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察北防控鼠疫的历史昭示

南楠/黄伟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类疫病频频发生,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华民族也曾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播范围大并产生重大危害的疫情有很多,譬如鼠疫、血吸虫病、麻风病、霍乱等。其中,察北专区的鼠疫防控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打响的第一次“防疫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昭示。

一、建国初期察北专区鼠疫的发生

察北专区位于察哈尔省北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简称“察”,省会在张家口市。1952年11月15日,因为察哈尔地广人稀、物产匮乏,经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王平提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同意,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分别划归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

1949年10月,察哈尔省的察北专区暴发了一场鼠疫,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首个大规模疫情。这对当时百废待兴、百端待举的新中国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实际上,这场鼠疫的苗头早在1949年7月中旬就已显露端倪,当时内蒙古察哈尔盟的某个村落已有多人因腺鼠疫而丧生。然而,由于当地人口以牧民为主,居住相对分散,疫情并未大规模流行。因人们普遍缺乏基本公共卫生知识,未对殁于鼠疫的遗体进行专业化处理,从而为后来的鼠疫传播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949年10月27日,为防止察北鼠疫蔓延,京绥线铁路停运

10月初,疫情在察北专区康保县察汉崩崩村暴发扩散。该村村民常用毛皮或兽皮兑换米面,跳蚤、寄生虫等病菌极易附着其中,在集市买卖等过程中,病毒开始大肆传播。自10月3日至10月19日,该村已有36人不幸因患鼠疫病而去世(《人民日报》1951年11月7日《内蒙古察汉崩崩村农民写信感谢苏联防疫队帮助扑灭鼠疫》)。首个死亡病例所引发的疫情是由肺鼠疫传播而来,与以往经鼠蚤叮咬传播的腺鼠疫略有不同,其肆虐的危害程度更为严重。患者从腺鼠疫向肺鼠疫转化后,最快可在1至5天内死亡。其间,当地大量民众由于恐慌而四处逃散,加速了疫情的传播。截至10月13日,察汉崩崩村的村民相继前往察北专区康保县六区北沙城村、南景沟村、李占地村,并发生接触,于是这3个村也在短时间内暴发了鼠疫。随着疫情的扩散,11月初疫情蔓延至省会张家口,范围覆盖了150多公里路段沿线的广大区域,共涉及10个村庄,死亡人数达到了17人。

二、中国共产党面对察北鼠疫的应对措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中共中央和属地党委政府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最终打了一场漂亮的防疫战。

察哈尔察北(今河北张家口)鼠疫流行期,公路上的临时检疫点

一是立即成立了鼠疫防控领导机构进行统一指挥。鼠疫暴发后,康保县政府迅速作出反应,于10月19日成立防疫前线指挥部,立即向察北专区政府、察哈尔省政府逐级呈报了详细的鼠疫疫情,向华北人民政府报告了疫情信息,并请求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随即,察哈尔省研判形势后马上成立了防疫灭疫委员会,并要求察北专区及其所属各县立即成立防疫灭疫委员会,统一筹划与指挥防疫灭疫工作。中共中央在获悉疫情后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亲自安排,周恩来总理连夜召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紧急会议,明确了“扑灭察北鼠疫防止蔓延”的救灾目标,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密封锁交通,派专员赴疫区开展救治工作,保卫首都不被鼠疫侵入。10月27日,成立了中央卫生防疫委员会,专管鼠疫防治工作,由董必武任主任委员,具体负责指挥鼠疫防控。10月28日,北京市市长聂荣臻任北京市防疫委员会主任,亦火速投身防治工作。面对疫情,中央和属地各级党委政府迅即响应,成立各级防疫领导机构,组织防疫力量,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为最终扑灭疫情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交通封锁和隔离检疫防止疫情蔓延。10月24日起,察哈尔省带领相关单位共同努力,采取联合行动,设立了内蒙古与察北交界线以及沿外长城这两条封锁线。同时,下发了关于对张家口市与察北区的车辆、行人严禁通行的禁令,并且在“绝缘地带”的村庄间,实行联防联控,以确保封锁措施的有效实施(《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7日《鼠疫侵袭察北 察省紧急防治 张苏主席亲往疫区布置东北防疫队赴察北》)。为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防疫部门采取了减少车辆人员流动、封锁交通干线等措施,旨在阻断疫情的传播途径,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自10月27日起,京津铁路局决定暂停京张线和京包线的往返列车运营(《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8日《京张京包间六班列车停运、预防鼠疫传染》)。停运列车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疫情在空间上的扩散,有助于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此外,各级政府进一步积极推行隔离检疫措施,以切断疫情的传播途径。11月3日,北京市防疫委员会决定从西郊东坝镇至北郊琉璃渠设立封锁线,同时在东郊、南郊、丰台等区域设置检疫站及隔离所,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人民日报》1949年11月4日,第4版《京市防疫委会决议 建立郊区封锁线 市民赵国良由张潜回本市已予隔离医疗》)。北京市政府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接种鼠疫疫苗,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覆盖面非常广。正是由于这些多维度、多举措的深度防范,才使得北京市乃至周边各地在防控鼠疫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广泛开展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当察北地区暴发鼠疫疫情时,地方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来遏制疫情的蔓延,组织了不同层级的防疫队伍深入每一个家庭中,普及与防疫相关的知识,并呼吁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共同防疫的行动中来。10月31日起,北京市防疫委员会也迅速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来增强民众对疫情的防范意识,致力于防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中央防疫委员会于11月1日发布指示,要求各级防疫防治部门与防疫宣传部门展开有机联合,因地制宜地开展针对鼠疫的宣传工作(《人民日报》1949年11月2日《中央防委会发布指示 开展防治鼠疫宣传 内蒙古防疫队赴病疫发源区检查》)。新华广播电台在每晚都会播放关于防疫的经验和措施介绍,以此提升公众对防疫常识的理解(《人民日报》1949年10月3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增播防治鼠疫节目》)。各级防疫委员会印发了大量有关鼠疫防控的书籍、手册、标语,并在街道悬挂横幅,普及鼠疫防控常识,也采用活报剧、歌咏、相声等形式宣传鼠疫防控工作。在中央、地方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密切协作和配合下,广大人民群众对鼠疫的认知更加深刻,大大增强了预防意识与防控的主动性。这一系列积极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防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展现出全民共同参与、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这些努力为更加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奠定了基础。

