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大明海贼之王郑成功的最后一击

侃侃历史官方

1659年阴历7月24日,在南京城外的观音山一带,郑军士卒僵尸如麻,多达万余人战死沙场,剩下的残兵败将一片混乱,向江边拼命溃逃。海贼王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义旗多年,若能拿下南京城,将极大地鼓舞反清志士的斗志,可惜海贼王的野望成了泡影,谁也想不到郑成功十余年心血,分庭抗礼的雄心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

(一)瓜州大捷

1657年(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清军入关已历13年。这十三年来,清军逐个消灭各路反清势力,大体完成了统一,清廷定鼎中原的大局已定,只剩下两个心腹大患仍然阻挡着大清一统天下的脚步,“天下民生所以不安者,以云贵有孙可望,海上有郑成功也”。谁也无法想到大明的国祚最后竟不得不依靠曾经的反贼和海贼才能续命,这两人一个盘踞云贵,凭借地利扶持永历政权与清廷对抗,另一位横行海上屡败不善水战的清军,频频骚扰南方沿海各省,着实让清廷头疼不已。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孙可望竟然主动来降,不费一枪一弹就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孙可望与李定国本是永历政权依靠的两大支柱,谁知一山不容二虎,两人在大敌当前的当口却为了权力兀自斗个你死我活,全然不顾清廷早就黄雀在后了。这年11月,输光了身家的孙可望走投无路,来到长沙向清廷五省经略总督洪承畴投降。得到带路党的清廷大喜过望,顺治皇帝立刻封孙可望为义王。急于报效立功的孙可望立马投桃报李献上云贵两省的地图,讲解当地的山川形势,建议清廷趁其内部不稳的机会一鼓作气荡平永历政权,那么“皇上一统之业永固”了。

在带路党孙可望的建议下,清廷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大举进攻云贵,彻底消灭永历政权。12月,顺治皇帝连续颁布出兵的命令,清军兵分三路大举来攻。此次大战,清廷毕其功于一役,顺治帝甚至连御前侍卫和亲王、贝勒的护卫也派往三路大军中,总兵力多达十余万人,声势浩大。1658年二月,三路大军同时进兵,敲响了南明永历政权的丧钟。

清军主力深入西南战场,其他地区的守备不免空虚,这就给了海贼王——郑成功的可乘之机。素有光复大明江山之志的郑成功眼见机会难得,决定趁机进取江南,号召天下英雄共同反清。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出征一年前郑成功就做足了准备,督促部下修造战船和兵器,前往温州等地取出储备的粮饷,并派出探子打探江南沿海的情况,招徕当地渔民作为进兵的向导,布置可谓相当周全。1658年5月,大军从厦门出发,首先来到温州沿海征集粮饷,打算以此为立足点,移师北上攻取南京。清朝的地方官吏报称,郑军“甲兵数万,分道突犯,密布帐房,扎营绵亘四十余里,烟火蔽天”,深知此次入寇非比寻常,纷纷向清廷告急。

可惜老天爷给郑成功出了难题,据《先王实录》所载,船队去往羊山途中时,心高气傲的郑成功认为自己有老天庇佑,无论部下好说歹说就是不肯去附近的小庙讨个好彩头,老天爷也不跟郑成功客气,在羊山驻扎没几天就刮起了狂风,大雨如注,郑军还没和清军接仗就已损失惨重,官兵、器械、船只损失甚大,连他的6个嫔妃、3个儿子都做了水鬼,第一次远征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老天爷搅黄了。

1659年2月,休整了半年之久的郑成功再次出发,这次出征阵容之强大,世所罕见。大小舰船多达三千余只,兵力高达十万之众。按照军中惯例,出征是不能带家眷的,不过这回郑成功为了激励士气,允许官兵们带家眷随军,如此劳师动众看来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准备提前搬家去南京了。

郑军首先将兵峰直指浙江定海,焚毁清军船只百余艘,做出进攻浙江宁波的假象,吸引清军的注意力。接着,大军直奔长江口而来。

进入长江口后,郑军绕过小小的江阴城,朝瓜州杀来。瓜州是控制长江南北交通的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清军在此自然也有所防备,以铁链、船只连结封锁江面,称之为“滚江龙”,还在江面上用大杉木板建造了三座木城,木城里有守军五百人,装备数十门火炮,用于截断郑军船只。郑军首先派出十余名游泳健将潜水破坏铁链,随后船队扬帆直进,用船上的火炮压制清军的炮台,掩护陆师登陆,郑军登岸后很快将木城焚毁,并成功攻克瓜州城,瓦解了清军的江防工事,郑军大部队顺利到达镇江南岸,直抵银山脚下。清军见状也倾巢出动,拉开了会战的序幕。

