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玖号烈士证——陈宝仓将军生平事迹回顾

来源: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作者:李敏,陈宝仓将军外孙女

1945年10月25日,作为第十一受降区,中美两国代表在青岛汇泉跑马场举行接受青岛地区日军投降仪式,作为中方代表的是陈宝仓将军,他以国民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身份负责主持了中美盟军接受日军投降仪式。

照片中的陈宝仓身穿中将呢子军装,身材魁伟,英俊威武,典范的中国军人风貌,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国民党接收大员陈宝仓将军,竟然是我中共地下党员。1950年因叛徒出卖,在台北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时年50岁。 壮志未酬以身殉国,一片丹心名垂青史!

这是 1952 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同志革命烈士称号。

今天编发的这篇文章,是由陈宝仓将军的外孙女李敏女士,给我们分享的将军生平事迹以及这份烈士证背后的故事。

2009 年,一部民国题材谍战剧《潜伏》红遍大江南北。剧中的主人翁余则成在大陆解放前夕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成了潜伏在军统处的一名地下情报人员。当然这只是艺术作品的一个创作。真实的历史情况是在1949 年前后确实有大批精锐地下党员秘密派往台湾,为中央解放台湾提供情报。不幸的是在50年代初由于叛徒的出卖,岛内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很多共产党员被捕,有 1100 多人被国民党杀害。

这是一张在网上广为流传且鲜为人知的照片,它记录了一段悲壮的历史。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50年6月10日,拍摄地点是在台湾国民党当局的“特别军事法庭”。在法庭上受审的这四个人是隐蔽战线的英雄(由左到右)分别是:

原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

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

原国民党东南军政公署某处科长聂曦

还有另一位原国民党国防部高参陈宝仓中将(低头写遗嘱者)。

他们在法庭上写下遗嘱就拉赴马场盯刑场执行枪决,为了祖国统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震惊海峡两岸高层的吴石朱枫情报案。

和吴石、朱枫相比,这位陈宝仓将军直到今天我们大家知之甚少。在建党 100 周年之际,让我们记住这位传奇的将军。

陈宝仓将军是戎马一生,是驰骋疆场的抗日爱国将领;

抗战胜利时主持青岛日军受降仪式,见证青岛历史重要的一页;

解放前夕,为了祖国统一潜伏在台湾,上演真实版的《潜伏》,是在台湾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隐蔽战线战士。

这就是我的外祖父陈宝仓将军一生中的三个里程碑。

一、立志报国

陈宝仓烈士像

陈宝仓,字自箴,1900年出生于河北遵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危难时期,内忧外患,军阀割据,连年内战,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已昭然若揭。陈宝仓与当时的中华热血青年一样,立志担负起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宝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九期工兵科,学习期间的生活十分清苦,假期经常步行于北平与保定之间。在保陆军军官学校陈宝仓受到正规的军事训练。在军校两年半的学中,门门课程成绩优秀,连年获奖。不仅主课成绩优秀,一些辅助课目如英语、音乐等也名列前茅。他身材魁梧,勤奋好学,在八期、九期的学生中颇有威信。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后来对陈宝仓人生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人吴石、吴仲禧,皆系保定军校的三期生。他们在校期间是否相识,已无从查考,但校友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他们殊途同归走向革命的重要纽带。

二、抗日儒将

1、弃武从文

1923年初夏,陈宝仓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随同军校中的好友郭宗汾、段翔九、孙景先和施敬公等前往山西太原,在阎锡山的部队里任职。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往往打完仗一查,交战双方都曾是同学。陈宝仓十分厌恶内战,感到压抑甚至愤怒。

2、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陈宝仓从此情绪高涨,深刻地认识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开创了国共合作,共同对敌的大好局势,是战胜日本侵略军的良策。于是他满腔热情投入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

