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的胜利者日本,为何在此后的外交中日益孤立?|文史宴

来源:文史宴

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胜利,让英国决定放弃大清,挑选日本作为其在远东的盟国,以遏制俄国的野心,此后一段时间内日本与欧美国家进入蜜月期,但随着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日益膨胀,令其在欧美世界的外交举步维艰。

1907年至1908年间,日本外交关系频频遭人诟病,因为它不再坚守以前所主张的理念和原则,而恰恰是这些才令日本焕发了生机。日本人现在逐渐意识到了问题,国际社会对此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这种局面是日本的现代外交政策造成的,除此之外,周边环境也是一个原因,所以此事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

日本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萌芽和发展阶段,成熟和衰退阶段。整个过渡期不到两年时间,两个阶段都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因为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它们看到日本这个国家的野心和实力,同时也可以看到日本外交政策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的整个局势样貌。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政客的心思都放在了外交问题上,而非国内事务,外交可以说是他们的首要关注点,我们可以找到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众多例证。

日本政府不满足于单纯管理本国事务,它希望对外扩张,而战争只是通向此目标的一步,只是为下一步开辟道路罢了。然而,和平局面的来临只是拉开了日本国内政治危机的序幕而已,《朴茨茅斯和约》[1]在日本受到普遍诟病,随后导致桂太郎[2]内阁的垮台和寺内正毅政权势力的衰退,正毅伯爵曾引领日本度过了之前的战争时期。

之后日本经历政府班子重组,侯爵西园寺[3]当选首相,林董掌管外务省,林董刚刚成功签署英日同盟协议,有人便会认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要在林董任期内推行。所以无论他个人到底在日本的外交活动中贡献了多少力量,日本的外交成果与他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在公众看来,他必须对一切外交事务负责,他也自然成了议会在野党的攻击靶子。

林董所面对的主要呼声是,在必要情况下,日本应该动用陆海军力量实现其在远东地区的经济霸权,而且还要维护日本的外交关系,即使不能保证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处境能够有助其完成大计,至少也要确保日本的计划不会因为外交关系而受到阻碍。

尽管此事需要考量许多相关因素,但日本政策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中国的命运,因此中日两国外交关系就成了一个重要议题。日本宏图大计的成败取决于与中国的关系,所以日本要与中国建立关系,就面临着两条路:通过和平协商达成圆满结局;策划外交阴谋,必要情况下依靠武力达成目的。

事实证明,在西园寺内阁时期日本明显偏向第一种政策,但也曾一度选择了折中策略。然而,我们也无法否认,日本有一段时期是后者当道。的确,我们甚至怀疑日本政府当时是否曾考虑过第二种方案,虽然当时国际社会的权宜之策曾一度对日本政府有所牵制,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日本政府预期其东亚政策会遭遇西方势力的阻挠,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除外,日本因此在实际外交活动中态度会有所折中,此事后面章节会进行回顾;而中日两国关系目前似乎进展迅速,俨然有走向白热化的趋势,所以此问题值得关注。

无论日本想对中国实行怎样的统治,其理想局面是要彻底把持中国政权,有观点认为这或许也是日本蓝图中的最终目的。即使日本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也肯定要历经漫长的时日。只是考虑中国这一个因素的话,日本要想对其进行彻底的政治统治,可能需要抢在中国军队完成现代化之前发起战争,但这也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易。

但目前情况很可能是这样,无论日本还是其他想要军事占领中国的国家,恐怕都将会遭遇其他势力的大力阻挠。所以日本目前选择了一种明智的做法,只在当前的日本势力范围内建立政权,然后在整个中国领土推动其本国贸易发展。

日本的外交政策就是因为此举而受挫,更准确点说,是日本没有审慎行事的后果;日本所遭遇的绊脚石显然不是中国,表面上也和中国的局势并无关联,但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即日本对华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不过有一些事情貌似没有关联,但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日本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下滑。现在我们简要回溯下近期发生的一些事件。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造成美日关系产生裂痕的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日本如今在国际社会处境艰难。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美国迟早会对日本产生反感情绪,即使没有发生什么具体冲突事件,事情也会发展到这一步。日本战后的姿态膨胀得厉害,此外,日本在日俄战争末期的一些所作所为,在西方社会也传得沸沸扬扬,日本的这种举动不可避免地会招致一些反感。