清军约有15000人,其中大多为负责镇守地方的绿营兵,还有总督郎廷佐从南京派来的八旗兵,清军总兵力虽少但其中约有一半是骑兵,尤其是从南京派来的八旗兵装备精良,战力强悍,堪称是郑军的劲敌。

这次出征郑军陆上兵力多达20余镇,按照每镇约有1200-2500人计算,足有3-4万人之多,兵力虽有优势,但郑军大多为装备刀枪、团牌、藤牌的步兵,骑兵数量较少,难以和拥有数量优势的清军骑兵匹敌,为此郑成功专门组建了一支精锐亲军——铁人军。在先前的较量中,郑成功发现八旗兵全身披甲铠甲精良,于是决定仿照八旗兵的样式,组建一支多达5000人的重步兵部队,分为左右两虎卫镇。由于整套盔甲重达30多明斤,郑军又缺乏能驮载盔甲的马骡,兵员只能从各镇中身强力壮的勇士中选拔。这只精兵倾注了郑成功的心血,每个士兵都武装到了牙齿,铁盔、铁铠、两臂、甲裙、铁鞋、面具一应俱全,只露出眼耳口鼻,手持六尺长(约1.9米)的斩马刀,作战时勇往直前,是郑军中最为精锐的劲旅。

久经沙场的郑成功在观察地形后心底雪亮,银山是俯瞰镇江府的制高点,一旦拿下这里,在银山下扎营的清军必将进退失据。但是清军大营距离太近,且骑兵众多,要是在登山的过程中遇到骑兵,那就十分尴尬了。于是郑成功命令部队于晚上二更时分移营,全军保持肃静偷偷摸到银山脚下,在天亮前登上银山布置好队形,做好迎战的准备。

天亮后,睡眼惺忪的清军从被窝里爬起来看到银山被占,郑军居然摸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无不惊骇莫名,这样一来自己的后路可就不保了,为今之计只有不惜一切代价把银山夺回来才有一线生机。

郑成功料敌先机占据了有利地形,已胜了半筹,当下也不和清军客气,立刻摆出三叠阵与清军交战。急于杀开一条血路的清军兵分五路,派出骑兵仰攻,其中一股骑兵约有1800人,也分成三叠冲向郑军中军营,只要击破中军营,就能破坏郑军的指挥系统,要击破其余郑军易如反掌。郑成功见状立刻派出了亲军左右两武卫上前顶住,在清军骑兵的猛攻下郑军第一线被冲破,一旦郑军步兵阵型松动,清军骑兵就会立刻乘势杀入,那么必败无疑。但没想到的是郑军一线被清军骑兵冲破后竟岿然不动,并没有溃败,第二线步兵立刻上前砍杀冲破第一线的清军骑兵,成功打退了清军第一波冲锋。郑军纪律严明,阵型稳固,清军骑兵无隙可乘,于是站住发箭,意图杀伤郑军步兵撕开阵型缺口。郑军步兵身披棉甲,手持生牛皮、团牌、藤牌护身,大大削弱了箭支的杀伤力。接着郑军大喝一声,主动对射箭的清军骑兵发起猛攻,再次将清军击退。清军三叠骑兵开始重整队形,准备再次发起进攻。

眼见骑兵冲锋难以奏效,清军在鸟铳、行营炮、弓箭的掩护下发起了第二波攻势,骑兵全部下马死战。郑军也开火迎敌与清军对射,步兵上前杀成一团。在郑军的英勇奋战下,清军逐渐不支开始溃败,骑兵慌不择路的从山坡上往山下逃窜,山坡上路窄沟多,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惨重。

