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田门事件”始末

来源: 《中国国家历史》

1932年1月8日,全世界都被一则来自日本的新闻震惊:日本天皇裕仁在东京被一名来自上海、年仅32岁的朝鲜志士李奉昌刺杀,不幸李奉昌未中目标,裕仁躲过一难,此事件被称为“樱田门事件”。

1932年1月8日,全世界都被一则来自日本的新闻震惊:日本天皇裕仁在东京被一名来自上海、年仅32岁的朝鲜志士李奉昌刺杀,不幸李奉昌未中目标,裕仁躲过一难,此事件被称为“樱田门事件”。由于历史原因,这起由朝鲜抗日志士在中国策划在日本实施的事件众说纷坛,一些文章错漏颇多。今年是事件发生90周年,笔者参阅了包括事件策划者、韩国“国父”金九先生回忆录在内的大量史料,将事件的前前后后进行一番梳理,成此拙文,求教于方家。

金九与李奉昌:朝鲜两个特殊志士的相识

1930年的一天,流亡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前主席、时任财务部长兼民团长的金九,在上海法租界内的办公室内,会见了一名32岁、来自日本的朝鲜人李奉昌。

金九于1876年出生在朝鲜黄海道海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就学习儒学和汉文,年青时参加过甲午农民战争。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打败中国成为朝鲜的实际控制者。这一年,日军和浪人杀进朝鲜王宫景福宫,将朝鲜“国母”闵妃(明成皇后)残忍杀害。事后,年青的金九为“国母”复仇,杀死了一名日军中尉,被日本当局判处死刑,朝鲜高宗亲自下诏赦免了金九的死刑。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1919年元月,被日本殖民当局强迫退位已12年的朝鲜高宗突然去世,引发了朝鲜半岛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三一”抗日独立运动,失败后,金九和大批朝鲜爱国志士流亡中国,并加入了在上海法租界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历任警务局长、内务总长等职,1926年12月被推举为国务领(政府主席)。

金九

金九得知李奉昌想参加朝鲜独立运动后,很是高兴。并从李奉昌的口中,得知了他的情况。

虽然李奉昌家庭贫寒,但其父还是让他受到基本的教育。1910年,也就是李奉昌10岁时,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1913年,13岁的李奉昌从龙山文彰普通学校毕业,他先后在两家日本人经营的店铺当店员。19岁那年,席卷朝鲜半岛的“三一”独立运动爆发,李奉昌目睹了运动被日军残酷镇压。1920年,李奉昌进入龙山满铁见习所当了一名见习工人。1923年,李奉昌和哥哥一起,离开朝鲜前往日本。到了日本后,李奉昌进入了大阪铁工所工作。

1931年,一直想参加朝鲜独立运动的李奉昌从日本一名朝鲜侨胞口中,得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就在上海,于是,他便从日本来到上海寻找到了临时政府。

李奉昌

金九向李奉昌介绍了临时政府的现状: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由于各派内讧,政府走马灯似的更换内阁总理,并且在经济上陷入绝境。金九也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曾两次把儿子送到孤儿院。

李奉昌让金九不必担心他的生活,他可以在铁工厂干活,只是要求能一边工作一边从事朝鲜独立运动。

金九听他这样说,自然同意了他的要求。

和金九见面几天后,李奉昌特地买来了酒菜,来到了临时政府民团的厨房,请在座的几名独立运动的同志吃饭,饭桌上,李奉昌突然对大家说道:“你们实行独立运动,为什么不杀死日本天皇?”一名同志苦笑道:“杀死区区文武官员都很难,何况天皇?”李奉昌说道:“我去年在东京时,碰到天皇去扫墓,他们让行人跪伏在地,我伏在路上就想,这时候如果我有一颗炸弹,一定可以杀死他。”

十多年后,金九把李奉昌的这段原话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中。

策划刺杀日本天皇裕仁

当天晚上,金九来到李奉昌的小旅馆住处。金九在自己的回忆录中, 详细地记录这段情景:

“当天晚上,我到某旅馆找李奉昌,他跟我披肝沥胆,坦率地吐露了他的心迹。他确是一位血性男儿,来上海时胸怀杀身成仁的非凡决心。”

李奉昌对金九道:“我现在已经31岁了,再活31年,也不会比现在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因为已经老了!如果说人生的目的是享乐,那么过去的31个年头中,相信多少已经尝过人生的快乐滋味,现在是为了追求永远的快乐,想献身于独立事业,所以才到上海来的。”

金九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听了他的一席话,不由热泪盈眶。”