1938年陈宝仓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防务。武汉分校有较好的国共合作的传统,许多共产党人都曾在武汉分校工作过,如沈雁冰(茅盾)、陈毅、李富春等,也有幸与苏联顾问及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接触。他敬佩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作风,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武汉分校他较早接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宝仓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思想。

抗战时期,张发奎司令在上海拜访郭沫若,请求为其组建一个政治部,郭沫若与上海共产党组织商议,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张发奎组建一个战地服务队,队员多数为共产党员。外祖父在第二兵团频繁接触共产党人,他对这些年轻人坚强的抗战意志、热情有效的抗战工作,印象颇深,促进陈宝仓在政治上及战略思想上有明显转变。

外祖父公开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政策及坚持“持久战”的主张。他身体力行,转战南北,竭尽全力,在各次战斗中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外祖父是位英勇指挥杀敌的将军。参加过宣城战役、武汉会战、德安战役、粤北战役、昆仑山战役。

3、宣城负伤

作为一个抗战军人。外祖父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十分有限。在我妈妈的记忆中,外祖父和他们5个孩子接触最为密切的是在1938年,这一年外祖父陈宝仓率部队参加安徽宣城战役,在日机轰炸中,身负重伤。

1938年3月中旬,天还很冷。一天晚上,有一位军校的军官来叫门,在门外小声地对外祖母说:……教育长挂花了……,外祖母立即紧张起来,叫孩子们快跟着她走。他们随同那位军官过江来到汉阳的一个码头上,有人用担架把外祖父从船上抬下来,他全身都缠着白色的绷带,只露出口、鼻和左眼,当时把大家都吓坏了。

4、沅陵养伤

外祖父全身有二百多处伤,在医院里治疗了一段时间,就回家休养。一个多月后,伤势稳定,右眼里还留有一个弹片,视力全失,眼红经久不退。那时日军的飞机经常来武汉轰炸,为了让外祖父能尽快痊愈,军校派车把陈家送到湖南沅陵为外祖父养伤。

我的大姨(陈宝仓大女儿)回忆起这事情绪还很激动:“我每天给爸爸受伤的右眼做热敷。这短短的几个月是我和父亲接触最密切、感情最融洽、时间最长、最幸福的一段时间。”二姨(陈宝仓二女儿)说:“在沅陵时,有一天,军校派人来看望父亲,还送来一些慰问品,其中有一盒火腿罐头,这在当时是很难得到的食品,爸爸随口做歌一首:“要喝酒没有肉,打开一个火腿罐头,宣威的火腿,一点也不错,前腿后腿肥瘦都有。”外祖父乐观态度也深深感染了全家。

战争中外祖父总是忙于在前线作战,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在湖南沅陵养伤期间,他脱下军装,穿着蓝色大褂,像个教书先生。带着孩子们在到河滩上去放风筝。他还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作歌、赋诗、猜谜语、说笑话,逗得全家笑得前仰后合,外祖父会抖空竹,当时买不到空竹,就用茶壶盖代替,等外祖母回来一看,家里所有的茶壶盖都被打碎了,以至于后来家里的茶壶都没有盖。

这段养伤的时间是最可贵、最幸福的。全家人在战乱的空隙中享受着短暂的天伦之乐。八年抗战中,外祖父陈宝仓只有这很短的时间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也给孩子们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外祖父经常讲述少年时家境贫寒如何刻苦攻读,靠考第一名而得到免交学费的奖励才念完小学六年级,因无钱买书,常借给同学讲解课程内容借得课本来学习,以此鼓励儿女们勤奋学习,不慕虚华,他从未打或骂过儿女,总是讲明道理,循循善诱。在陈宝仓儿子陈君亮记忆里,爸爸总是严厉的。爸爸要求男孩子学写颜字体,女孩子要学柳公权。但陈君亮因为写字不好,常受父亲斥责。因为战争陈宝仓与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陈宝仓大女儿陈佩方大姐回忆这段往事:“我一天一天地加起来,我这一生中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两年”。1938年,激烈的武汉会战使眼伤未愈的陈宝仓再也无法安心休养,急忙由沅陵回到武汉,经陈诚推荐到第十八集团军(后改为第二兵团)司令张发奎处任参谋长。1938年6月,陈宝仓赶到司令部所在地——湖北省黄石,参加德安战役。后来就再也没有此家庭天伦之乐了。