另外四路清军,眼见进攻未能得手,于是便以一路骑兵千余人牵制住部分郑军,其余三路人马齐攻郑军中军营。郑成功派出左武卫、五军等部上前支援,枪炮、弓矢齐发,清军看到郑军火力相当猛烈,不敢以骑兵发起冲锋,只得下马步战,而步战正是郑军的拿手好戏,且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占了地利之便,很快就将清军击溃,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清军士兵们竞相夺路而逃,把本来就拥挤的道路变得更加水泄不通,加上郑军在后尾追,进一步加剧了清军混乱程度。另一边负责牵制郑军的清军骑兵跑的比香港记者还快,早就抱头鼠窜跑的不见人影了。郑军乘胜追击,连负责伙食、杂役的伙兵都派去打扫战场,直追杀出十余里才收兵,清军被杀者不知凡几,缴获大批清军盔甲、弓箭、鸟铳、行营炮等军械。更加奇迹的是,据《先王实录》所载,郑军的损失不过是“被箭重伤,被炮打死数名而已”,打的如此激烈,才战死个位数,爱吹牛皮果然是人类的天性。

镇江府守将和知府在镇江城头上望见郑军如此神勇,二话不说就向郑成功请降,句容、仪真、浦口、滁州等地也望风来投,一时间江南大震,这虎踞龙盘之地恐不为大清所有了。

自明末以降,明军连战连败,在野战中鲜少有对清军的胜绩,而郑成功只凭借自家的实力就练出了一只在野战中屡挫清军的劲旅,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可叹明朝当初富有天下,竟练不出几支像样的可战之兵,腐朽至极,徒呼奈何。

(二)金陵遗恨

郑成功在镇江大败清军,江南大震,南京城内的守军兵力薄弱,士气低落,周边各府县投靠郑成功的络绎不绝。消息传到北京后,顺治帝一度惊慌失措想迁都避避风头,遭到母亲一顿大骂,年轻人就是火气大,顺治帝一气之下拔剑将自己的御座砍成几块,誓要将郑成功斩落马下。冷静下来后,顺治帝命令安南将军达素、固山额真索洪等人率领一万多八旗兵从北京南下支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南京的守军还得靠自己。

对郑军而言形势是一片大好,不是中好,更不是小好。郑成功手下的得力干将甘辉建议趁清军新败,士气低落之际,从陆路日夜兼程直取南京,正所谓兵贵神速是也。甘辉的想法虽好,但毕竟是个部门经理,最后拍板还得看老板郑成功答应不答应。

然而,郑成功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决定走水路,一直到7月7日才来到南京观音门外,让眼巴巴等着他来会师的苍水先生—张煌言大为失望,气得他就差指着郑成功鼻子骂了。

不过,选择陆路还是水路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郑军耽搁了好几天在战后安置和攻打南京的谋划上,直到7月4日才从镇江出发,如果立刻动身,无论走陆路还是走水路,四、五天内必能到达南京城下。然而磨磨蹭蹭的郑军却足足用了十多天,清军抓住了这几天宝贵的时间将城外靠近城墙的房屋烧毁,扫清了视野和射界,储备粮食物资,做好了守城的准备,攻取南京城的第一个战机就这样错过了。

7月10日,郑军自仪凤门登岸,在狮子山扎下83座营盘,展开对南京的围攻。第二天,郑军截获到清廷提督管效忠的塘报,铁人军在他笔下简直就是人形高达,“海师二十余万,战船千余艘,俱浑身是铁,箭射不透,刀斩不入”,看罢塘报郑成功大喜,看来清军已经丧胆,南京已指日可下啦。

城内清军的情况确实十分危急,虽然南京城墙高大厚实,城防十分坚固,但是守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从顺治二年开始,清廷额定的驻防八旗兵只有2000人,加上绿营兵也不过只有10000—15000人而已,要防守如此广阔的城墙是远远不够的。郑军只需通过几次试探性攻击,找出清军防守的薄弱环节,就可集中力量一举突破。

为了争取时间,清军将领们给郑成功修书一封,说清朝军法实在太严酷啦,守不到30天就跑路的话要满门抄斩,希望多宽限几天,30天期满我们就撤出把城让你。不过郑成功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封信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清军一点都没谱。接下来的几天里清军紧张地盯着郑军的一举一动,不过左等右等就是没见郑军来攻城,莫非郑成功真被忽悠了?

