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谍王”阿贝尔:谍海沉浮30年,却被一个酒鬼终结了间谍生涯
来源:宁文山文史局
1960年5月1日,一艘来历不明的U-2高空侦察机出现在苏联境内。
苏联官方发现之后立刻向U-2高空侦察机开火,飞机被击中,上面的驾驶员也被苏联官方所俘虏。原来驾驶员鲍尔斯是美国派来苏联侦察的。
四天后,在美苏英法四国领导人的会晤中,赫鲁晓夫将此事公之于众。第二天苏联的《劳动报》就刊登了飞机被击落的残骸。这件事情引起美国舆论一片哗然。许多美国民众强烈要求政府立刻拯救鲍尔斯。
没有多久,苏联外交部就向美国政府作出了通报,要救鲍尔斯可以,那必须要现在被美国控制的苏联英雄,阿贝尔作为交换。
这个要求让美国官方十分为难,但是最终还是被同意了。经过几次的谈判,两国最终决定在1962年2月10日,在东西德交界处的波茨坦市的格林尼克桥上,进行了人质的交换。
能够与前往苏联侦察的驾驶员鲍尔斯作为交换,被美国联邦声称价值远高于鲍尔斯的阿贝尔,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甚至在往后的岁月里,他那神秘的经历被披露出来以后,无数次地被搬上了荧幕。
“千面人”的生活,危机四伏
鲁道夫·阿贝尔,原名威廉·亨利霍维奇·费舍尔。他出生于1902年,是俄罗斯高加索地区人。他的祖父是沙俄政府的高官,而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
小时候他跟随父亲一同移居东欧,在德国和波兰也居住过一段时间。因此,阿贝尔会说十分纯正的德语和波兰语。而且不止于此,由于阿贝尔的父亲与一名美籍医生交好,在这位朋友的影响下,阿贝尔也可以流利地说英语。
除去语言上惊人的天赋外,阿贝尔对绘画、音乐、摄影、文学都有不俗的造诣。
23岁的时候,阿贝尔回到莫斯科定居,并成为当地一所中学老师,教授英语、德语和波兰语。
1925年,阿贝尔加入苏联红军,成为一名通信员,负责无线电接发。直到此刻,阿贝尔虽然表现得天赋卓绝,但是人生一直是平平淡淡的。
他绝没有预料到,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就如同时时刻刻游走在钢丝线上,危机四伏,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异国他乡,遭到牢狱之灾。
1927年,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即克格勃的前身,找到了阿贝尔,并对他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将他培养成为一名职业间谍。从此之后,威廉·亨利霍维奇·费舍尔的名字消失在风中,约翰·利贝尔成为了他的化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贝尔以一名德裔汽车修理工的身份,前往立陶宛共和国的首都里加。他在当地加入了一个德国少数民族俱乐部。
原来这个俱乐部是德军的外围组织,而阿贝尔则是通过这个俱乐部,对每个新来的德国人进行政治审查。
在这里,阿贝尔是一名具有极端思想,热烈拥护德意志的爱国青年。这样的他很快和一名叫做亨里希·施瓦茨科普夫的工程师成为了朋友,而这个朋友的叔叔,则是柏林德军的一个头目。
1940年,阿贝尔经过上级授意,与亨里希一批德国人迁居德国。他很快就通过亨里希叔叔的关系进入德国党卫军帝国元首保安部队,为当时德国最高统帅部谍报局担任司机。
可以说,他置身于最为危险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微不足道的失误而遭到生命危险。
在德国战况愈演愈烈的时候,阿贝尔也跟随德军来到了苏联战场上。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正在围攻一支苏联的军队。
