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向新大陆前进
图1. 后世复原的哥伦布舰队旗舰“圣玛利亚”号的模型,长约23.66米,宽7.84米,吃水1.98米,排水量120吨,大约建造于15世纪中后期,跟建造于南宋时期的”南海一号“(长41.8米,宽约11米,排水量约800吨)相比,数据并不算出众
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正是操纵灵活,需要船员较少,自持力强,装备三角形拉丁帆的卡拉维尔帆船。
早期卡拉维尔帆船一般配有1-3根悬挂拉丁帆的桅杆,载重仅50-160吨。由于吃水较浅,便于在沿岸浅海与河流中航行。由于三角形帆在帆面吃风面积上比较吃亏,所以后期的卡拉维尔帆船将中央主桅改挂四角形横帆,形成了后世更常见的横帆加拉丁帆的外观特征。当悬挂拉丁帆时,船只具有高度的逆风航行力,而悬挂大西洋横帆时,则可以高速航行,敏捷且经济,卡拉维尔帆船在被当时人视作最好的航船。
曾在1492年护送哥伦布出海的西班牙比斯开湾舰队司令伊尼戈·阿列塔认为卡拉维尔帆船“善于在极限中航行,是发现陆地的行家”,“发现”北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舰队中的“尼娜”号(Niña)和“平塔”号(Pinta)都是卡拉维尔帆船。两船的长度仅约15-20米,宽6米,载重约60-75吨。虽然哥伦布的旗舰“圣玛莉亚”号比起随行船只更为后世所知,但它船速较慢。
图2. 哥伦布的小小船队,打头的是四桅杆的卡拉克帆船“圣玛利亚”号,后面跟着两艘卡拉维尔帆船“尼娜”号和“平塔”号
“圣玛利亚”号是哥伦布远洋航行中最大的一艘舰船,最先的船主是胡安·德·拉·科萨(他也是该船的船长),船的原名已经不得而知,“圣玛利亚”这个名字是哥伦布在航行中起的,船型为早期克拉克型帆船,载重约120吨。另两艘称作“平塔”号(船长是马丁•平松)和“尼娜”号(船长是维森特•平松,马丁•平松之弟)。
“平塔”一词是指杂种小马,“尼娜”一词是指“小女孩”,不知是否在拿两艘船主开玩笑。三艘船分别装载了39名、26名和22名船员。曾在葡萄牙呆了8年的哥伦布坚持认为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但他的想法被葡萄牙人否决,热那亚人不得不转向邻国西班牙寻求另一位天使投资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西班牙女王接受了哥伦布的条件。
图3. “圣玛利亚”号的现代复制品,停泊在日本大阪港供游客参观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的船队从帕洛斯港拔锚启航。船队先向南偏西航行,驶向加那利群岛。8月6日,“平塔”号因船舵损坏先前往大加那利岛修理,9月2日赶到加那利群岛的哥美拉岛与大队汇合。
9月6日,船队从哥美拉岛起航,与最后一块陆地告别,向正西驶入大海。
9月16日,船队进入马尾藻海区。
9月17日,船上的罗盘磁针已向西偏移了1度,水手们疑为罗盘失灵,皆惶惶不安,从而,哥伦布初步发现了磁差(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之间的偏差)并测量了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从9月23日起,有船员开始出现怨言,哥伦布不予理睬。
10月6日,哥伦布在旗舰上召开会议,经过争论后,最后决定再向前航进五天,不见陆地则返航。
10月11日夜22时,哥伦布的船队发现前方有亮光,确信陆地已近。
10月12日凌晨2点,“平塔”号的船员确凿地看见陆地。
上午,哥伦布一行经过30多天不见陆地的不靠岸航行后,终于抵达并登陆了西半球的第一块陆地,这是一个珊瑚岛,当地印第安人将这个岛称为瓜拉尼岛,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在今巴哈马境内)。
图4. 哥伦布的西班牙小船队的航行路线示意,截图自《大国崛起》,“英雄”一词用得并不适宜,哥伦布充其量只是个追逐利益的冒险家
上岸后,哥伦布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有该岛,并有随行人员做了公证和记录。他们在岛上遭遇了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印第安族的泰诺人,并与他们进行了易物交换。当时,哥伦布认为圣萨尔瓦多岛是日本群岛的外围岛屿,于是他们在岛上考察休整了两天后,继续启航去寻找日本主岛,并雇佣了6名泰诺人作为向导和翻译。