戎马一生的郑成功要是被这几封信给忽悠了,那这么多年算是白混了。真正的原因是郑军的兵力不足,攻坚能力不强。郑军虽有三、四万的兵力,但并不足以完全包围宽广的南京城,郑军集中在南京城的西北面和北面,南面及秦淮河一带并未驻军,一旦攻城时清军从其他城门杀出,对郑军是极其危险的,当年他在攻打福州城时就吃过这样的亏,被清军伏兵杀了个措手不及。

此外,郑军以往攻克的大多是防务空虚的小城,在攻打漳州城时就曾久攻不下,等来了清军援兵,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似南京这般地势险要、城防坚固的雄城,强攻的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况且私下里和郑成功勾勾搭搭的松江提督马进宝虽然声称要来归附,但并没有给他准信,看样子在静观其变,万一马进宝从背后捅他一刀,那就完蛋了。

思来想去,郑成功认为只有围困逼降是最保险的,他断定清军支撑不了多久,南京陷落只是时间问题,无论甘辉怎么好说歹说劝他尽快开始攻城,他都置若罔闻。

就在郑军等待的同时,清军可没有闲着,一边抓紧储备粮草,置办武器,搜集整修船只,另一边加紧调遣周边州县的守军来援,从贵州返回北京的八旗兵接到南京告急的消息,立刻由荆州乘船40艘赶到南京,至7月15日已有近五千人的援兵进入城内,至此城内守军已有近两万人的兵力,实力得到很大加强,形势对郑成功而言是愈发不利了,没有尽快开始攻城是郑成功第二个严重失误。

迟迟没得到攻城命令的郑军,军纪开始涣散,驻扎在仪凤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士兵犹如野外郊游一般,甚至跑到河边撒网捕鱼,想必这么几天下来烤鱼都吃吐了吧。7月16日,清军眼见机不可失,从仪凤门杀出对郑军前锋镇发起攻击,郑军经过奋战后将清军击退。虽然打退了清军,但听说前锋镇官兵在撒网捕鱼的郑成功很是担心,便派人去询问前锋镇指挥官余新是怎么回事,这余新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活宝,腹黑钓大鱼,故意卖个破绽的大话张口就来。听了余新的回话郑成功还是不放心,警告他别画虎不成反类犬,不然就砍了他脑袋祭旗。

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余新还是不当回事,郑成功本来准备调遣左提督翁天祐加强仪凤门的防守,但余新担心他来抢功,向郑成功拍胸打肚地保证自己的营盘严密如铁桶,清军绝不敢来犯。该放手一搏的时候却小心谨慎,该小心谨慎的时候却听之任之,本打算加强仪凤门防守的郑成功轻信了余新的牛皮打消了主意,犯下了南京之战不可挽回的错误。

趁你病要你命,做好出击准备的清军可不会再跟郑成功客套了。清军统帅郎廷佐、喀喀木心底雪亮,要集中兵力击破郑军主力,必须先歼灭仪凤门、钟阜门外势单力孤的郑军前锋镇、中冲镇,以免和郑军主力交战时分散清军为数不多的兵力。7月23日,清军派出满洲八旗兵阻挡郑军来援,总兵梁化凤率领绿营兵从仪凤门、钟阜门、小东门杀出,清军摆开火炮轰击郑军的营地,掩护大队人马直冲郑军营盘,郑军从木栅内开炮,投掷火罐拼命阻击清军的进攻,但在清军一浪高过一浪的猛攻下郑军救援不及,兵力单弱的前锋镇、中冲镇全军覆没,余新也被抓去做了阶下囚。这一天对清军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不仅歼灭了郑军两个镇大挫了郑军的锐气,而且又有五百八旗兵来援,军心更加振奋。

夺取了城外阵地后,清军出城驻扎,准备倾巢出动和郑军决一死战。郑成功意识到了战况的凶险,果断放弃攻城将全军收缩于观音山一带,在山四周扎下营盘,在山下的是战斗力最强的左武卫和左虎卫镇,中提督甘辉和五军戎政张英率部埋伏在山谷中,左先锋镇、援剿右镇等部队屯驻在山上,山后大路由后提督万礼和宣毅左镇负责,右提督、宣毅后镇、正兵镇准备由水路包抄清军后路。

郑成功的计划是依托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背靠江边的庞大舰队将城外的清军一举歼灭。然而郑成功又错了,南京是清军的主场,自1645年以来清军在此驻扎十余年之久,非常熟悉当地的地形,郑成功依山部署反倒给了清军千载难逢的胜机。

总督郎廷佐只留下全军十分之一的兵力守城,其余人马由昂邦章京喀喀木和梅勒章京噶褚哈率领,倾巢出动与郑军决战。八旗护军、满洲、蒙古兵、八旗汉军、绿营兵共同编队,陆上分为三路,水上另有一路,在黑夜的掩护下迂回到观音山战线的后侧。