那支苏联军队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却仍然用剩下的全部火力,只为了掩护一辆重型坦克突出重围。几乎是立刻,德军就判断出,坦克里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人物或者文件。
德军立刻就命令士兵去拦截坦克,但是在苏联不顾一切的炮火下屡屡受挫。而阿贝尔则是在一旁静静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突然发现,坦克已经挣扎不动,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坦克中的人应该凶多吉少。
恰好,德国最后一批突击队已经被击溃,而新的人员尚未组建成功。阿贝尔立刻请求为国出战,他的请求被立刻批准。
在枪林炮火中,在遍布残骸的战场中,阿贝尔冷静地前进着,只要一个疏忽,他就可能吃到苏联的子弹,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无法以真正的名字下葬。
阿贝尔猫着腰,在地上匍匐,翻滚着藏进掩体,又巧妙地利用苏联军队射击的死角,逼近了坦克。他钻入坦克后,发现里面的人果然已经死去了。而且坦克里确实有一份高度机密的文件。
他当机立断,烧毁文件,又迅速跳出,炸毁坦克。愤怒的苏联军队立刻就朝着他倾泻炮火,阿贝尔当场被击中,失去了知觉。
这是阿贝尔离死亡最近的时刻,却不是唯一一次。
醒来后的他发现自己身处一家医院,得知德国军方为他的英勇行动所感动,特意授予他一枚“铁十字”,并且还提拔他为情报官。
1943年秋,德军海外情报局处长瓦·舒伦堡要选一名助手协助他的工作。而聪明机警,英勇不凡的阿贝尔很快被选中。
而舒伦堡对他也是赞赏不已,甚至给了他最高级的特别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任何机密场所。阿贝尔利用德军的权力和信任,窃取不少重要机密。
1944年夏,德军在战场上处于弱势,连连失利。德军的陆军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和德国情报部制订了一个名为“旋风”的计划。
他们准备发动潜伏在苏联的间谍,在苏联军队后方进行破坏活动,制造混乱,拖延苏联军队的反攻速度。
而这个时候,阿贝尔被派往德国陆军特别作战部工作。一天,他忽然接到上级的命令去接一名叫做施瓦茨堡的国防军上尉。
他们在去往总部的路上遭到空袭,施瓦茨堡和他随行的两个士兵被弹片击中身亡。活下来的阿贝尔翻看了施瓦茨堡携带的机密文件,正好就发现了“旋风”行动的具体方案。
1964年阿贝尔与克格勃头子谢米恰斯内等
回到作战部的阿贝尔,面对咨询的上级,只说自己到达时,已经遭到空袭,没有见到施瓦茨堡。作战部立刻派人四处寻找,在柏林的一家餐馆中,终于找到了“施瓦茨堡”上尉。
原来,看到德军计划后,阿贝尔立刻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施瓦茨堡远道而来,这里却并没有人认识他,那么完全可以伪造一个施瓦茨堡,接受任务,前往苏联,好破坏这个“旋风”计划。
阿贝尔当下就找到自己的助手米歇尔,让他秘密冒充已经死亡的施瓦茨堡。
但是,等到“施瓦茨堡”登上去往苏联的飞机后,阿贝尔才得知,在苏联接应的德军中尉克里格尔认识施瓦茨堡。
那就意味着,这个计划极有可能马上就要暴露,或许下一刻就会接到米歇尔死亡的消息。
果然,克里格尔发现来的是一个陌生人,当下就要拔枪射击。在这危机关头,米歇尔镇定自若地说出接头暗号,并巧妙地解释:由于德军怀疑潜伏在苏联的小组已经被苏联军方抓获,所以才让他冒名前来。
如果接应的人把他当作施瓦茨,那么就证明行动计划已经暴露。
虽然米歇尔度过了一时的危险,但是并不意味着已经安全了。克里格尔立刻发电向总部请求确认计划,而他没有多久,就收到了总部让他将指挥权递交给新来的指挥官。
