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伊斯兰主义扩张血泪史纵览
来源:守望者精选
不朽的史诗:抵御伊斯兰主义扩张血泪史纵览
纵贯欧亚非三大洲,时间跨度12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不同地域、不同时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勇士们奋起捍卫自己的家园、文化与后代的自由,谱写了一部部旷古绝今的英雄史诗。
他们有的成功的捍卫了自己的文明,止住了被吞没的颓势,有的则最终失败,在历史中留下了最后一声怒吼。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故事都激励着我们前进、感恩能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同时心中更加坚定的要守候这一份幸福。
一、深度:千年血泪史,伊斯兰在印度的扩张
回顾历史,伊斯兰诞生后62年之后就对印度开展了侵略战争,穆罕穆德·本· 卡萨姆(Mohammed Bin Qasim)于公元672年入侵印度,一度到达信德地区。
当时的印度居民对即将到来的噩梦毫无察觉,以为这又是一次普通的外族入侵。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拉开了印度为自己文明存亡挣扎的千年血泪史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一千年中,在一波又一波的圣战攻势下,大量印度教教徒遭受种族灭绝,不计其数的幸存者沦为奴隶,大量的印度教妇女遭受强奸,成千上万古老的印度教和佛教寺庙被毁,图书馆被焚烧。按学术界的保守估计,1000年左右的丧生人数高达8000万,大量青壮年、妇女儿童沦为奴隶,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佛教从印度彻底销声匿迹也与伊斯兰的突然入侵密切相关。
其中归信了伊斯兰教的秃黑鲁·贴木儿对印度的入侵是该国历史最血腥的一页之一。贴木儿于1398年攻陷首都德里,在攻城之前他处决了10万名俘虏,德里的陷落导致居民大规模的起义反抗,但遭到血腥屠杀,德里城也被破坏成为废墟,一个世纪以内都未曾恢复元气。
贴木儿后裔建立的莫卧儿伊斯兰帝国在之后又对印度进行了近400年左右的统治。直到后来大不列颠势力侵入印度,莫卧儿帝国才沦为傀儡政权,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王称号,莫卧儿帝国灭亡。
在被伊斯兰入侵期间,印度的一些文明成就也被篡改或者以讹传讹被称为来自阿拉伯文明,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阿拉伯数字”其实是来自印度的成果,而不是来自文明程度明显逊色的阿拉伯部落。
经过千年的殊死抗争,加上一些运气。印度保住了自己的文明,但是代价是巨大的,原来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乃至阿富汗都是印度教的文明的影响范围,而如今都已完成或者近乎完成伊斯兰化。
[左 ]曾经的印度文明的疆域 [右]近代印度的版图(黄色部分)
二、深度完整版:十字军东征,一部被颠倒的欧亚血泪史
公元622年,穆罕穆德率领追随者以难民身份从麦加逃往麦地那城,不久后便开始宣称自己得到启示命令追随者可以使用武力,拉开了暴力圣战与扩张的序幕。当时大部分欧洲、北非、中东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域,今天的伊朗、中亚等地区则是信奉祆教的波斯帝国的领域。这两个文明之间多年的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穆罕穆德的追随者们乘虚而入。
在穆罕穆德去世后仅两年,穆斯林部队就征服了基督徒城市大马士革(636年),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如潮的攻势就使埃及、耶路撒冷、乃至北非甚至西班牙悉数沦陷。面对数百年的残酷圣战、教堂被拆毁、信徒被掠夺杀害、强迫改教、基督教国域丧失近2/3的危局,西方基督教王国们展开了十字军东征,来支援东方基督徒与收复圣地耶路撒冷。
教皇乌尔班二世( Pope Urban II ) 在1095年召开的克莱蒙特会议( Council of Clermont)上,号召基督教界的勇士们抵挡伊斯兰的侵略,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成千上万的战士们立下十字架的誓言,准备战斗。
1095年组建十字军是在第一座基督教的主要城市(大马士革)被穆斯林攻陷后460年,基督徒的圣城耶路撒冷被征服后458年,埃及被征服第453年,君士坦丁堡遭穆斯林军队第一次围攻后421年,西班牙被征服后377年,法国遭攻击后第363年以及当时基督教的中心罗马城遭一波穆斯林军队洗劫后249年。因此现在史学界广泛认为这是回应性、防御性的战争。
虽然多次的十字军东征中仅第一次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耶路撒冷在回归基督徒统治88年后再次沦陷。但十字军的攻势延缓了伊斯兰的脚步,十字军在中东建立的多个王国坚持了近200年的时间,加剧了穆斯林王国之间的分裂,阻止了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国的形成,即便是失败的和夭折的几次东征也都迫使穆斯林把资源从进攻调配到防守端。因此,显然十字军为欧洲的发展和随后的繁荣、进入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至于通过现代化全面压制伊斯兰主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边疆地区是如何从信仰多元转变为一教独大的?