三、靖西抗日

1、镇守边关

靖西旧州风光,陈宝仓所著长诗《旧州行》所描述的地方

1940年秋,日军占领越南,中越边境紧张,为了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陈宝仓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出任中将主任,代表张发奎司令官处理中越边境地区军事、政务和越南方面的重要事宜。陈宝仓驻防广西中越边境靖西,显示出治理地方的才能,怀着与靖西共存亡的决心,在全民抗战的指导方针下,立即调整布防,推行经济反封锁,严禁、打击武装走私资敌,改组国民兵团,创立通讯情报网,开展抗日宣传,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军民联防等。

1945年3月间驻越属重庆府的日军猖獗叫嚣“三天拿下靖西”,3月27日晚,日军数百人分三路,从越南高平省重庆府想经过边境岳圩入侵靖西,驻守部队奉命迎击。战斗先在74号界碑处打响,晚10点,日军二百余人越过界碑,伪装的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地炸开了,顿时枪声大作,两旁山上的国军占据有利地势,向敌猛烈射击,敌人伤亡严重。日军没有进入岳圩就在边陲850高地被指挥所埋伏的国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抱头鼠窜逃回了越南,使靖西成为从未被日寇铁蹄蹂躏的净土,靖西父老引以为荣,民众赠予“扬威塞外”之匾额。

2、帮助越南共产党营救胡志明

胡志明(资料图)

1942年,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中越边靖西,外祖父应越南民族解放国盟会的请求,帮助越盟培训爆破技术及其他军事项目人才。因陈宝仓暗中保护胡志明、黄文欢等人的生命安全。

1943年4、5月间,外祖父见到了胡志明,并与其深谈。他很敬佩胡志明。说他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诗,通晓七国文字。在靖西他们经常接触。当时胡志明身体欠佳,到广西靖西的平孟乡垄依村来隐蔽、休养,外祖父都在暗中保护他。

由于外祖父陈宝仓对越共在广西境内活动的“放纵”,被国民党特务告发,他于 1945年4 月29日晚十时接到蒋介石下达“灭共、擒胡”的命令,即做好各项准备,次日清晨派人到平孟盆河乡弄依村一带去‘搜捕’,此时胡志明与所有的越南共产党人均已越出国境,安全到达越南的北坡。此次行动名为“搜捕”实为武装护送。7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法庭传讯陈宝仓。军事法庭传讯的理由是:指责他“放任越共四处活动”,违抗“擒胡灭共”的指令。在看管和追捕越南共产党一事中有渎职行为,致使胡志明、范文同、武元甲、长征….等六名越共主要分子脱逃。外祖父到了重庆,即去军事法庭报到,等待传讯。在这期间,他去拜会了保定军校的同学陈诚。(任军政部部长)陈诚询问了广西的情况,就让陈宝仓听候处理。

四、青岛受降


位于龙华路一号的特派员官邸

1945年8月11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全世界人民欢天喜地地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全国分11个区接受日军投降。陈诚想起陈宝仓在军事上、外交上都是个难得的人才,又懂英语,就推荐陈宝仓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陈宝仓就匆忙飞往青岛接受日军投降。至此,陈宝仓的这场法庭危机,借抗战胜利的东风,化险为夷。

10月19日陈宝仓抵达青岛。军政部特派员办事处设在广西路日本小学的黑楼内,特派员官邸位于龙华路一号(至今仍存在)。陈宝仓中将由济南抵达青岛。对青岛的各路‘英雄好汉’一时间也难分良莠,为了制止治安混乱的局面,命令所有武装人员全部撤离市区,退到沧口以外。青岛市内的秩序才安定下来。