原来,阿贝尔已经预料到最为危险的情况,从飞机出发之后,就一直守在柏林的发报机前。
等到电报后的阿贝尔松了一口气,证明米歇尔已经应付过最大的难关,接下来的一切就要靠他来周旋。
他拿着稍加改动的电报,模糊了人名,只保留了克里格尔咨询是否要递交指挥权的询问,然后交给了负责人马尔策上校。
马尔策上校面对这封莫名其妙的电报,十分疑惑不解。而阿贝尔则贴心解释说,临走之前,听到“施瓦茨堡”上尉说自己和克里格尔中尉不和,或许是因此有了摩擦。因此马尔策上校才不疑有他地要求回复发出递交指挥权的电报。
这样的结果,自然只会导致“旋风计划”的失败。而后,德军也因此失去信心,没有再实行过。
后来,阿贝尔更是窃取了希莱姆的代表和美国间谍头目杜勒斯在瑞士的密探内容,苏联因此秘密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还将他晋升为上校军衔。
而同时期,德国也因为他的“卓越表现”授予他“铁十字”勋章。
敌对的两国授予同一个人最高奖赏,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几乎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前往美国的画家,无心政治,暗地里却是一名间谍
身处德国,阿贝尔却时刻思念着故国,更不要说自己的家人。德军投降之后,他几乎要压抑不住自己的归乡之心,却在此刻,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他前往美国,担任美国情报站站长。
1946年,阿贝尔化身一名叫做安德烈·卡约蒂斯的美国人,以一名画家和摄影师的身份在加拿大行动。两年后,他进入了美国。
他先是在纽约百老汇附近一家便宜的旅社住了下来,很快就凭借自己不凡的音乐和舞蹈方面的才能,在百老汇和布鲁克林杂耍游艺场当上了演员。
1952年,阿贝尔退掉了旅社的房间,对朋友说自己不想一直卖艺赚辛苦钱,想要尝试做艺术摄影。
这一次,阿贝尔又化名埃米尔·戈德富斯,搬到了法尔顿街252号。这个地方马路对面就是美国司法部大楼。住在这里,只要戴上望远镜,阿贝尔就可以把进出来往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有时候阿贝尔也会离开数月,明面上说自己要为了艺术灵感去采风,暗地里则是去苏联在美国的各个情报站视察。
在美国长达九年的生活,阿贝尔一直是朋友所赞赏的亲切随和的人。他具有独特的烂漫气质,绘画作品也具备职业画家的水平,平日里对于政治漠不关心。
他曾对朋友说:“把政治留给政客去过问吧。”如若不是最后的暴露,谁也想象不到,他居然是一个间谍。
身处美国,生活优渥的阿贝尔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份,甚至时时告诫自己不要沉迷享乐,动摇了意志。可是即便如此,一代谍王阿贝尔,最终因为一个酒鬼而暴露身份,深陷牢狱。
1953年时,一名报童,把自己一枚可疑的硬币交给警察局。原来是他在路上抛硬币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时,发现硬币从中间裂开了。
后来这枚硬币到了FBI总部处,由警察局鉴定硬币发现的微缩胶卷也一同送往。但是由于微缩胶卷里面全是密码,总部只能查出这些是由一种苏联产的西里尔打字机打出来的。
这件事情也成为一件悬而未决的案件。直至后来阿贝尔浮出水面,遭到逮捕,这才有了一个答案。
醉鬼的贪图富贵,让一代谍王浮出水面
1957年4月26日,法国巴黎的美国大使馆里,有一个五短身材的人对着使馆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说,自己叫做雷诺·海哈南,是克格勃派驻美国的间谍,要求政治庇护。
美国官员自然不肯相信,否决了海哈南政治避难的申请。海哈南不由焦急地喊出:“我确实是一名克格勃的间谍。我们还有一个人在纽约,他扮成一个画家,他可是个大家伙!”