7月24日一早,清军全线发起猛攻,正白旗、镶红旗、镶白旗披甲兵攻打观音山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西北六面,正白旗护军、正蓝旗蒙古兵、镶蓝旗汉军攻打观音山西面,另从每旗抽一名章京,每牛录抽一名披甲兵攻打观音山北面,水路由管效忠率领满洲八旗兵和绿营兵出击,攻打郑军水师。

山上、山中、山下的郑军被清军分割包围,情况十分危急。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紧要关头郑军没有郑成功的号令谁也动不了,山上和山下相距过远又无法联系,只能被动挨打。清军抓住战机首先猛攻山上的左先锋镇,在火炮的掩护下清军骑兵下马步战向山上猛攻,三次强攻都被郑军打退,眼见战况不妙,郑成功急忙派出右冲镇、右虎卫镇赶往支援,但两镇还在山路上挣扎的当口,山上守军就已全军覆没,一命呜呼了。

山上的郑军完蛋后,在山谷中待命的甘辉、张英两部人马成了瓮中之鳖,清军从山上冲下将两部人马团团围住,虽然郑军仍在拼命奋战,但终究改变不了败局已定的事实,血战中张英中箭身亡,眼看清军张弓搭箭,自己也要被射成刺猬,甘辉赶紧向清军士卒大呼我可是甘国公,把我抓去请功大大的有赏,才暂免一死。

山上、山谷中的郑军各部被歼灭,山下的郑军自然也无法幸免,“刀枪不入”的左虎卫镇铁人军奋力抵挡清军怒涛般的攻击,但独木难支终于溃败,士兵们像没头苍蝇似的往江边逃去,但江边并没有可以逃出生天的船只,不少郑军勇士投江而死,侥幸没死的抓着身边够得着的漂浮物浮水而逃。

把守山后大路后提督万礼和宣毅左镇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同样遭到清军的夹攻战至全军覆没,万礼阵亡。另一边从水路出击的清军也如潮水般杀来,焚烧郑军大小船只五百余只,郑军水师遭受了重创。

眼见败局已定,郑成功只得无奈地下令全军撤退,临走前郑成功命令参军户官潘庚钟站在表示统帅所在的皇盖下代他指挥,自己跑向江边准备动用水军包抄清军之后,遏制清军的攻势。但一切都太迟了,歼灭了观音山四周的郑军后,清军各部向郑成功的指挥所杀来,潘庚钟也力战阵亡。郑军不愧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师,虽败不乱,面对乘胜追击的清军步骑,正在撤退的郑军余部起初还能按照军鼓的节拍收兵,在清军的尾追下终于全军大溃,剩下的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走投无路的郑军士卒没命地向江边跑去,不少人借助木板等漂浮物才得以浮水而逃,在这危急关头左冲镇上前阻击,击沉清军两只船遏制了清军水师的攻势,将数千名郑军士兵搭救上船。但不少跑得慢的郑军士卒就没那么幸运了,全都成了清军的刀下之鬼,滚滚长江成了他们的埋骨地。

至此,观音山之战以清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先后歼灭了郑军前锋镇、中冲镇、援剿右镇、后劲镇、前冲镇、中提督甘辉部、五军戎政张英部、左武卫镇、左虎卫镇、后提督万礼部、宣毅左镇等部队,其他各部想必也有相当程度的损失,按照郑军每镇的兵力计算,郑军战死近2万人,还失去了提督、总兵等高级将领多人,可谓是郑成功生平之中败的最惨的一仗。

郑成功命令水师尽力搭救侥幸逃回的残兵败将,接着船队向长江口退去,之前占领的镇江等地先后被清军夺回。当船队驶至崇明岛时,心有不甘的郑成功决定夺取崇明岛作为再次攻打南京的基地。然而惨败后士气低落,军心涣散的郑军竟奈何守城的三千绿营兵不得,无可奈何的郑成功只好命令船队离开崇明返回厦门,轰轰烈烈的北伐之役功亏一篑。

历史无法重来,曾经有两次绝好的机会摆在海贼王面前,可是他却没有好好珍惜,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光复大明半壁江山的野望终究成了南柯一梦。为了弥补历史留下的遗憾,后来日本人将郑成功反清复明的故事改编成抗清神剧《国姓爷合战》,他终于在舞台上实现了自己驱逐鞑虏,匡复明室的大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