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以诗书继世,联省自治当制宪为先
——忆外公郭亚藩老先生民国初期往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布使用“中华民国”国号。
民国建立之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仍沿清朝之制,全国设23省,实行省、府(道)、县三级管理体制。湖南省东南边陲的桂东县,地处罗霄山脉南端,民国元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国3年,归属衡阳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归郴州市管辖。
改良传统私塾,普及新式学校
民国元年(1912年)桂东县迎来了民国首任知事(县长)谭嗣穆。谭嗣穆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叔伯)兄弟。谭嗣穆以七兄谭嗣同为榜样,立志经世济民,普及新学,振兴中华。谭嗣穆在湖南公立法政学堂(湖南大学前身)第一班毕业,1912年出任民国桂东首任县长。
民国时期县政府
谭嗣穆到任后,力推 “废私塾、办新学,兴民智、促变革”的新政。但前期收效甚微。虽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清朝廷就颁诏“废科举、兴学堂”,1912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中小学令”及相关的教规,统一了全国学校课程,但是桂东县地处罗霄山脉,是湖南省海拨最高的县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至使私塾还是遍设城乡。为了改变民间根深蒂固的崇尚私塾的旧习俗,根除阻碍社会进步的顽疾, 谭嗣穆决心寻找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共同推进桂东教育变革。
私塾
私塾先生废祠堂办义学
不久,县文书向谭嗣穆报告:“本县贝溪乡有一位私塾先生郭亚藩,废祠堂办义学,创立贝溪小学,广收乡邻子弟入学。不分富贵贫穷,只要愿学者均招入门下。当时贝溪乡、大水乡、四都乡的子弟均在此就读。”谭嗣穆听后大喜过望,决定亲自拜会郭亚藩先生。
外公郭亚藩,外婆郭李松如氏。这是外公唯一存世的照片。其相册、文集、手稿及大量的线装古藉均在“文革” 破四旧抄家时被付之一炬。 供图/刘曙文
郭亚藩,字介眉,号介维先生。桂东县贝溪乡壕里村人,郭亚藩老先生就是我的外公。郭姓是该县第一大姓。《桂东贝溪郭氏族谱》记载,桂东贝溪郭氏,系中唐名将汾阳王郭子仪之后,郭家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代有贤人,在桂东社会有重要地位。
郭亚藩老先生学识渊博,知书达理,思想开明,热衷于维新运动。是当地有名望的开明绅士。谭嗣穆与郭亚藩会见后推心置腹的彻夜交谈,两人对教育变革、教育兴国的理念完全相同,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郭亚藩向谭嗣穆提议,为快速推进新式学校建设,可利用本县现有祠堂和旧有的寺庙、寺观,如火神庙、紫竹庵、总管庙等改建校舍,并从庙产中提取租金,添置讲台、课桌等教学设备,创办新式小学。谭嗣穆决定采纳郭亚藩的建议,在全县选择适合的现有寺、庙建筑改建新式学校。还决定在县财政中提取部份资金,免费供应中餐、书、纸、笔,以吸引、鼓励民众入学。实现普及新式教育达到强国兴邦的理想。
邓氏父子创办流源初等小学
在谭嗣穆大力推动下,各乡有识之士纷纷效仿。流源乡山口村邓家,父亲邓碧华是前清贡生,儿子邓藩诚也是清朝未年秀才。邓家父子俩与郭亚藩治学理念基本相似,早已向往参加新式学校教育和维新运动。很快将建于流源村,汶江、砂坑江两江汇合口庙前的私塾,改建成一所新式学校——尚德(流源)初等小学。邓藩诚先后任校长或校董,但仍坚持亲自授课。
邓藩诚四个儿子;邓飞黄、邓力成、邓建黄、邓力群都在本家私塾启蒙,先后在流源小学就读。日后四个儿子个个都出人头地,长子邓飞黄,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留学英国,是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湖南省民政厅厅长,参加了湖南和平起义,解放后,被委聘为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参事。四子邓力群,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共党内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邓力群,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邓力群全家1934年合影,前排俩位长者为爷爷邓碧华,父亲邓藩诚。
