韩战、越战以至于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等。
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
这里也埋葬着一部分与胜利的北方联盟对抗的南军士兵,还有阿灵顿宫(Arlington House),也称罗伯特·李纪念馆(The Robert E.Lee Memorial)或卡斯蒂斯-李公馆(Custis-LeeMansion),原为罗伯特·李将军的故居。
罗伯特·李是南北战争中南方邦联最出色的将领。南北战争时,他拒绝率领北方的美利坚和众(北方联盟)军队的任务,回到南方的家乡弗吉尼亚州,成为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南方邦联)率领北弗吉尼亚军与北方联盟军作战的军事将领,并以总司令的身份指挥南方邦联军队,最终这场演变为消灭奴隶制的战争以北方联盟胜利告终,罗伯特·李1865年4月代表南方向北方联邦投降。
1983年4月20日,日本政府接到一封来自美国的,给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的信函,写信的是参加过硫磺岛战役的原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署名为“原第四海军陆战队圣地牙哥地区会会长爱德华·哈罗夫”。信中表示:
“我们正在计划在1985年2月,举行对我们美日两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纪念活动,也就是硫磺岛战役40周年的纪念活动”,“具体地说, 就是派遣一些海军陆战队队员的退伍军人去日本,和过去的敌人,今天应该成为朋友的日本的生还者相会,希望共同祭奠两国的战死者。”(转引自上坂冬子《硫磺岛仍然没有“玉碎”》,株式会社文艺春秋,1993年版,187页)
这个建议得到了日本“硫磺岛协会”和两国相关人士的同意。在1985年两国老兵等再会的时候,还接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的贺词。
而“硫磺岛的和解”,被日美两国的老兵、遗属和政府继续了下去。
1995年3月14日,在硫磺岛的折体山举行了“硫黄岛战后50年纪念式典”,从此以后日美经常在这里举行共同祭典仪式,在2000年以后几乎每年召开,名字为“日美战殁者共同慰灵追悼纪念仪式”,到了2013年,已经举行了14次。2019年的“日美战殁者共同慰灵追悼纪念仪式”于3月23日在硫磺岛举行,这已是第20次纪念仪式,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罗伯特·尼拉(Robert Blake Neller)和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根本匠、外务副大臣阿部俊子及两国遗属及相关人士等参加纪念仪式。
2012年,日美两国在硫磺岛举行的祭奠仪式
在2013年的纪念仪式上,日本方面以外务省政务官若林健太为首的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硫黄岛协会、战死者遗属等130人,美国方面以海军陆战队副总司令杰姆・帕克斯顿、第三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司令凯尼斯・古尔克为首的美军将士及美国硫黄岛协会等140人参加了祭奠仪式。
若林政务官等致辞,而硫黄岛战役中战殁的原日军大校、1932年洛山矶奥运会马术金牌获得者西竹一的儿子、日本硫黄岛协会会长西泰德说:“我们为了再也不要发生这样悲惨的战争,应该负起永远向后代正确传达这段历史,让他们继承我们的事业的义务和责任,并为此共同奉献我们全部的余生。”
他的父亲西竹一,是一位日本的奥运会冠军,也是迄今为止,日本在奥运马术运动项目中唯一一位金牌获得者。
西竹一和爱马
西竹一1902年7月12日出生于东京府东京市麻布区,其父西德二郎出身于萨摩藩,1895年进爵为男爵,西竹一是他的第三子。西德二郎曾在明治政府中主要从事外交宫工作,在俄国彼得堡大学留过学,历任驻法国大使馆书记官、驻俄国公使及外务大臣和枢密顾问官等。
1912年德二郎逝世。该年3月30日,西竹一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西竹一小学时曾在皇族和贵族集中就学的学习院初等科学习,1921年入陆军士官学校预科,选择学习骑兵,毕业后进入世田谷骑兵第一联队,后入陆军士官学校本科,1924年毕业,在以前从军的世田谷骑兵第一联队任陆军骑兵少尉,并进入陆军骑兵学校学习,同年10月毕业后任陆军骑兵中尉。
西竹一常年学习、生活在骑兵的队伍里,骑术精湛,在陆军骑兵学校的骑术大赛中,曾获得亚军。在骑兵队里,部队为他提供两匹骏马练习越障碍等骑术,他大胆而异乎寻常的练习方法,使周围的人十分惊愕,他也在练习中开发出了自己独特的骑术,作为骑兵教官,在当时的部队里很有人气。
1930年,他被选拔为洛杉矶奥运会马术竞技选手候补。这一年,西竹一从朋友那里听说意大利有一匹竞技用的名马要出售,于是他登上豪华客轮赴意大利,看到了那匹身长181的巨马“尤利纳斯”(天王星),这是马术中越障碍竞技中最理想的巨马。由于尤利纳斯的价格十分昂贵,远超过陆军的购置预算,西竹一遂自掏腰包,付约10000美元买下尤利纳斯。他和尤利纳斯可以说是非常投缘,骑着这匹骏马参加了欧洲各地的马术比赛,成绩斐然。使他在西方的马术界也十分有名,被称为“Baron Nishi”(伯爵西)。