此图为公元8-9世纪的维吾尔人图示:
(左)维吾尔王子 (中)维吾尔重骑兵 (右)维吾尔商人
当时的西域乃至中亚是多元信仰并存的时代,从维吾尔王子的帽子装束也能推测,当时的西域深受佛文化影响。
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此后,波斯的祆教经中亚传入。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后,逐渐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于6世纪传入新疆,10世纪至14世纪,景教随着许多地方回鹘等民族改信而兴盛。
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南部,开启了长达700年左右的拉锯征服史。那时,位于中亚萨曼王朝不断发动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
喀喇汗王朝的一名重要成员萨图克·布格拉汗被萨曼王朝的纳斯尔王子发展成为了穆斯林,并通过政变夺取政权。此后萨图克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喀喇汗王朝随后便对位于今新疆西部与南部的于阗佛教王国发动了“圣战”,爆发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于阗是高度汉化的国家。于阗国王李圣天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他崇信儒学,习汉语,穿汉服,沿用中原汉族礼仪,延续了于阗国历来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
于阗虽然在早期取得胜利,但是渐渐力不从心,喀喇汗兵力取得优势[其中包括四名伊玛目(伊斯兰教士)组建了4万人的圣战敢死队支援喀喇汗王朝]。战局急转直下。北宋当时也未给予于阗有利支援,1006年喀喇汗王朝终于攻占和阗城,灭亡于阗李氏王朝。
由于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人支持于阗,喀喇汗王朝又对其发动了攻势,遭到顽强反击,攻入高昌回鹘境内的这支喀喇汗王朝军队,对被视为“盗贼和恶狗”的回鹘人进行了残酷的杀戮:“我们进行夜袭,我们四周包围,我们斩去其额发,我们砍杀孟拉克(高昌回鹘地名)人。喀喇汗王朝的军队于所到之处,像在于阗一样,不仅对不信伊斯兰教的回鹘人进行血腥屠杀,而且大肆进行文化毁灭。《突厥语词典》收录了多首有关这次战争的诗歌,如“我们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庙宇全捣毁,给菩萨拉屎撒尿。”
高昌回鹘成功的延缓了伊斯兰的推进,但是随着横扫西域的蒙古势力逐渐归信伊斯兰,西域的格局再次加速变化。
秃黑鲁·贴木儿汗是新疆地区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蒙古可汗。他利用可汗的特权强行推行伊斯兰教,迫使天山以北的许多蒙古人信仰了伊斯兰教;他采取了许多扶植伊斯兰教的措施,把伊斯兰教向新疆东部推进。
自称为“伊斯兰之剑”的贴木儿首先征服伊斯兰教和佛教交界处的、具有1000多年佛教文化的龟兹,将大批佛教徒驱赶到外地,当地居民也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贴木儿之后,经过不断的扩张与战争,西域地区于17世纪左右完成伊斯兰化,以至于吐鲁番地区的居民看到佛教遗址时,都不知道此为自己先祖所建,而是误以为出自“异教徒准噶尔人”之手。(https://en.wikipedia.org/wiki/Uyghurs#cite_note-GibbLewis1998-103)
帖木儿还曾经在为进攻中国还是印度游移不定,最终他认为自己从《古兰经》中得到指引,因此对印度发动了圣战。帖木儿的思想活动记录在一个叫Malfuzat—i—Timuri的自传中:
“那时我心里产生了远征异教徒的欲望…我当时不确定是对中国的异教徒还是对印度的异教徒与多神论着发动远征。因此我想求一个兆头,我打开了《古兰经》就看到了这句:‘先知啊!你当与不信道的人们和伪信的人们奋斗,你当以严厉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的归宿是火狱,那归宿真恶劣!’(《古兰经》66:9)我的大将们告诉我印度斯坦的居民是异教徒和不信道的,顺应万能的安拉之命,我下令发动对他们的远征。”
后来在1404年,帖木儿也率部队东征明朝。他利用自己的蒙古后裔身份企图拉拢元朝残余势力共同讨华,但途中去世。东征明朝时帖木儿70岁,未能实现重新建立一个伊斯兰化的元朝的目标,不然华夏可能遭遇类似印度的厄运。
四、陕甘同治之乱:正视一部被颠倒的华夏血泪史
明朝灭亡时,中国西部的伊斯兰化非常严重。新疆地域本来属于丝绸之路上汉佛文化的鼎盛之区,慢慢被强行自上而下地推行伊斯兰化所代替。随后,一些伊斯兰教神职人员从中东地区引入了一些较为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保守教义。
18世纪,甘肃的穆斯林神职人员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朝觐期间接受并学习了新的伊斯兰教理论,引入伊斯兰神秘主义教派苏菲派(al-Sufiyyah),回国后便积极传播,在中国西北信众中创立了虎夫耶和哲合忍耶教派,称为“新教”教派,得到许多居民的热烈欢迎与支持,这是陕甘同治之乱的精神武器。
1862年5月,两个参加过云南叛乱的阿訇——任五和郝明堂来到了陕西华县,他们带着宗教狂热,借着全国捻军运动的势头,组织陕西居民向清廷发动圣战,一时间,铁匠们日夜忙着打造刀枪,由于叛军没有大量的枪杆,所以他们将市场上所有的竹竿买光,以做长矛。
数万人自动组成了叛军,打着反清报仇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向汉族聚居地发起了进攻,可怜大多数汉族人还根本浑然不知,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这场叛乱导致人口损失高达二千多万,其中陕西动态损失近七百万,甘肃损失一千四百多万。左宗棠入甘肃时,形容“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泾、固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
从叛军头目的命令中可以看出其手法之极端和残忍。如:1864年10月,白彦虎在屠杀了合水的汉人之后,进攻陕北,打算摧毁华夏文化的旗帜性遗址黄帝陵(满蒙进入中原之后都没这样做)。令:穆斯林民兵在各处摧毁佛教寺院,道观,杀戮佛教徒和道教徒,并计划摧毁华山的建筑群,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彻底毁掉民众所信奉的佛道文化,转而强迫信奉伊斯兰教。
而在西方史学家的眼里,这是伊斯兰对非信徒的一场战争,西方史学家称之为“东干战争”。如果不是左宗棠出兵处置,率湘军入陕,陕甘两省的汉人很可能会被杀光。如果伊斯兰主义有了生存自治的空间,陕甘地区会伊斯兰化,而包括新疆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会很快分离出去。左宗棠在平定陕甘暴乱之后,力排朝廷重臣李鸿章等之昏庸众议,坚持武力收复新疆。左公不顾路途艰辛一路西征,从侵略中国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夺回了新疆,同时粉碎了俄国沙皇侵略中国的企图。而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的左宗棠,引进的许多西方现代化武器也为平叛部队取得的很大优势。
纵览分析:
将伊斯兰主义血腥扩展的历史结合华夏史来看,我们发现明清之际中华主体民族虽然人口众多,但是文明活力与斗志均呈下降趋势。以至于区区十数万满族部队即可征服人口上亿的庞大中国。