10月14日,哥伦布的船队发现了圣萨尔瓦多岛西南的朗姆岛,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玛利亚岛。此后,他们先后发现了斐迪南岛(长岛)、伊莎贝拉岛(克鲁克德岛)和哥伦布沙洲(胡门托斯群岛),在那里,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独有的重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
图5. 表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各种仪式的画作
10月28日,船队抵达了今古巴的巴里亚港湾,并在这里发现了经济作物烟草。哥伦布认为这里是中国最贫瘠的地区,向东航行也许能到富饶的日本群岛。于是,哥伦布的船队沿古巴海岸向东前进。
11月上旬,哥伦布绑架了十几名印第安人,这是他们远航以来的首起强盗勾当。
11月20日,马丁•平松率领“平塔”号擅离编队,前往巴比克岛(大伊纳瓜岛)寻找黄金。
12月6日,船队进泊今海地岛最西端的圣尼古拉港湾,印第安人称海地岛为波西奥岛,哥伦布将它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岛”),并以为这里就是日本。
12月9日,哥伦布于岛西北的蚊子岬山坡上举行占有仪式。他们在岛上找到了黄金。
图6. 另一幅哥伦布摆布仪式图,背景可见到他的小小舰队的三艘帆船
12月21日,哥伦布一行来到海地西北部的龟岛(今托尔蒂岛),当地酋长赠其黄金面具。
12月25日,因水手疏忽,“圣玛利亚”号于海地角以东的海岸搁浅,抢险无效,船员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把物资转移出来。此时哥伦布只剩“尼雅”号一艘小船,决定把39名志愿者留在岛上继续寻找黄金。探险队用破船的木料搭建营房据点,并把它命名为圣诞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最后能一举成功也有一些机遇和幸运的成分。如果当初葡萄牙王国接受了哥伦布的建议,哥伦布便很有可能率领葡萄牙船队先到伸入大西洋最远的亚速尔群岛歇脚,再向西横渡。这样,那个纬度带的逆风逆流便会使探险队受阻,哥伦布将重蹈1487年杜尔姆和埃斯特罗托的覆辙——这两位仁兄也试图向西探索,但一去不回。
图7. 这幅表现郑和船队在下西洋交往的画作中,郑和随从携带了大量礼品,故而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这正体现了东西方处事方式的不同
1月4日,哥伦布搭乘“尼雅”号离开了海地岛圣诞城,东行寻找“平塔”号,1月6日,在海地岛北部的蒙特克里斯蒂(今多米尼加境内),“尼雅”号与“平塔”号相遇,合为一队后东行至萨马纳角,在这里与当地印第安人发生冲突。
1月16日,船队离开了萨马纳湾,开始返航并重新横渡大西洋。哥伦布仍然采用等纬度航行法,先向北偏东航行。
1月22日,船队越过了来时的航线纬度北纬28度。
2月3日,船队在百慕大群岛以东约500英里北纬30度的地方遇到了顺风,便调头向东行驶。
2月12日,海上起了风暴,风力达到8级。
2月13日夜,“尼雅”号与“平塔”号于惊涛骇浪中失散,从此再未相遇。
2月18日,“尼雅”号在亚速尔群岛的圣玛利亚岛(这是旧大陆最西边的海岛)停靠。
2月24日,“尼雅”号重新起航,在海上又遭遇飓风,被迫驶向葡萄牙。
3月4日,“尼雅”号于里斯本湾外的海岸靠岸,哥伦布在里斯本郊外与已经发现了好望角的巴托罗缪•迪亚士见面后,又拜见了葡王若昂二世。
3月13日,“尼雅”号从里斯本起航。3月15日中午,回到了出发港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当天下午,马丁•平松率领九死一生的“平塔”号也顺利回到了帕洛斯。至此,人类历史上空前的224天远航探险最后胜利结束。西班牙国王与王后也正式承认了圣塔菲协定许给哥伦布的一切利益。
图8. 哥伦布的三艘帆船航行路线图,正如上文不厌其烦地记录,人类的早期航海绝非一帆风顺,而是有着太多的曲折变化
图9. 回到西班牙的哥伦布受到西班牙女王的热烈欢迎
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探险、航渡美洲在地理发现史、航海史、殖民主义史、航海天文、地球物理、农业、医学以及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次航行共历时224天,航程往返8000多海里,单向航程4000多海里,不见陆地的跨洋航行30多天,发现了美洲东部中段西印度群岛的两个大岛古巴、海地以及若干小岛。
为了证明他的发现,哥伦布随船带回了6名“印第安人”,他至死都认为自己发现的是印度。因为这个典故,哥伦布对“尼娜”号的感情甚至比“圣玛利亚”号还要深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这一天10月12日,也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