参与创办桂东县立女子学校
民国2年(1913年),谭嗣穆召集县里有影响的绅士、贤达郭亚藩、邓藩诚、邓润棠、邓润标等人商议创办桂东女子学校,宣传破除迷信,男女平等,“戒裹足、兴女学”启发妇女自立、谋求解放的新思想,并由时任桂东教育会长的邓润棠草拟《桂东县立女子学校简章》在县城文昌阁(今三台山,遗址不存)选址,整修旧有的楼房,备好黑板、讲台、课桌椅子、寝室和食堂。谭嗣穆决定学校的经费从县财政中支出。
民国时期教材
学校设施完备后,令人失望的是,受千百年封建礼教禁固的桂东女性,虽争相观望,却无人报名。招不到学生,可就为难了县长和各位积极办校的贤达绅士们。郭亚藩、邓润棠两人一合计,決定身先士卒,动员自己家女人带头报名入学。谭嗣穆送儿媳翠满,(安排妻子黄宝贞到女校义务传授纺纱织布技术),郭亚藩送夫人郭李松如氏、邓润棠送女儿邓贞姮和邓贞婷带头报名。
1912年起,中华书局印刷的中小学教科书。
为了尽快开办女校,学校还将入学条件一再放宽,只要愿意来学者,一律全收。携儿带女的妇女,还可以带保姆住校。这样顺利的将观望的女姓带动起来了。桂东女校在政府倡导、绅士们热心支持下,掀起了男女平等的新风,根除了女子因小脚不能劳作的痛苦。更为女权解放、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文化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桂东历史上写下了绚丽的一页。
任桂东县立中学校长
1914年桂东县政府将县城濂溪书院改建为桂东县立中学,聘请外公郭亚藩为校长。在贝溪小学、县立中学就读的学生不泛成大器者;
邓立群,桂东县流源乡人,1929年转入长沙兑泽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1935年参加革命,在一二九运动中任北平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郭建中,别名郭威廉, 桂东县新坊乡人。1948年当选为国民党国大代表,曾任第九战区干训团政治教官、武汉行营少将参议、李宗仁总统中将参议等职。1950年碾转至台湾,后侨居美国。晚年著书立学。改革开放后与郭家大姐(我母亲)恢复了联系。
郭家祥,桂东县贝溪乡人,曾仼国民政府国防部军需官。1949年南京政府被推翻,郭家祥到达香港。他联络了几个沦落在香港的青壮年国军军官在码头上当挑夫。渐有积蓄后合伙成立了香港金星洋行,并担任董事、经理。大陆改革开放后,1985年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贝溪乡壕里村探访。并专程赴长沙看望我母亲。为家乡修路修桥,购置发电设备,赠送小轿车等,多有贡献。
1985年香港金星洋行董事、经理郭家祥专程赴长沙看望我母亲。 供图/刘曙文
1922年外公郭亚藩先生参与湖南“联省自治” 运动,当选为湖南省议员,同年4月举家迁往长沙,离开了生养他的家乡桂东县。
联省自治和湖南省宪法
“联省自治”是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政治理念。所谓“联省自治”,即由各省制定本省宪法,依据省宪组织省政府,实行省自治,然后在此基础上召开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成立联省自治政府,使中国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第一个提出“联省自治”概念的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1919年梁启超在其所写的《解放与改造发刊词》中,第一次提出了“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
1920年4月,武力迫使湖南督军谭延闿下台后,湘军第一师师长赵恒惕当上了湘军总司令、代理督军。赵恒惕,举人出身,中国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6年任湘军第一师师长、湖南水陆军总司令。
赵恒惕(1880-1971.11)
赵恒惕继任湖南督军后,极力推动湖南省自治运动,派人向梁启超请教湖南省宪法制定事宜,希望梁对湖南的制宪予以指导。梁启超十分高兴,立即为湖南起草了《省宪法大纲草案》,作为湖南制宪的依据。并起草了《代赵恒惕发起联省会议宣言》。
