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

为什么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至今很多人还纠结这个问题。

围绕最近数月发生的事件,关于克里米亚领土归属的传言再次浮现,各个媒体的说法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夸张的,当属尼基塔·赫鲁晓夫的“皇家大礼包”传奇故事,即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半岛送给了乌克兰,这属个人专断的行为,并不合法。

其实那个年代,在苏联这个大熔炉里,兄弟共和国之间的所谓私产,只不过是单纯的象征,而人民也只能沉默———要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是公有的,都属于苏维埃。而对于那些对历史真相而非政治流言感兴趣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找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思想根源,并对之进行分析。

让我们来深究一下,为什么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他是不是将其“赠送”出去的?这个“礼物”是不是那么可心?

苏联重新划分加盟共和国所属国土的事实

俄罗斯的历史学家经常将把克里米亚移交给乌克兰的行为称为是破天荒的。传闻赫鲁晓夫喜欢克里米亚,他利用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周年庆,让自己最爱的国家(乌克兰)增加些领土面积。

事实上,这个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半岛移交给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行为,并不具有任何潜在的意识形态色彩,而是出于纯粹的经济和经营目的。而这种移交也并非绝无仅有。比如,1924年顿涅茨克省的塔甘罗格区被移交给了俄罗斯,之后成了罗斯托夫州的属地。而该区的绝大部分居民,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口都是乌克兰族。

回过头来看看克里米亚半岛。为什么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要知道,它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却是全联盟的疗养胜地……只不过,在1954年的时候,它就是如此么?

传言1:是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人们开始谈论此事。一些俄罗斯政客将克里米亚问题推到风尖浪口。他们找到了赫鲁晓夫的女婿阿列克谢·阿朱别伊(Алексей Аджубей),一个职业记者。向他约稿,要求他就这些历史事件进行回忆。后来,约好的稿子倒是完成了,然而这篇题为“赫鲁晓夫为什么又是怎样把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的 ——关于既定主题的回忆”的文章,却给这些政客帮了倒忙。

阿列克谢声称,1954年时,他的岳父在苏联的宝座很不稳固。尽管他是共产党的第一书记,但该国仍在斯大林的“鹰派”——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布尔加宁——的掌控下运行 。如果做出那些同情少数民族而损害“老大哥”利益的决定,可能招致严厉的指责,赫鲁晓夫那样做的话,就太短视了。

传言2:赫鲁晓夫是将克里米亚“赠送”给了乌克兰

我们试着重现当时的情形:克里米亚同其他被法西斯占领过的地方一样,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而最可怕的是人口损失:半岛的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在1944年只有78万人。然而,苏联领导人不着手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反而开始“种族清洗”。

有为数五万自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就居住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德意志人,在战争初期就被驱逐。战后,又有二十五万克里米亚鞑靼人被指控为“侵略者的帮凶”,重复了被驱逐的命运。与他们一起被驱逐的还有保加利亚族人、希腊族人、亚美尼亚族人和捷克族人。

这种倒霉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整垮了半岛经济。为了能将经济至少提升至战前的水平,政府责成乌克兰有关部门保障克里米亚半岛的水和能源的供应,这些在当时的克里米亚都是相当缺乏的。

传言3:乌克兰人是有备而来

苏联政府决定从北方地区召集人口,以俄罗斯族作为移民主体来填补冷清的半岛边区。他们中许多人都住到了被驱走的鞑靼人家中,“继承”了他们整个家庭土地。只不过,这些来自于伏尔加河地区和阿尔汉格尔斯克边区的农民们,是生平第一次看到葡萄藤、烟草和油料作物,而土豆、白菜在气候干燥的克里米亚长得不好。经过了十年的“经营”(1944-1954),半岛的经济并没有好转,类似养羊这类农业的分支已经彻底消失了。葡萄产量下降了百分之七十,果园里的作物产量甚至比野生果树更低。

这就是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的原因—-乌克兰农民早就惯于种植南部的水果和蔬菜,赫尔松和敖德萨地区的气候条件与辛菲罗波尔和占科伊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背景材料

赫鲁晓夫确实在1954年克里米亚并入乌克兰这一历史事件中起了一点作用。

赫鲁晓夫受玉米运动构想的驱动,在此事件发生半年前去了克里米亚半岛,他的女婿阿列克谢·阿朱别伊随行。据阿列克谢回忆说:“一群农民围住了赫鲁晓夫。这个会面充满了功利,且容不得协商,对话直截了当。农民们抱怨说,土豆不长,白菜蔫吧,种植条件无法忍受”, “我们被骗了”—–越来越多的人讲出这种说法。当晚,赫鲁晓夫去了基辅。在马林斯基宫的会面中,他敦促乌克兰领导层帮助半岛受苦的人们。 “那里需要南方人,南方人喜欢园子、玉米,不待见土豆” , 他说。

传言4:“赠与”的非法性

一些不怀好意的历史学家声称,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移交乌克兰,只是在纪念佩列亚斯拉夫协议300周年之际赠送出去的礼物,由此割让俄罗斯半岛土地的行为就是不合法的。自然而然地,让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不过是恢复历史正义。

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理一理事件的脉络。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上就在酝酿此事,主题是农业状况。时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头儿和部长会议主席是马林科夫。正是这次会议决定划转克里米亚半岛给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当时克里米亚的经济而言,已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乌克兰。

一个半月后,即1953年10月底,克里米亚党委回应了中央委员会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响应了“地方上的提议”。

1953-1954冬季,密集的思想工作纵贯始终。因为在苏联,没有统一的思想基础,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将半岛划归兄弟共和国的决定,与俄乌人民结盟300周年庆的主旨思想不谋而合。

在“克里米亚问题”走完了所有的法律程序之后,1954年2月19日历史性事件来临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一致通过了关于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该地区划归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令。最终在1954年4月这个决定被落实了。

因此,“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的说法,是肤浅的,从历史意义上是不正确的。

移交的影响

乌克兰定居者自1954年春天开始迁往克里米亚半岛,他们来自基辅,切尔尼戈夫和南部地区。其后五年的成果是显著的:建成了从第聂伯河引水的水渠,该灌溉系统保障了半岛的农业发展;(乌克兰)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无轨电车线;重建了在战争中被毁的塞瓦斯托波尔;重振了克里米亚的经济。这些都得到了同期苏联报纸的肯定—–只要翻翻旧的档案夹就知道了。

因此,关于“赫鲁晓夫为什么将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这个问题,纯粹是政治性质的。历史在这一点上,给出了不同于当代电视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