金九把刺杀日本天皇裕仁的想法告诉李奉昌,李奉昌激动地表示愿赴东京刺杀天皇。但是,刺杀天皇需要炸弹和赴日本需要的旅费等,金九和临时政府此时却无法解决。于是,金九便与李奉昌约定,待自己筹集到经费和弄到炸弹后,再实施这一计划。

原来,金九早就有刺杀日本天皇裕仁的计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素有中国“暗杀大王”之称、后又全力反日的王亚樵曾与金九进行过密商,双方约定分头行动:金九负责刺杀日本天皇裕仁,王亚樵则负责刺杀“九一八”事变的主谋阪垣征四郎。

金九再次直接了当地告诉李奉昌,临时政府目前在经济上实在太困难,不能为他解决最基本的生活费用,而且,为了不引人注意,他每月只能一天晚上到这儿来和自己见面。李奉昌告诉金九,自己有铁工方面的技术,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他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因此,他可以冒充日本人进日本工厂做工,生活不成问题。几天后,李奉昌果真进了上海的一家日本铁工厂工作。

不久,一直为经费困难而苦恼的金九,突然收到了一笔朝鲜侨胞从美国夏威夷汇来的一千多元钱的巨款。连吃饭和住宿都一直在同志家中打游击凑合的金九不放心这笔钱,于是,他把这笔巨款藏到自己的破衣之内,一天24小时随身带着。

很快,金九从上海兵工厂搞到了一枚手榴弹,又托人从河南国民党军刘峙部得到了另一枚手榴弹。金九和李奉昌都知道:一枚是炸天皇所用,另一枚是李奉昌在暗杀天皇后自己自杀所用。

1931年12月中旬的一天,金九秘密约见了李奉昌,商量李奉昌赴日事宜。金九从破衣中掏出一笔钱给了李奉昌,作为李奉昌赴费用。

李奉昌内心非常激动,他对金九道:“先生和同志们为了朝鲜的独立,过着这样的生活,我作为一个朝鲜人,还有什么不能舍去的呢……如果我私下留下这笔钱,出了租界后,先生是找不到我的,可先生还是给了我这笔钱。先生如此信任我,可见先生的宽宏与度量,我一生都没有受过如此的信任,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了朝鲜的独立,我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随后,金九带着李奉昌,来到了1909年在哈尔滨刺杀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的朝鲜志士安重根弟弟安恭根家中,为李奉昌出行的壮举举行了简短的宣誓仪式,并再次给了李奉昌300元钱。他特地告诉李奉昌:“如果这些钱到东京时用完了,只要来电报 ,就立刻再寄去。”后来,当李奉昌在东京用完钱后,金九果真再次汇去了200元。

随后,金九和李奉昌到附近的照像馆合影留念。李奉昌见金九神色悲伤,反而安慰他道:“我正要赴永远快乐之路,让我们俩高高兴兴地拍照吧!”

刺杀天皇裕仁行动经过

李奉昌离开上海到达东京后,很快打听到一个消息:1932年1月8日这天上午,裕仁天皇要到东京郊区代代木练兵场检阅日本陆军第九师团。于是,李奉昌准备在裕仁天皇检阅结束回皇宫的途中实施刺杀行动。

他用一个日本名字住进了一家旅馆,经过多天对皇宫周围的侦察,李奉昌打听到裕仁天皇经常从樱田门出入,而且,樱田门附近道路弯弯曲曲,特别是在警察署附近有一个较大的转弯,裕仁天皇车队经过这里时,必然要减速,他正好进行刺杀行动。

一切准备好之后,他给金九打来电报,说自己将在元月8号这天把东西拍卖出去(刺杀日本天皇裕仁)的暗语。

裕仁天皇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同乘一辆马车

1月8日这天上午,裕仁天皇在东京郊区代代木练兵场,检阅了号称“精锐之师”的陆军第九师团,在这场阅兵式上,裕仁天皇还特地宣读了一份赞扬关东军侵略中国东北的敕语。检阅结束后,裕仁天皇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起驾回宫。

裕仁天皇乘坐的是一辆四乘古式马车,在这辆马车后面,还有一辆外表装饰与裕仁天皇乘车相同的“副车”。日本警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东京曾发生过刺杀裕仁父亲大正天皇和裕仁本人的事件。

所以日本警方加强了对天皇的安保措施。只要是天皇出行,日本警方除安排大批警力外,还专门安排了另一辆外表与天皇坐驾相同的“副车”与之同行,目的在于迷惑可能出现的刺杀行动。