在人类历史上,维京人早就驾驶着更加原始的维京战船,通过冰岛、格林兰岛等一系列的极北大岛,抵达过北美洲大陆,严格意义上来说,维京人才是发现“新大陆”的最早的欧洲人(一般认为,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约于200个世纪前跨越白令陆桥来到北美洲,但是同样有证据认为史前人类亦有能力使用简陋的船只跨越大洋抵达复活节岛)。因为缺乏国家意志的支撑,个别维京航海家或者部族首领的行为,没有能够深刻改变世界的走势。
图10. 在经典游戏《大航海时代2》中,卡拉维尔型帆船被描述为多桅三角帆船,下方的多桅横帆船可能正是向“圣玛利亚”号的致敬
接下来,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就在各自半球广泛推动殖民和贸易,船队规模越来越大,所使用的帆船也越来越大。
1493年9月25日,也就是返回西班牙仅半年后,哥伦布的船队再次出海,前往西印度拓殖。船队共有帆船17艘,约1500人。船队从加的斯港出发,到达加那利群岛后转向西南,借东北季风之助,仅20日便横渡了大西洋。之后先后发现和经过了多米尼加岛、瓜德罗普岛、维尔京群岛、波多黎各岛等大小岛屿,并将当地人命名为“加勒比人”(意为“英勇善战的人”)
11月27日,船队抵达圣诞城所在的海湾,但他们发现去年建立起来的据点已被印第安人夷为平地,留守的39人也被尽数消灭——因为留守的西班牙人在当地到处强奸女人和搜寻黄金而引起印第安人反击。哥伦布留下5艘船和大约500人,在海地岛北岸中部另建伊萨贝拉城,其他人于1494年2月2日分乘12艘船,在托雷斯的指挥下回国。
图11. 哥伦布究其一生进行了四次发现“新大陆”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哥伦布此航的航线比起其上次偏南约10个纬度,这条航线以后成了从欧洲去西印度最常走的航线,加上上半年返回时走的与亚速尔群岛等纬度航线,这样,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往返于新旧大陆之间的最佳航线都被哥伦布找到了。
留在加勒比的哥伦布四处探险,并与岛上的印第安人频频冲突,500名西班牙人也不太平,充斥着叛乱和混乱,连圣托马斯要塞的指挥官都抢夺船只擅自跑回了西班牙。直到1494年5月,哥伦布的兄弟巴托罗缪才率3艘补给船抵达新大陆,带来了难得的补充和增援。11月,托雷斯率4艘船从西班牙王国又奉命来到伊萨贝拉城补给,并把远征队抓获的1500名印第安人中的500人运回拍卖,余下的人中一部分由西班牙人领去当奴隶,其余大部分被释放。
图12. 留在美洲的西班牙人很快跟当地人起了冲突,并发生了许多难以启齿的罪恶
1496年3月,哥伦布从伊萨贝拉城动身回国,行前委派其弟巴托罗缪代理他统治西印度,巴托罗缪在海地岛南岸修建了圣多明各城,很快,圣多明各成了西班牙人在海地的殖民统治中心。6月中旬,哥伦布回到加的斯港。哥伦布的第二次远航西印度是他的四次远航中规模最大、耗资最巨的一次,但在地理发现方面并没有特别重大的突破。从那时起,欧洲人就再没有离开过美洲,美洲的印第安人开始陷入被征服、奴役和屠杀的境地。
图13. 约翰·卡波特发现北美洲
1497年5月20日,在英格兰王国布里斯托尔商人的资助下,威尼斯共和国著名航海家约翰•卡波特再次从布里斯托尔城起航出海向西航行。船队仅有一艘帆船“马休”号,乘员18人。他们采取等纬度航行法,一直把航线保持在北纬52度的纬线上。6月24日发现了陆地,卡波特将其命名为“首次见到的陆地”(音译为“纽西兰”New See Land)。英王亨利七世后来“首次见到的陆地”改名为“新发现的陆地”(音译为“纽芬兰”New Found Land)。
此后,北美大陆就成为昂撒人热衷殖民之地,而拉丁人则更专注于加勒比海岛和中南美洲,直到双方在德克萨斯一带发生殖民者后裔间的战争,但那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图14. 教皇子午线,经过数次的调整,这成为西葡两国试图瓜分世界的证明
1494年6月7日,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在教皇的调解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里斯本郊外签订条约,以西经46度先为分界线,将世界瓜分为东西两半,包括非洲在内的东半球归葡萄牙,而以新大陆为代表的西半球归西班牙。两个欧洲边陲小国,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世界的划分,也从此垫定了今天的葡语系和西语系国家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