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黄龙墓本文作者拍照
一、黄龙墓的由来
明崇祯六年(1633年),后金皇太极派马步兵万余攻袭旅顺口,明朝皮岛总兵官黄龙将军率部将李惟鸾、尚可义、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等与后金大军激战十日,终因寡不敌众而兵败。黄龙宁死不降,拔剑自刎,几位部将皆战死。朝廷闻报,赐龙左都督,赐祭葬,予世荫,建祠曰“显忠”,惟鸾等附祀。一百四十三年后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赐谥黄龙“忠烈”,并修墓建祠。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旅顺建港修坞之初,周馥、宋庆、丁汝昌、刘含芳要为黄龙修墓重建显忠祠,但因年代久远,不能确定黄龙墓的准确位置。金州绅士知县乔有年为其指明黄龙墓及五位部将的坟墓。将久已倾圮的黄龙墓及五位部将的坟墓合筑一大冢,刻石志之,外筑石墙。修墓的第二年,又于旅顺东港北岸建显忠祠。
黄龙将军(林辉老师绘画)
二、上个世纪70年代,是谁第一个提出寻找黄龙墓?
从1887年修墓到1994年定为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隔107年。在旅顺是谁第一个提出寻找黄龙墓?在没有墓碑的情况下,是谁指认了黄龙墓?第一个寻找黄龙墓的人是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首任馆长周祥令。周馆长在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文物收藏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旅顺日俄监狱首任馆长周祥令老先生(金月培提供照片)
旅顺有一人叫陈守堂,生于1917年,做过旅顺公学堂教师,当过旅顺市城建局副局长。小时候在黄金山一带放牛,他父亲告诉他黄金山南面东南坡坟墓是黄龙墓。上个世纪70年代之初,陈守堂在旅顺监狱展馆帮助翻译日语资料。一次周祥令馆长提起要寻找黄龙墓,陈说,他知道具体的位置。然后,带着周馆长去黄龙墓地,同时还指认了旅顺船坞电报局的准确位置。前些日子,我找周馆长询问发现黄龙墓时坟墓破败的情景。老人家一直为没有找到黄龙墓碑感到很遗憾。如果当年没有周祥令老馆长提出要寻找黄龙墓,如果没有“旅顺通”陈守堂的指认,恐怕至今没有人能够知道黄龙墓的准确位置,也许早就当作无主坟处理了。
陈守堂(1917年——2007年)(隋玉清提供照片)
三、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收藏的黄龙墓的碑额是怎么来的?
在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的文物库里,有一块黄龙墓碑额的残断,上面刻有一个大大的“墓”字,还有半拉繁体“龍”字。墓字的左边依次刻有建德周馥、蓬莱宋庆、庐江丁汝昌、贵池刘含芳,名字的下面有“重修”二字。这4个人当时是旅顺建港修坞和海陆军要员。周馥1887年于直隶按察使任上接受李鸿章的命令,协同刘含芳代表中方监督旅顺军港工程进度和质量。宋庆清末将领,1882年移军旅顺口,驻军12年,修筑炮台,训练士兵,所部军容整肃,设防不怠,为诸军之首。丁汝昌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刘含芳1883年任旅顺港务工程局会办。1886年主持旅顺港坞工程局。
碑额残段(杨裕景提供图片)
碑额残段和文字标识(杨裕景提供图片)
这块重要的重修黄龙墓碑额的残断是怎么被发现的呢?2002年7月,水师营村有一王姓村民,在黄金山南麓黄龙墓东北方约200米处的半地穴式带拱形的水泥建筑物中,发现一块带字的花岗岩石头。旅顺日俄监狱展馆领导得知这一线索后,立即派王珍仁主任带领四五个人去寻找带字的花岗岩石头,在苏军建的储油罐的坑道的墙体里发现了墓碑残额。苏军的建筑物非常坚固,没有缝隙,由于没有先进的破拆工具,他们干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残碑额小心翼翼地抠了出来,将其运回馆内收藏。这是目前除了黄龙墓之外,1887年重修黄龙墓的唯一的物证。
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挖掘碑额的亲历者王珍仁,(姜广祥拍照)
四、黄龙墓和显忠祠毁于何时?