10月25日,青岛地区受降典礼在青岛汇泉跑马场隆重举行。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特派员陈宝仓中将和美国海军第六师司令谢勃尔少将主持。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全体官兵参加,担任警备。日方由青岛日军司令长野荣二为投降代表。

青岛日军投降仪式庄严肃穆,备至隆重。受降台设于青岛赛马场之中心,桌上有备妥的降书十份,水笔十支及墨盒毛笔文具等物。

陈宝仓中将与美军谢勃尔少将主持受降仪式

十一时奏礼乐。谢勃尔司令与陈宝仓中将在场外作胜利之握手后,乃和偕入席。日军代表长野荣二及随员,由盟军汽车引导入场,即与备好之十份降书中,分别以日、英文签署完毕,长野面容惨淡,手颤不已。日海陆军代表共十一人,即解所佩战刀呈献,恭谨退下,仪式告成。数不清的青岛市民观看这一盛况。当日军代表到场签字与长野及其他代表呈献战刀时,群众皆报以热烈的掌声,当陈中将等一行退席时,民众更报以极热烈之掌声,其感动欢欣到达於极点。

为了表彰陈宝仓接收的功绩,政府特颁发100万法币作为奖励(按当时的价格相当于一两黄金)。

青岛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不是用简单的语言能形容的。青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沿海口岸。是一个碧海青天、绿林红瓦、不寒不暑、人见人爱的地方。帝国主义列强早已垂涎三尺。自1897年青岛被德国强行租借后,又经北洋军阀、日军占领直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青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经历了40多年的殖民统治。40多年来,中国人在青岛第一次能挺起胸来,面对日本侵略者,扬眉吐气地大喊:“我是中国人!”

五、秘密资共

青岛接收工作完毕后,外祖父即调往济南任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兵站总监,负责调拨及生产山东地区所需的军用物资、粮饷,是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解放区的后勤部。1946年在济南,外祖父总监曾对外祖母说:“今天又给那边送了一批礼!” 第四兵站的交通处长曾说:“好不容易弄到三万斤地瓜干,刚一运出城就丢失了。”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蒋介石是我军的运输大队长,陈宝仓总监可谓是运输中队长或小队长之一。

当时任山东省省长王耀武向蒋介石密告:陈宝仓总监有意将国民党的军用物资、粮饷等遗失给解放军,有“资共”之嫌疑,陈宝仓因而被免职。

有中将军衔、身穿美式军服的陈宝仓总监,其实早在抗日战争的国共合作期间,陈宝仓就和共产党有了较多的接触,从1939年起,他亲手书写的情报即交给第四战区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左洪涛,传送到解放区。他在两广作战期间,从指导思想到战斗策略都遵循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他实际上是潜伏在国民党军队里的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

六、潜伏台湾

1、接受派遣

抗战胜利后,正直的人骂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进攻解放区与人民为敌。反共的人则把共产党描绘成青面獠牙共产共妻的恶魔,在国共两党激烈的博弈中,陈宝仓保持沉稳的态度,说明他政治上较为成熟及谨慎,从不暴露他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身份。

1948年,陈宝仓因有“资共”之嫌疑而被免职,赋闲在家,1949年全家从南京迁到上海,这时组织上派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来与陈宝仓联系(吴仲禧在敌营潜伏了十几年,解放后任广东省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他原是第四战区军法执行总监,与陈宝仓很熟悉。吴仲禧经常以下棋、喝茶、聊天为掩护来陈家。这是国共博弈的关键时期,有人建议陈宝仓北上到北平(平津战役时,陈宝仓的老同学郭宗汾参谋长,随傅作义起义,为和平解放北平有突出贡献。)并介绍了联络方法。但陈宝仓表示他在台湾有一些旧部、旧友,而且他熟悉国民党军队的机构及工作方式。表示可赴台湾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工作的愿望和决心,毅然负起深入虎穴的艰巨任务。这时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和陈宝仓便秘密磋商去台湾潜伏的工作计划。