回国后1931年,也就是他29岁的时候,被选拔为日本洛杉矶奥运会马术竞技参赛选手。
1932年,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当时日本的马术水平并不高。日本马本身就比西方的马弱小,因此日本在马术这个项目中缺席团体赛,只参加了个人赛。西竹一和爱马尤利纳斯参加了马术男子个人马术场地障碍赛。当时他所参加的是名为“大奖赛障碍飞跃竞技赛”,是马术竞技中难度最高、也享有最高荣誉的比赛。一般被作为奥运会的“压轴戏”。当时的竞技场里有十余万观众,整个项目的长度共1050米,要越过水壕、栅栏等19个障碍,障碍高度最高达1.6米,在西竹一前面的10名选手,全部完成这一项目的仅有4人,而西竹一快马加鞭,飞跃了一个又一个障碍。
洛杉矶奥运会上的西竹一
在跨越最后一道障碍时,尤利纳斯在1.6米的障碍之前突然十分惊恐踌躇,马头转向一旁,场内响起了一阵唏嘘声,而西竹一迅速在将马头转向障碍,尤利纳斯再次鼓起勇气飞跃,精彩地横曲后蹄越过障碍物,全场欢呼雷动,西竹一和尤利纳斯一起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马术男子个人马术场地障碍赛金牌。这也是奥运史上日本到2018年为止所获得的唯一一面马术金牌。在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西竹一说“We won.”(我们赢了),他感谢他的爱马尤利纳斯。那时他还获得了洛杉矶荣誉市民的称号。在庆祝他获得金牌的宴会上,好莱姆著名演员,第一位在电影中扮演黑侠佐罗的角色的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也出席了。
在1936年柏林奥运上,西竹一在比赛中落马并弃权。回国后,当时骑兵已经不适应战况,逐渐遭淘汰,被坦克取代,西竹一成为坦克第26联队联队长,先驻防伪满洲国北部的牡丹江,1944年6月,第26战车联队奉命调往硫磺岛。
西竹一7月7日从家里出发,装载着坦克的船只途中遭受鱼雷攻击,西竹一虽然免于一死,但是28辆坦克都与装载它们的“日秀丸”一起沉没。8月他再次回到东京,要求补充坦克。那时他来到日本中央竞马会运营的竞马据点–位于东京世田谷区的马事公苑,尤利纳斯在那里的马厩里寄养。那时它已经是一匹24岁的老马,作为纪念,西竹一剪下一绺尤利纳斯的马鬃,这也是他与尤利纳斯的永别,而那根与尤利纳斯一起度过了辉煌的岁月的马鞭,他也一直带在身边。8月17日,他又出发奔赴硫磺岛。
1945年2月19日到3月26日,日美两国进行硫磺岛决战,日军在美军压倒性的兵力与火力攻击下退进山洞死守。3月26日,在战场上晋升为大将的栗林忠道率领手下400将士开始最后的反攻,深夜攻入美国陆军航空队宿营地,美军有53人战死,119人负伤,日军几乎全军覆灭。
西竹一也在这场战役中战死,关于他死去的时间和怎样死的?众说纷纭。有的说是3月17日,有的说是3月21日,有的说是3月22日,而关于他是怎样死去的,也说法不一。一说他在受伤后和副官向着皇宫方向用手枪自杀;一说指挥部属突围时遭美军扫射战死,还有的传说讲美军的情报官Sy Bartlett知道日军坚守的地道里的指挥官就是西竹一,向他喊话,称“世界将为失去马术冠军西男爵而惋惜”,要他出来,但是他一直战斗到战死……但是这种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西竹一的遗骨,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目前在硫磺岛东海岸立有“西大佐战死碑”。
西大佐战死之碑
但是西竹一的战死在美国确实产生很大的冲击,当时他在美国很出名。他生前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美国有很多朋友,Sy Bartlett就是其中之一。Sy Bartlett是好莱坞的著名演员,在太平洋战争中作为空军大校从军,他曾接受过西竹一的马术指导。战后的1965年,他曾来日本访问西竹一的夫人西武子,和西武子一起悼念西竹一。
在他战死的地方,发现了和他形影不离的马鞭,武子夫人把它捐赠给美国洛杉矶市赫耳墨斯财团。
而同样和他形影不离的尤利纳斯的马鬃,1990年在美国被发现,现在在北海道中川郡本别町历史民俗资料馆收藏。
西竹一一生和英美等国的朋友有广泛的交流,参加日美间的激战,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而奥运会冠军的战死,在日美两国都引起了许多人扼腕叹息。奥运会是和平、友好、公平的象征,而冠军的战死,促使多少日美两国爱好和平的人士发出永不再战的誓言。
西竹一的夫人西武子和儿子西泰德,战后也一直积极从事日美交流与和解的活动,西泰德还担任过“硫磺岛协会”的会长,积极促进日美两国将士的遗骨搜寻工作。
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美终于在硫磺岛和解。这是一种伟大的和解和卓绝的超越,也是一种深沉的祈愿,它通过对战争沉痛的回忆,超越了敌与我,亲与仇,迈进一个至高的理想:生命高于一切,高于主义,没有人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不管这种剥夺挟以什么理由,生命的失去,是一种共同和永恒的缺失和伤痛。
岁月过去
伤痛
没有减少
死者
听不见哀悼
只留下我们
守望废墟
为无辜的未来
拥抱 (张石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