黄龙墓毁于何时?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战败退往旅顺港,日舰炮没有轰击黄金山炮台。而在1904年8月2日爆发的日俄战争中,俄军的电岩炮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视觉的误差,日本联合舰队一直以为修建在海岸峭壁上的炮台是在黄金山的半山腰,他们以黄金山的标高轰击电岩炮台,炮弹都从炮台上方飞过,而黄龙墓就在黄金山下电岩炮台的正北方,在日舰炮火的覆盖之中,整个墓地被摧毁,拱卫墓地的半圆形坚固的石墙也被炸毁,有的地段只剩下墙基。根据碑额的残段推断,墓前的石碑很可能被炸得粉碎。
坚固的围墙地基还清楚可见(本文作者拍片)
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墓碑没有了,半圆形的护围墙也破坏殆尽,那么坟墓却保存相对完好呢?原因是90年代旅顺文管部门对墓地进行了维修。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龙墓是在清末修建的基础上重新维修的。
日军进城之后,因扩建军营,把刘含芳为黄龙修建的显忠祠拆除。1918年,日本殖民当局发现显忠祠碑,移至关东厅博物馆。清人朱铭盘有诗写到显忠碑:一城碧血沙虫魂,二帅彤弓虎豹旗。废垒尚余崇正炮,哀丘惟阙显忠碑。
显忠祠碑(张邦义拍照)
六、墓地的现状
我第一次去黄龙墓是2008年5月30日,旅顺博物馆韩行方副馆长带我去的。那时部队还没有建营房,在俄军电岩炮台营房旧址北面,我们钻进灌木丛中四处寻找,呈现在眼前一大一小两座坟完全被树木和杂草掩盖着,当时第一感觉就是为保卫旅顺战死的将军们,墓地怎能如此破败,连一块墓碑都没有。当时有一种冲动呼吁相关部门为黄龙将军墓树碑。
黄龙墓碑拓片(韩行方提供)
十几年来,在不同的季节里我先后多次去黄龙墓。一次驻地部队政治部首长对我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想为黄龙墓树一块碑,但是找不到原碑文。听说部队要为黄龙将军立碑,我当即答应可以提供原碑文。第二天,我就将原碑文送去。后来一直没有动工,打听一下领导转业回老家了。在我看来,应该用花岗岩方石将坟墓护卫起来,坟前按原碑文树一块高大石碑。墓地的拱形围墙可在原基础上重新垒砌。墓地还应该有文物保护单位和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块石碑。使其真正发挥崇尚英雄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黄龙墓地的现状(本文作者拍照)
七、清末为黄龙修墓的文武官员的后人谁曾来拜谒黄龙墓?
2003年7月11日,周馥的曾孙女、刘含方外曾孙女80岁高龄的周季华老人应邀来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参观新发现的黄龙墓墓碑额,在馆领导的陪同下又去拜谒黄龙墓。老人说,拜谒忠烈将军,想见其气宇轩昂之风姿,更钦佩其舍弃骨肉为国尽忠之崇高品德。老人为此行赋诗一首:
重来旅顺似还乡,怀念先人德泽长。
筚路蓝缕心力瘁,攻城掠地敌仇狂。
摩挲碑石胸涛湃,想见忠魂气宇昂。
多谢诸公班马笔,弘扬爱国永流芳。
周季华老人在察看黄龙墓碑碑额(韩行方提供照片)
10年前,我写过一首小诗“吊黄龙墓”,共12行,收在《旅顺诗草》中。现改为4句,作为文章的结尾,以此悼念386年前为保卫旅顺同后金作战而英勇献身的黄龙将军。
一腔碧血烈长虹,两朝皇帝赐谥封。
金山有幸埋忠骨,青史永垂明黄龙。
2008年夏季,本文作者在黄龙墓前留影(韩行方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