换作任何一个国家,将他置于当时日本所获的国际声望之中,都不可能泰然自若。聪明的西方人士现在或许已经明白,日本之前的光辉形象全是假象;但假设日本当时没有以加利福尼亚事件作为美日外交关系的挡箭牌,没有做出这种短视的选择,或许它还能利用之前的光辉形象谋得可观的利益,这倒还算是具有可行性的政治手段,而且甚至还可能免受之后美国的反击。

此事件随后变成了国际焦点,但没持续多久。虽然话是这么说,还是有那么一段日子,人们感觉到此事可能是那种小的外交失误,由于大国势力参与其中,便对国家命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不知道到底是东京哪位人士想出了这么一招,把国际社会的视线都引向了学校问题,现在这已经难以追究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认。

这段时间里,两国都默契地对外营造一种观感,即美日两国已经恢复和平友好关系,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彻底将学校事件[4]抛到了脑后。

日本政府各机关都在忙着巩固林董的外务部政权,当时林铣十郎在议会处境艰难,遭到了猛烈抨击,他们几乎一致将下列事情列为重点问题:美国日籍移民问题、加拿大日籍移民问题,以及就日本在满洲的地位与中国进行协商谈判。日本那些亲政府派报纸在回顾林铣十郎任期内的外交成果时,没有一家报纸提及旧金山学校事件。

一些前文列举过的林铣十郎任期内的大事件都得到了正确评议;但是有些人可能会对一件事感到诧异,即近期的日俄协议和日法协议竟然没有列入大事记。

满洲问题是上述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中国正是观察到日本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力有所减退,才振作了起来,采取更加果断的态度,开始主动地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寻求国际社会人道主义援助,以此与其东方邻国相抗衡,否则,日本也不会在满洲地区陷入这样的困境。

不论英国政客们怎样加以辩驳,加拿大的日本移民问题,再加上日本新政暴露出的其他问题,都对英日联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英国国民对此联盟的热情有所消退。

这就意味着,假设日本在贯彻其对华政策过程中与其他西方强国发生冲突,英日联盟并不能为日本提供什么实质性支援。同样,如果日美两国间没有发生上述学校事件,加拿大移民问题也就不会发生,因为后者显然是前者的产物。

目前,英日联盟之前所承诺的道义支持有所收缩,而这又导致日俄和日法协议效力削弱,且这两个协议本来就模棱两可、颇具争议。

近日有一种说法是日美间将爆发战争,这不仅让西方社会的亲日情绪有所消退,而且对日本在英国和欧洲的信誉度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在美国的信誉更是已经荡然无存。假设日本没有牵扯进学校事件,美国的移民问题恐怕也不会出现。由此看来,东京政府没有人愿意出来承认自己是罪魁祸首也就可想而知了。

日美关系破裂给日本外交政策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日本政客们恰恰是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才急于修复日美关系,并且还急着昭告天下,特别是在中国,两国间关系可说毫无遮掩。

如果日美关系继续保持这样的局面,日本的相关利益肯定会受到波及,首当其冲的是日本的海外债务问题,有几项战争紧急贷款已经到期。日本只有重新筹措资金才能清偿欠款,这意味着日本必须再次在外币市场借贷。

外国金融家一旦拒绝向日本提供贷款,十有八九将会引发日本的金融危机,日本的海外信用债券和有价证券必然会贬值,虽然其他筹资贷款手段可以有所保障,但具体情况会受到日本在国际社会处境的影响。

就在日本打算进行新一轮贷款时,国内有人提议皇太子对欧洲进行访问,但这一策略遭到了两点驳斥:其一,日本太过频繁使用这一手段;其二,皇太子是庶出,谨慎的日本外交家们纷纷质疑,历来重视皇室纯正血统的欧洲国家会如何看待这种巧合。

当美国舆论不再支持日本的时候,日本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份珍贵的财产,自然会急于想要与美国重修旧好。在中国,日本将因此受到更大的打击,这一点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情。日本本可以对中国实施怀柔政策,根本无须动用威胁或者武力,便能在这里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不过这也有可能是日本经过一番实地调查后所做的决策,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时间采取循序渐进的外交策略。机会来临时,日本必须迅速行动,否则就将永远错过机会。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没人会说日本政客判断错误。中国要是能够成功捍卫自己的主权,日本成为远东霸主的梦想就将渐行渐远;这意味着这个问题必须在十年之内形成定局。