得到梁启超的大纲草案后,赵恒惕根据民国时期教育家、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湖南凤凰县人熊希龄等人推荐 ,成立了“湖南自治根本法起草委员会”, 聘请省内外名流共13人(浙江籍2人)组成阵营强大的起草委员会,由李剑农任起草委员会主席。
委员名单如下:
1、李剑农,湘籍,留学英国、日本,联邦主义理论学者、教授
2、王毓祥,湘籍,留学美国 教授、法学专家
3、王正廷,浙籍,留学美国 国会参议院副议长、法学家
4、蒋百里,浙籍,留学日本、法国 原保定军校校长、军事学家
5、彭先彝,湘籍,留学日本 国会众议院委员长、教育总长
6、石陶钧,湘籍,留学日本 原湖南省市政厅厅长、军事学者
7、向征缉,湘籍,留学英国 教授
8、陈嘉购,湘籍,留学美国 湖南省长公署交涉股长
9、皮宗石,湘籍,留学英国 硕士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10、黄士衡,湘籍,留学美国 教授 教育家
11、董继健,湘籍,留学美国 博士
12、唐德昌,湘籍,留学美国 硕士
13、张声澍,湘籍,教授
起草委员会委员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几乎都有出国留学经历,包含有法学、教育、外交、军事等领域专家学者。其中蒋百里和王正廷两位非湘籍委员是应邀参加在长沙岳麓书院举办“名流演讲会”, 由湖南省政府特邀留下参加省宪起草委员会。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
湖南自治根本法起草委员会于1921年3月20日开始起草《湖南省宪法草案》,历时1月宣告完成。1922年1月1日,赵恒惕正式公布《湖南省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省宪法。公布之日,赵恒惕命人以黄纸书写宪法全文,张贴在一个特制的亭子中,由军警开道,用八人大轿抬着游行市街。广为宣传,并向全国各省发布通电。湖南造币厂也赶制了“湖南省宪成立纪念”的银币、铜币,以资纪念。
当选省议会议员,举家迁长沙
《湖南省宪法》第十三章附则分配了全省75个县应选出省议员名额,规定三个月内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出省议会议员。1922年1月各县按省宪要求,均设立选举事务公所,桂东县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省议员选举。经发表公开竞选演讲,全县选民分区投票表决,选出了两名省议员。
《桂东县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第四篇(附录)记载:“民国12年(1923)1月,根据湖南省分配的名额,桂东县选出方忠翰、郭亚藩为省参议员……”(注:县志原文书写时间有误,应为1922年1月。“省参议员” 称谓不准确,原《湖南省宪法》正文表述为省议会、省议员。)
从1922年1月7日,竞选活动开始,至3月30日选举结束,全省75县共选出省议员163人。
1922年4月,外公郭亚藩携外婆和我母亲三人举家迁至长沙,我母亲郭汉滨,194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系,终身从事财务工作。舅舅郭汉强,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原华中工学院教授,是我国电子硅元件专业的知名学者。外公携家到长沙首先入住长沙北区民主东街省议会大院(原省咨议局大院),不久即搬到长沙市东区东庆街10号。
母亲郭汉滨,1914年出生于桂东县,这是在湖南大学就读时照。供图/刘曙文
《中华民国(1918-1923)湖南历史大事记》记载;“湖南省宪成立后第一届省议会,于1日自行集会。5月9日,旧省议会闭会。14日新省议会正式开会,5月19日选举议长,林支宇当选。29日,孔昭绶、雷铸寰当选副议长。”
三位正、副议长都是高学历的专家:
议长:林支宇,字特生,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湖南警官学堂毕业。湖南常德人,任长沙警察厅长,后被提升为湖南警务厅长。1922年5月当选湖南省议会议长。赵恒惕垮台后寓居上海。
副议长:孔昭绶,我国近代教育家、政治家、字明权,号竞存。长沙浏阳东乡达浒人。孔子第七十一世孙。1910年冬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 1913年获得日本法政大学学士学位后归国,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1922年5月当选湖南省议会副议长。后任中华民国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国民政府考试制度编撰等职。