四是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群众灭鼠运动。鉴于老鼠是鼠疫疫情的根源,切断疫情源头,推行灭鼠行动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10月29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指令,明确要求“疫区军民应立刻将扑灭鼠疫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强调指出“积极防控和扑灭鼠疫的斗争已经拉开帷幕,这应当成为华北人民当前的一项重要战斗任务”。为了彻底根除鼠疫疫情,张家口、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启动灭鼠灭蚤行动,苏联专家卡姆聂夫亲自指导了张家口市的灭鼠灭蚤工作,确保了行动的高效与科学性。华北医科大学、张家口中学等校122名学生积极响应号召,组成了10个捕鼠小组,在11月9日和10日两天,深入家家户户,仔细检查并封堵鼠洞,向民众宣传消灭老鼠和跳蚤的重要意义。据统计,捕鼠队在短时间内,共检查了2897户房屋,发现了4033个鼠洞,捕杀了数万只老鼠,最终整个灭鼠灭蚤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是充分发挥专业防治队伍的防治主体作用。这次鼠疫暴发以后,10月30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央防疫总队,抽调了470名专家和医护人员,立即奔赴疫情一线开展工作。为更有效地控制鼠疫的传播,阻断疫情源头,察哈尔省决定在察北专区及其下辖县域全面建立防疫指挥部(《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7日《鼠疫侵袭察北 察省紧急防治 张苏主席亲往疫区布置东北防疫队赴察北》)。察北防疫指挥部迅速成立后,立即在专区下辖的县、乡、镇各级组建了防疫队伍,共同指挥、开展抗疫工作(《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8日《察北实行紧急封锁 组成防疫指挥部 发动群众全力扑灭鼠疫》)。察北地委快速发出了一份通告和决议,要求各级机关部门和普通民众全力配合防疫队,共同努力抗击鼠疫。通过深入动员、群策群力,极大地提升了防疫工作的效率和协同性。1949年11月底,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属地党委政府的有效指挥下,在专业防控队伍的精心防治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察北鼠疫得到有效控制,北京未出现任何病例。11月28日,《人民日报》发布《卫生战线上一个伟大胜利》一文,宣布察北鼠疫的传播已被遏止,新中国第一场“防疫战”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群众欢送苏联医卫专家

三、察北鼠疫防控的历史经验与启迪

在察北鼠疫防控战中,党的各级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精准施策,科学防治,通过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较好地控制了鼠疫的传播与蔓延,这为我国的防疫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当鼠疫突然暴发时,党中央表现出了卓越高效的应对能力,全面系统地安排部署察北鼠疫的防控工作,并迅即组建了各级防疫委员会和防疫队伍,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形成了强有力的联防联控合力,为察北地区鼠疫防治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必须构建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卫生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防疫实践中,党和国家更加认识到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性,于是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作为统筹全国卫生工作的核心机构。次月,卫生部又决定将卫生工作的重心聚焦在消灭疫情与组建医疗队伍上,于是下设了公共卫生局,专门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疫情的及时防控。1950年1月,公共卫生局进一步改组为保健防疫局,并细化了其内部机构设置,包括防疫处和保健处。这些战略举措富有远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各省、市、县也陆续设立了防疫站,同时各地公共卫生局也迅速响应,开设了旨在培养专业防疫人员的防疫班,这些防疫班的学员结束培训后,逐步成长为各级防疫队的骨干力量,很多被分配到各地的卫生所等相关机构。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部门的不懈努力,新中国成功构建了一个以防疫队为核心,紧密协作、高效运转的防疫工作网络,有效地提升了防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正式展开,为后续的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卫人员给儿童接种疫苗

三是必须全面提升防疫科学技术水平。这次察北鼠疫防控工作有个细节,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苏联专家及其防疫队的鼎力帮助,他们成功救治了100多名鼠疫患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引入了一种相较于日本焚烧房屋更为高效的药品消毒法,表现出更高的消毒效率和更低的损失。苏联防疫专家的防疫技术、成功经验和鼠疫防控的迫切需求,让我国在防疫实战中深刻认识到大力提高现代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性。这成为察北鼠疫防控胜利结束后全国上下的共识。

这次察北鼠疫防控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启迪:防控疫情必须统一认识,建强机构,精准施策,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把握主动,统筹协调,科学兼顾;要迅速制定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遏制疫情的蔓延;要明确责任分工,不断提高党委政府的领导指挥力,专业救治队伍的战斗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形成疫情防控全局一盘棋,形成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群策群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