经吴仲禧联络,1949年初,外祖父和外祖母一起到香港。接待他们的是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左洪涛的夫人胡重华(也是地下党)。据胡重华回忆说:经她介绍找到了当时设在香港九龙彌墩道中共香港分局。将陈宝仓夫妇介绍给当时的中共香港分局领导人方方和饶彰风同志,同时建立了联系。

1949年春,外祖父陈宝仓受中共华南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赴台行使我党爱国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潜伏台湾,配合“大舅”(吴石)开展情报工作,(吴石的代号是大舅。)从此开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其实他心里十分明白,这一去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他毅然负起深入虎穴的艰巨任务。

2、迎接解放

为了便于工作和掩护身份,外祖父决定将家人带往台湾。他带去了夫人以及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注:陈宝仓的长女陈佩方此时在上海工作,未一同前往)。

我母亲陈禹方回忆说:一天妈妈告诉我们,要我们随同爸爸一起去台湾。爸爸是军人,我们全家随爸爸南北征战,似乎已经习惯了常常搬家。在我们的记忆中,已经不知道我们搬过多少次家。这次去台湾让我们好像有些不太理解。台湾那么遥远,那么陌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妈妈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只是说爸爸去台湾做联络工作。

1949 年夏全家到台北。搬入台北正义路三段永康街十三巷七号一座日式的榻榻米住房。

台北市容整洁,街道两旁有水沟,终日清澈的流水不断,当时街道上人不多,交通不拥挤。

在我母亲陈禹方的印象中,刚到台湾的时候正值暑假期间,感觉很平静,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危险。我母亲和我姨妈入了暑期补习班,学习数理化,课余时间还能到处游玩,去过淡水河划小船。秋季开学,她们考入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我舅舅(陈宝仓的儿子)在台湾大学植物系借读。

3、开展地下情报工作

外祖父的家与吴石的家相距很近,走路就可以到他家。吴石家住的是洋房。有时外祖母也会带着孩子到吴石家串门。但外祖父陈宝仓工作很忙,很少能和孩子们一起出去玩。1949年10月的一天,陈宝仓的儿子在台大的一个同学到陈家兴奋的说:北京可热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不了解详细情况,由于父亲有任务,母亲要我们不要张扬,要保持沉默和低调。在台湾他们基本没有参加过聚会和社交活动。我们只能拿着全国地图细细观看,怀念家乡,寄希望于未来。

外祖父到台湾后,极力配合吴石的工作。他利用任国防部高参职务之便将获取到的台湾中、南、北部各防守区之部队番号、兵力部署等重要资料, 手写整理绘制成表格,交给吴石,由吴石从事整理,吴石连同职务上所知悉之军事上情报,经派聂曦送往香港,交由何遂转致中共华东局敌工部驻港负责人刘栋平。

4、收集情报

做过军队司令部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比如工事图:就有前沿及纵深工事图、付防设施图、前沿爆炸物图、军用道路图等。准确期间很多资料都是陈宝仓亲笔书写的。有人说,朱总司令是按照蒋介石的兵力部署图来打蒋介石的。这些军事资料就是像吴石、朱枫、陈宝仓、刘光典等一批情报人员冒着危险输送过来的。

5、转移家人

1949年深秋,台湾处在血雨腥风之中,国民党在清理各种敌对人物。我母亲陈禹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呼啸而过的军车,车上站着成排被五花大绑的犯人。背上还插着写有名字的标牌。当时她听到路人说,这些都是共产党的奸细,要拉去处决的。回家就告诉了外祖父。