上午11时44分,裕仁天皇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樱田门外,此时,欢迎和观看的人群跪在道路两旁,而警察都背向街道肃立,两眼紧盯着人群。当车队来到警察署前转弯处时,裕仁天皇马车果然减速了,就在这时,混在人群中的李奉昌认定裕仁天皇就在第二辆马车上,于是果断地将一枚手榴弹投向第二辆马车,然而,李奉昌没有料到的是, 他炸中的只是“副车”。

据2011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裕仁天皇传》一书中记载:“随着轰然一声巨响,副车的车夫当即被炸死,车上的人却幸免于难。坐在前面马车上的裕仁天皇听到爆炸声后,惊慌失措,差一点摔出车外。驾车的驭马见状立即挥鞭催马,拉着天皇直奔樱田门内。”李昌奉立即将第二颗手榴弹投了出去,不料这颗手榴弹是颗哑弹,没有爆炸,日本警察蜂拥而上,将李奉昌当场逮捕。

李奉昌现场被捕,图中白衣者为李奉昌

因事件发生在樱田门附近,故史称“樱田门事件”。

刺杀事件后各方的震动

刺杀日本天皇的事件发生后,立即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引起巨大震动。

事件发生后现场调查

在上海法租界内苦苦等待消息的金九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了李昌奉刺杀天皇裕仁没能成功、已当场被捕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许多同志前来安慰我,都说虽然没能炸死日皇,但是我们韩人却在精神上杀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皇,同时这也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民族并没有归化日本,仅此就足可算是成功。”

虽然李奉昌的刺杀行动没能成功,但他的义举却得到了饱受日本侵略的中国民众的肯定。

上海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以头号字体,刊出了“韩人李奉昌阻击日皇不幸不中”的标题,字里行间明显流露出了同情李奉昌、支持刺杀日本天皇行动的情绪,日本侨民愤而放火焚烧了报社。接着,中国国内多地的报纸也相继刊出了“不幸不中”字样的报道,日本驻上海总领事还向上海市长提出了强烈抗议。

流亡在世界各地的朝鲜人支持临时政府的电报如雪片般地传来。在中国和朝鲜国内,一些过去反对临时政府的朝鲜组织团体和民众也纷纷给临时政府捐来款项。金九在南洋报纸发表声明,警告日方不得杀害李奉昌,否则将会对日方进行更大的报复。

李奉昌刺杀行动后仅仅10天,即1月18日,日军悍然在上海采取了报复行动,随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日军四易主帅,最后由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指挥9万日军,在80艘军舰和300架飞机的配合下,在3月2日攻占上海。

日方随后在虹口公园举行“中日淞沪战争胜利庆祝大会”,然而,金九继续策划了另一起刺杀行动:一名朝鲜志士尹奉吉将一枚特制炸弹投到了检阅台的中央(在这次行动前,金九为避免再出现李奉昌在东京刺杀天皇时投出的第二颗手榴弹为哑弹的情况,一共进行了20多次爆炸试验)。日方有13名要员被炸死炸伤。白川大将被炸死,日本驻华公使、后来在日本战败投降书上签字的外相重光葵被炸断了一条腿。

白川被炸死后,裕仁天皇伤怀不已,还赋诗纪念。蒋介石称赞尹奉吉此举:“中国100万大军都没能做到的事,结果却由一名朝鲜青年完成了,真令人感动。”远在江西苏区的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也报道了尹奉吉的壮举。

金九在上海著名的《申报》上公开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对东京刺杀天皇及虹口公园爆炸事件两案负全责。并向日本公开叫板:“今后余将坚持不懈,非至我国恢复独立,决不终止也。”日本外务省、朝鲜总督府和上海驻军司令部联合发出通辑令,悬赏60万元巨款买金九的人头。金九在中国友人的帮助下,秘密地到浙江嘉兴躲藏。

李奉昌被逮捕后被日方判处死刑,并于同年10月10日执行死刑;尹奉吉则被押送日本,后慷慨就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金九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帮助下,继续进行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金九返回朝鲜,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出席了欢送大会,周恩来也为金九举行了欢送宴会。返回朝鲜后,金九反对南北朝鲜分裂,甚至北上平壤与金日成协商,37岁的金日成对73岁的金九执后辈礼,尊称金九为“抗日的老前辈”。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分别成立后,金九于1949年6月26日被暗杀,遗骸后迁葬入韩国国家公墓。1962年,韩国政府追授金九建国勋章,并尊其为“国父”,成为南北朝鲜人民和政府都敬重的民族英雄。

纪念李奉昌的活动

李奉昌的遗体在抗战胜利后被接回韩国举行国葬,韩国政府于1962年追授李奉昌建国勋章。他刺杀日本天皇的事迹被选入韩国小学历史教科书,作为英雄至今仍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