这些引起了美国官员的注意,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秘密将海哈南送往美国,由FBI调查。FBI先把海哈南送往检疫所,让精神病医生鉴定一下。鉴定结果表明,海哈南是一个带有自杀倾向的酒鬼。
愤怒之余,FBI就要将海哈南赶出门,而海哈南则掏出一枚空心镍币,拿出里面的微缩胶卷。这下,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有人联想到几年前的一枚硬币,也立即从档案找出,让海哈南翻译。没想到,这枚硬币曾经是海哈南踏上美国的第一次任务,可他当初一直都没有收到。没想到多年后,他居然会在美国FBI里收到这项任务。
海哈南原是1954年,苏联为了帮助阿贝尔处理日常工作,特意给他派遣了一名助手。
或许是由于同是苏联人,一起在美国执行间谍任务,又或者是阿贝尔思念故乡,想要尽早回国,他对于海哈南抱有极大的热情,一直竭力帮助着海哈南,想要把他培养成才。
但是海哈南或许是心智不坚定,又或者是被美国的奢靡生活给俘获,他总是一副畏怯的样子,又总是喝得醉醺醺的。
第一次交付给海哈南的任务,甚至都没有把情报送至指定地点,可以说是严重的安全事故。
后来,阿贝尔让海哈南开了一家照相馆遮掩身份。可是没有想到,海哈南照相手艺差劲至极,绝不会有任何顾客愿意上门。
没有办法,阿贝尔只好亲自帮海哈南租店铺,还取照相器材,带着海哈南到自己的住所,打算手把手教导他。
其实按照间谍的习惯,绝不应该让下级间谍知道上级所在之地,这只能说是一次重大的失误。
阿贝尔竭尽全力地教导海哈南如何掌握摄影这门技术,一直忙碌了一个多月。他因为获得批准,可以回国探亲半年,就只叮嘱几句离开了。
没有人管教的海哈南把阿贝尔的话抛诸脑后,每日喝得酩酊大醉,甚至还和妻子打架遭到警察的问询。
回到美国之后,阿贝尔就发现海哈南不仅没有按照计划开照相馆,甚至每日喝得酩酊大醉。大失所望的阿贝尔将此事上报,要求将海哈南送回苏联。
几个月后,苏联官方同意了阿贝尔的决定。海哈南听到消息之后,认为自己一定会遭到处分,同时他又迷恋美国纸醉金迷的生活,最后才决定向美国自首,出卖阿贝尔。
1957年6月21日,FBI突然冲入阿贝尔所在的小旅馆,并且当场逮捕了他。阿贝尔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想到自己身上的秘密。
他先是想到了密码本,在把众人目光引开之后偷偷拿在手里。然后他请求上厕所,在抽水的瞬间,把密码本抛入马桶,让其被冲走。这一举动连在他身后监视他的特工都没有发现。
然后,他又想到昨天抄写了一份电报,放在一团白纸下。他的眼光触及自己没有干透的画上,被装作一脸遗憾的模样,说:“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呢?”
话语之间,他就将那团白纸和画一同揉皱,白纸立刻就沾满了油画颜料,再也无法辨认,接着他又将其丢到了垃圾桶中。
最后,他想到自己胸口前的领带别针里还有一枚微缩胶片。在被押上轿车之后,他假装玩弄自己的别针,被特工发现后取下观察,却什么都没有发现。
而阿贝尔则是在接过回针时悄悄一摸,微缩胶片果然已经不见踪影了。
阿贝尔被FBI逮捕
面对这样一条大鱼,美国人自然全力以赴。心理学家和审讯专家轮番规劝阿贝尔,但是FBI的人却常常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不是沉默就是讥讽,显然无法轻易得手。
甚至让专家恼羞成怒,威胁要处死阿贝尔。而阿贝尔则坦然说:“我心甘情愿!”
最后,美国决定公审阿贝尔。在这场万众瞩目的审判中,阿贝尔利用自己丰富的美国法律知识和自己的律师联手,竭力攻击检察官起诉材料中有漏洞的地方。
最后,他被判处30年有期徒刑。而此刻的他,已经55岁了。
而阿贝尔的临危不惧,忠心耿耿,不禁让FBI局长,艾伦·杜勒斯感慨地说:“为什么美国就培养不出这样大师级优秀的间谍?”
阿贝尔的英雄事迹,一直被苏联所铭记。他们也竭尽全力想要营救自己的英雄。到了1960年,被抓捕的鲍尔斯成了有力的筹码。
而美国官方,一方面考虑到舆论的压力和想要知道U-2的遭遇,一方面则是因为阿贝尔绝不屈服的态度感到无望,最终同意了这项交换人质的要求。
回国之后,阿贝尔因为自己不屈、无畏的表现,赢得了特殊的待遇。他被晋升为少将,担任克格勃的局长兼教官,专门负责对外派人员讲授隐蔽行动中的潜伏专业知识。
1971年,阿贝尔在莫斯科去世,而克格勃为他建立了一座塑像。后来,还有人根据这段往事,拍了电影《间谍之桥》。