军人出身的外祖父早已预感到风声很紧,危险步步临近,计划将家人送出台湾。几天后,在外祖父的安排下,外祖母带着三个女儿简单收拾了行装,不动声色悄悄的离开了台北到达香港。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外祖父没有去飞机场送行。我母亲陈禹方直到今天回想起来当年的事情还十分感慨的说:“当年和爸爸分别是那么简单、那么匆忙。只记他对我说:你们去香港吧,会安全一些。”没有想到17岁那年匆匆离台竟是和父亲的永别。这是留在我母亲心中多年的憾事。

由于陈宝仓的儿子陈君亮为适龄男丁,按当时台湾的规定不得擅自离台,为了让儿子也能全身而退,陈宝仓随后托在台湾军界的老熟人李树正为陈君亮办理了一张差甲证(即出差证明),证明派他到香港采购,临行前陈宝仓和儿子促膝谈心,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外祖父派人送他上船,1950年1月陈宝仓唯一的儿子终于平安抵达香港。也是外祖父的睿智,使陈家人及时脱离了险境。全家人撤离台湾,也解除陈宝仓的后顾之忧。他们只能在香港焦急的等候台湾的消息。

6、被捕入狱

本来共产党的地下情报工作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

1950年1月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蔡孝乾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寻机逃脱,仅仅过去3个月后再次被捕。这次蔡孝乾经不住威逼利诱,很快即叛变投敌。蔡孝乾的叛变致使一批中共地下党被捕,其中包括打入国民党内部最高情报官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

导致中共台湾地下党遭破坏的主要叛徒——蔡孝乾。

由于此案牵连很多人,渉及面很广,许多中高级将领被列入秘密调查的对象。此时吴石积极掩护陈宝仓,所以刚开始被调查的一千多人名单中并没有陈宝仓的名字。他的间谍身份没有暴露。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陈宝仓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呢?是他的字迹。原来是情况发生的太过突然,吴石被捕后,在吴石的家中搜查出尚有没被销毁的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正是陈宝仓所写,也就是这一封情报,使陈宝仓暴露了身份。敌方对这份手写的军事情报非常的重视,于是就开始将内部人员的字迹一一对比,最终锁定了陈宝仓的身份,陈宝仓随即被捕。

在国民党保密局的档案资料里,用“狡狯”、“镇定”一类的词语来形容陈宝仓,认为他是最难审的一员,陈宝仓在狱中,自始至终一字未吐,没有招出一人一事,他受过酷刑,坚贞不屈。从他那魁梧而正直的形影上,还是不难看出这是一条让毛人凤们也头疼、发怵的燕赵好汉。

2017年10月曾和陈宝仓一同住监狱的张老先生到北京,他曾回忆说,每次监狱放风,陈宝仓将军都会从我的监狱门前走过,由于受刑,所以他走地很慢。但他仍是步伐坚定,挺直腰杆。表现的不屈不挠。

7、慷慨就义

1950年6月,根据时任国民党总参谋长周至柔呈交给蒋介石关于“吴石案”的《判决书》显示:吴石抵达台湾后,陈宝仓曾提供给吴石关于国民党军队在台湾中、南、北部各防守区的部队番号、兵力部署等资料,由吴石从事整理,连同职务上所知悉的军事上的情报,经派聂曦送往香港,最终转至中共华东敌工部驻港负责人刘栋平。

陈宝仓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没有一丝的慌乱,依然从容淡定。从临刑前留下的影像中,看到他心静如水,站如泰山般的沉稳。体现了一个有崇高信仰的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坦荡胸襟。

在法庭上,他毅然写下遗书:

永康街十三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告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浮云夜夜变,征战古今同。”写下这样诗句的将军,自从选择去台湾卧底之时,就已经预料到这是一条不归路,充满了艰险。陈宝仓最终被台湾国民党残酷杀害。将星陨落,山河垂泪。陈宝仓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完了悲壮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

七、忠骨回归

一篇题为《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同被处死》的文章刊登在香港《星岛日报》6月12号的显著位置,文章记录了1950年6月10号轰动全台湾的“吴石案”。让陈宝仓的名字刻印在历史不可抹掉的一页上。