既然日本会在远东地区有主动攻势,那么远东地区似乎将会面临一段危险时期。在这个问题上,中美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日本利益,日本清楚地知道,中国之所以向美国靠拢,他自身的政策是主要促成因素,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势力均衡很可能要被打破重组,日本的“宏图伟略”将因此受到制约。

从目前局势来看,日本的大陆政策如果由国际法庭审理,那么日本将会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修复外交关系,重新拾回丢失的阵地。日本国内的政治信号也透露出这一点,政客们就等着这一刻呢。

1908年春,进步党公然抨击当届政府的外交政策,令西园寺内阁处境难堪,这也是西园寺之后递交辞呈的原因之一。虽然进步党拿外交政策说事,但我们也不清楚进步党此举是否有借题发挥的意思。因为从某些方面来看,进步党似乎只是在落井下石,趁着西园寺内阁处境堪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肆意攻击。政府机构为了支持内阁,不断地找各种借口,要么就是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不合时宜,要么就是这种挑衅让行政机构难堪,有损国家荣誉。

内阁自己也在诉苦,抗议说现在攻击外交政策太不是时候。此事形势如此严峻,政府费尽心思地在满洲地区和朝鲜掩盖这一事实,不让消息走漏风声。

许多日本人士认为青木子爵在这件事情中发挥了作用,青木为前任日本驻美大使,曾经因日美关系问题与林铣十郎意见不一。此外,林铣十郎的声援者们纷纷提出抗议,认为就因为青木不听上级指示,美国才会疏远日本,然后还对日本的其他外交问题磨刀霍霍。

不过此事此刻被拎出来讨论,更加印证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有人把日本帝国的外交关系弄得一团糟。或许,日本国内受到的冲击比任何一个地区都要大,他们因此感受到了后果的严重性,充分意识到西方社会不再对日本报以信任,而这给日本带来了多么惨痛的后果。

日本企图在远东问题上外交孤立美国,结果却导致自己被孤立。

如果向西方社会寻求人道主义援助,日本或许有朝一日还可以找到另一个机遇,但现在错失了这个机会,再也找寻不回来了。这个机会本是由一个西方国家送到他的身边,这个国家对日本和他的主张理念满怀幻想,全然偏离了真实面貌。

日本此前受到西方国家热情对待,现在则被怀疑和不信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日本报纸更具有洞见,所以在报道中承认了这点。日本以前被视为远东地区的和平守护者,现在则被当作一个不安定因素;而假设西方社会不再对日本抱有幻想,对他的虚假姿态深恶痛绝,将日本视为国际社会的毒瘤,对其实施外交制约,凡是对东方局势有着深入认识的人,恐怕都不会吃惊。

注释:

[1]《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与俄国结束日俄战争签订的和约。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朴茨茅斯签订。主要内容: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在中国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口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

[2]桂太郎(1848—1913),日本首相(1901—1906 ,1908—1911,1912—1913),陆军将领。长州藩士出身。中日甲午战争时任第三师团师团长。1896 年任台湾总督。1898 年升陆军大将,同年至1901 年任陆相。首相任内缔结英日同盟,进行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并制造“大逆事件”,镇压社会主义运动。

[3]西园寺,即西园寺公望(1849—1940),日本首相(1906—1908,1911—1912 )。出身贵族。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创立明治法律学校,参与创刊《东洋自由新闻》。曾赴欧考察宪政,并任文相、枢密院议长。1903年起任政友会总裁。此后两次组阁,均因同军部势力发生冲突而辞职。1919 年以日本首席全权代表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同年封公爵。

[4]即后文提到的旧金山学校事件。1906年10月,美国旧金山市教育委员会颁令该市学校隔离亚裔学生,旧金山亚裔学生只能上“东方学校”(Oriental School)。这引起日本政府的极大不满,直到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施压当时的校委会,才允许日裔学生与白人上同样的学校。此时其他亚裔仍只能到克雷街(Clay Street)的东方学校就读。

本文节选自《亚洲的决裂》:美国驻华记者先驱、《密勒氏评论报》创办人权威分析东亚的险峻形式,解读辛亥革命前东亚迷局、预言历史巨变,揭秘日本征服东亚的野心,用52幅百余年前老照片重现动荡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