副议长:雷铸寰,字孟强,东安花桥人。1906毕业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他在学生时代就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雷铸寰在湖南都督府任职,曾任东安县保安会会长、嘉禾县长。1922年,湖南推行宪政,他被选为省议会副议长,1926年4月9日 省议会选举雷铸寰为议长。他是首任湖南大学校长 。
(注:百度《湖南省宪法》词条中将雷铸寰误写成雷震寰,导致很多文章误传。笔者己向百度反馈,并请教本省文史专家陈先枢,证实“震” 字为误,陈老师并指出;雷铸寰是著名雕塑家雷宜锌的祖父。)
1922年5月1日起,外公郭亚藩参加了湖南第一届省议会全会,并当选为常驻会议员。从此就落户在长沙工作、生活了。
首次民选省长诞生,赵恒惕宣誓就任
省长的选举则在同年9月10日进行,省议会选出七名侯选人交由2761名县议员表决选举,赵恒惕以1581票当选为省长。
1922年12月28日,赵恒惕正式就任由《湖南省宪法》所产生的中国首位“民选省长”。与此同时,选举了内务司长吴景鸿、财政司长袁华选、教育司长李剑农、实业司长唐承绪(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之父)、交涉司长杨宣城、司法司长徐钟衡、军事司长李佑文。再加上省议会直接选出的高等审判厅长李菱,检察厅长萧度,审计院长陈强,组成了全国第一个行宪政府。
省议会大楼
赵恒惕在湖南主政时期大力推动民主自治,严令各县按《湖南省宪法》要求选举县议员、成立县议会,进而公开选举县长。组织了省务院,坚守省宪,兴学修路,励精图治,推动了湖南现代化的实质性进展和历史的进步。毛泽东早年更是称誉他为“驱张将士,劳苦功高,乡邦英俊”。
赵恒惕同时也非常注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在他的大力推动下,1926年初,省法政专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三校合并,组成湖南大学。这也是惠泽三湘子弟的英明之举。湖南省宪法是联省自治运动中,第一个制定成功并被实行的省宪法。湖南的自治运动,也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最具典型性的地方自治运动。
图源/陈先枢
1923年《桂东贝溪郭氏族谱》重新编修,族谱序文由湖南省长赵恒惕于民国十二年(1923)一月二十四日所写。赵恒惕写此序文是否应外公郭亚藩老先生之请托,已不得而知。
赵恒惕在序文中对“联省自治”多有论述,深入阐述了族治、乡治、国治的关系:“余比年以来,方日以联省自治与海内贤者商榷,思夫治道之所由来,顾推而言之,将见郭氏斯举以支派之分属,氏族之联系,于以饬伦纪、厚风俗、孝友睦、姻任恤,修明有章,由族自治以近于乡自治县自治,比积而省而国,则恒惕之殷望也。”
《桂东贝溪郭氏族谱》论析记载:“郭氏族人郭亚藩在此次‘联省自治’ 中被选为湖南省宪第一届省议员。” 其在序文中也极力宣扬“高擎联省之旗,广开制宪之幕” ,把编修族谱的盛举视为“湘省自治之机枢,联省自治之权舆”, 更把族谱放在“一族之自治根本法”的位置上,可见“联省自治”运动在三湘大地影响至深。(《桂东贝溪郭氏族谱》现珍藏【中国客家博物馆】)
唐生智倒戈反赵,省宪法宣布废除
1926年3月,赵恒惕部下、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倒戈反赵,率部开进长沙城,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北伐军前敌中路总指挥,兼理湖南民政事宜。赵恒惕被迫下野。此举与赵恒惕逼迫谭延闓下台同出-辙。
7月23日长沙实行党治,国民党省党部迁入省议会大院办公。30日唐生智正式宣布废除《湖南省宪法》、取消省议会所有决议,解散省议会、县议会、审判厅、检察厅、审计院、及各级法院、成立新省政府。唐生智任省主席兼军事厅长。湖南在实行省宪法和“民主自治政府”四年半后又回到了军政府的原点,湖南省宪法和联省自治运动成为湖南历史上短暂的-页。
唐生智(1890-1970)
但是《湖南省宪法》在当时不失为-部高水准、富有超前民主意识的省宪法,得到国内外法学专家充分肯定。尤其是组成具有“湖南自治” 特色的行宪政府,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926年7月,唐生智军政府解散省议会后,外公郭亚藩老先生选择走上由熊希龄等人倡导的“实业兴国” 道路,与友人吴致用合资成立了“湖南正江公司”, 从事钨矿的开采和矿产品贸易,从此远离了军阀、党派斗争旋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