噩耗传到香港,全家人十分悲愤、失声痛哭。得知外祖父牺牲后,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特派他的女儿吴慧卿常常来看望和安慰。

外祖父的骨灰回归故土曾有一段传奇、惊险,而且感人的经历。

1950年6月10日外祖父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当时在台湾被处决的“政治犯”遗体,较少有人敢去领取及火化,外祖母师文通历尽曲折,联系在台北的两位朋友陈克敏(当时是学生)和唐辉麟(国民党军队中很小的军需官),希望他们能帮忙将陈宝仓的尸体火化。唐辉麟先生及陈克敏女士两位朋友出于对陈将军的敬佩和与陈夫人的友情,冒着风险去领外祖父遗体。时值盛夏,刑场内尸体已开始腐烂,他们根据外祖父身穿的衣服和旧伤的特征认出遗体,用600台币(当时应该是比较高的价格)贿赂了火化工人,火化工人悄声的对他们说:“你们快一点,别让人看见。”骨灰取回后,把英烈骨灰盒安全转交到陈家人手里则较费周折。

此时我母亲陈禹方在台北上学时的同学殷晓霞要从台湾经过香港回到上海去考大学。出于对外祖父的景仰和对陈家人的同情,她毅然承担起转送骨灰盒的任务。

1950年7月的一天,殷晓霞乘船直奔香港,在抵达香港口岸后,由于没有“入港证”,不能上岸,而港方又查之甚严,情急之下,她扔掉随身携带的行李和物品,只将骨灰盒包好并牢牢绑在身上,趁着夜色潜入海水,冒险偷渡登岸。当外祖母拿到骨灰盒时,里面骨灰还是潮湿的。外祖父的骨灰就是这样在海水的浸泡下被带出台湾到达香港。三位好友的义举让陈家人深为感动,外祖母出资帮助陈克敏去美国求学。遗憾的是经过多年寻访,始终未能联系上冒险偷渡送骨灰的勇敢女学生殷晓霞,以向她表示感谢。在此陈家人发布一条“寻人启事”。希望能得殷晓霞的消息。

八、追认烈士

1951年,国家副主席李济深以书面证明:陈宝仓同志系到台湾从事祖国统一工作而牺牲。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

1953年的9月14日,一场低调但高规格的公祭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剑字二号)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主祭。由于当时“吴石案”还未解密,包括陈宝仓的家属在内,现场只有不到20人参与了这场为陈宝仓举行的特别祭奠仪式。

李济深副主席在悼词中写道:陈宝仓自动要求前往台湾协助吴石同志进行策反工作。向壁垒森严的匪巢内搜集有利于我方的情报。当他坚决要求深入匪巢,肩负起十分危险而艰巨的任务时,我想: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了。不幸事机不密,终以身殉国,所谓“求仁得仁”,在陈宝仓同志为革命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如同万千个革命烈士临危受命,临大节而不辱的奋斗精神是一样,他是死而无憾的。古人说:“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陈宝仓同志之死,是重于泰山,是光荣的!我们的同志和祖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九、祭奠英烈

2013年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纪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牺牲在台湾的隐蔽战线的烈士们。

陈宝仓将军的一生多次奔赴战场,征战日寇,“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生当报国日,桴鼓忘家愁。”在他这些诗句里充满了壮怀激烈的报国之志,每次战争中他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等指挥战斗,取得多次战役的胜利,为了祖国的统一,他主动要求承担深入虎穴的艰巨任务,壮烈牺牲在台北马场町刑场。我在想我的外祖父陈宝仓坚持他的信仰,为了信仰而奋斗,为了信仰而牺牲。他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他是一个坚强、忠诚的共产党员。他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看到台湾的回归,但为了国家统一,他甘入虎穴,在台湾牺牲时,他留下了自己的一片丹心,一片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