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阿司匹林背后的故事:柳树皮、师徒背叛与纳粹迫害

今天咱们来谈谈“万能药”“救命药”——阿司匹林。相信大家平时肯定都吃过,买过,家里囤过,但是肯定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远古时代,从一颗柳树说起。

古时候的人们将柳树皮捣烂,偶然发现了柳树皮渗出来的汁液有止痛的功能。

为了将这一神奇的功效传承下去,古埃及人在《埃伯斯纸草文稿》中记录了干柳树叶子的止痛功效;古苏美尔人在泥板上记载了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的功效;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则是记录了柳树皮的药效。

《埃伯斯纸草文稿》——埃及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时的医学文献

古代中国人也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并将其记到了《神农本草经》中。

“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由于技术的限制,古时候的人们没办法进一步探究柳树背后的秘密。

直到1828年,法国药学家Henri Leroux和意大利化学家Raffaele Piria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提纯出了活性成分“水杨苷(Salicin)”,人们才知道柳树皮的种种作用是因为这个成分。

10年后,意大利化学家发现,水杨苷水解、氧化可变成水杨酸(Salicylic acid)。水杨酸的药效要比水杨苷强很多,但水杨酸是一种中强酸,会使口腔感到灼痛,而且口服会导致胃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53年,法国化学家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尝试将从一个名为绣线菊的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水杨酸与乙酸和乙酰结合起来。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对这种合成药物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就去世了。

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29岁的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来到拜耳公司工作。在前人探索开拓的基础上,他研制出了一种经过结构转换的水杨酸的类似物——乙酰水杨酸,与其他水杨酸药品相比,它具有水杨酸的疗效但是副作用要小得多。

根据拜耳公司的官方历史记载,霍夫曼的研究动力来源于他的父亲服用水杨酸的时候对药的强烈味道和副作用的抱怨。

在对这种药品命名的过程中,他认为应该在药名中反映它与绣线菊的关系。于是,阿司匹林(Aspirin)就诞生了——A代表了乙酰,spir是绣线菊(spiraea)的前四个字母,in则是拜耳公司特有的、在每一种药名上加的后缀。

1936年阿司匹林广告

1899年3月6日,霍夫曼所在的拜耳公司向柏林皇家机构申报了这一专利。阿司匹林成为了拜耳公司100多年历史上最大的骄傲和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顺带一提,霍夫曼从吗啡与水杨酸中提取出了二乙酰吗啡,也就是海洛因。

当时霍夫曼和其他科学家都没有发现海洛因可怕的成瘾性和严重的副作用。并且海洛因在当时能被用来治疗咳嗽,还具有极强的镇静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最后导致无数人毒品成瘾。

1911年海洛因广告

前面我们提到,霍夫曼为阿司匹林的发明者,这也是普遍的说法。但在阿司匹林的发明过程中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根据文献记载,在这项发明中,还有一位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犹太化学家亚瑟·艾兴格林(Arthur Eichengrün)

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

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

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进行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图尔•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但不久后他就去世了。从此这事便石沉大海,无人问津了。

在艾兴格林去世之后,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尔公司的特许,查阅了拜尔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

他指出: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亚瑟·艾兴格林功不可没。

事实是,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亚瑟·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后来的研究又发现乙酰水杨酸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合成出来了。法国化学家戈哈特(Charles Gerhardt)在1853年就合成了不纯的乙酰水杨酸;德国化学家克劳特(Karl J. Kraut)之后制得了更纯的产品。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发现它的医学价值。

因此,可以说,阿司匹林是在人们用柳树治病的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才诞生并确立其治疗作用的。

虽然阿司匹林的历史比较悠久,但人们对它功能的认知仍停留在解热镇痛上。关于其预防心肌梗塞、延缓及治疗癌症的作用是在很久之后才发现的。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耳鼻喉科医生克莱文(Craven)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给扁桃体发炎的病人使用相对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会导致他们流血过多。

这在一般人看来,属于医疗意外,应该马上停止或减少使用这种药物。但他却因此联想到,阿司匹林可能有抗血小板作用,也许可以用于心肌梗塞的预防

于是他从1948年开始,利用阿司匹林治疗年迈的男性病人,帮助他们减少心脏病的发病几率。到了1950年代中期,他发表了几篇论文,声称他的8000多个病人无一遭受心脏病突发事件,而且阿司匹林还能帮助他们预防中风。

不幸的是他的数据非常粗略,发布论文的期刊也不够有名,受众十分有限,因此没引起太大关注。

1977年美国《Strok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卒中(中风)之后,越来越多证实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作用的研究发表于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上。

2016年4月12日,由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科学声明: 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增加的50岁至69岁人群应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病。

阿司匹林还可以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

来自英国、美国的研究者经过大型的临床试验与调研后发现,阿司匹林如能正确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或延缓癌症的发展进程,如肠癌、食道癌、胃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称,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消化系统癌症风险。不过研究人员同时强调,人们应在得到医生同意后开始服药,不能擅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