纵观从前的历史,我们还知道,在现代化武器出现之前的半冷兵器时代,伊斯兰的扩张似乎不可阻挡。无论是中东,印度、波斯、中亚,还是我国西域均是如此。虽然各处都有奋起反抗的例子,但在“圣战”的狂暴面前,均仅仅延缓了伊斯兰征服的步伐。
蒙古虽是特例,在军事上横扫了大半个伊斯兰,但终因没有自己的强势信仰与文化而多数转信伊斯兰被吸收。
唯有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组建的十字军,倾尽全力与之缠斗了近千年才避免了被征服、文化被吞没的厄运,使得后来发展出影响世界的近现代文明成为可能,而近代文明进入中国后也对伊斯兰主义起到了有效遏制的作用。不过,十字军虽然罕见的收复了西班牙,但是北非、土耳其、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等上千年的基督教中心均悉数沦陷,这也塑造了当代的中东基本格局。
公元1500-1520年伊斯兰的版图,每个个红点代表一次战争
因此,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假设让中国的王朝更迭的历史循环继续下去的话,很可能下一个以严密的组织、狂热的斗志并以少数征服多数的就是伊斯兰主义势力(即便清朝之后的王朝还不至于此,伊斯兰主义以武力统治华夏也只是时间问题)在左宗棠时期,掌握了兵力优势和先进武器的主体民族,仍然费尽周折才击败了极端宗教势力,可见这样的历史假设是准确的。
而与缺少自成体系的强势信仰与文化的满族不同(满族征服中国后吸纳了汉文化),假如中国进入伊斯兰王朝时代,自然后果为不可逆,华夏文明形态将被彻底取代(参见中东、埃及、波斯、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例子)。
因此,虽然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带着许多不良动机,其中的帝国主义因素我们也理当谴责!但是客观上也让沿海的主体民族掌握了近代的生产技术、工业技术、武器与战斗力。事实上,左宗棠正是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之一。掌握了先进的技术的主体民族,自然在面对极端宗教势力重新取得了优势,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面对边疆叛乱都是如此。详情请点击此文链接:若没有功能逆天的先进武器,左宗棠军能否粉碎分裂西域的阴谋?
拥有近现代的组织形式、军事技术、工业技术、交通工具并占有人口优势的主体民族自然形成了对极端主义势力的碾压性优势,这让直接的军事征服不再可能,从而只好转用渐近蛊惑与渗透的方式。
这不是说左宗棠和新中国成立后平定边疆叛乱的壮举都是依靠武器优势,壮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后代永远的崇敬!(但若没有功能逆天的西方武器,左宗棠军能够粉碎分裂西域的阴谋吗?或许可以,但是时间和代价都要更大。)
最重要的是历史告诉我们,要让伊斯兰主义一直没有直接进行军事扩张的可能,只有拥有高出一筹的技术与文明形态才能实现。这只能是在沿海的主体民族先接触并采纳西方现代文明与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的。
虽然年代久远,但宏观历史的逻辑环环相扣,没有各国各地先烈们的奋不顾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过吊诡的是,对于欧亚、印度、西域与华夏的血泪史,跨时间、跨空间的受害族群们竟然出奇的一致的或者遗忘了历史(西域、印度)或者颠倒了历史把责任归在己方头上(欧亚、华夏),这样的现象只能用诡异来形容。对历史的无知甚至黑白颠倒的认知很容易导致悲剧重演,祸患无穷。
所以无论如何,今天的我们都应该正视历史、铭记壮士们的牺牲、对极端主义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悲剧重演,不要让我们先辈的牺牲与警醒成为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